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

自去年春節以來,“山東經濟”一詞絕對是榮登網絡熱搜前幾名,諸如“山東經濟怎麼了?”、“山東到底落後在哪?”、“山東人應該反思什麼?”等一時成為全國熱門話題,連本不喜好追逐熱浪風潮的筆者也曾寫下近三萬言分析文章。時至今日,這股“輿論熱浪”似乎並未降溫,假如你到山東,若三人成行而不談山東經濟之落後,就好像少了一個時尚話題,若五人成席不嘆山東與南方差距就缺了一個時髦談資。這不,近期山東某市領導嘆息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又再一次成為社會焦點,諸如“山東與南方不是一個時代”、“南方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山東是候令可為方可為”等觀點獲得線上線下一片“飄紅稱讚”。總而言之,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後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對於如此熱熱鬧鬧議落後、熙熙攘攘找差距、呼呼隆隆學經驗的“振興模式”,筆者倒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後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複製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

自去年春節以來,“山東經濟”一詞絕對是榮登網絡熱搜前幾名,諸如“山東經濟怎麼了?”、“山東到底落後在哪?”、“山東人應該反思什麼?”等一時成為全國熱門話題,連本不喜好追逐熱浪風潮的筆者也曾寫下近三萬言分析文章。時至今日,這股“輿論熱浪”似乎並未降溫,假如你到山東,若三人成行而不談山東經濟之落後,就好像少了一個時尚話題,若五人成席不嘆山東與南方差距就缺了一個時髦談資。這不,近期山東某市領導嘆息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又再一次成為社會焦點,諸如“山東與南方不是一個時代”、“南方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山東是候令可為方可為”等觀點獲得線上線下一片“飄紅稱讚”。總而言之,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後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對於如此熱熱鬧鬧議落後、熙熙攘攘找差距、呼呼隆隆學經驗的“振興模式”,筆者倒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後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複製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去年以來,山東省南方考察興起,上至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的高級別黨政代表團,下到縣鄉官員南方學習考察團,從浙江杭州到廣東深圳,無不留下了山東各級領導奔忙考察的身影,然考察學習之後,除了留下“南北差距真是大啊”、“山東觀念真是落後啊”之類嘆息,又能轉化了多少動力、激發了多少活力呢?泰山還是那個泰山屹立巍峨,黃河還是那個黃河奔流不止,儒家文化代表孔林孔廟依然蒼松翠柏千年長青。南方搬不到山東,山東也不可能遷到南方,嘆息南方觀念新創新足又如何!哀嘆山東思想落後觀念陳舊又如何呢!

筆者認為,南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制度創新、機制靈活、活力足是客觀事實,而作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千年的山東,短時期絕不可能實現這種照搬式學習、模仿式借鑑。山東應該冷靜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立足山東經濟發展實際,不僅要找出發展差距,還要找出發展優勢,比如國有經濟基礎好利於轉型、基礎產業實力強利於升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利於資源聚集……。山東經濟既不可躺在曾經輝煌裡妄自尊大,更不能因近期落後而妄自菲薄,也不能邯鄲學步似學習“先進”、東施效顰似借鑑“開放”。

二、不是認識少了,而是行動少了:不要把考察當成方法,不能把會議當成行動,不可把口號當成結果,而應該真正拿出改革勇氣、真正激活發展活力、激發發展熱情、實現發展目標才是真理。

"

