“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11月28日12時50分,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第二日,在會場上千雙眼睛以及場外全世界的聚焦下,賀建奎終於現身,對自己研究“成果”致歉,以及表示南科大的不知情:“首先我必須要道歉。我的整個實驗結果,由於實驗的保密性不強,所以數據被洩露了……同時,我也想要感謝我的大學,我的大學完全不知道我的這個實驗。”

過去兩天,這位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成了一個引發全球科技界“地震”的關鍵人物。

普通網友陷入對基因編輯的好奇與恐懼,與賀建奎有過關聯的涉事方極力撇清自己的干係,全球數百位科學家譴責此種行為有悖於倫理,相關監管層連夜宣佈介入調查此事。

根據賀建奎的最新說法,露露娜娜已經健康出生,是不小心公佈了結果。這場科學界的地震餘波還有多大,無人知曉,還有諸多疑問細節賀建奎沒有回答。

但應該引起人們警惕的是,半路出家賀建奎和他背後“基因商業利益鏈”浮出水面了。但水面之下,卻是一個打著各種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名目繁多,價值上千億美元的基因市場,正成為眾多公司和資本趨之若鶩的競爭焦點。

1/與南科大合作始於2011年

“與其說賀建奎是一個科學家,不如說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商人。”11月27日,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對鋅刻度記者說。

“我與他之前並無任何交集,從報道上看,他還曾立志做中國的愛因斯坦,但修改CCR5基因來對抗艾滋病毒,根本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也完全沒有必要。現在來看,他和某些想一夜成名的網紅方式如出一轍。”

“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在眾多媒體報道中,2012年,完成斯坦福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賀建奎,被正在創辦南方科技大學的朱清時相中,懷揣夢想來到南方科技大學(南科大)。

不過,從鋅刻度(ID:beefix)記者查閱各方資料並求證來看,賀建奎與南科大的關係建立,肯定早於目前媒體廣泛報道的2012年,而是至少在2011年12月之前。

2011年12月16日,賀建奎就通過博客,發佈了兩篇南科大賀建奎實驗室招聘技術員和博士後招聘啟示。根據招聘啟示來看,賀建奎此前和邁克爾·蒂姆(Michael Deem)、Mark Davis教授等共同提出了大型國際研究項目:人類免疫基因組計劃,其目標是測定一萬個人體樣本的免疫基因組。

同時,南科大已建立了賀建奎和邁克爾·蒂姆(Michael Deem)聯合實驗室,即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實驗室,研究方向是基因測序。賀建奎還用黑體字特別註明,技術人員月薪4000-8000元,博士後年薪18萬人民幣(可面談)。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籌建南方科技大學。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

如果按照這個資料來看,在南科大籌建時期,賀建奎就與南科大談妥了個人基因實驗室的建立,而且更準確一點的說法,是賀建奎和邁克爾·蒂姆(Michael Deem)一起建立的實驗室。

邁克爾·蒂姆,這位賴斯大學生物系教授,在賀建奎人生中佔據重要地位。邁克爾·蒂姆不僅在萊斯大學與賀建奎合作疫苗研究,與賀建奎在南科大建立聯合實驗室,擔任賀建奎兩家公司科學顧問,此外根據外媒報道,他也參與了基因編輯嬰兒的研究。

賀建奎本人對基因生意的興趣,則深受另一名導師斯蒂芬·奎克影響。

2011年1月,賀建奎加入斯蒂芬·奎克實驗室做博士後,發現奎克教授不僅是世界基因測序領域首屈一指的科學家,還是10多家公司的掌門人,這個經常穿牛仔褲、騎自行車的教授,是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權的億萬富豪。

“我的人生觀第一次被真正顛覆。”這讓從湖南婁底貧困縣走出的賀建奎,震驚不已。

此外,鮮為人知的是,賀建奎是從基因測序公司23andme那裡,找到了自己的創業路徑。在23andme將基因檢測服務從999美元降到299美元時,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的賀建奎大感興趣,訂購了一個服務:吐了一點口水到唾液收集器後兩個星期,就得到了自己所有的基因檢測結果。

