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

第一衝鋒號作者: 刺客

眾所周知,印度的莫迪政府之前不顧世界的反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大搞單方面行動、並且近期在印巴邊境地區不斷增強其兵力部署、以及搞什麼軍隊重組計劃,擺出一副要誓要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佔為己有而不惜與巴鐵死磕到底的架勢。與此同時,在對外方面,莫迪政府也是不閒著,不斷對日俄等國頻繁拋擲橄欖枝,打造所謂的“印日俄經濟同盟”。

近期,多名印度外交相關人員證實,莫迪政府日前向日俄兩國提出了已經為中心、建立三國合作框架的建議。據《參考消息》最新援引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最近印度政府就此事向日俄兩國政府徵求意見,安倍晉三、普京和莫迪預定出席9月4日在俄遠東城市舉行的經濟論壇,並有可能就這一框架進行首次磋商。

"

第一衝鋒號作者: 刺客

眾所周知,印度的莫迪政府之前不顧世界的反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大搞單方面行動、並且近期在印巴邊境地區不斷增強其兵力部署、以及搞什麼軍隊重組計劃,擺出一副要誓要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佔為己有而不惜與巴鐵死磕到底的架勢。與此同時,在對外方面,莫迪政府也是不閒著,不斷對日俄等國頻繁拋擲橄欖枝,打造所謂的“印日俄經濟同盟”。

近期,多名印度外交相關人員證實,莫迪政府日前向日俄兩國提出了已經為中心、建立三國合作框架的建議。據《參考消息》最新援引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最近印度政府就此事向日俄兩國政府徵求意見,安倍晉三、普京和莫迪預定出席9月4日在俄遠東城市舉行的經濟論壇,並有可能就這一框架進行首次磋商。

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印度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在維持與美國之間合作伙伴關係的同時,通過打造印日俄外交和經濟聯盟的方式,在目前美俄的兩大陣營之間保持平衡,以尋求擴大外交和經濟活動的選項。至少不至於被迫在美俄兩大陣營中進行選邊站,以此來維持自身一貫左右逢源的優勢。

實際上,每當印巴關係出現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印度總是通過各種外交和經濟手段,提升自身與美俄日等國之間的合作關係,以避免這些國家會在印巴爆發衝突的時候對巴鐵進行支持。尤其是在目前印巴關係一觸即發之際,莫迪政府此舉是不是通過加強與日俄等國之間的關係,對巴鐵實施政治孤立呢?

這種因素當然是存在的,畢竟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所孤立的巴鐵,本身就是印度當局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印度政府之所以急於打造印日俄新框架,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加強與日俄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以此來促進自身經濟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國內經濟又出大問題了。

"

第一衝鋒號作者: 刺客

眾所周知,印度的莫迪政府之前不顧世界的反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大搞單方面行動、並且近期在印巴邊境地區不斷增強其兵力部署、以及搞什麼軍隊重組計劃,擺出一副要誓要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佔為己有而不惜與巴鐵死磕到底的架勢。與此同時,在對外方面,莫迪政府也是不閒著,不斷對日俄等國頻繁拋擲橄欖枝,打造所謂的“印日俄經濟同盟”。

近期,多名印度外交相關人員證實,莫迪政府日前向日俄兩國提出了已經為中心、建立三國合作框架的建議。據《參考消息》最新援引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最近印度政府就此事向日俄兩國政府徵求意見,安倍晉三、普京和莫迪預定出席9月4日在俄遠東城市舉行的經濟論壇,並有可能就這一框架進行首次磋商。

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印度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在維持與美國之間合作伙伴關係的同時,通過打造印日俄外交和經濟聯盟的方式,在目前美俄的兩大陣營之間保持平衡,以尋求擴大外交和經濟活動的選項。至少不至於被迫在美俄兩大陣營中進行選邊站,以此來維持自身一貫左右逢源的優勢。

實際上,每當印巴關係出現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印度總是通過各種外交和經濟手段,提升自身與美俄日等國之間的合作關係,以避免這些國家會在印巴爆發衝突的時候對巴鐵進行支持。尤其是在目前印巴關係一觸即發之際,莫迪政府此舉是不是通過加強與日俄等國之間的關係,對巴鐵實施政治孤立呢?

