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商用車 國產車 抗日戰爭 陸軍 貨車 上海汽車博物館 2018-11-27

說到軍車,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軍綠色的北京吉普以及由其他工廠生產的“兄弟”(如江西富奇生產的吉普),它們長相非常相似,技術也同出一宗,以致於成了當年街頭的“爆款”。

不過軍車其實是一個很廣的定義,車型種類非常豐富,只是因為我們常見吉普,所以就將軍車等同了吉普,事實上軍車的世界是非常精彩的,不過由於吉普太過於常見,篇幅限制今天我們就先不聊它了,來聊聊我們並不太熟悉的軍用卡車。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晚起步慢這個說法絕對不能成為汽車工業發展落後的藉口,因為早在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款國產汽車就駛出工廠大門,同時也是新中國第一款軍車,這就是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解放CA10,一款兩軸軍用運輸卡車,同時也多次出現在關於雷鋒的故事裡面。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那個缺乏造車技術和經驗的時代,做出這樣一款卡車也是需要大量借鑑國外的經驗的,所以解放CA10就參考了蘇聯的吉斯150,遠遠看去,兩款車的長相幾乎一模一樣。不過吉斯150也並非原創,它來自美國萬國收割機廠的KR11。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CA10採用了5.6升6缸發動機,最大功率90馬力,最高時速65km/h,載重4噸。作為一款4×2軍用卡車,本身並無太多越野能力,更多地是在扮演公路運輸的角色,但是CA10能夠改裝成多種特別用途汽車,包括消防車、油罐車、工程車等等。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作為軍車CA10的缺點也很明顯,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越野能力,於是,1958年國慶前,CA30應運而生,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能軍車。雖然CA30和CA10的駕駛室和發動機艙造型基本差不多,其他地方就大不同了.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CA30的三軸佈局,後雙橋均使用越野卡車粗獷的單胎,6×6的驅動形式,發動機最大功率提高到了109馬力。它的用途比CA10更廣,除了運輸還可以改裝各種武器車輛,比如牽引地空導彈等。當然了,CA30原型也是來自蘇聯的吉斯157。

記得在我們的童年的記憶裡還是有這款越野軍車身影的,早在90年代有不少從部隊退役下來的CA30被改裝成各種特殊用途汽車活躍在不同的地方,記得小時候經常見到有CA30改裝的救險車輛,魁梧的車身帶著半封閉的車廂,後面垂著一堆鐵鏈,後面拖著各種事故車輛,沒有光澤的暗綠車漆讓人總覺得是帶著一股陰冷的金屬氣息從面前穿過。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說到一汽必然就會說到二汽,而二汽的軍車和一汽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二汽的EQ240原型車其實是一汽在1968年研發的,代號為“25Y”,技術來自CA30和蘇聯的烏拉爾4320,但是最終根據國家的需求全套技術全部送給了二汽,當時剛成立不久的二汽得到了一汽的支援才有了飛速發展,所以別看現在一汽二汽競爭這麼激烈,當年一汽可是二汽的好大哥。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EQ240是一款2.5噸級別越野卡車,基本功能可以參照CA30,越野能力好,之後演化出了多種型號,動力也在不斷升級,還出現了很多改裝用途車型,目前還有不少改進型號仍在服役。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但是大部分人恐怕對二汽的印象還停留在東風EQ140上,因為這款車型在當年大量應用於民用運輸,當然也有部分作為軍車使用,其實它也來自一汽,原型來自同是經典車型的解放CA141。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除了一汽和二汽以外,還有一個軍車大戶,那就是南汽,最著名的軍車要數躍進NJ130和NJ230了。

兩款車對比其他車軍車車型較小,NJ130和NJ230跟解放比較類似,一個是4×2運輸卡車,一個是4×4越野卡車,但是身材較小,NJ130載重2.5噸,NJ230載重僅1.5噸。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作為一款那個時期的車型自然逃不掉要有模仿對象,於是NJ130借鑑了嘎斯51、NJ230借鑑了嘎斯63,而且和他們的對手一樣,也演化出了多種型號,不過據說躍進的質量並不太好,本身產能也有限,競爭力不高,所以後來就很少見南汽生產軍車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有人會可能覺得NJ130的前臉很眼熟,沒錯,因為它經常在抗戰片中客串日軍軍車。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1966年,洛陽第一拖拉機廠,就是那個以東方紅拖拉機而著名的洛陽一拖,研製出了一款5噸級軍用越野卡車,被稱為東方紅LT665。LT665與上述幾款不同的是它的原型不是來自蘇聯,而是來自法國貝利埃GBC,而發動機則是參照捷克的太脫拉。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對越作戰是LT665大顯身手的地方,本身LT665在研發初期目的之一就是取代日益過時的履帶式火炮牽引車,本身也具備強大的越野能力,同時具備輪式車輛的速度和便捷性,同時也具備優良的越野能力。老照片中有一張對越戰爭凱旋後卡車牽引火炮通過友誼關的場景,鏡頭中那輛卡車就是LT665。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不過LT665的質量並不是太好,對越戰爭後就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還是有少量退出軍籍的LT665進入了民用領域。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黃河,一個當年國產重卡的代表品牌,自然不能缺席軍車的行列。四軸的黃河JN252通常給人一種強悍的感覺,印象中通常都是各種導彈的運載車,除此之外還可以改裝各種特殊用途車,如罐車、架橋車等等。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JN252比起前面幾款更強悍,借鑑自太脫拉813,最有亮點的是採用了全獨立懸掛,可能是因為借鑑太脫拉的原因,前輪有類似於太脫拉的“內八字”特徵。

抗戰勝利73週年到來,你都認識這些軍車嗎?

限於篇幅我們本次僅聊了一下一些歷史上比較特別的軍車,其實我們常見的還有東風EQ140、解放CA141等這些軍民共用的車型,相信大家對它們也不陌生了,有機會我們再對我國的軍車進行細品。

本文為上海汽車博物館原創,圖片來自網絡,未經許可不得引用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