自去年春節以來,“山東經濟”一詞絕對是榮登網絡熱搜前幾名,諸如“山東經濟怎麼了?”、“山東到底落後在哪?”、“山東人應該反思什麼?”等一時成為全國熱門話題,連本不喜好追逐熱浪風潮的筆者也曾寫下近三萬言分析文章。時至今日,這股“輿論熱浪”似乎並未降溫,假如你到山東,若三人成行而不談山東經濟之落後,就好像少了一個時尚話題,若五人成席不嘆山東與南方差距就缺了一個時髦談資。這不,近期山東某市領導嘆息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又再一次成為社會焦點,諸如“山東與南方不是一個時代”、“南方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山東是候令可為方可為”等觀點獲得線上線下一片“飄紅稱讚”。總而言之,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後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對於如此熱熱鬧鬧議落後、熙熙攘攘找差距、呼呼隆隆學經驗的“振興模式”,筆者倒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後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複製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去年以來,山東省南方考察興起,上至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的高級別黨政代表團,下到縣鄉官員南方學習考察團,從浙江杭州到廣東深圳,無不留下了山東各級領導奔忙考察的身影,然考察學習之後,除了留下“南北差距真是大啊”、“山東觀念真是落後啊”之類嘆息,又能轉化了多少動力、激發了多少活力呢?泰山還是那個泰山屹立巍峨,黃河還是那個黃河奔流不止,儒家文化代表孔林孔廟依然蒼松翠柏千年長青。南方搬不到山東,山東也不可能遷到南方,嘆息南方觀念新創新足又如何!哀嘆山東思想落後觀念陳舊又如何呢!

筆者認為,南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制度創新、機制靈活、活力足是客觀事實,而作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千年的山東,短時期絕不可能實現這種照搬式學習、模仿式借鑑。山東應該冷靜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立足山東經濟發展實際,不僅要找出發展差距,還要找出發展優勢,比如國有經濟基礎好利於轉型、基礎產業實力強利於升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利於資源聚集……。山東經濟既不可躺在曾經輝煌裡妄自尊大,更不能因近期落後而妄自菲薄,也不能邯鄲學步似學習“先進”、東施效顰似借鑑“開放”。

二、不是認識少了,而是行動少了:不要把考察當成方法,不能把會議當成行動,不可把口號當成結果,而應該真正拿出改革勇氣、真正激活發展活力、激發發展熱情、實現發展目標才是真理。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從去年正月初七的數千人大會,到數次開到晚上的全省幹部電視電話會議,再到深入地方基礎項目觀摩會、現場調度會,現在的山東各級領導們對經濟發展可謂是真著急、真行動、真下力(幾乎所有山東人,不管在不在山東工作,都是一樣焦急上火),然而,依靠會議動員發動,依靠會議去貫徹部署會議精神,依靠上級領導表態下級官員表決心,真的就能振興山東經濟嗎?也只有山東各級領導官員心裡自己清楚了。

筆者認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觀念的陳舊,在於制度與機制的僵化,而要解決觀念與機制的問題,依靠開開會、做做動員、學學先進,是不可能實現觀念轉變的。因此,山東重要的還是要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下猛藥、使重力,從成績考核機制、工作考評機制、幹部選拔機制、激勵懲罰等方面,首先,必須做好做事的人也就是各級官員工作機制、考察機制、升遷機制的改革,用制度去倒逼各級幹部觀念轉變、作風轉換、動力轉換;其次,必須加大市場機制、發展機制、資源機制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規範競爭機制、營造創新環境,才能真正做好山東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

三、不是政府幹預多了,而是服務少了:從營造環境的營造,到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政府更多的從管理職能向建設服務平臺、引進服務機構、提升服務水平轉變,才是念好山東經濟發展的真經。

"

自去年春節以來,“山東經濟”一詞絕對是榮登網絡熱搜前幾名,諸如“山東經濟怎麼了?”、“山東到底落後在哪?”、“山東人應該反思什麼?”等一時成為全國熱門話題,連本不喜好追逐熱浪風潮的筆者也曾寫下近三萬言分析文章。時至今日,這股“輿論熱浪”似乎並未降溫,假如你到山東,若三人成行而不談山東經濟之落後,就好像少了一個時尚話題,若五人成席不嘆山東與南方差距就缺了一個時髦談資。這不,近期山東某市領導嘆息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又再一次成為社會焦點,諸如“山東與南方不是一個時代”、“南方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山東是候令可為方可為”等觀點獲得線上線下一片“飄紅稱讚”。總而言之,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後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對於如此熱熱鬧鬧議落後、熙熙攘攘找差距、呼呼隆隆學經驗的“振興模式”,筆者倒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後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複製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去年以來,山東省南方考察興起,上至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的高級別黨政代表團,下到縣鄉官員南方學習考察團,從浙江杭州到廣東深圳,無不留下了山東各級領導奔忙考察的身影,然考察學習之後,除了留下“南北差距真是大啊”、“山東觀念真是落後啊”之類嘆息,又能轉化了多少動力、激發了多少活力呢?泰山還是那個泰山屹立巍峨,黃河還是那個黃河奔流不止,儒家文化代表孔林孔廟依然蒼松翠柏千年長青。南方搬不到山東,山東也不可能遷到南方,嘆息南方觀念新創新足又如何!哀嘆山東思想落後觀念陳舊又如何呢!

