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僧王府

僧格林沁 清朝 蒙古 文物 朱家溍 滿族文化網 2018-11-29

僧王府(僧格林沁故居)---東城區炒豆衚衕內:

清代保存比較完整的蒙古王府,可以說當時炒豆衚衕基本都是僧王家的.這裡掛牌子的地方有幾處.但是不對外開放,只能站在衚衕裡面看了.


北京的僧王府



2.僧格林沁祠(顯忠祠):地安門東大街,寬街路口西:

同治四年(1865年),在山東追擊捻軍時,死於陣中。當其靈柩至京,同治帝同兩宮太后親臨祭奠。光緒年間,為他立專祠.

北京的僧王府


衚衕牌子都沒了

北京的僧王府


灰牆黃瓦真新鮮,原來要建地鐵站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這就是77號院

北京的僧王府


大門西側有牌子

北京的僧王府


小女子一問三不知

北京的僧王府


這應該是大門道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這是車庫的門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僧王府在南鑼鼓巷裡面,路東的炒豆衚衕73、75、77號和板廠衚衕的30、32、34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縱跨兩個衚衕,由東、中、西三所各四進的院落組成,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一個很大的建築群,幾乎佔了整整一條街。都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歷史上僧王府府門在現在的東城區炒豆衚衕,

現在這裡只是一個大雜院,不僅從外觀上看不出王府的影子,整個王府也被分成炒豆衚衕73、75、77號三個獨立大院,裡面也不相通,原有院落的形制已變。唯有77號院大門口牆上的灰白、青銅色兩個“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識牌,現在公佈的只是原王府的一部分,提醒著人們這裡及北面的三個院子都有著曾經的恢宏。

僧王,僧格林沁為元太祖弟弟哈布國哈薩爾第二十六代孫。據《京師坊巷志稿》中“炒豆衚衕”條記:“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在安定門內炒豆衚衕。案:科爾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齊尚仁宗三女莊敬公主,追封親王銜。其子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咸豐時以剿賊功,食雙親王俸,諡曰忠,配享太廟。今王伯彥訥謨祜嗣府為忠王所建,非公主賜第。”則王府規模應成於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僧格林沁承襲科爾沁郡王,因軍功加封親王、食雙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其規模和規制遠不能與後來幾乎佔了整條衚衕的“世襲罔替”的親王府相比,後來的僧王府是累年擴建改建而成的。

僧王府的全稱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府,是清代保存比較完整的蒙古王府。清道光六年(1826年),僧格林沁出銀六千六百九十兩認買了前任杭州織造福德入官的房屋一百一十七間。認買後,進行改建,與西部的原府連在一起,構成由東、中、西三所四進院組成的王府。其中東所除正院四進外,還有東院四進。東所的大門被改建成五脊六獸三開間的府門,以符合親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

僧格林沁王府不是一次建成的完整府邸,而是累年添購而成的。僧格林沁死後,其長子伯彥訥謨祜襲爵,此府遂稱“伯王府”。伯彥訥謨祜死後,因其長子那爾蘇早死,故由其長孫阿穆爾靈圭襲爵,此府又稱“阿王府”。確切地講,此府應稱“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因為“博多勒噶臺親王”是世襲罔替的。阿穆爾靈圭時為第一屆國會議員,他死後,家道敗落,難以維持,阿穆爾靈圭被控告“未贍養好家人”,只得將王府由法院公開拍賣。東部除一部分由其子和琳留下外,其餘賣給了西北軍。該府西部成為溫泉中學,中部賣給了朱姓人家,著名歷史學家朱家溍先生曾在這裡居住過,故又稱朱家溍故居。

僧王府的大門外原有影壁,府門兩旁有上馬石,上馬石旁有一對雕石矗燈;府門裡兩廂置兵器架,後器架上插著兩排“阿虎槍”即長矛的一種,面闊五間的腰廳和垂花門、後罩房等均有抄手廊相連。院內還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遊廊、花廳、亭、臺、水池等建築。正殿臺階五層,舉架高大,有脊獸;每間面闊一丈有餘,進深超過兩丈;殿內用“金磚”墁地,金磚是澄泥黑光面的大方磚。室內為冬季取暖均設地炕。地炕燒火口在走廊兩端,室內有地下火道,走廊臺階處有出火口,煙及煤氣均從此出去。牆上掛著一幅僧格林沁頭戴秋帽、身穿“巴圖魯”是滿語,意為勇士,鹿皮坎肩的油畫像。

板廠衚衕30號院內還保留兩個四合院,南部四合院內,有兩卷的垂花門,帶抄手廊,東西廂房各三間。此院有正房三間,左右各帶耳房兩間。32號還剩最北的一個四合院,有正房三間,東西廂房房各三間。現屬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西路院一進院南房三間,西廂房三間,北房三間帶前廊和東西各一間耳房。二進院北房三間,帶前廊,東西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以上均為筒瓦過壟脊硬山房,雖有改建但廊間寬大,應為原王府的建築。

蒙古貴族其本旗領地,都有正式的王府,一般在京城不再賜地建府。這些外姓貴族在京居住之所,往往是由幾個規模較大、質量較好的四合院組成,有人將這種獨特的王府形式稱之為四合院住宅式王府。

僧格林沁死後,諡曰“忠”,配饗太廟,並繪像紫光閣。光緒年間,清廷在今地安門東大街路北為僧格林沁立專祠,名“顯忠祠”,春秋致祭。

1954年,原宅西部成為某機關宿舍,東部從炒豆衚衕61號至71號成為民居,原貌已非常雜亂,但可約略知其規模。解放後朱家溍家捐給國家。現為幾個機關部門的宿舍,產權和管理使用單位是國家安監總局和北京豆制食品工業公司。居住有老職工一百多戶。

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小院裡面卻藏著這麼深厚的歷史,看似門口普通的老人原來也絕不是等閒之輩。

以上作者為老樹枯草

北京的僧王府



北京的僧王府


位於炒豆衚衕的僧王府舊址,現在已經是民居。但在100多年前,這裡是能征善戰的僧格林沁的府邸。僧格林沁是誰?他是元朝忽必烈的皇族後裔,也是清初孝莊皇后的孃家嫡孫,更是戰功顯赫的大清將軍,後來還被加封至親王。

北京的僧王府

增格林沁

所以僧格林沁的宅邸佔據了炒豆衚衕和板廠衚衕之間的所有地盤。

炒豆衚衕73、75、77號門口掛著文保單位牌子的部分,是僧王府建築的主體,現為民居,只能在門口看看巨大的滾墩石。

北京的僧王府


可以參觀的部分要從板廠衚衕22號進去,現在是對外營業的侶鬆園賓館,當年是僧格林沁的家祠。取名為侶鬆園,是因為原來祠堂門口的兩棵情侶一般的松樹。雖然面積小點,但好歹保留了三路四進的規格。賓館裡一共有三個大小不一的院落,房間主打中式佈置,加上垂花門、遊廊抄手等舊時樣貌,令人感慨萬千。

地址:板廠衚衕22號侶鬆園賓館

參觀指南:炒豆衚衕的僧王府只能看建築外貌,侶鬆園賓館和工作人員溝通後,一般可以參觀院落和房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