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慈溪市受自身歷史發展,城市建設的約束,以及物理距離的落差,從市中心出發至杭州灣跨海大橋還需要近70公里,大約一小時車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每多出一公里,不僅損耗的是汽油和時間,更消耗的是轉瞬即逝的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下,大橋南岸的廣袤土地上響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片尾曲,主持人孟非唱到:“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啊——”

於是乎,距離杭州灣跨海大橋更近的杭州灣新區孕育而生了。

NO.4 | 肆

2010年2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新區深知,真正意義上完美打造一座新城,不僅需要政府規劃的高屋建瓴,更需要產業的成功導入。

隨著產業的導入,為這些產業工作的人口自然會逐步增加。而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商業配套也必然會逐漸豐富,這是一條線性推演的邏輯過程。

2016年3月杭州灣新區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致力打造“6+4”產業新體系,“6”即六大先進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員。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慈溪市受自身歷史發展,城市建設的約束,以及物理距離的落差,從市中心出發至杭州灣跨海大橋還需要近70公里,大約一小時車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每多出一公里,不僅損耗的是汽油和時間,更消耗的是轉瞬即逝的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下,大橋南岸的廣袤土地上響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片尾曲,主持人孟非唱到:“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啊——”

於是乎,距離杭州灣跨海大橋更近的杭州灣新區孕育而生了。

NO.4 | 肆

2010年2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新區深知,真正意義上完美打造一座新城,不僅需要政府規劃的高屋建瓴,更需要產業的成功導入。

隨著產業的導入,為這些產業工作的人口自然會逐步增加。而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商業配套也必然會逐漸豐富,這是一條線性推演的邏輯過程。

2016年3月杭州灣新區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致力打造“6+4”產業新體系,“6”即六大先進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員。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8年的發展,杭州灣新區已經擁有了包括上海大眾、通用航空、吉利汽車等在內的多家大型集團,合計職工數十萬,還不包括服務產業及延伸外溢人口的淨流入。

根據杭州灣新區規劃,至2030年,這裡將達到55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已經讓這片新區晉升為一座成熟的新城!

在產業加持的不斷加碼下,杭州灣新區的經濟也呈現幾何式增長。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84.1億元,同比增長14.5%!遠遠超過上海的6.6%、蘇州的7.3%、杭州的6.7%等一系列長三角洲城市。

有了經濟爆炸式的增長,以及政策、產業和人口的支撐,一系列的生活教育配套也自然孕育而生。

杭州灣新區已建成或籌備建設中的高等院校有6所、中小學4所,包括若干所幼兒園,形成完整的全學習生命週期。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慈溪市受自身歷史發展,城市建設的約束,以及物理距離的落差,從市中心出發至杭州灣跨海大橋還需要近70公里,大約一小時車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每多出一公里,不僅損耗的是汽油和時間,更消耗的是轉瞬即逝的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下,大橋南岸的廣袤土地上響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片尾曲,主持人孟非唱到:“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啊——”

於是乎,距離杭州灣跨海大橋更近的杭州灣新區孕育而生了。

NO.4 | 肆

2010年2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新區深知,真正意義上完美打造一座新城,不僅需要政府規劃的高屋建瓴,更需要產業的成功導入。

隨著產業的導入,為這些產業工作的人口自然會逐步增加。而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商業配套也必然會逐漸豐富,這是一條線性推演的邏輯過程。

2016年3月杭州灣新區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致力打造“6+4”產業新體系,“6”即六大先進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員。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8年的發展,杭州灣新區已經擁有了包括上海大眾、通用航空、吉利汽車等在內的多家大型集團,合計職工數十萬,還不包括服務產業及延伸外溢人口的淨流入。

根據杭州灣新區規劃,至2030年,這裡將達到55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已經讓這片新區晉升為一座成熟的新城!

在產業加持的不斷加碼下,杭州灣新區的經濟也呈現幾何式增長。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84.1億元,同比增長14.5%!遠遠超過上海的6.6%、蘇州的7.3%、杭州的6.7%等一系列長三角洲城市。

有了經濟爆炸式的增長,以及政策、產業和人口的支撐,一系列的生活教育配套也自然孕育而生。

杭州灣新區已建成或籌備建設中的高等院校有6所、中小學4所,包括若干所幼兒園,形成完整的全學習生命週期。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在醫療保健上,擁有已投入使用,總投資14億元的寧波市杭州灣醫院。

除此之外,外部景觀資源也豐富多繞。西南邊有中國沿海最大的溼地公園,其面積相當於12個杭州西湖。而正南面是海皮島公園,擁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水世界!