筆者認為,南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制度創新、機制靈活、活力足是客觀事實,而作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千年的山東,短時期絕不可能實現這種照搬式學習、模仿式借鑑。山東應該冷靜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立足山東經濟發展實際,不僅要找出發展差距,還要找出發展優勢,比如國有經濟基礎好利於轉型、基礎產業實力強利於升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利於資源聚集……。山東經濟既不可躺在曾經輝煌裡妄自尊大,更不能因近期落後而妄自菲薄,也不能邯鄲學步似學習“先進”、東施效顰似借鑑“開放”。

二、不是認識少了,而是行動少了:不要把考察當成方法,不能把會議當成行動,不可把口號當成結果,而應該真正拿出改革勇氣、真正激活發展活力、激發發展熱情、實現發展目標才是真理。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從去年正月初七的數千人大會,到數次開到晚上的全省幹部電視電話會議,再到深入地方基礎項目觀摩會、現場調度會,現在的山東各級領導們對經濟發展可謂是真著急、真行動、真下力(幾乎所有山東人,不管在不在山東工作,都是一樣焦急上火),然而,依靠會議動員發動,依靠會議去貫徹部署會議精神,依靠上級領導表態下級官員表決心,真的就能振興山東經濟嗎?也只有山東各級領導官員心裡自己清楚了。

筆者認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觀念的陳舊,在於制度與機制的僵化,而要解決觀念與機制的問題,依靠開開會、做做動員、學學先進,是不可能實現觀念轉變的。因此,山東重要的還是要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下猛藥、使重力,從成績考核機制、工作考評機制、幹部選拔機制、激勵懲罰等方面,首先,必須做好做事的人也就是各級官員工作機制、考察機制、升遷機制的改革,用制度去倒逼各級幹部觀念轉變、作風轉換、動力轉換;其次,必須加大市場機制、發展機制、資源機制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規範競爭機制、營造創新環境,才能真正做好山東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

三、不是政府幹預多了,而是服務少了:從營造環境的營造,到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政府更多的從管理職能向建設服務平臺、引進服務機構、提升服務水平轉變,才是念好山東經濟發展的真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不論是山東各級領導南方考察“心得”,還是網友評論,都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無為即有為”、“政府不干預就是最大支持”,而從江浙地區發展實踐看也似乎可以驗證這條“真理”,因為對於改革開放初期草根創業、全民經商、路邊生意的江浙地區,政府不去幹預、不去管理就是最大的發展支持。記得十多年前筆者就曾寫過一篇《溫州模式是否過時?》的分析文章,文章中指出正是初期的政府“無為”,才成就了溫州草根經濟發展,而也正是政府後期的無為,才造成了溫州企業天花板短壽問題、假冒偽劣產品氾濫、民間銀行擔保危機、金融投資風險等一次次“發展危機”,如果政府做好危機風險預判、引導、幫助適當“有為”,可能就能避免草根企業們的一次次風險與危機。

