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人的性情'

"

後揚 史策無名


"

後揚 史策無名


上海男人的性情

淡薄的政治意識

這是上海(男)人的軟肋(薄弱點),在政治方面,他們天生弱智(先天不足)。就整個區域環境看,在政治方面,南方人顯然比北方人不是略遜一籌,而是天壤之別。在上海這樣一個工商業城市,在這樣一個沿海開放城市,政治之於市民,簡直無異於大海之於山裡人,山裡人只在電視或廣播裡看過大海或聽過濤聲,卻不曾親眼見過大海。政治之於他們,是那麼的虛幻和遙遠。因此,很多上海人不知道每年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不知道政治體制方面的四套班子設置,甚至上海醫科大學一個研究生也不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導人、不知道上海市市長是誰,論政治體制、政黨體制以及政治綱領之類的了。他們甚至不知道市長和市委書記的區別,他們甚至說上海乾嗎要設兩個第一把手呢?芽那麼迷惑不解的樣子,彷彿一夜之間看到青菜漲成了肉價一樣。而在北京,這種狀況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甭說知識分子了,就連菜場裡擺攤的阿姆也知道國家領導人的名字,甚至他們的家族背景。

在上海男人看來,與其費盡腦汁去記諸如四套班子之類政治體制(內容),還不如去咖啡館坐著喝杯咖啡來得實在。上海男人對政治的漠視,只要看看電視臺裡談及諸如此類的節目時場外的收視率和場內的無話可說就可見一斑。對政治的遲鈍和對經濟的敏感,在他們這兒,在程度上是有明顯不同的。

上海人是很喜歡街頭沙龍的,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只要有個人站定了說些什麼,短時間內就會有很多人圍攏來聆聽。如此,我們不妨作個實驗---我們在摩肩接踵的街頭設兩個街頭沙龍:一個講的是關於經商辦企業的或商界人物身世什麼的內容,一個是關於政治的內容,如政府官員的家庭背景、為官之道什麼的。您看好了,肯定是前者的聆聽者佔絕大多數。

在上海,張三的鄰居住著個不小的官爺,張三不一定知道;但假如他的鄰居是個不小的款爺,張三一定知道。因為,官爺的"臺型"(上海話,氣勢,派頭等)是通過車牌號碼顯示的,號碼越小,官越大。但問題是,上海人對這個不怎麼敏感;而款爺的"臺型"是通過車子的豪華度來顯示的,一部"桑塔納"和一部"林肯"或"凱迪拉克",上海人瞭然於胸,高下立見。

從另一側面看也大體如是。在上海,《新民晚報》的發行量遠遠超過《文匯報》和《解放日報》(前者的發行量甚至是後兩者的和還多),因為前者的內容太適合上海人的市民口味了。而在北京,晚報與日報的發行量並沒有太大的懸殊。

在上海,男人即使做夢也絕對不會做那種一夜之間當上什麼長、升了什麼官,從而飛黃騰達、青雲直上的夢,他們做的是如何花很少的錢,買了彩票或股票,然後一夜之間彩票中了鉅獎或股票暴漲,成了百萬富翁,買下花園洋房、豪華汽車,再娶個漂亮夫人。

在上海男人的記憶裡,甚至他們祖輩的歷史中,幾乎沒有誰誰一夜升官、飛黃騰達的例子,他們太缺少這方面的薰陶和浸染。

事實的確如此,迄今為止,上海還真沒出過政治方面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共產黨早期的重要人物張聞天,與其說是個官員,倒毋寧說是個學者;陳雲倒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是以經濟運籌而不是以權力出名的。

記憶的空白和現實的淡漠,實例教育的缺席和環境教育的缺乏,使得上海男人對政治很木訥,使得他們看政治總如隔岸觀火,看得見火焰,但感覺不到其熱量。

相應地,上海女人不會期望丈夫某日坐在哪一把交椅上呼風喚雨,她們對這種事情大多不怎麼感興趣,與其讓自己的男人當局長、處長什麼的,倒不如讓自己的男人作某公司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什麼的。有一點可以證明,在上海,女人談自己當商界領袖的丈夫時的神采遠勝過談作政府官員的丈夫的。也許,這就是上海這個工商業城市對女人浸淫的結果,是工商業城市的土壤培育出了重商輕官的意識之果。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上海這樣一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一切操作都是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的,很少政府幹預(政治的因素的作用),尤其是重大項目的招標和實施。這起碼就給人一種印象:上海是實力(管理能力等)和財力(調動和運籌資金的能力)說話,而是不政治因素說話。

在上海,男人即使當了很大的官,他們也只是把這看做工作,看做職業(頗有些職業經理人的味兒)。也就是說,他們在辦公室裡是官員,而一回到家裡,照樣是"圍裙丈夫",絲毫沒有官腔、官架子、官做派。早上,這些官丈夫照樣和做工人的、做警察或做編輯……的男人一樣,去菜場買菜;下班回家後呢,則照樣如庖丁解牛,下廚房煎炒熘炸。這是上海男人的可愛之處,也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可愛之處。

像北京男人缺乏細膩這根弦一樣,上海男人缺乏政治這根筋,可以說,政治意識淡薄是上海人的"通病"。

和時尚一起共舞

男人是多種多樣的,也是很廣義的,因為太繁雜了,所以要分個類。上海的男人除了要和全國男人百姓一樣挑起社會的重任和家庭的擔子,還要承擔起時尚的新潮。上海男人在玩弄時尚方面,絕對是高手。

