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見炊煙

作者:尼山布衣

斜陽照,秋草黃,炊煙起,夢裡回故鄉!

家鄉茅草房屋頂的縫隙裡嫋嫋升起的炊煙,總飄著濃濃的鄉愁。飄雨的日子,當炊煙升起時,雨,似乎慢慢地識趣地停了下來,即便是寒風逼仄,也能感受到一番暖意隨之而至。有炊煙而起的囪,貼地而起,那是故鄉的根,是遊子漂泊靈魂的棲息地。

我的家鄉是離縣城60多裡的小山村,小時候看著炊煙望著遠方,長大後,炊煙成了最想靠近的濃濃鄉愁。

身在都市,幾乎看不到炊煙。看到的只是籠罩的霧霾,汽車尾氣的煙霧,燒烤升騰的狼煙,還有化工廠高高矗立的煙囪裡肆無忌憚的散發的黑煙……

都市的繁華、霓虹燈的閃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職場打拼的起起伏伏,讓多少人迷離了雙眼,看不清來時的路。

深秋,卸下一身疲憊,再一次回到故鄉,去尋找那炊煙,尋找那來時的路。

一路上,想象著年少時故鄉炊煙的模樣:農忙時,農村的早晨是見不到炊煙的,大人們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幹完一陣農活後,一般都到了上午10點多了,這時候孩子們也已經放學回家,早飯和中午飯便湊到一塊吃。下午的炊煙更難得一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耕生活,一進家門,天色已暗,即便生火,也難以分清是煙還是霧。

只有到農閒時節,才能細看炊煙的模樣。冬季是北方的農閒季節。冬季的炊煙顯得有些瘦弱,凌亂無序的搖擺看不出終究飄向何方,而在冰冷有雨的季節裡,沖淡了寒意,厚重了思念。炊煙直上時,湧上心頭的鄉愁便也接踵而至。

一條熟悉又陌生的柏油路躺在面前,兒時的土路不見了,茅草房、土坯屋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樓,粉刷一新的牆壁上畫滿了人物與花草,充滿了詩情畫意,路兩旁,栽植了冬青等各類花草和高大的喬木,在這寒冷的季節仍充滿了濃濃綠意。我特意細看了廚房,拔地而起的泥巴砌壘的煙囪哪去了?

這還是我記憶中的故鄉嗎?

大哥、大嫂把我迎進家門,我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他們。哥哥笑著說:"這多虧了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村裡家家戶戶都翻蓋了新房,修路、改電、架橋、通自來水、通天然氣、大街小巷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開發了鄉村旅遊,農家樂、民宿,這些都增加了我們的收入,我們農村人也過上了讓城裡人都羨慕的日子,這不,不少城裡人趁週末節假日來我們這裡遊玩呢!"

聽完大哥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在如今的煤電油氣時代,原始又貼地氣的生火做飯,已慢慢地銷聲匿跡,而不遠走的還是故鄉。無礙又無妨,無聲又無息,奢華的社會煩擾、瀰漫的浮躁之風颳不去它那質樸純真的氣息。炊煙在升時,是舒展著的一副無瑕美妙的畫卷,是奏響的一曲幸福和諧的樂章,是薪火相傳的萬家燈火,是遊子心中永遠的牽掛!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炊煙吹老了歲月,作別了年幼的時光,再也回不到從前。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又見炊煙,又見到了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樣子,漂浮上空的炊煙,你要去向何方?

作者姓名: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記住鄉愁》;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一個鄉官的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

又見炊煙

作者:尼山布衣

斜陽照,秋草黃,炊煙起,夢裡回故鄉!

家鄉茅草房屋頂的縫隙裡嫋嫋升起的炊煙,總飄著濃濃的鄉愁。飄雨的日子,當炊煙升起時,雨,似乎慢慢地識趣地停了下來,即便是寒風逼仄,也能感受到一番暖意隨之而至。有炊煙而起的囪,貼地而起,那是故鄉的根,是遊子漂泊靈魂的棲息地。

我的家鄉是離縣城60多裡的小山村,小時候看著炊煙望著遠方,長大後,炊煙成了最想靠近的濃濃鄉愁。

身在都市,幾乎看不到炊煙。看到的只是籠罩的霧霾,汽車尾氣的煙霧,燒烤升騰的狼煙,還有化工廠高高矗立的煙囪裡肆無忌憚的散發的黑煙……

都市的繁華、霓虹燈的閃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職場打拼的起起伏伏,讓多少人迷離了雙眼,看不清來時的路。

深秋,卸下一身疲憊,再一次回到故鄉,去尋找那炊煙,尋找那來時的路。

一路上,想象著年少時故鄉炊煙的模樣:農忙時,農村的早晨是見不到炊煙的,大人們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幹完一陣農活後,一般都到了上午10點多了,這時候孩子們也已經放學回家,早飯和中午飯便湊到一塊吃。下午的炊煙更難得一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耕生活,一進家門,天色已暗,即便生火,也難以分清是煙還是霧。