對山東而言,改革開放初期的江浙地區政府無為管理經驗是否還適用?尤其是對於與江浙經濟基礎條件與環境都不可同日而語的發展階段,是否還可以照搬南方經驗呢?筆者認為,有些人一味的去指責北方政府幹預多、手太長、管太寬,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首先,當前山東謀劃經濟發展決不再是江浙地區發展初期的草根型創業、個性型創業,而是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而這種高要求創新創業既需要高水平知識,也需要高標準創業環境與條件;其次,山東經濟特徵還是以國有企業、基礎產業、資源領域為特點,這種經濟特徵顯然純粹依靠個體或市場自身去配置資源是不現實的。再從另一個方面講,當前在供應過剩、需求不旺、形勢嚴峻的發展環境下,不論是地方營商環境(企業從註冊到註銷全流程服務)的營造,還是產業生態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市場環境等)構建,政府不但不應該缺席,而應該承擔起主角責任,做好諸如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平臺、金融平臺、市場平臺等)、服務鏈構建(戰略諮詢、科技轉化、金融投資、人力資源、產業鏈配置、市場服務等)與生態環境營造(支持政策、機制創新等),才能真正促進山東經濟的發展與振興。

四、不是招商引資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一門心思盯外商,千方百計引外資,而本地諸多資源廢棄了、閒置了、低效了,忽視本地資源、看不到本地優勢、用不好本地要素,招外商更要強內商,引外資更要用內資才是經濟振興真路。

"

自去年春節以來,“山東經濟”一詞絕對是榮登網絡熱搜前幾名,諸如“山東經濟怎麼了?”、“山東到底落後在哪?”、“山東人應該反思什麼?”等一時成為全國熱門話題,連本不喜好追逐熱浪風潮的筆者也曾寫下近三萬言分析文章。時至今日,這股“輿論熱浪”似乎並未降溫,假如你到山東,若三人成行而不談山東經濟之落後,就好像少了一個時尚話題,若五人成席不嘆山東與南方差距就缺了一個時髦談資。這不,近期山東某市領導嘆息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又再一次成為社會焦點,諸如“山東與南方不是一個時代”、“南方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山東是候令可為方可為”等觀點獲得線上線下一片“飄紅稱讚”。總而言之,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後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對於如此熱熱鬧鬧議落後、熙熙攘攘找差距、呼呼隆隆學經驗的“振興模式”,筆者倒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後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複製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去年以來,山東省南方考察興起,上至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的高級別黨政代表團,下到縣鄉官員南方學習考察團,從浙江杭州到廣東深圳,無不留下了山東各級領導奔忙考察的身影,然考察學習之後,除了留下“南北差距真是大啊”、“山東觀念真是落後啊”之類嘆息,又能轉化了多少動力、激發了多少活力呢?泰山還是那個泰山屹立巍峨,黃河還是那個黃河奔流不止,儒家文化代表孔林孔廟依然蒼松翠柏千年長青。南方搬不到山東,山東也不可能遷到南方,嘆息南方觀念新創新足又如何!哀嘆山東思想落後觀念陳舊又如何呢!

筆者認為,南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制度創新、機制靈活、活力足是客觀事實,而作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千年的山東,短時期絕不可能實現這種照搬式學習、模仿式借鑑。山東應該冷靜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立足山東經濟發展實際,不僅要找出發展差距,還要找出發展優勢,比如國有經濟基礎好利於轉型、基礎產業實力強利於升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利於資源聚集……。山東經濟既不可躺在曾經輝煌裡妄自尊大,更不能因近期落後而妄自菲薄,也不能邯鄲學步似學習“先進”、東施效顰似借鑑“開放”。

二、不是認識少了,而是行動少了:不要把考察當成方法,不能把會議當成行動,不可把口號當成結果,而應該真正拿出改革勇氣、真正激活發展活力、激發發展熱情、實現發展目標才是真理。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從去年正月初七的數千人大會,到數次開到晚上的全省幹部電視電話會議,再到深入地方基礎項目觀摩會、現場調度會,現在的山東各級領導們對經濟發展可謂是真著急、真行動、真下力(幾乎所有山東人,不管在不在山東工作,都是一樣焦急上火),然而,依靠會議動員發動,依靠會議去貫徹部署會議精神,依靠上級領導表態下級官員表決心,真的就能振興山東經濟嗎?也只有山東各級領導官員心裡自己清楚了。

