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劉永泉

北方嚴寒的冬夜裡滿天星光,中航工業動力所的科研大樓會議室裡燈火通明,林左鳴董事長正在聽取型號研製工作彙報。晚上10時多,動力所總設計師劉永泉滿臉興奮地向大家報告:某型發動機試驗成功,“十二五”研製目標順利實現!會場的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林左鳴當即跟現場指揮通話,向全體參研同志們表示感謝!表示祝賀!此時此刻,劉永泉的心中湧起股股熱流,百折不撓、雄心不死的7年磨礪,在無限逼近極限的挑戰面前,終於領到一張自主創新研製中國“心”的通行證!

劉永泉

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劉永泉

為了這個通行證,為了早日實現動力強軍夢、早日給中國戰鷹裝上一顆強勁的“中國心”,劉永泉30年前就踏上了征程,他懷著一腔熾熱的追求,心無旁騖、至誠無息,與夢想生長在一起的是使命與責任。

作為中航工業發動機研究院、動力所總設計師的劉永泉,在我國大中型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設計研究道路上,帶領全所科研人員邁入現代航空發動機研製發展新時代,伴隨著工程技術的不斷成熟、進步,正全力實現突破動力瓶頸的光榮夢想。

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發動機

堅實執著 肩負重任

發動機研製是摘取“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需要坐得冷板凳,有鑽勁、韌勁,能默默奉獻甘當鋪路石。劉永泉從西工大、北航校門到研究所,義無反顧認準了航空發動機研究技術。那時,動力所正在研製“崑崙”發動機,要累積壽命試車,試車是在所內的“簡易臺”進行,而當時的“簡易臺”只有棚頂、四處露風。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劉永泉不僅經常跟班試車到深夜,冬天還要冒著大雪和嚴寒守在試車現場,試車成了最“凍人”的工作,那時的條件艱苦成就了劉永泉更堅定的意志,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難關,早日突破制約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為國爭光。

20世紀90年代初,劉永泉先後參加了“崑崙”、“太行”發動機等型號的研製工作,從研究室副主任、副總設計師到所的總設計師,負責多個型號的研製工作。

在專注於“太行”發動機攻關之時,試驗暴露出的問題是設計定型工作的最大障礙,攻關任務相當艱鉅、繁重,承擔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沒有什麼能難住我們!”劉永泉的心中,依然是堅定的信念;腳下,依然是沉重的步伐。他更明白,不打硬仗,就很難見到勝利的曙光。

科研攻關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成果來!那種百轉千回的煎熬劉永泉有過切身的體會,但作為總師,遇挫折鬥志不能減,當感到天黑之時,天就快要亮了。在多項技術攻關工作中,劉永泉帶領大家統一技術思想,講究原則,更要講究民主,技術討論沒有上下級之分,誰說得有理服誰的;他倡導規範、細緻科學的技術思路,充分發揮和利用國內外的技術優勢,集思廣益,經常深入科研試飛一線,及時瞭解飛機調節供油情況,多個技術方案同時推進,科學組織調節供油攻關方案的實施,提前完成了攻關,解決了該型發動機定型前的最大障礙。

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太行”發動機

對於當年的年輕總師來說,完成攻關挑戰真是如釋重負!劉永泉自10多年前養成了晚上瀏覽有關軍事武器網頁的習慣,看看網友對我國當前裝備發展的評論,成了他排解壓力的生活方式。

“航空發動機事業是一項艱苦的事業,作為領導幹部,我們只有甘於吃苦、勤於奉獻,才能給廣大科技人員以正能量,帶出一支作風過硬的科技隊伍。”劉永泉回憶那時的攻關是這樣自豪地說。在10年後的今天,某發動機為用戶、外界樹立了良好的、正面的形象,後續很多平臺工作的發展都需要指望它,該型發動機是航空發動機打翻身仗非常重要的一步。身為該型發動機總設計師的劉永泉,為了這個型號的研製,卻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毅。十年磨一劍,發動機在經歷了無數次地面、空中考核試驗試飛,史上最苛刻的考核長試、創新試驗項目後,驗證了能力,得到了試飛員的高度認可。試飛員在一次會議上評價該發動機的空中起動:“完美!”還有試飛員評價:“該發動機性能優於國外同類發動機!”正是通過不懈的努力,給用戶增強了使用國產發動機的信心。

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突破航空動力瓶頸有多難?

航空發動機每一代的發展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技術是全新的,每一個跨越其實都是基於上一代四分之三的成熟技術來做新技術,否則會遇到很多瓶頸。就像是體操裡的全能,不是某一個方面達到了先進水平即可,而要看整體水平,劉永泉對實現行業的自主創新做過深深的思考。

在開展好型號研製的同時,同樣要抓好發動機預研工作,這是劉永泉多年的執著追求。多年來,他參與多個科技攻關項目,其中數十個項目獲得各級各類科研成果。

作為某預研計劃的總研究師,研製7年多來,2000多個日日夜夜,經過數輪研究、設計和試驗迭代,劉永泉帶領研製團隊攻克了先進氣動設計、高可靠性結構設計、先進控制技術和先進工藝材料應用等各項技術關鍵。為了確保全新目標,劉永泉帶領年輕人從基礎研究做起,大膽嘗試新方案,採用全新自主設計。他還親自到承製廠協調,採取全新措施,現場不斷人解決銜接各種技術問題;各類試驗創造條件、準備周密,進度小步前進,儘量避免閃失。勝不驕,敗不餒,在取得進展時,周密安排,毫不放鬆;在遇到困難時,攻堅克難,決不放棄。辛勤努力的付出,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十二五”科研任務圓滿完成!實現了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重要里程碑的突破,為國家“兩機”重大項目實施奠定了很好基礎

如今,我國航空發動機迭代研製在不斷加速,技術隊伍在實戰中得到培養和鍛鍊,技術基礎積蓄優勢不斷顯現,造就了一批青年專業技術人才,以劉永泉為首的總師系統帶領他們共同走出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的技術自信。

人物|中航總設計師劉永泉

殲-10

《中國航空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