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

重慶行營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修繕前火鍋店是鄰居

修繕完成現為博物館

沈學華所在的巴渝文化博物館就是重慶行營舊址的一部分,目前,重慶行營舊址裡面還有復旦中學的校史館等。

重慶行營修建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重慶行營是蔣介石在重慶最早的城區官邸,又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老照片上,修繕前的重慶行營舊址破敗不堪,被一片老舊的低矮平房包圍。據介紹,修繕前,火鍋店是重慶行營舊址的鄰居,行營裡面住了不少居民。2013年底開始,行營舊址採用落架維修方式修繕。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

重慶行營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修繕前火鍋店是鄰居

修繕完成現為博物館

沈學華所在的巴渝文化博物館就是重慶行營舊址的一部分,目前,重慶行營舊址裡面還有復旦中學的校史館等。

重慶行營修建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重慶行營是蔣介石在重慶最早的城區官邸,又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老照片上,修繕前的重慶行營舊址破敗不堪,被一片老舊的低矮平房包圍。據介紹,修繕前,火鍋店是重慶行營舊址的鄰居,行營裡面住了不少居民。2013年底開始,行營舊址採用落架維修方式修繕。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前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

重慶行營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修繕前火鍋店是鄰居

修繕完成現為博物館

沈學華所在的巴渝文化博物館就是重慶行營舊址的一部分,目前,重慶行營舊址裡面還有復旦中學的校史館等。

重慶行營修建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重慶行營是蔣介石在重慶最早的城區官邸,又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老照片上,修繕前的重慶行營舊址破敗不堪,被一片老舊的低矮平房包圍。據介紹,修繕前,火鍋店是重慶行營舊址的鄰居,行營裡面住了不少居民。2013年底開始,行營舊址採用落架維修方式修繕。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後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是報社的大禮堂

現已基本修繕完成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

重慶行營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修繕前火鍋店是鄰居

修繕完成現為博物館

沈學華所在的巴渝文化博物館就是重慶行營舊址的一部分,目前,重慶行營舊址裡面還有復旦中學的校史館等。

重慶行營修建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重慶行營是蔣介石在重慶最早的城區官邸,又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老照片上,修繕前的重慶行營舊址破敗不堪,被一片老舊的低矮平房包圍。據介紹,修繕前,火鍋店是重慶行營舊址的鄰居,行營裡面住了不少居民。2013年底開始,行營舊址採用落架維修方式修繕。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後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是報社的大禮堂

現已基本修繕完成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老報社內熟悉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畢克勤 攝影報道 老照片由沈學華提供

下半城的復旦中學旁,有個巴渝文化博物館,青磚黛瓦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該館負責人沈學華蒐集了500張左右的老重慶黑白照片,其中,少部分老照片就展示在該館一樓,這些老照片裡有不少現在在重慶消失的地名或建築。

在這些消失的部分建築和地名中,記者曾進行過報道,比如,1949年後,為拓寬臨江橫街至臨江門的馬路,被拆除的魁星閣;已經消失的、位於南區路的地名燕喜洞以及燕喜洞古老堡坎上的吊腳樓;還有洪崖洞、儲奇門一帶曾經的吊腳樓,以及中國第一條客運纜車——望龍門纜車……

不過,沈學華蒐集的老照片裡面不少建築或街巷至今還保留了下來,這些建築經歷了風雨,見證了歷史,也曾入住過有關單位或企業,甚至內部被改造成民居,成了下半城不少老重慶的記憶。

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這些老建築周邊的危房和棚戶區被拆除,老街巷裡不少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搬離了,住進了條件更好的電梯房。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瞭解到,老照片裡的這些老建築部分正在修繕之中或修繕完成,比如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已修繕完成的郭沫若舊居和百年法國領事館,以及正在改造的山城巷和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等。

今(23)日,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帶你看看這組新老照片,幾十年前後對比,能否讓你記起曾經的街巷味道和建築故事?