套用一句上海話:至於商場、電影院、咖啡店、餐飲美食那就是毛毛雨啦,無需贅言敘述。

NO.5 | 伍

關於杭州灣新區的利好,總是持續不斷的浮出水面。

近期備受關注的滬嘉甬鐵路有了最新進展,根據蘇州、湖州多家媒體相繼透露,鐵路的預可研審查會已於4月19日在北京召開。

4月23日“蘇州發佈”的新聞裡提到:“鐵路起於滬通鐵路南通西站,經海鹽縣西側跨杭州灣至慈溪設站……

這意味著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一體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得以提高,未來在跨海大橋北端工作,往返於杭州灣新區的居住地將成為可能。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慈溪市受自身歷史發展,城市建設的約束,以及物理距離的落差,從市中心出發至杭州灣跨海大橋還需要近70公里,大約一小時車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每多出一公里,不僅損耗的是汽油和時間,更消耗的是轉瞬即逝的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下,大橋南岸的廣袤土地上響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片尾曲,主持人孟非唱到:“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啊——”

於是乎,距離杭州灣跨海大橋更近的杭州灣新區孕育而生了。

NO.4 | 肆

2010年2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新區深知,真正意義上完美打造一座新城,不僅需要政府規劃的高屋建瓴,更需要產業的成功導入。

隨著產業的導入,為這些產業工作的人口自然會逐步增加。而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商業配套也必然會逐漸豐富,這是一條線性推演的邏輯過程。

2016年3月杭州灣新區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致力打造“6+4”產業新體系,“6”即六大先進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員。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8年的發展,杭州灣新區已經擁有了包括上海大眾、通用航空、吉利汽車等在內的多家大型集團,合計職工數十萬,還不包括服務產業及延伸外溢人口的淨流入。

根據杭州灣新區規劃,至2030年,這裡將達到55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已經讓這片新區晉升為一座成熟的新城!

在產業加持的不斷加碼下,杭州灣新區的經濟也呈現幾何式增長。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84.1億元,同比增長14.5%!遠遠超過上海的6.6%、蘇州的7.3%、杭州的6.7%等一系列長三角洲城市。

有了經濟爆炸式的增長,以及政策、產業和人口的支撐,一系列的生活教育配套也自然孕育而生。

杭州灣新區已建成或籌備建設中的高等院校有6所、中小學4所,包括若干所幼兒園,形成完整的全學習生命週期。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在醫療保健上,擁有已投入使用,總投資14億元的寧波市杭州灣醫院。

除此之外,外部景觀資源也豐富多繞。西南邊有中國沿海最大的溼地公園,其面積相當於12個杭州西湖。而正南面是海皮島公園,擁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水世界!

套用一句上海話:至於商場、電影院、咖啡店、餐飲美食那就是毛毛雨啦,無需贅言敘述。

NO.5 | 伍

關於杭州灣新區的利好,總是持續不斷的浮出水面。

近期備受關注的滬嘉甬鐵路有了最新進展,根據蘇州、湖州多家媒體相繼透露,鐵路的預可研審查會已於4月19日在北京召開。

4月23日“蘇州發佈”的新聞裡提到:“鐵路起於滬通鐵路南通西站,經海鹽縣西側跨杭州灣至慈溪設站……

這意味著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一體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得以提高,未來在跨海大橋北端工作,往返於杭州灣新區的居住地將成為可能。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而支撐這種可能,在於物理之間的住宅價格差,所謂一海之隔,隔出整整二個世界。

敲黑板劃重點(敲黑板這個梗頻頻出現於各類房產公眾號,黑板可能已經被敲破了),2019年第一季度上海大市的住宅均價約5.5萬,杭州均價在3.4萬左右,而寧波作為副省會城市,均價只有2.5萬左右。

把敲碎的黑板粘起來,再敲一次重點: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的嘉興市均價約1.7萬上下,而此時此刻的大橋南端,杭州灣新區的平均價格只有一萬出頭。

