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太陽底下,電車的軌道像兩條光熒熒,水裡鑽出來的蛐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有的時候,電車全進廠了,單剩一輛,神祕的,像被遺棄了似的,停在街心。從上面望下去,只見它在半月的月光中袒露著白肚皮。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太陽底下,電車的軌道像兩條光熒熒,水裡鑽出來的蛐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有的時候,電車全進廠了,單剩一輛,神祕的,像被遺棄了似的,停在街心。從上面望下去,只見它在半月的月光中袒露著白肚皮。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太陽底下,電車的軌道像兩條光熒熒,水裡鑽出來的蛐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有的時候,電車全進廠了,單剩一輛,神祕的,像被遺棄了似的,停在街心。從上面望下去,只見它在半月的月光中袒露著白肚皮。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在愚園的位置上建造的愛丁登公寓

以前的教科書範文中,經常見到作家以“魚肚白”形容被初升的太陽照亮了的白雲。不過,以前上海人往往把魚因缺氧而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稱作“翻白肚皮”。張愛玲身居鬧市,但她看見的卻只是死一樣的寂靜、淒涼、自怨自艾,她的心理恐怕真的出現了問題。

她還在《我看蘇青》中說: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太陽底下,電車的軌道像兩條光熒熒,水裡鑽出來的蛐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有的時候,電車全進廠了,單剩一輛,神祕的,像被遺棄了似的,停在街心。從上面望下去,只見它在半月的月光中袒露著白肚皮。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在愚園的位置上建造的愛丁登公寓

以前的教科書範文中,經常見到作家以“魚肚白”形容被初升的太陽照亮了的白雲。不過,以前上海人往往把魚因缺氧而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稱作“翻白肚皮”。張愛玲身居鬧市,但她看見的卻只是死一樣的寂靜、淒涼、自怨自艾,她的心理恐怕真的出現了問題。

她還在《我看蘇青》中說: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她走了之後,我一個人在黃昏的陽臺上,驟然看見遠處的高樓,邊緣上附著一大塊胭脂紅,我還當是玻璃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卻是元宵的月亮,紅紅地升起來了。我想道:“這是亂世”。晚煙裡,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有層巒疊嶂。我想起許多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郁蒼蒼的身世之感。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太陽底下,電車的軌道像兩條光熒熒,水裡鑽出來的蛐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有的時候,電車全進廠了,單剩一輛,神祕的,像被遺棄了似的,停在街心。從上面望下去,只見它在半月的月光中袒露著白肚皮。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在愚園的位置上建造的愛丁登公寓

以前的教科書範文中,經常見到作家以“魚肚白”形容被初升的太陽照亮了的白雲。不過,以前上海人往往把魚因缺氧而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稱作“翻白肚皮”。張愛玲身居鬧市,但她看見的卻只是死一樣的寂靜、淒涼、自怨自艾,她的心理恐怕真的出現了問題。

她還在《我看蘇青》中說: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她走了之後,我一個人在黃昏的陽臺上,驟然看見遠處的高樓,邊緣上附著一大塊胭脂紅,我還當是玻璃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卻是元宵的月亮,紅紅地升起來了。我想道:“這是亂世”。晚煙裡,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有層巒疊嶂。我想起許多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郁蒼蒼的身世之感。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曾經的愛丁登公寓,如今的常德公寓

此時的張愛玲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作家,她流露出來的厭世情感未必一定是文化人的故作姿態。也許,年輕的張愛玲早已經病入膏肓,只是當時的人們不懂“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還以為是“神經病”。

張愛玲伴隨著抑鬱症孤獨地度過了一生,晚年離群索居,默默無聞地離世。許多人喜歡作家的病態,逝世後的張愛玲獲得追捧和仿效,名聲大噪,不少人建議把常德公寓改名為“張愛玲公寓”。可是,中國的地名法規是禁止使用人名命名地名的,加之也有人對張愛玲及其作品不屑一顧。於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本文約4700字

預計閱讀需要12分鐘

曾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滬西的愚園路應該得名於一個叫作“愚園”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哪裡?為什麼現在找不到了?有沒有遺址或遺蹟?