十八梯>>>

連接了重慶人的記憶

如今變身傳統風貌區

十八梯是老重慶最出名的地方之一,老照片上長長的石梯坎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

相傳,此地有一口甘甜清美的山泉水井,附近居民都喜歡吃這口井裡的水,水井距離居民住處正好有十八級石梯,所以稱為“十八梯”。在明代, 十八梯一帶已矗立起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總鎮官署和守備軍營,到了清末開埠時期,長江航運開始興盛發達,十八梯的地理優勢,讓它成為城市承上啟下的中心。

記者曾採訪過重慶漫畫家遊江,他說,上世紀80年代,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十八梯的錄像廳和串串香。“十八梯不僅連接上半城和下半城,也是連接重慶人記憶的地方。”

紅糖餈粑、龍鬚酥、炒米糖開水……家住中興路的老人陳志清說,十八梯有很多美食,小時候他最愛吃炒米糖開水,挑夫擔子一挑,街上一喊,我們就呼啦圍上去買。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曾經的十八梯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現在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

2017年5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式開工建設,總建設面積17萬平方米,包括地下9萬平方米,地上8萬平方米。今年4月,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首開區完成工程建設,記者進行了打探。首開區不僅還原了原十八梯的街巷空間,同時建築還以巴渝傳統建築風貌為主,展現了不同時期十八梯的建築形態。

山城巷>>>

有吊腳樓、四合院等

傳統風貌區在建設中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才正式更名為山城巷。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了教堂和醫院,並在坡上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因此得名。在山城巷,你可以看到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曾經的模樣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山城巷幾十年後的變化

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不同於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中的山城巷仍對外開放。現在,每逢節假日,有很多來此打卡的遊客。據介紹,山城巷總共涉及面積2萬方,除了小部分危房,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都會保留,尤其是巷子裡的風貌建築要全部保留下來。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山城巷內很多具有老重慶味道的茶館、小吃店已經開張。比如,在此出生長大的牟登雲老人,他的看門點菜的“步道火鍋”又在原地方開門迎客。

法國領事館舊址>>>

見證重慶開埠歷史

舊址現已修繕完成

位於十八梯鳳凰臺附近的法國領事館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百餘年曆史。老照片上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老舊民居包圍,建築陳舊甚至有點破敗。

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1894年,法國官員到重慶考察設立領事館。1896年2月,清政府與法國議定,允許法國在重慶設立領事館。1896年3月26日,法國駐渝總領事館正式開建,任命原駐漢口副領事哈士為重慶首任領事。1898年,法國領事館完工。這是一座見證了重慶開埠時期歷史的老建築。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法國領事館被一片平房包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全景

法國領事館舊址已經修繕,通過專家組竣工驗收。目前,十八梯核心區外圍的破舊危房已陸續拆除,廢墟環繞中的百年法領館終於亮了出來。由於處於十八梯建設項目內,法國領事館舊址目前並未開放。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後的法國領事館內景

聚興誠銀行>>>

重慶首傢俬營商業銀行

目前正在修繕之中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聚興誠銀行成立於1915年3月16日,是重慶第一傢俬營商業銀行。該行是楊氏家族產業,1908年楊粲三接任掌櫃以後,將“聚興成”改為“聚興誠”。

記者瞭解到,1949年後,該樓改做望江飯店,老照片上仍看得見建築上面望江飯店四個字。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成為重慶第一家家電批發中心,直到2017年,家電批發中心仍在裡面辦公。

目前,聚興誠銀行正在修繕之中,據介紹,一起修繕的還有聚興誠銀行神祕的地下金庫。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修繕前的聚興誠銀行,望江旅館四個字清晰可見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正在修繕的聚興誠銀行

重慶行營舊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修繕前火鍋店是鄰居

修繕完成現為博物館

沈學華所在的巴渝文化博物館就是重慶行營舊址的一部分,目前,重慶行營舊址裡面還有復旦中學的校史館等。

重慶行營修建年代大約是1935年底。據渝中區文管所資料顯示,重慶行營是蔣介石在重慶最早的城區官邸,又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舊址。

老照片上,修繕前的重慶行營舊址破敗不堪,被一片老舊的低矮平房包圍。據介紹,修繕前,火鍋店是重慶行營舊址的鄰居,行營裡面住了不少居民。2013年底開始,行營舊址採用落架維修方式修繕。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前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重慶行營舊址修繕後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是報社的大禮堂

現已基本修繕完成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老報社內熟悉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老重慶 | 山城巷、十八梯、聚興誠銀行…… 看看重慶這些地方的新老對比照,你還記得嗎?

基本修繕完成,門前的黃葛樹見證了幾十年變化

離重慶行營舊址不遠,在解放西路66號重慶日報社內職工居住區旁邊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

據介紹,從重慶日報創刊開始,這裡一直就是報社的大禮堂。後來,報社在較場口大元廣場有了新的採編大樓,該禮堂還繼續擔任著舉辦各種會議與主題活動的功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