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習俗,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餅上市,與今天一樣,如何處理剩月餅是個大問題。北京傳統的月餅如“自來紅”、“自來白”等,烤制而成,較耐儲存。宮中太監會將剩下的月餅收攏一起,挑出完整的,風乾之後到年底再拿出來,全家分時,稱之為“團圓餅”。當年也有直徑超過半米(有徑二尺)的大月餅,月餅上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當年月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人食用,令一種專門祭祀神明。清代北京最有名的月餅當屬前門致美齋出品,清代北京人號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習俗,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餅上市,與今天一樣,如何處理剩月餅是個大問題。北京傳統的月餅如“自來紅”、“自來白”等,烤制而成,較耐儲存。宮中太監會將剩下的月餅收攏一起,挑出完整的,風乾之後到年底再拿出來,全家分時,稱之為“團圓餅”。當年也有直徑超過半米(有徑二尺)的大月餅,月餅上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當年月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人食用,令一種專門祭祀神明。清代北京最有名的月餅當屬前門致美齋出品,清代北京人號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北京還有一種中秋風俗:月光紙,又叫月光馬兒。當時北京習俗,不敢直呼“神”、“仙”二字,故稱呼神像為神馬兒。上面畫著月宮和白兔圖像,富裕人家的月光紙也是金碧輝煌,非常奪目。清代有一筆記《燕京歲時記》,以時間為序,從正月至十二月,依次記述北京的風土、名勝、物產和技藝,並將定期遊覽勝地一一予以介紹。內容豐富,且多是作者所見所聞,翔實可信,是研究北京歲時風物、社會生活頗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被譽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傑作。書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明清時期月神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這是由於佛教的影響深入人心,太陰星君逐漸被賦予了菩薩的形象,並且在民間信仰中轉化為“月光遍照菩薩”,也被稱為“月光菩薩”乃至“月光娘娘”。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家中需要在月亮升起的方向設立一“月光位”,祭月禮儀完成後,人們通常將月光紙與祭文等用火焚燬。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習俗,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餅上市,與今天一樣,如何處理剩月餅是個大問題。北京傳統的月餅如“自來紅”、“自來白”等,烤制而成,較耐儲存。宮中太監會將剩下的月餅收攏一起,挑出完整的,風乾之後到年底再拿出來,全家分時,稱之為“團圓餅”。當年也有直徑超過半米(有徑二尺)的大月餅,月餅上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當年月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人食用,令一種專門祭祀神明。清代北京最有名的月餅當屬前門致美齋出品,清代北京人號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北京還有一種中秋風俗:月光紙,又叫月光馬兒。當時北京習俗,不敢直呼“神”、“仙”二字,故稱呼神像為神馬兒。上面畫著月宮和白兔圖像,富裕人家的月光紙也是金碧輝煌,非常奪目。清代有一筆記《燕京歲時記》,以時間為序,從正月至十二月,依次記述北京的風土、名勝、物產和技藝,並將定期遊覽勝地一一予以介紹。內容豐富,且多是作者所見所聞,翔實可信,是研究北京歲時風物、社會生活頗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被譽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傑作。書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明清時期月神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這是由於佛教的影響深入人心,太陰星君逐漸被賦予了菩薩的形象,並且在民間信仰中轉化為“月光遍照菩薩”,也被稱為“月光菩薩”乃至“月光娘娘”。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家中需要在月亮升起的方向設立一“月光位”,祭月禮儀完成後,人們通常將月光紙與祭文等用火焚燬。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每屆中秋,北京風俗祭祀兔爺。八月中旬,街市上出售黃土泥像,塑造成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月宮兔爺、蟾蜍造型,謂之兔兒爺。兔兒爺像有文官造型,“衣冠而張蓋者”,有武將造型“甲冑而帶纛旗者”,還有“騎虎者,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餘。其餘匠藝工人無美不備,蓋亦謔而虐矣。相聲段子中說某人生日八月十五,和兔爺同一天生日,即與這種民間信仰有關。