確實,愚園路得名於“愚園”,關於這座花園,我還是從頭講起吧。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最初是一座馬棚

曾經的愚園,位於愚園路近常德路一帶,這裡最初是一座馬棚。這座馬棚的由來,與愚園路附近的靜安寺有關。

靜安寺是上海為數不多的千年古剎、名勝古蹟,距離當時的上海縣城約十幾華里。上海位於江南水鄉,河流遍佈、阡陌縱橫,當年沒有從縣城通往靜安寺的道路,城裡人到靜安寺進香禮佛或踏青郊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搖船沿城河、打鐵浜[相當於現在的自忠路、順昌路、太倉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和重慶中路],進入長浜(相當於現在的延安中路),抵達靜安寺;

另一種就是穿越田間小路到達靜安寺。進香禮佛者以女性為主,步履蹣跚,讓“小腳老太婆”當天往返是十分困難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朝時期的靜安寺

進入近代以後,1860年,上海英商跑馬總會修築了一條從跑馬場通往靜安寺的馬路,也就是在這一年遇上了太平軍東進,上海周邊地區處於戰爭狀態,馬道還沒有使用就損壞嚴重,跑馬總會不願意追加資金修繕馬路,於是由租界工部局接管,變成了“市政道路”。

這條通往靜安寺的馬路就被叫作叫做“靜安寺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靜安寺門口的湧泉(上海市檔案館藏)

靜安寺路開通後,方便了上海人的出行,上海城裡人可以步行到泥城橋,再沿靜安寺路抵達靜安寺。不過,從泥城橋到靜安寺大約7華里,成年男子須步行一個半小時,小腳女人可能需要三個小時。於是一種“交通馬車”應運而生。

“交通馬車”可以單獨租賃,按時間收費,一天約4-5元之間,開銷較大;也可以搭乘“公交馬車”,起點在泥城橋,終點站就是靜安寺,單程每人收費60文,客滿即走,十分方便。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當時報紙上關於靜安寺路馬車事故的報道

靜安寺路開通後,坐馬車到靜安寺的人越來越多,馬車需要停車場,馬車不是機動車,馬匹需要休息、喂草料。於是,大概在19世紀70年代,在靜安寺的東側出現了一家“公一馬房”,後來,馬車行老闆發現經營馬車和停車場的收入遠遠不及直接經營旅遊的收入高,就把停車場改建為營業性的花園,取名為“申園”。

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著《上海軼事大觀》中說:

滬北(上海縣城北面,舊時多指租界)園林,首擁張(園)、愚(園)二園。二園之前有申園,在靜安寺路今愚園附近。當闢園之初,有“公一馬房”者,局面極大,車輛亦多,然馬車行尋常商賈僱而坐者寥寥無幾,主人慮折閱,遂闢此園,為招徠之計,果如所謀,獲利頗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靜安寺路

我沒有看見過申園的老照片,1884年出版的《申江勝景圖》繪有申園,使後人可以對申園的佈局和格調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該畫的配畫文說:

洋樓翼翼連雲起,鞭絲帽影綠楊裡。

瑤馬幰車流飛電,海上三山銀花眩。

中有匹練如砥平,縠霧羅雲綺照明。

煙花繚繞新揩拭,臺閣參差絕纖塵。

……

顯然,申園以中國傳統園林佈局為主,但是“洋樓翼翼連雲起”,裡面的許多建築物是西洋風格,申園是一個綜合性遊樂園,到這裡來的有“五陵少年”“碧眼洋人”“大腹賈胡”,當然也少不了“來往遊蜂”和“啾啁嬌鳥”的“採蜂撲蝶”之人。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申園停業了。後來有人在申園舊址上修建了“愚園”。

建起一座可供遊玩的花園

關於愚園的來歷,錢化佛述、鄭逸梅撰《三十年來之上海·以往之園林》中收錄了胡寄塵(即著名學者胡懷琛)的一段文字:

愚園原在靜安寺東北半里許,清光緒十六年,四明張氏所創葺,後屢易其主。民國六年後廢,今西區愚園路,即以園而得名。園未廢時,其假山上有花神閣,春秋佳日,遊屐甚眾,車轍所經,猶如昨日,乃匆匆二十年矣。

