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開不敗的花

三農 農村改革 畜牧業 農業 人民網 2017-05-16

他將生死悲歡置之度外,卻將百姓疾苦放在心頭;他熾熱地燃燒著自己,以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硬是把一個窮山溝帶上致富之路。他就是贛州市南康區坪市鄉坪市村黨支部書記鍾春林。

治療不忘工作

4月24日,躺在病床上的鐘春林,臉上寫滿了難受。南康區橫市鎮衛生院醫生黃平清楚地記得,這是鍾春林第176次做血透。2015年10月以來,每逢週一和週四,鍾春林都要從坪市鄉趕到橫市鎮衛生院接受透析治療。

黃平告訴記者,每次接受治療,鍾春林總能接到村民打來的電話。“一邊血透一邊工作,我們看著都心疼。”

2015年9月,鍾春林正和村幹部討論水塘清淤護坡加固的事情,突然感到全身無力,在場村幹部立即將他送到了附近的醫院。一個星期後,鍾春林被查出身患尿毒症。其實,在2015年2月,鍾春林便感覺有些力不從心。由於本身就患有腎炎,在和家人商議後,他打算赴廣州求醫。然而,當時坪市村新農村建設正轟轟烈烈地開展,各項事務都需要自己統籌安排、協調,求醫之事一拖就拖到了9月份。

心中裝滿百姓事

鍾春林剛從廣州看病回來時,村裡正在修路。當聽說有村民因修路發生爭執時,躺在床上療養的鐘春林一躍而起。“當時,他脖子上的留置針都沒有拔掉,施工現場塵土飛揚,傷口很容易被感染,可他立馬趕到現場解決問題。”村幹部鍾福民回憶道。

鍾春林是個“暴脾氣”,做事雷厲風行。與他搭檔的“90後”駐村幹部肖美玲起初還真不適應這樣的“快節奏”。“以前,坪市村是一個落後村,可鍾書記比誰都更有決心去改變這一切。”肖美玲說。2015年,坪市村新農村建設剛剛開始,為了修路要拆房,村民不免有些牴觸情緒。鍾春林就帶著她挨家挨戶做工作。在鍾春林的動員下,村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帶頭拆掉自家有礙觀瞻的破舊房屋。慢慢地,村民的思想通了,新農村建設也進展順利。如今,坪市村面貌煥然一新。新硬化和拓寬道路近8公里,拆除“空心房”1.2萬平方米,加固水塘19口,修建蓮花山公路2公里,建成了蓮花山農莊,形成了旅遊觀光產業鏈。

願村民儘快過上好日子

多年來,坪市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農民增收渠道單一,村落地處偏遠,村容村貌不容樂觀,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

如何讓村民早日脫貧,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必須把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點燃起來,把村黨支部的力量凝聚起來,老百姓才能脫貧致富。”鍾春林告訴記者。通過外出學習考察,鍾春林帶領村班子建立完善了黨員目標管理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使黨的建設、勤政廉政、黨務、村務管理等工作有章可依。

同時,鍾春林從村實際出發,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分析現狀,聽取農戶意見,研究對策,引導村民達成了調整產業結構、多元發展致富的共識。在鍾春林的帶領下,坪市村大力推動產業扶貧,完成了13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立了一個擁有50餘套農機具的綠耕農機合作社、一個入社農戶達200多戶的普陀源優質稻合作社、一個流轉土地600多畝的華汾糧油基地。此外,還培育養殖大戶5戶,全村生豬存欄達236頭,養殖雞鴨共2000只。

目前,坪市村70多戶貧困戶已脫貧,村民們正逐步走上致富路。然而,每個月上千元的醫藥費卻讓鍾春林捉襟見肘。如果要換腎,幾十萬元的費用還沒有著落。“事業支撐著我,不管能活多久,我都堅持多為村裡找項目辦實事,讓村民儘快過上好日子。”

如今,在鍾春林的帶領下,坪市村的事業正越來越興旺,那是他生命的花朵,一朵開不敗的花。(劉李明 記者 鄢朝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