筆者認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觀念的陳舊,在於制度與機制的僵化,而要解決觀念與機制的問題,依靠開開會、做做動員、學學先進,是不可能實現觀念轉變的。因此,山東重要的還是要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下猛藥、使重力,從成績考核機制、工作考評機制、幹部選拔機制、激勵懲罰等方面,首先,必須做好做事的人也就是各級官員工作機制、考察機制、升遷機制的改革,用制度去倒逼各級幹部觀念轉變、作風轉換、動力轉換;其次,必須加大市場機制、發展機制、資源機制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規範競爭機制、營造創新環境,才能真正做好山東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

三、不是政府幹預多了,而是服務少了:從營造環境的營造,到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政府更多的從管理職能向建設服務平臺、引進服務機構、提升服務水平轉變,才是念好山東經濟發展的真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不論是山東各級領導南方考察“心得”,還是網友評論,都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無為即有為”、“政府不干預就是最大支持”,而從江浙地區發展實踐看也似乎可以驗證這條“真理”,因為對於改革開放初期草根創業、全民經商、路邊生意的江浙地區,政府不去幹預、不去管理就是最大的發展支持。記得十多年前筆者就曾寫過一篇《溫州模式是否過時?》的分析文章,文章中指出正是初期的政府“無為”,才成就了溫州草根經濟發展,而也正是政府後期的無為,才造成了溫州企業天花板短壽問題、假冒偽劣產品氾濫、民間銀行擔保危機、金融投資風險等一次次“發展危機”,如果政府做好危機風險預判、引導、幫助適當“有為”,可能就能避免草根企業們的一次次風險與危機。

對山東而言,改革開放初期的江浙地區政府無為管理經驗是否還適用?尤其是對於與江浙經濟基礎條件與環境都不可同日而語的發展階段,是否還可以照搬南方經驗呢?筆者認為,有些人一味的去指責北方政府幹預多、手太長、管太寬,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首先,當前山東謀劃經濟發展決不再是江浙地區發展初期的草根型創業、個性型創業,而是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而這種高要求創新創業既需要高水平知識,也需要高標準創業環境與條件;其次,山東經濟特徵還是以國有企業、基礎產業、資源領域為特點,這種經濟特徵顯然純粹依靠個體或市場自身去配置資源是不現實的。再從另一個方面講,當前在供應過剩、需求不旺、形勢嚴峻的發展環境下,不論是地方營商環境(企業從註冊到註銷全流程服務)的營造,還是產業生態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市場環境等)構建,政府不但不應該缺席,而應該承擔起主角責任,做好諸如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平臺、金融平臺、市場平臺等)、服務鏈構建(戰略諮詢、科技轉化、金融投資、人力資源、產業鏈配置、市場服務等)與生態環境營造(支持政策、機制創新等),才能真正促進山東經濟的發展與振興。

四、不是招商引資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一門心思盯外商,千方百計引外資,而本地諸多資源廢棄了、閒置了、低效了,忽視本地資源、看不到本地優勢、用不好本地要素,招外商更要強內商,引外資更要用內資才是經濟振興真路。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招商引資一直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制勝法寶”,此輪山東的“經濟再振興”也不例外,只是加上了招才引智,變成了“雙招雙引”。如今,在山東不僅“雙招雙引”成為政績考核重要指標,也成為發展經濟地區競爭重要內容,各地方不惜配備精兵強將、撥付鉅額經費、騰出主要精力時間,但從效果上到底如何呢?可能只有各地方政府自己清楚了。筆者兩年前曾寫過一篇《傳統招商模式走向末路》的分析文章,被許多媒體轉載。在文章中筆者認為,就現在招商引資而言,優惠政策有限了、信息資訊暢通了、土地空間受限了、交通優勢喪失了,加上當前初期產能過剩、需求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同時經過40年發展中國產業鏈基本佈局完成、產業區域格局基本形成、供應市場基本固定,在這種形式下招商引資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筆者認為,在以前分析提到的發展階段,各地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到整合本地資源要素、打造本地發展優勢、做強本地主導產業、促進本地企業升級壯大、做好本地產業資源鏈配置上,而不應該看不到本地發展優勢,製造“燈下黑現象”,也不要再去迷信“外來和尚會念經”、“招來企業才是增量”的觀念。盤活本地資源、用好本地資源、提效本地資源似乎比引進一個企業(十年八年財政難有收益)、孵化一個新興產業(週期長、風險大)、培育一個新增長點(難度大、投入大)更科學、更實用。同時,招商引資還應該以升級本地產業、配置主導產業鏈、促進本地企業最強為目標,而不應貪大圖洋、望外忘內。