如此說來,這兒難道不是貨真價實的住宅價格窪地嗎?不想再敲黑板,因為杭州灣實在太低調。

NO.6 | 陸

寫文章追求深入淺出,最後用一個“小栗子”來收尾。

1841年5月3日,剛剛從大清帝國手中搶佔香港島的“功臣”查理·義律被英國政府解職。

外交大臣巴麥尊在一封信中直接表達了對他的極度失望:“我給過你明確的訓令:務必佔領舟山……但你卻割取了香港,一個一無所有的荒島。香港不會成為貿易中心,倒是可以用來隱居。你將被解職,女王已另派全權大臣取代你”。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慈溪市受自身歷史發展,城市建設的約束,以及物理距離的落差,從市中心出發至杭州灣跨海大橋還需要近70公里,大約一小時車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每多出一公里,不僅損耗的是汽油和時間,更消耗的是轉瞬即逝的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下,大橋南岸的廣袤土地上響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片尾曲,主持人孟非唱到:“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啊——”

於是乎,距離杭州灣跨海大橋更近的杭州灣新區孕育而生了。

NO.4 | 肆

2010年2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新區深知,真正意義上完美打造一座新城,不僅需要政府規劃的高屋建瓴,更需要產業的成功導入。

隨著產業的導入,為這些產業工作的人口自然會逐步增加。而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商業配套也必然會逐漸豐富,這是一條線性推演的邏輯過程。

2016年3月杭州灣新區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致力打造“6+4”產業新體系,“6”即六大先進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員。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8年的發展,杭州灣新區已經擁有了包括上海大眾、通用航空、吉利汽車等在內的多家大型集團,合計職工數十萬,還不包括服務產業及延伸外溢人口的淨流入。

根據杭州灣新區規劃,至2030年,這裡將達到55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已經讓這片新區晉升為一座成熟的新城!

在產業加持的不斷加碼下,杭州灣新區的經濟也呈現幾何式增長。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84.1億元,同比增長14.5%!遠遠超過上海的6.6%、蘇州的7.3%、杭州的6.7%等一系列長三角洲城市。

有了經濟爆炸式的增長,以及政策、產業和人口的支撐,一系列的生活教育配套也自然孕育而生。

杭州灣新區已建成或籌備建設中的高等院校有6所、中小學4所,包括若干所幼兒園,形成完整的全學習生命週期。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在醫療保健上,擁有已投入使用,總投資14億元的寧波市杭州灣醫院。

除此之外,外部景觀資源也豐富多繞。西南邊有中國沿海最大的溼地公園,其面積相當於12個杭州西湖。而正南面是海皮島公園,擁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水世界!

套用一句上海話:至於商場、電影院、咖啡店、餐飲美食那就是毛毛雨啦,無需贅言敘述。

NO.5 | 伍

關於杭州灣新區的利好,總是持續不斷的浮出水面。

近期備受關注的滬嘉甬鐵路有了最新進展,根據蘇州、湖州多家媒體相繼透露,鐵路的預可研審查會已於4月19日在北京召開。

4月23日“蘇州發佈”的新聞裡提到:“鐵路起於滬通鐵路南通西站,經海鹽縣西側跨杭州灣至慈溪設站……

這意味著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一體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得以提高,未來在跨海大橋北端工作,往返於杭州灣新區的居住地將成為可能。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而支撐這種可能,在於物理之間的住宅價格差,所謂一海之隔,隔出整整二個世界。

敲黑板劃重點(敲黑板這個梗頻頻出現於各類房產公眾號,黑板可能已經被敲破了),2019年第一季度上海大市的住宅均價約5.5萬,杭州均價在3.4萬左右,而寧波作為副省會城市,均價只有2.5萬左右。

把敲碎的黑板粘起來,再敲一次重點: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的嘉興市均價約1.7萬上下,而此時此刻的大橋南端,杭州灣新區的平均價格只有一萬出頭。

如此說來,這兒難道不是貨真價實的住宅價格窪地嗎?不想再敲黑板,因為杭州灣實在太低調。

NO.6 | 陸

寫文章追求深入淺出,最後用一個“小栗子”來收尾。

1841年5月3日,剛剛從大清帝國手中搶佔香港島的“功臣”查理·義律被英國政府解職。

外交大臣巴麥尊在一封信中直接表達了對他的極度失望:“我給過你明確的訓令:務必佔領舟山……但你卻割取了香港,一個一無所有的荒島。香港不會成為貿易中心,倒是可以用來隱居。你將被解職,女王已另派全權大臣取代你”。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有時候辦事的人被開除,那件留下來的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那位當事人留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也有時候,被開除的當事人,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開除這件事造就了一個人。

不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要盡人事,聽天命。

現在一座活生生的新城擺在你的面前,她的價格很低,未來的增值空間卻很大。

你想盡人事,還是聽天命?