“開發針對中國人群的基因芯片是很有必要的。”賀建奎感嘆。

1年後,和張朝陽、李彥宏等一代互聯網人想法一樣,賀建奎回國開拓中國基因市場。

很快,2012年7月4日,賀建奎就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記成立了瀚海基因,此後又開始頻頻自己的基因商業化佈局,直到如今擔任十多家生物技術、基因檢測技術有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東和高管。其中,因合生物、瀚海基因、南科生命是其最主要的三家公司。瀚海基因在4月宣佈獲得2.18億元A輪融資,賀建奎總計持股比例達33.25%,為最大股東。

2/從基因測試到基因編輯

事實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賀建奎回國後這6年,都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而不是一個學者。

2014年1月,Illumina公司宣佈推出新一代的測序平臺HiSeq X Ten和NextSeq 500,兩款測序儀的發佈對1000美元這一目標觸手可及。同年6月27日,賀建奎撰文稱,1000美元基因組實現了,下一個目標,是第三代測序技術未來很有希望實現10美元轉錄組。

“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這個偉大目標的實現,他放在了自己身上。

2015年10月,瀚海基因宣佈做出中國第一臺自主知識產權第三代基因測序儀。2016年,瀚海基因宣稱其自主研發的通用測序試劑盒順利完成了第一類醫療器械的備案,並通過國家審核,成為全球首個通過中國醫療器械註冊備案的第三代單分子測序系統試劑盒。

2016年2月,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報道了瀚海基因,報道稱自成立以來,瀚海基因通過三輪融資和政府撥款已經獲得了1.2億元資金。同年8月,第三代基因測序儀項目入選深圳市孔雀團隊,獲得4000萬資助。

2016年7月8日,他第一次出現在某媒體報道中,宣佈自主研發了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宣稱“別人是買槍打鳥,我們是自己造炮。”“瀚海基因的出現,直接越過第二代測序的繁瑣、耗時和費用奇高等特點,進入中國自主研發時代。”

2017年7月,或許是因為此前報道受眾面過小,賀建奎選擇在CCTV13新聞頻道中,宣稱其帶領團隊自主研製出了“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要在2019年左右,人們只要花費約100美元就可測自己的基因信息,進而可進行疾病提前預防、干預,精準醫療、個人健康管理、飲食指導等。

從這個時候開始,因為“100美元測試基因”的廣泛傳播,賀建奎和他的瀚海基因,才為外界所知。

偶爾,他也會以一個科學家身份,在自己博客中回覆網友評論。2014年6月下旬,賀建奎就在博文後面,與不少網友討論10美元基因測序是否可行問題,“前所有的單分子測序都不成熟。從技術的發展來看,至少還要個5年才有穩定的,可靠的單分子測序儀。我在這裡設定的10美元基因組,是一個10年的目標。”他如此表示。

也就是說,在2017之前,賀建奎還是以一個基因測序商人的身份出現在外界。誰也想不到,他的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以“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這樣震驚世界的方式。

“如果將基因測序理解為‘診斷’,那麼基因編輯則可以理解為‘治療’,基因測序可以用來檢測基因編輯的結果。”上述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對記者稱,相比廣泛應用的基因測序,目前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主要招募的是無藥可醫的患者,但絕不能對健康的胚胎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這是醫學、生物科學界的共識。”

鋅刻度記者查閱發現,最早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1990年,美國科學家治癒了兩名患有嚴重的聯合免疫缺陷症的兒童,這是世界第一例基因治療成功案例。

2000年,來自英法兩國的醫生用基因編輯治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卻無意間激活了與癌症有關的基因,導致多名患者罹患白血病。這導致全美範圍內所有基因治療試驗被叫停。後來,基因治療試驗中使用的方法被第二代、第三代技術取代,基因治療又開始被謹慎地使用。

2003年,原科技部和衛生部聯合下發《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其中第六條規定,不得將“已用於研究的人囊胚植入於人或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

2015年4月,中山大學教授黃軍團隊修復了人類胚胎中導致貝塔型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當時,團隊使用的是僅能存活幾十個小時的胚胎三原核,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及國際生命倫理準則。但仍然引起輿論譁然。

無從知道賀建奎受黃軍實驗影響多大。但可以確認的是,賀建奎很快有了將基因編輯用於人類的念頭——儘管從學術上來說,他是半路出家,經《知識分子》查證,賀建奎以前沒有發表過任何在動物中進行胚胎編輯的論文。