五、不是國有經濟佔比大了,而是市場發展活力小了:不要去哀嘆山東經濟國有體制比重大,山東缺少激活市場活力、激勵市場主體、配置市場資源,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加強市場活力培育,加快壯大市場發展主體才是真招。

"

自去年春節以來,“山東經濟”一詞絕對是榮登網絡熱搜前幾名,諸如“山東經濟怎麼了?”、“山東到底落後在哪?”、“山東人應該反思什麼?”等一時成為全國熱門話題,連本不喜好追逐熱浪風潮的筆者也曾寫下近三萬言分析文章。時至今日,這股“輿論熱浪”似乎並未降溫,假如你到山東,若三人成行而不談山東經濟之落後,就好像少了一個時尚話題,若五人成席不嘆山東與南方差距就缺了一個時髦談資。這不,近期山東某市領導嘆息山東與南方差距的文章又再一次成為社會焦點,諸如“山東與南方不是一個時代”、“南方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山東是候令可為方可為”等觀點獲得線上線下一片“飄紅稱讚”。總而言之,當前對山東經濟而言,談論落後成了時尚,哀嘆差距成了時髦,一波波規模龐大黨政南方考察團、一次次幾千人動員大會、一撥撥評比督促活動,似乎成了振興山東經濟的好辦法、真行動,對於如此熱熱鬧鬧議落後、熙熙攘攘找差距、呼呼隆隆學經驗的“振興模式”,筆者倒認為,山東經濟發展近年來落後是事實,差距也存在,但應該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堅定信心立足實際、找出問題科學應對,更應該少些陳詞濫調哀嘆,多些創新務實行動。

一、不是反思少了,而是對策少了:北方變不成南方,山東搬不到江浙,複製南方經驗、照搬江浙模式無法振興山東經濟,立足山東基礎、資源、條件實際謀劃發展才是正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去年以來,山東省南方考察興起,上至省委省政府領導率領的高級別黨政代表團,下到縣鄉官員南方學習考察團,從浙江杭州到廣東深圳,無不留下了山東各級領導奔忙考察的身影,然考察學習之後,除了留下“南北差距真是大啊”、“山東觀念真是落後啊”之類嘆息,又能轉化了多少動力、激發了多少活力呢?泰山還是那個泰山屹立巍峨,黃河還是那個黃河奔流不止,儒家文化代表孔林孔廟依然蒼松翠柏千年長青。南方搬不到山東,山東也不可能遷到南方,嘆息南方觀念新創新足又如何!哀嘆山東思想落後觀念陳舊又如何呢!

筆者認為,南方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制度創新、機制靈活、活力足是客觀事實,而作為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千年的山東,短時期絕不可能實現這種照搬式學習、模仿式借鑑。山東應該冷靜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真正問題所在,重要的是立足山東經濟發展實際,不僅要找出發展差距,還要找出發展優勢,比如國有經濟基礎好利於轉型、基礎產業實力強利於升級、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利於資源聚集……。山東經濟既不可躺在曾經輝煌裡妄自尊大,更不能因近期落後而妄自菲薄,也不能邯鄲學步似學習“先進”、東施效顰似借鑑“開放”。