-END-

"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NO.1 | 壹

這次的故事從深圳講起,但它在這裡只是一個配角。

深圳的發展歷史也和畫圈有關,似乎很多的沿海城市發展都可以從一窮二白的小漁村甚至荒灘中開始說起,最後來映襯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改變。

關於上海的變遷,很多材料也按照類似慣性,從小漁村開始講起,但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缺乏嚴謹的史料考據。

上海在1833年時,整個縣城的人口已達到12萬,擁有60餘條行政街道,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那個時候,上海縣城主要依靠棉花與絲織作為支柱產業,當然組織形式均以家庭為單位。

同時因靠海,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名為“江海關”的官署,管轄24個關口,負責蘇南、蘇中地區的海外貿易。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在1757年,由於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一口通商”,所有的外貿只能繞遠到廣州出口海外,這已是後話。

不論如何,上海真正崛起的起因,大家想必在歷史課本上都讀到過:1840年6月鴉片戰爭叩開國門,大英帝國在上海設立了租界……到了1853年,上海已經超過當時的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港口。

暢享歷史紅利的上海迅速發展成遠東第一金融中心,是當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被稱為“東方巴黎”。

解放後上海暫時隱退江湖,隱退不是為了告別,而是屏氣凝神等待再一次的蓬勃發展。

1978年改革春風席捲大地,上海迅速調整狀態,迎來第二春,進入歷史上第二個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1年GDP增長率8.06%,略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0.15%。到了1992-2004年,達到了12.66%,逆襲超過全國平均GDP10.15%。而在2005-2017年上海的年均GDP增長率也達到了驚人的9.12%!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正應了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的那句話:“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海在沉默中迎來了大爆發,而寧波在40年後迎來了GDP首次過萬億,但也不要忘記,同樣在2018年,上海GDP已經順利的突破了3萬億。

說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或許一點不為過。

如果說從小漁村走出來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裡重要的一枚棋子,而苗紅根正的上海當之無愧是長三角洲中的大咖級人物。它要是說自己排第二位,沒人敢稱第一。

誇張的說,沒有上海市在長三角洲經濟圈的硬核地位加持,長三角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可能都趕不上美洲白堊紀晚期誕生的三角龍。

NO.2 | 貳

讓我們把Windows電腦右下角或者MAC電腦右上角的時間調回到1982年,中國領導人首次提出宏偉的架構,即“以上海為中心建立長三角經濟圈”。

次年1月,姚依林副總理在《關於建立長三角洲經濟區的初步設想》中指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規劃範圍可先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無錫、杭州、嘉興和寧波等城市,以後根據需要逐步擴大。”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當年要設置長三角經濟圈?站在如今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是十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其本質就是把長三角洲範圍的城市整合一體化,最終實現互贏共利。

換成互聯網模式來分析就是,長三角經濟圈是淘寶平臺,每一座城市既是買家,又是賣家。而穿梭於各座城市的人們,就是互聯網很強調的流量。

每座城市互通有無,各自發揮不同的功能,演變成1+1大於2的倍級數增長。把每座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區域產業體系、協同創新體系,以及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等精密串聯起來。

把每一座呈點狀的城市鏈接起來,需要發達的交通路網,這就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去慢慢累積。

打開地圖,長江三角洲像極了一個缺失門牙的小孩,如果能在嘉興南岸和慈溪北岸之間架設一條天塹變通途的跨海大橋就好了。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30多年前的人們站在茫茫無涯的大海邊這樣想,但是他們沒料到,很快這座當時全世界最長的大橋就要開始動工了。

NO.3 | 叄

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今天平均每3秒就有一輛汽車駛過大橋,十年以來,1.2億輛汽車經過這一浙江連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黃金通道。

它的通車是史詩級的巨大進步,使得滬、杭、甬三地間的路網格局從原先的V字型變為A字型。

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匯聚和擴散。也因為這條大通道,高端產業項目和創新要素加速流向長三角洲的南翼。

譬如享受“金橋”紅利的慈溪市,在大橋經濟的驅動下,迅速發展先進的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從大橋開通前2007年的531億元,迅速增至2017年的1487億元。在全國百強縣市的排名中,位次由第17位躍至第5位。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慈溪市受自身歷史發展,城市建設的約束,以及物理距離的落差,從市中心出發至杭州灣跨海大橋還需要近70公里,大約一小時車程。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每多出一公里,不僅損耗的是汽油和時間,更消耗的是轉瞬即逝的機遇。