這種因素當然是存在的,畢竟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所孤立的巴鐵,本身就是印度當局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印度政府之所以急於打造印日俄新框架,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加強與日俄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以此來促進自身經濟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國內經濟又出大問題了。

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眾所周知,莫迪上臺之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所謂的經濟改革,結果非但沒能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反而將該國的經濟搞得一團糟,加之受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周邊安全環境的影響,導致印度經濟近年來一直萎靡不振。據中國發展網最新報道稱,印度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幾日出爐,第一季度的增長率為5.8%、第二季度為5%,這個數據大大低於之前的預期,這讓經濟學家都傻了眼,又開始紛紛悲觀起來。

要知道,在幾個月之前,印度的經濟學家還在高談闊論,向全世界炫耀印度經濟增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還誇下海口稱這種增速“每年可以新增700萬個就業崗位”。很顯然,在事實的面前,印度的這些喜大好功的所謂“經濟學家”都不得不“傻眼了”。對此,政府智庫國家經濟轉型委員會負責人庫馬爾日前驚呼稱“目前的經濟減速是印度獨立70年裡前所未見的”,同時還要求政府“立即對特定行業進行政策干預”。

實際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並非這一時半會兒的事情,而是早就落下病根了。就在印度經濟學家鼓吹每年將增加700萬個工作崗位的同時,由於印度政府為了提倡“綠色環保”,大幅提高燃油車輛的附加稅,導致印度汽車工業出現倒閉潮。對此,印度汽車協會之前曾發出警告:如果莫迪政府不改變這種極端政策,未來5年內將會有上百萬的汽車行業工人失業。

"

第一衝鋒號作者: 刺客

眾所周知,印度的莫迪政府之前不顧世界的反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大搞單方面行動、並且近期在印巴邊境地區不斷增強其兵力部署、以及搞什麼軍隊重組計劃,擺出一副要誓要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佔為己有而不惜與巴鐵死磕到底的架勢。與此同時,在對外方面,莫迪政府也是不閒著,不斷對日俄等國頻繁拋擲橄欖枝,打造所謂的“印日俄經濟同盟”。

近期,多名印度外交相關人員證實,莫迪政府日前向日俄兩國提出了已經為中心、建立三國合作框架的建議。據《參考消息》最新援引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最近印度政府就此事向日俄兩國政府徵求意見,安倍晉三、普京和莫迪預定出席9月4日在俄遠東城市舉行的經濟論壇,並有可能就這一框架進行首次磋商。

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印度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在維持與美國之間合作伙伴關係的同時,通過打造印日俄外交和經濟聯盟的方式,在目前美俄的兩大陣營之間保持平衡,以尋求擴大外交和經濟活動的選項。至少不至於被迫在美俄兩大陣營中進行選邊站,以此來維持自身一貫左右逢源的優勢。

實際上,每當印巴關係出現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印度總是通過各種外交和經濟手段,提升自身與美俄日等國之間的合作關係,以避免這些國家會在印巴爆發衝突的時候對巴鐵進行支持。尤其是在目前印巴關係一觸即發之際,莫迪政府此舉是不是通過加強與日俄等國之間的關係,對巴鐵實施政治孤立呢?

這種因素當然是存在的,畢竟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所孤立的巴鐵,本身就是印度當局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印度政府之所以急於打造印日俄新框架,其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加強與日俄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以此來促進自身經濟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印度國內經濟又出大問題了。

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眾所周知,莫迪上臺之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所謂的經濟改革,結果非但沒能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反而將該國的經濟搞得一團糟,加之受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周邊安全環境的影響,導致印度經濟近年來一直萎靡不振。據中國發展網最新報道稱,印度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幾日出爐,第一季度的增長率為5.8%、第二季度為5%,這個數據大大低於之前的預期,這讓經濟學家都傻了眼,又開始紛紛悲觀起來。

要知道,在幾個月之前,印度的經濟學家還在高談闊論,向全世界炫耀印度經濟增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還誇下海口稱這種增速“每年可以新增700萬個就業崗位”。很顯然,在事實的面前,印度的這些喜大好功的所謂“經濟學家”都不得不“傻眼了”。對此,政府智庫國家經濟轉型委員會負責人庫馬爾日前驚呼稱“目前的經濟減速是印度獨立70年裡前所未見的”,同時還要求政府“立即對特定行業進行政策干預”。

實際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並非這一時半會兒的事情,而是早就落下病根了。就在印度經濟學家鼓吹每年將增加700萬個工作崗位的同時,由於印度政府為了提倡“綠色環保”,大幅提高燃油車輛的附加稅,導致印度汽車工業出現倒閉潮。對此,印度汽車協會之前曾發出警告:如果莫迪政府不改變這種極端政策,未來5年內將會有上百萬的汽車行業工人失業。

莫迪急於拉攏日俄,不是為了壓制巴鐵,而是國內出大問題了?

此外,印度國內目前所存在的經濟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後陳舊、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等問題,是嚴重製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而1.4萬億美元的外債與僅僅4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造成印度金融結構嚴重失衡,隨時都有可能會因為外資的撤離而導致經濟危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經濟增速沒有如那些經濟學家所願高歌猛進,而是掉頭向下滑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見,現在的莫迪政府已經無法顧及巴鐵了,此次著急火燎的拉攏日俄等國打造多國經濟聯盟,就是試圖通過加強與日俄等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以此來刺激國內經濟發展,遏制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以避免經濟危機的出現。

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目前印度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依然勢不可擋,如果莫迪政府沒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補救,等到與日俄達成協議,弄不好經濟危機都已經爆發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