1909年上海環球社出版《圖畫日報》“上海之建築”專欄繪有“愚園”,配畫文講的更清楚一點:

是園向為鎮海葉氏產,後經陽湖劉氏以銀十一萬兩,向葉氏得之。遊者入門時須納資一角,藉此為補助常年修理費雲。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清末《圖畫日報》中所繪愚園

“四明”是浙江寧波的別稱,以寧波位於四明山麓而得名,張姓是大姓,不知道這位“四明張氏”是哪一位大佬。而葉姓不多,能夠在上海稱得上“鎮海葉氏”者,大概只有被尊為“五金大王”,有上海首富之稱的葉澄衷家族了。“陽湖”是江蘇常州的別稱,而這位“陽湖劉氏”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愚園最初是豪富之家的私家花園,大概到了“陽湖劉氏”手裡開始收門票,不過所收之費,只是用來補貼修理費用而已。

愚園大門

再過了幾年,愚園就成了著名的營業性花園。191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園林》: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八號。入門,過小橋,見有一樓,樓前多喬木,有紫藤一棚,絕佳。樓後有池,池上有小亭,曰“如舫”。過此即為“敦雅堂”,後為假山,石筍不少,山上為“花神閣”,有閩人辜鴻銘英詩及德詩石刻在焉。池之東、西兩旁富亭榭。樓之向北隅復有小樓,曰“飛雲”。樓西為球場,場之東北隅為彈子房,彈子房之東為鹿柴虎柵,西為唐花室。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果品每碟一角,兼售點心。

興盛時的愚園佔地面積約50畝,大致上相當於廟弄(今靜安寺與久光百貨之間的通道)以東,靜安寺路、赫德路(南京西路、常德路)、愚園路所圍的地方,其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18年地圖,愚園在靜安寺東面

愚園路與靜安寺路之間,

大門開在赫德路上。

大概進入民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首先位於市中心的“新世界”“大世界”“小世界”“神仙世界”等新型的綜合性戶內遊樂場大量出現,這些稱之為“世界”的遊樂設施更先進、更完備、更時髦、更好白相,也把大量的遊客吸引了過去(當時這些“世界”里人頭攢動、人群擁擠、環境噪雜、遊客參差不齊、秩序混亂不堪,據說,上海人把混亂、嘈雜的環境講成“一天世界”,就是從這稱之為“世界”的遊樂場而來的)。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早期的愚園路

外部競爭的加劇,使得愚園的經營連年虧損。進入20世紀後,上海的城市人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而滬西的地價日益上漲,尤其是1908年,靜安寺到虹口公園的1路電車通車,帶動了滬西房地產業的發展。

各種原因交織下,愚園最終因無力支撐而關閉,其土地則被靜安寺房地產公司收購。

洋房、公寓在此拔地而起

曾經的愚園花園,在房地產商的介入和操作之下,被拆分建成了一些住宅項目:吉美邨、康泰公寓、愛丁登公寓和一些花園洋房。

愚園地塊的西南部分成為“吉美邨”,即南京西路1610弄住宅。

愚園地塊的西北部分建成了上海人所謂的“花園洋房”,住戶以僑民為主。

據1937年的登記,愚園路81號的住戶是太古輪船公司的部門主管斯科特夫婦和英商電車公司的部門主管鄧洛普夫婦;87號是經營殯葬服務的鬆茂洋行的老闆奧爾森夫婦和公共租界巡捕房警督麥卡迪夫婦、工部局總辦處多布森夫婦。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現在的愚園路81號,

為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僑民相繼撤離上海,花園洋房裡的住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劉長勝了。

劉長勝(1903-1967),山東海陽人。1937年到上海,歷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書記、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等職。194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同年5月,改組為中共中央上海局。劉曉任書記,劉長勝任副書記。局機關設在江蘇路永樂邨(江蘇路389弄)21號,劉長勝化名劉稀敏,以瑞明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租住愚園路81號,在這裡開展工作。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解放後,時任上海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的劉長勝