在這樣的歷史際遇下,大橋南岸的廣袤土地上響起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片尾曲,主持人孟非唱到:“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後一步是孤獨,啊——”

於是乎,距離杭州灣跨海大橋更近的杭州灣新區孕育而生了。

NO.4 | 肆

2010年2月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成立,新區深知,真正意義上完美打造一座新城,不僅需要政府規劃的高屋建瓴,更需要產業的成功導入。

隨著產業的導入,為這些產業工作的人口自然會逐步增加。而隨著居住人口的增加,商業配套也必然會逐漸豐富,這是一條線性推演的邏輯過程。

2016年3月杭州灣新區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致力打造“6+4”產業新體系,“6”即六大先進製造業,“4”即四大現代服務員。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經過8年的發展,杭州灣新區已經擁有了包括上海大眾、通用航空、吉利汽車等在內的多家大型集團,合計職工數十萬,還不包括服務產業及延伸外溢人口的淨流入。

根據杭州灣新區規劃,至2030年,這裡將達到55萬人口!這樣的人口規模,已經讓這片新區晉升為一座成熟的新城!

在產業加持的不斷加碼下,杭州灣新區的經濟也呈現幾何式增長。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584.1億元,同比增長14.5%!遠遠超過上海的6.6%、蘇州的7.3%、杭州的6.7%等一系列長三角洲城市。

有了經濟爆炸式的增長,以及政策、產業和人口的支撐,一系列的生活教育配套也自然孕育而生。

杭州灣新區已建成或籌備建設中的高等院校有6所、中小學4所,包括若干所幼兒園,形成完整的全學習生命週期。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在醫療保健上,擁有已投入使用,總投資14億元的寧波市杭州灣醫院。

除此之外,外部景觀資源也豐富多繞。西南邊有中國沿海最大的溼地公園,其面積相當於12個杭州西湖。而正南面是海皮島公園,擁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水世界!

套用一句上海話:至於商場、電影院、咖啡店、餐飲美食那就是毛毛雨啦,無需贅言敘述。

NO.5 | 伍

關於杭州灣新區的利好,總是持續不斷的浮出水面。

近期備受關注的滬嘉甬鐵路有了最新進展,根據蘇州、湖州多家媒體相繼透露,鐵路的預可研審查會已於4月19日在北京召開。

4月23日“蘇州發佈”的新聞裡提到:“鐵路起於滬通鐵路南通西站,經海鹽縣西側跨杭州灣至慈溪設站……

這意味著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一體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得以提高,未來在跨海大橋北端工作,往返於杭州灣新區的居住地將成為可能。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而支撐這種可能,在於物理之間的住宅價格差,所謂一海之隔,隔出整整二個世界。

敲黑板劃重點(敲黑板這個梗頻頻出現於各類房產公眾號,黑板可能已經被敲破了),2019年第一季度上海大市的住宅均價約5.5萬,杭州均價在3.4萬左右,而寧波作為副省會城市,均價只有2.5萬左右。

把敲碎的黑板粘起來,再敲一次重點: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的嘉興市均價約1.7萬上下,而此時此刻的大橋南端,杭州灣新區的平均價格只有一萬出頭。

如此說來,這兒難道不是貨真價實的住宅價格窪地嗎?不想再敲黑板,因為杭州灣實在太低調。

NO.6 | 陸

寫文章追求深入淺出,最後用一個“小栗子”來收尾。

1841年5月3日,剛剛從大清帝國手中搶佔香港島的“功臣”查理·義律被英國政府解職。

外交大臣巴麥尊在一封信中直接表達了對他的極度失望:“我給過你明確的訓令:務必佔領舟山……但你卻割取了香港,一個一無所有的荒島。香港不會成為貿易中心,倒是可以用來隱居。你將被解職,女王已另派全權大臣取代你”。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圖片來源網絡

有時候辦事的人被開除,那件留下來的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那位當事人留在了歷史的長河裡。

也有時候,被開除的當事人,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開除這件事造就了一個人。

不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要盡人事,聽天命。

現在一座活生生的新城擺在你的面前,她的價格很低,未來的增值空間卻很大。

你想盡人事,還是聽天命?

-END-

杭州灣史詩級擴張,杭州灣或將成為第二個上海︱栗子老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