只有到農閒時節,才能細看炊煙的模樣。冬季是北方的農閒季節。冬季的炊煙顯得有些瘦弱,凌亂無序的搖擺看不出終究飄向何方,而在冰冷有雨的季節裡,沖淡了寒意,厚重了思念。炊煙直上時,湧上心頭的鄉愁便也接踵而至。

一條熟悉又陌生的柏油路躺在面前,兒時的土路不見了,茅草房、土坯屋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樓,粉刷一新的牆壁上畫滿了人物與花草,充滿了詩情畫意,路兩旁,栽植了冬青等各類花草和高大的喬木,在這寒冷的季節仍充滿了濃濃綠意。我特意細看了廚房,拔地而起的泥巴砌壘的煙囪哪去了?

這還是我記憶中的故鄉嗎?

大哥、大嫂把我迎進家門,我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他們。哥哥笑著說:"這多虧了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村裡家家戶戶都翻蓋了新房,修路、改電、架橋、通自來水、通天然氣、大街小巷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開發了鄉村旅遊,農家樂、民宿,這些都增加了我們的收入,我們農村人也過上了讓城裡人都羨慕的日子,這不,不少城裡人趁週末節假日來我們這裡遊玩呢!"

聽完大哥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在如今的煤電油氣時代,原始又貼地氣的生火做飯,已慢慢地銷聲匿跡,而不遠走的還是故鄉。無礙又無妨,無聲又無息,奢華的社會煩擾、瀰漫的浮躁之風颳不去它那質樸純真的氣息。炊煙在升時,是舒展著的一副無瑕美妙的畫卷,是奏響的一曲幸福和諧的樂章,是薪火相傳的萬家燈火,是遊子心中永遠的牽掛!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炊煙吹老了歲月,作別了年幼的時光,再也回不到從前。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又見炊煙,又見到了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樣子,漂浮上空的炊煙,你要去向何方?

作者姓名: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記住鄉愁》;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一個鄉官的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散文:又見炊煙

"

又見炊煙

作者:尼山布衣

斜陽照,秋草黃,炊煙起,夢裡回故鄉!

家鄉茅草房屋頂的縫隙裡嫋嫋升起的炊煙,總飄著濃濃的鄉愁。飄雨的日子,當炊煙升起時,雨,似乎慢慢地識趣地停了下來,即便是寒風逼仄,也能感受到一番暖意隨之而至。有炊煙而起的囪,貼地而起,那是故鄉的根,是遊子漂泊靈魂的棲息地。

我的家鄉是離縣城60多裡的小山村,小時候看著炊煙望著遠方,長大後,炊煙成了最想靠近的濃濃鄉愁。

身在都市,幾乎看不到炊煙。看到的只是籠罩的霧霾,汽車尾氣的煙霧,燒烤升騰的狼煙,還有化工廠高高矗立的煙囪裡肆無忌憚的散發的黑煙……

都市的繁華、霓虹燈的閃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職場打拼的起起伏伏,讓多少人迷離了雙眼,看不清來時的路。

深秋,卸下一身疲憊,再一次回到故鄉,去尋找那炊煙,尋找那來時的路。

一路上,想象著年少時故鄉炊煙的模樣:農忙時,農村的早晨是見不到炊煙的,大人們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幹完一陣農活後,一般都到了上午10點多了,這時候孩子們也已經放學回家,早飯和中午飯便湊到一塊吃。下午的炊煙更難得一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耕生活,一進家門,天色已暗,即便生火,也難以分清是煙還是霧。

只有到農閒時節,才能細看炊煙的模樣。冬季是北方的農閒季節。冬季的炊煙顯得有些瘦弱,凌亂無序的搖擺看不出終究飄向何方,而在冰冷有雨的季節裡,沖淡了寒意,厚重了思念。炊煙直上時,湧上心頭的鄉愁便也接踵而至。

一條熟悉又陌生的柏油路躺在面前,兒時的土路不見了,茅草房、土坯屋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樓,粉刷一新的牆壁上畫滿了人物與花草,充滿了詩情畫意,路兩旁,栽植了冬青等各類花草和高大的喬木,在這寒冷的季節仍充滿了濃濃綠意。我特意細看了廚房,拔地而起的泥巴砌壘的煙囪哪去了?

這還是我記憶中的故鄉嗎?

大哥、大嫂把我迎進家門,我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他們。哥哥笑著說:"這多虧了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村裡家家戶戶都翻蓋了新房,修路、改電、架橋、通自來水、通天然氣、大街小巷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開發了鄉村旅遊,農家樂、民宿,這些都增加了我們的收入,我們農村人也過上了讓城裡人都羨慕的日子,這不,不少城裡人趁週末節假日來我們這裡遊玩呢!"