在大會上講話(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後,舊址以“劉長勝故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愚園路81號和87號是兩幢相連、分門進出的房子,為了配合地區改造和建設,87號被拆除,81號則整體向東平移。

愚園地塊的東部建設為康泰公寓(Conty Apartments),佔地面積2.3畝,有3-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公寓住宅4幢,如今已經拆除,成為宏安瑞士大酒店。

愚園地塊的正東,就是原來花園的大門處建設為Edding Ton Horse,中文譯名“愛丁登公寓”或“愛丁頓公寓”,也就是現在的常德公寓。英文名稱的意義和來源未詳,在一些書籍中把“Edding Ton”寫成“Eddington”,那可能就是英國的人名或地名。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1947年地圖,這塊地塊大致上就是原來愚園的範圍

據公寓門口掛的銘牌介紹,公寓是意大利房地產商和建築師拉烏爾·斐斯(Laura Gaffece)投資建設,1936年交付使用。佔地面積580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以朝東的立面為主立面,以大門為中軸線,兩翼對稱,每層建有寬敞的陽臺。

張愛玲與愛丁登公寓

據淳子《在這裡——張愛玲城市地圖》的說法,愛丁登公寓是作家張愛玲和她的姑姑住得最久的公寓,1939年住51室,1942年住65室。

在這裡,張愛玲正式開始了公寓作家的生涯,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調》,還有與胡蘭成祕密結婚以及離婚。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張愛玲

愛丁登公寓的陽臺是意大利風格的,很長,又很寬敞。張愛玲性格孤僻,不喜歡應酬,禮貌點說就是孤芳自賞,從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可能就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張愛玲之所以選擇愛丁登公寓,也許就是選擇了這裡寬敞的陽臺,陽臺成了張愛玲孤芳自賞或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的電車,

旁邊便是愛丁登公寓

當時,靜安寺有多條電車線路,而英商電車公司的停車場就在愛丁登公寓北側的赫德路上,張愛玲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站在陽臺上,看電車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她寫道: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太陽底下,電車的軌道像兩條光熒熒,水裡鑽出來的蛐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有的時候,電車全進廠了,單剩一輛,神祕的,像被遺棄了似的,停在街心。從上面望下去,只見它在半月的月光中袒露著白肚皮。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在愚園的位置上建造的愛丁登公寓

以前的教科書範文中,經常見到作家以“魚肚白”形容被初升的太陽照亮了的白雲。不過,以前上海人往往把魚因缺氧而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稱作“翻白肚皮”。張愛玲身居鬧市,但她看見的卻只是死一樣的寂靜、淒涼、自怨自艾,她的心理恐怕真的出現了問題。

她還在《我看蘇青》中說: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她走了之後,我一個人在黃昏的陽臺上,驟然看見遠處的高樓,邊緣上附著一大塊胭脂紅,我還當是玻璃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卻是元宵的月亮,紅紅地升起來了。我想道:“這是亂世”。晚煙裡,上海的邊疆微微起伏,雖沒有山,也像是有層巒疊嶂。我想起許多的命運,連我在內的,有一種鬱郁蒼蒼的身世之感。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曾經的愛丁登公寓,如今的常德公寓

此時的張愛玲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作家,她流露出來的厭世情感未必一定是文化人的故作姿態。也許,年輕的張愛玲早已經病入膏肓,只是當時的人們不懂“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還以為是“神經病”。

張愛玲伴隨著抑鬱症孤獨地度過了一生,晚年離群索居,默默無聞地離世。許多人喜歡作家的病態,逝世後的張愛玲獲得追捧和仿效,名聲大噪,不少人建議把常德公寓改名為“張愛玲公寓”。可是,中國的地名法規是禁止使用人名命名地名的,加之也有人對張愛玲及其作品不屑一顧。於是,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愚園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園”?這座花園為何與張愛玲有所交集...

常德公寓底層的張愛玲主題咖啡館

倒是常德公寓的底層開了一家咖啡館,書架上陳放著許多與張愛玲相關的書籍或其他,走過那裡時不妨進去看一看。

編輯:陸聞天

排版:王冰倩

本刊稿件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檔案春秋”微信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樑,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這裡是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微信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