二、不是認識少了,而是行動少了:不要把考察當成方法,不能把會議當成行動,不可把口號當成結果,而應該真正拿出改革勇氣、真正激活發展活力、激發發展熱情、實現發展目標才是真理。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從去年正月初七的數千人大會,到數次開到晚上的全省幹部電視電話會議,再到深入地方基礎項目觀摩會、現場調度會,現在的山東各級領導們對經濟發展可謂是真著急、真行動、真下力(幾乎所有山東人,不管在不在山東工作,都是一樣焦急上火),然而,依靠會議動員發動,依靠會議去貫徹部署會議精神,依靠上級領導表態下級官員表決心,真的就能振興山東經濟嗎?也只有山東各級領導官員心裡自己清楚了。

筆者認為,山東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觀念的陳舊,在於制度與機制的僵化,而要解決觀念與機制的問題,依靠開開會、做做動員、學學先進,是不可能實現觀念轉變的。因此,山東重要的還是要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下猛藥、使重力,從成績考核機制、工作考評機制、幹部選拔機制、激勵懲罰等方面,首先,必須做好做事的人也就是各級官員工作機制、考察機制、升遷機制的改革,用制度去倒逼各級幹部觀念轉變、作風轉換、動力轉換;其次,必須加大市場機制、發展機制、資源機制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規範競爭機制、營造創新環境,才能真正做好山東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

三、不是政府幹預多了,而是服務少了:從營造環境的營造,到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政府更多的從管理職能向建設服務平臺、引進服務機構、提升服務水平轉變,才是念好山東經濟發展的真經。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不論是山東各級領導南方考察“心得”,還是網友評論,都贊同一個觀點,那就是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無為即有為”、“政府不干預就是最大支持”,而從江浙地區發展實踐看也似乎可以驗證這條“真理”,因為對於改革開放初期草根創業、全民經商、路邊生意的江浙地區,政府不去幹預、不去管理就是最大的發展支持。記得十多年前筆者就曾寫過一篇《溫州模式是否過時?》的分析文章,文章中指出正是初期的政府“無為”,才成就了溫州草根經濟發展,而也正是政府後期的無為,才造成了溫州企業天花板短壽問題、假冒偽劣產品氾濫、民間銀行擔保危機、金融投資風險等一次次“發展危機”,如果政府做好危機風險預判、引導、幫助適當“有為”,可能就能避免草根企業們的一次次風險與危機。

對山東而言,改革開放初期的江浙地區政府無為管理經驗是否還適用?尤其是對於與江浙經濟基礎條件與環境都不可同日而語的發展階段,是否還可以照搬南方經驗呢?筆者認為,有些人一味的去指責北方政府幹預多、手太長、管太寬,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首先,當前山東謀劃經濟發展決不再是江浙地區發展初期的草根型創業、個性型創業,而是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發展,而這種高要求創新創業既需要高水平知識,也需要高標準創業環境與條件;其次,山東經濟特徵還是以國有企業、基礎產業、資源領域為特點,這種經濟特徵顯然純粹依靠個體或市場自身去配置資源是不現實的。再從另一個方面講,當前在供應過剩、需求不旺、形勢嚴峻的發展環境下,不論是地方營商環境(企業從註冊到註銷全流程服務)的營造,還是產業生態環境(政策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資源環境、市場環境等)構建,政府不但不應該缺席,而應該承擔起主角責任,做好諸如產業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平臺、金融平臺、市場平臺等)、服務鏈構建(戰略諮詢、科技轉化、金融投資、人力資源、產業鏈配置、市場服務等)與生態環境營造(支持政策、機制創新等),才能真正促進山東經濟的發展與振興。

