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鑫培"

譚鑫培不朽
譚鑫培定軍山戲裝照“伶界大王”譚鑫培,生於1847年,卒於1917年。今年既是他一百七十週年誕辰,也是他逝世一百週年紀念。說來很有意思,書法、舊詩、京劇這...
'梨園記事:譚鑫培與梅蘭芳之交'
"在戲曲世家中,譚梅兩家淵源頗深,從梅巧玲開始,幾代人不僅具有同臺同班的經歷,且日常往來較密,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人文傳播均為戲劇界人所共曉。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原籍江蘇泰州,11歲時入蘇州福盛班學藝,先從楊三喜習崑曲,後跟羅巧福學皮黃。他天資聰明,學藝認真,不久便成為四喜班...
武漢江夏譚鑫培路封閉施工公告
清水入江工程建設指揮部授權發佈:在2016年汛期,武漢市遭受百年不遇的降水洪澇災害,本區亦大面積被淹,特別是災情較嚴重的紙坊城區,給廣大市民造成重大經濟損...
'梅葆玖話譚梅:沒有譚鑫培就沒有梅蘭芳'
"上世紀中葉,著名導演黃佐臨提出世界上有三大戲劇體系,將以寫意、程式為風格的“梅蘭芳體系”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布萊希特體系列為同等高度的戲劇表演體系。而在我們國家的京劇界,也有“譚鑫培體系”一說。譚鑫培《定軍山》“沒有譚鑫培就沒有梅蘭芳”對於很多不熟悉京劇的人來說,梅蘭...
一代名伶譚鑫培的榮辱辛酸路
1890年,43歲的譚鑫培終於能進宮為慈禧老佛爺唱戲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一帆風順。 一次,譚鑫培進宮演《定軍山》,戲碼本來排在第一齣,譚鑫培早早扮好,...
譚鑫培“駕崩”後譚派的分化
今日推送之《譚鑫培“駕崩”後譚派的分化》錄自《電視與戲劇》1994年第8、9期,原題《漫談譚派的分化》,作者馬明捷。京劇史上,有一個為梨園後輩極尊崇的人物...
紀念譚鑫培誕辰170週年系列活動在江夏啟幕
長江網訊(記者 葉聖凡 通訊員周虹)4月23日上午,“廿紀聲雷 傳震中華”紀念譚鑫培誕辰170週年系列活動在武漢市江夏區舉行,來自全國的眾多評論家雲集“一...
武漢名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
背景譚鑫培公園離我家不遠,經常經過。但是因為本人對京劇不瞭解,所以對譚鑫培這個人不甚瞭解,只知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唱京劇的,除此以外,所知道的就是譚鑫培公園...
《四郎探母》的流派傳承------譚鑫培言菊朋馬連良老唱片對比欣賞
京劇《四郎探母》又稱《北天門》。可謂不折不扣的骨子老戲。清末“同光十三絕”中後排右起第一位即為楊月樓扮演的《四郎探母》之楊延輝。餘叔巖的祖父老生“前三鼎甲...
紀念譚鑫培誕辰170週年新聞發佈會昨日隆重舉行
“歷史輝煌·今日精彩”紀念譚鑫培誕辰170週年譚富英誕辰111週年流派經典精品劇目系列展演新聞發佈會昨日隆重舉行3月29日,北京京劇院聯合天津譚派藝術基金...
看看一代宗師譚鑫培晚年如何面對演出事故
無論多麼偉大的名家名角,都有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時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道出了人們對英雄遲暮的唏噓慨嘆。喬丹如此(職業生涯最後兩年無法帶領球隊闖入季...
紀念譚鑫培誕辰170週年 九旬譚元壽今年首亮相「圖」
譚鑫培生前用過的鼓槌已近九旬高齡的當今譚派掌門譚元壽昨日現身。今年首次公開露面的他,向眾多前來助陣“紀念譚鑫培誕辰170週年、譚富英誕辰111週年流派經典...
譚鑫培故居將建京劇文化博物館 譚氏後人故地重遊:終於盼到這一天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電 題:譚鑫培故居將建京劇文化博物館 譚氏後人故地重遊:終於盼到這一天中新社記者 高凱“從前這裡是朱漆的大門??這二樓是後來加蓋的,我...
吳小如給“伶界大王”譚鑫培“劃重點”,值得收藏的乾貨好文!
Sayings:今年是伶界大王譚鑫培(1847年-1917年)誕辰170週年,亦是他去世100週年。100年前,70週歲的譚鑫培被迫扶病參加當局歡迎廣西督...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