第一時尚在手機,如果他們只會打手機而不會玩手機,也從來沒有給人發過短信息,那就不算時尚。據說2002年時尚男人每天要發出20條短消息;如果有誰把手機連同拷機、鑰匙圈、打火機、玉器大掛件等等統統別在腰上,那就讓人笑脫了大牙;同樣,自從有了手機而從來沒有換過手機,包括鈴聲和外套,則被同事譏笑,因為在上海男人眼中,手機的功能性已經從實用性轉變到手機的個人風格。

第二時尚在名字,如果他們只有一箇中文名字,比如張衛國、陳建軍、李家寶……而沒有一個英文名字,那必須趕快為自己取個洋名字,什麼TONNY(託尼)、AMY(艾米),這樣他在公司裡的形象就會光彩了許多,上司和同事也就會親熱地用洋名稱呼來稱呼去,工作成績也會更上一層樓。

第三時尚在服飾,女子穿衣服一件比一件短是時髦,最好露出肚臍眼和屁股。可時尚男人就不行了,如他穿了一件名貴的西裝,袖口上有個商標,惟恐人家不知道是什麼牌子;領帶打得很標準,可是襯衫的裡口露出一圈白色的棉毛衫;穿兩件V字領的羊毛衫,戴上領帶,再穿上西裝;去旅遊也是西裝筆挺,襯衫雪白,皮鞋鋥亮;衣櫃裡卻連一套名牌的休閒服也都沒有,那他肯定就沒有女孩子圍著他轉,就算他買來了女孩子最喜歡吃的冰淇淋也沒有人要吃他的東西。

所以時尚男人很注意服飾的。情願少穿也不穿土裡土氣的衣服。

第四時尚在現金,如果他打開皮夾子出現厚厚一疊現錢,並不說明他是闊佬,而被人看作暴發戶,或是從鄉下進城來賄賂某個企業領導,求個工程什麼的來做做的。但最大的可能性是被看作去三級酒吧泡妞的人。如果你的皮夾子裡有6、7張刷卡,那就比較酷了,因為新新人類早就成為卡族了,誰還用大把現金跟外界聯絡呢?芽

第五時尚在電腦,他如果還在用手寫信,而不會發伊妹兒,那必須學會上網。因為現在逢年過節,時尚的男人早就會為自己的朋友設計一張E-CARD;同樣有誰還坐在紅茶坊一邊喝著珍珠奶茶,一邊大聲聊天,而不會閉嘴巴一聲不吭地和網友聊天,那就會被認為是個巴子;如果你認為菜鳥、大蝦、屁兔、賽羊、板豬是幾種新培養出來的動物,那就別在人家面前誇誇其談,免得出洋相。同樣網上的語言不學幾招,就會把88當作呼你為爸爸,其實7456就是氣死我了,8137叫你別生氣,5555就是嗚咽。哪個時尚男人不是把網絡作為一種溝通信息的橋樑?芽看新聞上網,找生意合作伙伴上網,解悶兒上網,甚至想找個情人也在網上找。

第六時尚在化妝品,別以為化妝只是女人的事,那就錯了,時尚男人也進美容院,做個面膜,來個蒸氣按摩,然後用摩絲或者喱水把頭髮定型,或者乾脆來個髮根燙髮。如他的頭髮早上起來像個雞窩,出席晚會像亂稻草,那他還是去美容院故意把頭髮處理成亂哄哄的"雞窩"型,那就被人視為帥哥了。總之上海男人要酷、要帥,就要在自己的身上下一番功夫。

第七時尚在閱讀,早上開往上班去的公交車上或是地鐵上,時尚的男人都會手拿一張報紙,甚至幾份報紙和雜誌在閱讀。他們不會只看那種單純的故事雜誌和法制類的報紙,而是《時尚》、《HOW》、《ELLE》,還有軍事題材的報紙,隨時也去書店看看什麼叫"窮爸爸和富爸爸",當然別忘了帶一塊"奶酪"回來。

第八時尚在玩耍,如果以只玩保齡球,並且以為打保齡球會延長自己的生命,還有去卡拉OK唱歌,那早已經被時尚男人不屑一顧了。他們一有機會就去蹦極,玩一玩心情,征服一下恐懼,還要去玩一次斯諾克,玩的次數多了,最好還要去選購一個漂亮的領結,選購一根屬於自己的可以收縮的杆子,不會老是去租用的,免得同玩者竊笑自己的寒酸。當然,在公司午飯時,人家在議論左賽(SIDE)右賽袋底袋他也不知所云,那就不恥下問,虛心多學點,讓自己早點成為時尚的新寵兒。

第九時尚在吃食,上海男人還是比較注意吃的,並十分關心自己的亞健康。如果他只是知道一日三餐而不知道水果不喝牛奶,並且認定"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那真的不是上海男人了。如今的新新人類早已經成為了膠囊族,他們可以不吃飯甚至少吃,但一定要吃大量的維生素之類的保健品,什麼深海魚油、腦輕鬆、腦白金、金施爾康、昂立多邦還有腦恩,以防老年痴呆症。

第十時尚在住宅,如他結婚後還和父母住在一起,那這個上海男人就不算時尚了。現在哪個時尚男人身上不揹債?芽哪個不是把明天的錢用在了今天上?芽最好是做個"脫底棺材"那才是真正的時尚呢,恨不得把銀行的錢都借來用,那他何不去銀行貸款,動用公積金,弄它個30萬、40萬,買上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先人生享受起來再說。

上海男人是時尚,只是他們比別的男人看的多點,接受的多點。至於這個時尚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說法,它只是讓人想到了時尚的反義詞,那就是糟糕、平庸。在這兩者之間,也只有愛美愛酷愛時尚的上海人才會理解這之間的含義,因為在上海,如你不懂得和時尚去共舞,那麼對不起,新新上海人就會請你OUT了,管你是誰,既使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