四、不是招商引資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一門心思盯外商,千方百計引外資,而本地諸多資源廢棄了、閒置了、低效了,忽視本地資源、看不到本地優勢、用不好本地要素,招外商更要強內商,引外資更要用內資才是經濟振興真路。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招商引資一直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制勝法寶”,此輪山東的“經濟再振興”也不例外,只是加上了招才引智,變成了“雙招雙引”。如今,在山東不僅“雙招雙引”成為政績考核重要指標,也成為發展經濟地區競爭重要內容,各地方不惜配備精兵強將、撥付鉅額經費、騰出主要精力時間,但從效果上到底如何呢?可能只有各地方政府自己清楚了。筆者兩年前曾寫過一篇《傳統招商模式走向末路》的分析文章,被許多媒體轉載。在文章中筆者認為,就現在招商引資而言,優惠政策有限了、信息資訊暢通了、土地空間受限了、交通優勢喪失了,加上當前初期產能過剩、需求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同時經過40年發展中國產業鏈基本佈局完成、產業區域格局基本形成、供應市場基本固定,在這種形式下招商引資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筆者認為,在以前分析提到的發展階段,各地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到整合本地資源要素、打造本地發展優勢、做強本地主導產業、促進本地企業升級壯大、做好本地產業資源鏈配置上,而不應該看不到本地發展優勢,製造“燈下黑現象”,也不要再去迷信“外來和尚會念經”、“招來企業才是增量”的觀念。盤活本地資源、用好本地資源、提效本地資源似乎比引進一個企業(十年八年財政難有收益)、孵化一個新興產業(週期長、風險大)、培育一個新增長點(難度大、投入大)更科學、更實用。同時,招商引資還應該以升級本地產業、配置主導產業鏈、促進本地企業最強為目標,而不應貪大圖洋、望外忘內。

五、不是國有經濟佔比大了,而是市場發展活力小了:不要去哀嘆山東經濟國有體制比重大,山東缺少激活市場活力、激勵市場主體、配置市場資源,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加強市場活力培育,加快壯大市場發展主體才是真招。

“山東落後不是招商難了,而是本地資源荒了!”山東籍經濟學家語出驚人

作為一個在外工作的山東人,最痛心的好像還不是山東經濟近階段經濟落後,而是在這個落後背景下,山東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是落伍於時代,落後於南方,從熱情好客的酒文化,到義氣誠信的好性格,再到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好風格,也似乎經濟一落後,山東人所有文化、性格、習慣、品質都統統變成了劣勢,也成為落後的根源所在。甚至於國有經濟佔比大、國有體制佔主導也成了山東經濟落後“罪證”,理由是民營經濟佔比小就是活力不足、競爭不足、改革不足。作為山東人,應該不會忘記曾經與廣東pk全國第二昔日輝煌,試問那個時期山東不同樣國有經濟、國有企業佔比高嗎?因此,筆者認為,山東經濟落後不但不可歸罪於國有經濟佔比,而應該發揮國有經濟人才、資本、資源等優勢,謀劃好新一輪新舊動能發展的新機遇。

山東經濟缺乏市場活力與改革創新,應該對阻礙市場化發展的各種制度、文化、機制障礙進行改革,落實主體責任、制定任務目標,大膽鼓勵包括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在內的各種創新,重點做好試點、試驗、示範、帶動,制定試錯、容錯、糾錯的制度與機制,同時通過獎勵與處罰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官員,懲治懶於政、庸於政、無能於政的幹部。對於市場化改革,應加大生產資源對市場開放程度,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公平競爭,加快人才、資本等要素市場自由流動,千方百計的掃除市場自由競爭的制度障礙,最大化激活市場活力,山東經濟才能真正實現“二次振興”、“重塑輝煌”。

綜上所述,對於近年來落後事實,山東既要敢於面對現實,又要立足實際,更要樹立信心,不可悲觀失望,不可徒增哀嘆,不可盲目菲薄,也不可機械照搬,更不可低水平模仿,要正視差距,要科學謀劃,要找出比較優勢,要創新體制機制,要釆用換道超車方式,把劣勢變優勢,把後發變先進,牢牢抓住當前新的發展階段帶來的新機遇,高水平謀劃,高標準規劃,高層次發展,實現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李繼凱,山東滕州人,東亞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北京東亞匯智經濟諮詢中心、北京凱德現代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