明清時期,江南的審美品位一直為士大夫所欣賞,江南的中秋年俗自然也為人稱道。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著有《清嘉錄》一書,此書以十二月為序,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令習俗。書中記載,江南中秋,當地人稱之為“八月半”。當天夜裡,每家每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當地有一習俗,看八月十五夜之晴雨,占卜次年元宵節的陰晴,故民間諺語有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云:“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吳歈》雲:“悶悶中秋雲罩月,曉曉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習俗,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餅上市,與今天一樣,如何處理剩月餅是個大問題。北京傳統的月餅如“自來紅”、“自來白”等,烤制而成,較耐儲存。宮中太監會將剩下的月餅收攏一起,挑出完整的,風乾之後到年底再拿出來,全家分時,稱之為“團圓餅”。當年也有直徑超過半米(有徑二尺)的大月餅,月餅上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當年月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人食用,令一種專門祭祀神明。清代北京最有名的月餅當屬前門致美齋出品,清代北京人號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北京還有一種中秋風俗:月光紙,又叫月光馬兒。當時北京習俗,不敢直呼“神”、“仙”二字,故稱呼神像為神馬兒。上面畫著月宮和白兔圖像,富裕人家的月光紙也是金碧輝煌,非常奪目。清代有一筆記《燕京歲時記》,以時間為序,從正月至十二月,依次記述北京的風土、名勝、物產和技藝,並將定期遊覽勝地一一予以介紹。內容豐富,且多是作者所見所聞,翔實可信,是研究北京歲時風物、社會生活頗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被譽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傑作。書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明清時期月神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這是由於佛教的影響深入人心,太陰星君逐漸被賦予了菩薩的形象,並且在民間信仰中轉化為“月光遍照菩薩”,也被稱為“月光菩薩”乃至“月光娘娘”。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家中需要在月亮升起的方向設立一“月光位”,祭月禮儀完成後,人們通常將月光紙與祭文等用火焚燬。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每屆中秋,北京風俗祭祀兔爺。八月中旬,街市上出售黃土泥像,塑造成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月宮兔爺、蟾蜍造型,謂之兔兒爺。兔兒爺像有文官造型,“衣冠而張蓋者”,有武將造型“甲冑而帶纛旗者”,還有“騎虎者,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餘。其餘匠藝工人無美不備,蓋亦謔而虐矣。相聲段子中說某人生日八月十五,和兔爺同一天生日,即與這種民間信仰有關。

明清時期,江南的審美品位一直為士大夫所欣賞,江南的中秋年俗自然也為人稱道。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著有《清嘉錄》一書,此書以十二月為序,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令習俗。書中記載,江南中秋,當地人稱之為“八月半”。當天夜裡,每家每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當地有一習俗,看八月十五夜之晴雨,占卜次年元宵節的陰晴,故民間諺語有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云:“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吳歈》雲:“悶悶中秋雲罩月,曉曉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與北方中秋擺兔兒爺神像不同,江南蘇州的中秋佳節,人們家中習慣供奉小財神像。小財神像大不逾尺,而神像塑造得非常細緻,上面有臺閣几案、盤匝衣冠、鹵簿樂器、博弈戲具什物等,每件道具也就不到一寸大小,人人稱道,俗話稱之為“小擺設”,在街市上“士女縱觀,門闌如市”。蔡雲《吳歈》雲:“耗財供奉小財神,擺設爭看縮本新。底事清宵作兒戲,門闌好駐冶容人。家家戶戶家中方誌瓶花香燭,望空頂禮膜拜,孩童們在燈前嬉戲玩耍,謂之“齋月官”。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習俗,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餅上市,與今天一樣,如何處理剩月餅是個大問題。北京傳統的月餅如“自來紅”、“自來白”等,烤制而成,較耐儲存。宮中太監會將剩下的月餅收攏一起,挑出完整的,風乾之後到年底再拿出來,全家分時,稱之為“團圓餅”。當年也有直徑超過半米(有徑二尺)的大月餅,月餅上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當年月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人食用,令一種專門祭祀神明。清代北京最有名的月餅當屬前門致美齋出品,清代北京人號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北京還有一種中秋風俗:月光紙,又叫月光馬兒。當時北京習俗,不敢直呼“神”、“仙”二字,故稱呼神像為神馬兒。上面畫著月宮和白兔圖像,富裕人家的月光紙也是金碧輝煌,非常奪目。清代有一筆記《燕京歲時記》,以時間為序,從正月至十二月,依次記述北京的風土、名勝、物產和技藝,並將定期遊覽勝地一一予以介紹。內容豐富,且多是作者所見所聞,翔實可信,是研究北京歲時風物、社會生活頗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被譽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傑作。書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明清時期月神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這是由於佛教的影響深入人心,太陰星君逐漸被賦予了菩薩的形象,並且在民間信仰中轉化為“月光遍照菩薩”,也被稱為“月光菩薩”乃至“月光娘娘”。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家中需要在月亮升起的方向設立一“月光位”,祭月禮儀完成後,人們通常將月光紙與祭文等用火焚燬。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每屆中秋,北京風俗祭祀兔爺。八月中旬,街市上出售黃土泥像,塑造成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月宮兔爺、蟾蜍造型,謂之兔兒爺。兔兒爺像有文官造型,“衣冠而張蓋者”,有武將造型“甲冑而帶纛旗者”,還有“騎虎者,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餘。其餘匠藝工人無美不備,蓋亦謔而虐矣。相聲段子中說某人生日八月十五,和兔爺同一天生日,即與這種民間信仰有關。