2016年6月3日,他在博客中招聘博士後,顯示其研究方向為CRISPR、人類基因治療等,正計劃將基因測序技術與基因編輯技術融合,開發基因治療安全性評估方法。

幾個月後,賀建奎通過艾滋病感染者互助組織“白樺林”, 徵集願意參加基因編輯試驗的患者,開始了他“基因編輯嬰兒”震驚世人的計劃。

3/競爭不過的基因測序市場

目前來看,南科大已用多種方式撇清與賀建奎的關係,並且有記者實地探訪情況來看,賀建奎辦公室名牌已被南科大拿下。

但短短几年間,賀建奎從回國到成為多家公司的實際操盤手,南科大在其中也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風波前,賀建奎就是其中被樹立的創新典型。賀建奎的瀚海基因在起步階段,得到的最大一筆投資由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幫助聯繫介紹。

11月27日,有不願具名的投資人就表示,瀚海基因之所以能得到投資人的關注,以及深圳科創委的多次資助,南科大的招牌功不可沒。

“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實際上,對於宣稱基因測序為核心技術的賀建奎的來說,他的基因測序儀或許也過於陳舊落後。根據《時代財經》報道,賀建奎創立的瀚海基因公司甚至無法進行流暢的全基因測序,“遇到需要全基因測序時,他還不得不悄悄外包給別的公司。”

還有消息表示,瀚海基因宣佈的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設備,其實是6年前賀建奎從美國帶回來的——來自賀建奎在美國期間的導師史蒂文·考克(Steven Quake)建立的測序公司Helicos。

相關資料顯示,Helicos遺傳分析平臺是第一個通過對單個DNA分子進行成像的測序儀器,但市場反應並不可觀,銷量寥寥無幾。

2010年,由於經營困難,Helicos被納斯達克摘牌。兩年後的2012年11月,Helicos宣告破產。

從Helicos經驗來看,賀建奎想實現自己在基因市場的野心並不容易——此前賀建奎說,瀚海基因首先將著眼於中國臨床市場,為全國三甲醫院提供基因檢測及精準醫療服務,未來5年預計總產量3000臺,實現產值150億元。

基因測序過去幾年是一個很火熱的市場。截至2016年底,國內已有233家公司從事基因測序相關服務,至今超過一百家公司號稱為普通消費者提供基因檢測服務,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華大基因。1999年開始,作為“1%人類基因計劃”的牽頭機構,承擔了大部分測序工作,因此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基因測序研究機構。2010年,華大基因從國開行貸款6億,購買了128臺illumina的高通量測序儀,又一舉成為全球最大基因測序公司。

7年後,華大基因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不過,今年以來,華大基因因為種種風波,目前市值已縮水超過三分之二。

而在瀚海基因所處的基因測序上游產業鏈,目前主要公司有Illumina, Life Tech(被Thermo Scientific以136億美元收購)和Roche。其中Illumina憑藉其超高通量和相對較長讀長的優勢,佔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

國內在測序儀器市場的策略分為幾類,一是貼牌通過與國外儀器生產商合作,買斷產品在國內的全部權利。如貝瑞和康與Illumina合作生產的新型測序儀、華大基因收購美國基因測序儀公司Complete Genomics後基於該平臺開發BGISEQ1000測序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大部分第二代測序技術。

第二種就是自主研發模式,也就是瀚海基因此前宣佈的第三代測序技術。全球自主研發三代測序儀的企業也不過三家,除了瀚海基因外,另外兩家分別是美國的Pacific Biosciences和英國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一篇研究報告稱,三四代測序在準確率方面有嚴重缺陷,因此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

實際上,從賀建奎旗下控制的基因測序公司來看,目前在市場上不僅競爭力明顯不足,甚至沒有獲得審批,宣傳數據也明顯作假。

11月28日,瀚海基因CEO顏欽親口對媒體承認,瀚海基因整個產品都還在研發階段,現在還在醫療器械申報的流程中,還沒有到銷售的階段——但是,根據瀚海基因的宣傳資料中來看,預計其2017年將售出55臺第三代基因測序儀以及2萬份試劑,銷售額將會達到6928萬元。

4/千億美元市場亂象頻現

“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過去幾年,由於監管、行業標準等問題,基因測序市場已經亂象頻頻。

早在2011年8月,鋅刻度記者就獨家報道稱,聯合基因首次推出價值8980元的網癮基因檢查——從孩子口腔黏膜內提取DNA做基因解碼分析,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甚至早戀、多情和激情傾向。此外,聯合基因甚至還推出了“金婚配”檢測項目,號稱花3600元測DNA就可以找到最佳伴侶。