聽完大哥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在如今的煤電油氣時代,原始又貼地氣的生火做飯,已慢慢地銷聲匿跡,而不遠走的還是故鄉。無礙又無妨,無聲又無息,奢華的社會煩擾、瀰漫的浮躁之風颳不去它那質樸純真的氣息。炊煙在升時,是舒展著的一副無瑕美妙的畫卷,是奏響的一曲幸福和諧的樂章,是薪火相傳的萬家燈火,是遊子心中永遠的牽掛!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炊煙吹老了歲月,作別了年幼的時光,再也回不到從前。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又見炊煙,又見到了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樣子,漂浮上空的炊煙,你要去向何方?

作者姓名: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記住鄉愁》;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一個鄉官的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散文:又見炊煙

散文:又見炊煙

"

又見炊煙

作者:尼山布衣

斜陽照,秋草黃,炊煙起,夢裡回故鄉!

家鄉茅草房屋頂的縫隙裡嫋嫋升起的炊煙,總飄著濃濃的鄉愁。飄雨的日子,當炊煙升起時,雨,似乎慢慢地識趣地停了下來,即便是寒風逼仄,也能感受到一番暖意隨之而至。有炊煙而起的囪,貼地而起,那是故鄉的根,是遊子漂泊靈魂的棲息地。

我的家鄉是離縣城60多裡的小山村,小時候看著炊煙望著遠方,長大後,炊煙成了最想靠近的濃濃鄉愁。

身在都市,幾乎看不到炊煙。看到的只是籠罩的霧霾,汽車尾氣的煙霧,燒烤升騰的狼煙,還有化工廠高高矗立的煙囪裡肆無忌憚的散發的黑煙……

都市的繁華、霓虹燈的閃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職場打拼的起起伏伏,讓多少人迷離了雙眼,看不清來時的路。

深秋,卸下一身疲憊,再一次回到故鄉,去尋找那炊煙,尋找那來時的路。

一路上,想象著年少時故鄉炊煙的模樣:農忙時,農村的早晨是見不到炊煙的,大人們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幹完一陣農活後,一般都到了上午10點多了,這時候孩子們也已經放學回家,早飯和中午飯便湊到一塊吃。下午的炊煙更難得一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耕生活,一進家門,天色已暗,即便生火,也難以分清是煙還是霧。

只有到農閒時節,才能細看炊煙的模樣。冬季是北方的農閒季節。冬季的炊煙顯得有些瘦弱,凌亂無序的搖擺看不出終究飄向何方,而在冰冷有雨的季節裡,沖淡了寒意,厚重了思念。炊煙直上時,湧上心頭的鄉愁便也接踵而至。

一條熟悉又陌生的柏油路躺在面前,兒時的土路不見了,茅草房、土坯屋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樓,粉刷一新的牆壁上畫滿了人物與花草,充滿了詩情畫意,路兩旁,栽植了冬青等各類花草和高大的喬木,在這寒冷的季節仍充滿了濃濃綠意。我特意細看了廚房,拔地而起的泥巴砌壘的煙囪哪去了?

這還是我記憶中的故鄉嗎?

大哥、大嫂把我迎進家門,我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他們。哥哥笑著說:"這多虧了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村裡家家戶戶都翻蓋了新房,修路、改電、架橋、通自來水、通天然氣、大街小巷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開發了鄉村旅遊,農家樂、民宿,這些都增加了我們的收入,我們農村人也過上了讓城裡人都羨慕的日子,這不,不少城裡人趁週末節假日來我們這裡遊玩呢!"

聽完大哥的介紹,我恍然大悟,在如今的煤電油氣時代,原始又貼地氣的生火做飯,已慢慢地銷聲匿跡,而不遠走的還是故鄉。無礙又無妨,無聲又無息,奢華的社會煩擾、瀰漫的浮躁之風颳不去它那質樸純真的氣息。炊煙在升時,是舒展著的一副無瑕美妙的畫卷,是奏響的一曲幸福和諧的樂章,是薪火相傳的萬家燈火,是遊子心中永遠的牽掛!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炊煙吹老了歲月,作別了年幼的時光,再也回不到從前。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又見炊煙,又見到了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樣子,漂浮上空的炊煙,你要去向何方?

作者姓名:李興甲

作者簡介:在鄉鎮、街道工作20多年,系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會員、鄒城市作協會員。曾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社區雜誌、大眾日報、濟寧日報、鄒城市報、鄒城文學等報刊發表新聞稿、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200餘篇。曾出版新聞作品集《夯歌》;著有鄉村記憶之散文集《記住鄉愁》;鄉村記憶之紀實文學《一個鄉官的手記》;鄉村記憶之長篇小說《鄉官實錄》;個人論文集等著作。

散文:又見炊煙

散文:又見炊煙

散文:又見炊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