明清時期,江南的審美品位一直為士大夫所欣賞,江南的中秋年俗自然也為人稱道。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著有《清嘉錄》一書,此書以十二月為序,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令習俗。書中記載,江南中秋,當地人稱之為“八月半”。當天夜裡,每家每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當地有一習俗,看八月十五夜之晴雨,占卜次年元宵節的陰晴,故民間諺語有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云:“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吳歈》雲:“悶悶中秋雲罩月,曉曉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與北方中秋擺兔兒爺神像不同,江南蘇州的中秋佳節,人們家中習慣供奉小財神像。小財神像大不逾尺,而神像塑造得非常細緻,上面有臺閣几案、盤匝衣冠、鹵簿樂器、博弈戲具什物等,每件道具也就不到一寸大小,人人稱道,俗話稱之為“小擺設”,在街市上“士女縱觀,門闌如市”。蔡雲《吳歈》雲:“耗財供奉小財神,擺設爭看縮本新。底事清宵作兒戲,門闌好駐冶容人。家家戶戶家中方誌瓶花香燭,望空頂禮膜拜,孩童們在燈前嬉戲玩耍,謂之“齋月官”。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江南八月十五還有“燒斗香”的習俗。中秋祭祀月亮,陳列果實,如菱藕慄柿等時令水果,扎香如寶塔形,上加紙鬥,名曰斗香。唯這種風俗並不限於蘇州一地,清潘宗鼎《金陵歲時記》、清範祖述《杭俗遺風》也有這種習俗,在八月十五月圓時焚燒在月下,謂之“燒斗香”。尤崧鎮《斗香》詩云:“拈將香線勻兼細,長短編成鬥樣同。只合靈檀和木屑,豈宜旨酒薦瓊宮。佳人撤帳腰頻折,處士占星柄自空。吳俗中秋傳韻事,滿庭馥桂正臨風。”又云:“愧無麗藻拾山香,才思難將此物量。燭焰衝來槎貫月,檀心陷處膽如囊。畑縈尚結科文細,灰燼猶留印樣方。深夜群真倘下界,不嫌斗室詠霓裳。”城中婦女盛妝出遊,或去尼姑庵結善緣,“雞聲喔喔,猶婆娑月下”,謂之“走月亮”。城中將香屑紮成寶塔形,而農村百姓則於曠野以瓦疊成七級浮屠,中供地藏王像,四圍燃燈,謂之“塔燈”。

"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一年一度中秋佳節到了,各地的中秋習俗大多源遠流長,有很多講究。明代有一太監名叫劉若愚,把所有的宮中經歷都寫進成一部《酌中志》,是瞭解明朝宮廷祕辛的一部筆記。其中這本書中是這樣記載宮廷中的中秋習俗的:“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翤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閤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在明清時期的北京,西瓜和月餅是同等重要的節慶食物,取其形如滿月,南方一些地區也會吃圓形的柚子。清代筆記《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北京講究人家的中秋瓜果,“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也提到了中秋月餅和瓜果一定要圓如滿月,切西瓜時需要一定技巧,“錯瓣刻之”雕成蓮花形狀,號稱“蓮瓣西瓜”。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西瓜是當季的饋贈佳品,在八月十五中秋夜裡也是用來上供的供品之一,儀式完畢即全家分時之,“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全家其樂融融,家宴常常持續通宵。在八月十五月圓時,在院子中庭陳放瓜果供月,祭品中還包括毛豆、雞冠花。但需要注意的是,供月時一般只有女人叩拜,男子多不叩拜。即使女人當天去了孃家,當晚也一定要回夫家,”曰團圓節也”。當時的京師有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宮廷中的中秋夜宴還一定要有九節蓮藕,同樣是夏季消暑佳品。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習俗,在八月初一即有月餅上市,與今天一樣,如何處理剩月餅是個大問題。北京傳統的月餅如“自來紅”、“自來白”等,烤制而成,較耐儲存。宮中太監會將剩下的月餅收攏一起,挑出完整的,風乾之後到年底再拿出來,全家分時,稱之為“團圓餅”。當年也有直徑超過半米(有徑二尺)的大月餅,月餅上繪有月宮蟾蜍玉兔等圖案。當年月餅分為兩種,一種是家人食用,令一種專門祭祀神明。清代北京最有名的月餅當屬前門致美齋出品,清代北京人號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明清北京還有一種中秋風俗:月光紙,又叫月光馬兒。當時北京習俗,不敢直呼“神”、“仙”二字,故稱呼神像為神馬兒。上面畫著月宮和白兔圖像,富裕人家的月光紙也是金碧輝煌,非常奪目。清代有一筆記《燕京歲時記》,以時間為序,從正月至十二月,依次記述北京的風土、名勝、物產和技藝,並將定期遊覽勝地一一予以介紹。內容豐富,且多是作者所見所聞,翔實可信,是研究北京歲時風物、社會生活頗有價值的參考資料,被譽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傑作。書中記載:“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明清時期月神由早期純道教色彩的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演變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薩與搗藥玉兔並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於蓮花之上,這是由於佛教的影響深入人心,太陰星君逐漸被賦予了菩薩的形象,並且在民間信仰中轉化為“月光遍照菩薩”,也被稱為“月光菩薩”乃至“月光娘娘”。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家中需要在月亮升起的方向設立一“月光位”,祭月禮儀完成後,人們通常將月光紙與祭文等用火焚燬。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每屆中秋,北京風俗祭祀兔爺。八月中旬,街市上出售黃土泥像,塑造成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月宮兔爺、蟾蜍造型,謂之兔兒爺。兔兒爺像有文官造型,“衣冠而張蓋者”,有武將造型“甲冑而帶纛旗者”,還有“騎虎者,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餘。其餘匠藝工人無美不備,蓋亦謔而虐矣。相聲段子中說某人生日八月十五,和兔爺同一天生日,即與這種民間信仰有關。