根據當時鋅刻度記者調查情況來看,聯合基因集團由復旦大學一批教授創立。號稱中國最大規模的基因芯片研發、生產和經營企業,創造了一系列中國基因界的第一,當時宣稱資產規模超60億元,擁有30多家子公司(兩家為香港主板上市)。

彼時,在鋅刻度多篇深度追蹤調查以及聯合基因專家一番口水之後,網癮基因檢測銷聲匿跡。

不過,由於國內基因檢測市場尚無統一的行業標準,基因檢測公司多而雜、實驗室良莠不齊、產品價格高低不一等問題多年來頻現,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

不過,面對這個千億美元的潛在巨大市場,沒有誰能不動心。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2016至2020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預計 2020 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破千億美元,達到 1050 億美元。

在基因測序亂象難以遏制情況下,基因編輯也因此在最近兩年成為行業和政策支持熱點——作為精準醫療的分支,基因編輯產業鏈並不完整,更多是技術的突破與更新迭代。

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如 ZFNs(鋅指核酸酶)、TALENs(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和CRISPR-Cas9 系統的相繼出現給基因治療領域開闢了新途徑。由於它們能操作簡單、定向精準且成本較低地編輯靶向位點,避免了傳統依賴同源重組、有效率低、耗時複雜等弊端,成為基因市場資本的寵兒。

2018年1月,美國宣佈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以開發安全有效的基因編輯工具,治療更多人類疾病。更早的2014年4月,中國印發《“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點明發展“新一代基因操作技術”。

從目前國內市場來看,也有了多家基因編輯概念的公司。比如2015年成立的博雅輯因,宣稱聯合醫藥企業和醫療同行,合作開發針對癌症、遺傳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新型治療方法。今年8月,正式宣佈完成億元Pre-B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領投、華蓋資本跟投,公司A輪領投方IDG資本、中經合及龔虹嘉等投資人繼續跟投。

同一時間,蘇州克睿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已完成17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清鬆資本、盛鼎投資共同投資。位於江蘇的百格科技則獲得浙江大學孵化基金千萬元投資。“百格”宣稱由多名海歸和來自國內一流學府的博士組建,致力於基因組編輯技術在醫療健康和現代農業領域的研究、轉化和應用。

但這些編輯基因公司,誰都沒有賀建奎的大膽——以某種炒作的手段,直接將基因編輯應用於人體試驗。

喜歡炒作,是一位與賀建奎有多次交集的業內人士的評判。“回頭來看,賀建奎選擇在基因編輯大會前一天曝光,很有可能是經過精心策劃導演的一場輿論風暴。”11月28日,上述有多次交集的業內人士透露稱,賀先是通過媒體曝光他“造出”基因編輯嬰兒,然後通過幾條視頻把基因編輯嬰兒如何誕生敘述了一遍,讓國內外從科學圈到普通公眾,把關注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這位業內人士稱,其實賀建奎早已是生物圈的“網紅”,因為他在生命科學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論文稱,號稱自己造出了“第三代測序儀” ,並通過各種手段大肆渲染 “100美元”、“準確率99.7%”等誇張數據——但實際上,BioRxiv論文,並不需要經過同行評議,只要按照要求提交就會被接受,至今也沒有發在任何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上,其號稱的結果自然難以獲得同行的認可。

但是這種廣泛的宣傳,給他以及瀚海基因帶來了諸多好處,業務迅速擴張,資本不斷流入。

上述人士稱,在基因編輯上賀建奎也走了這樣一條道路,2018年7月,賀建奎給他發來一篇關於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公佈的一份報告。該報告認為,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是可被“倫理接受的”,但需要在非常嚴苛的條件下進行。

賀建奎為此發了一條朋友圈:“英國人觀念果然超前。我認為基因編輯用於提升人類健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用於把後代變高變帥是不合倫理的。”

這份報告,無疑增強了賀建奎正在進行人類胚胎基因修飾工作的信心。4個月後的11月初,他與合作者一起進行了一份小範圍傳播的社會調查,做了一次基因編輯嬰兒試驗輿情調查。

20多天後,賀建奎 “不小心公佈了基因編輯嬰兒結果” 一舉成為全球這個領域“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基因編輯嬰兒”牽頭人:那些影響賀建奎選擇的細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