明清時期,江南的審美品位一直為士大夫所欣賞,江南的中秋年俗自然也為人稱道。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著有《清嘉錄》一書,此書以十二月為序,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令習俗。書中記載,江南中秋,當地人稱之為“八月半”。當天夜裡,每家每戶各有宴會,以酬佳節。當地有一習俗,看八月十五夜之晴雨,占卜次年元宵節的陰晴,故民間諺語有云:“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云:“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蔡雲《吳歈》雲:“悶悶中秋雲罩月,曉曉元夜雨淋燈。誰知籬豆花開日,養稻正需水滿塍。”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與北方中秋擺兔兒爺神像不同,江南蘇州的中秋佳節,人們家中習慣供奉小財神像。小財神像大不逾尺,而神像塑造得非常細緻,上面有臺閣几案、盤匝衣冠、鹵簿樂器、博弈戲具什物等,每件道具也就不到一寸大小,人人稱道,俗話稱之為“小擺設”,在街市上“士女縱觀,門闌如市”。蔡雲《吳歈》雲:“耗財供奉小財神,擺設爭看縮本新。底事清宵作兒戲,門闌好駐冶容人。家家戶戶家中方誌瓶花香燭,望空頂禮膜拜,孩童們在燈前嬉戲玩耍,謂之“齋月官”。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江南八月十五還有“燒斗香”的習俗。中秋祭祀月亮,陳列果實,如菱藕慄柿等時令水果,扎香如寶塔形,上加紙鬥,名曰斗香。唯這種風俗並不限於蘇州一地,清潘宗鼎《金陵歲時記》、清範祖述《杭俗遺風》也有這種習俗,在八月十五月圓時焚燒在月下,謂之“燒斗香”。尤崧鎮《斗香》詩云:“拈將香線勻兼細,長短編成鬥樣同。只合靈檀和木屑,豈宜旨酒薦瓊宮。佳人撤帳腰頻折,處士占星柄自空。吳俗中秋傳韻事,滿庭馥桂正臨風。”又云:“愧無麗藻拾山香,才思難將此物量。燭焰衝來槎貫月,檀心陷處膽如囊。畑縈尚結科文細,灰燼猶留印樣方。深夜群真倘下界,不嫌斗室詠霓裳。”城中婦女盛妝出遊,或去尼姑庵結善緣,“雞聲喔喔,猶婆娑月下”,謂之“走月亮”。城中將香屑紮成寶塔形,而農村百姓則於曠野以瓦疊成七級浮屠,中供地藏王像,四圍燃燈,謂之“塔燈”。

明清古人過中秋:北京最好吃的月餅在前門,蘇州最美的月亮在石湖

江南的中秋節後三天,蘇州士人還有石湖賞月風俗,石湖位於蘇州西南部,緊鄰上方山,距離蘇州市區約4.5公里,這種風俗稱之為“石湖串月”。 每逢農曆八月十八日,相傳可見該橋每個橋洞中各有一個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會已成吳地民俗。

參考文獻

《欽定日下舊聞考》

《酌中志》

《燕京歲時記》

《清嘉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