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她14歲嫁入豪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22歲時,她被匈奴擄到北方,和胡人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她被當朝丞相贖回中原,兩人暗生情愫,卻最終下嫁給一位低級官員。

在皇皇鉅著《三國演義》中,她的出現不足200字,卻因奇特的身份和傳奇般的經歷,“攪動”了半個三國,更成為晉朝“開山國母”,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就是蔡文姬。

"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她14歲嫁入豪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22歲時,她被匈奴擄到北方,和胡人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她被當朝丞相贖回中原,兩人暗生情愫,卻最終下嫁給一位低級官員。

在皇皇鉅著《三國演義》中,她的出現不足200字,卻因奇特的身份和傳奇般的經歷,“攪動”了半個三國,更成為晉朝“開山國母”,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就是蔡文姬。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1

蔡文姬原名蔡琰。

在《三國演義》第71回,有一段175字的敘述——

劉備進攻漢中,曹操帶兵出征,兵出潼關,操在馬上望見一簇林木,極其茂盛,問近侍曰:“此何處也?”答曰:“此名藍田。林木之間,乃蔡邕莊也。今邕女蔡琰,與其夫董祀居此。”原來操素與蔡邕相善。先時其女蔡琰,乃衛仲道之妻;後被北方擄去,於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憐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贖之。左賢王懼操之勢,送蔡琰還漢。操乃以琰配與董祀為妻。

如此簡短的介紹,可以說連配角都不能算,充其量是個跑龍套的。並且,蔡琰還不是正面出場,只是通過別人的口進行交代。看來,連跑龍套都有些勉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三國演義》中無足輕重的女子,卻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在匈奴生活的12年,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藉兩首《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她的人生經歷,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蔡琰的父親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

蔡邕有兩個好友:其一是董卓,有“知遇之恩”。《三國演義》中,董卓飛揚跋扈、凶狠殘暴,但在《後漢書》裡,他卻能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蔡邕就在其中。董卓十分看重蔡邕的才學,不僅強召其為祭酒,還在三日之內連升幾級,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等職,封高陽鄉侯。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因此蔡邕也對董卓感恩戴德。

後來,司徒王允使用 “連環計”,把董卓誅殺。董卓被暴屍街頭點“天燈”,人人見而唾之。唯獨蔡邕念及舊情,悲憤莫名。一次,大家一起聊天時,不知不覺說起董卓,蔡邕不禁為之嘆息,臉色也變得悽然。王允見狀大怒,將其下獄。不久,蔡邕就死在牢裡。

蔡邕的另一個好友是曹操,為“管鮑之交”。曹操小蔡邕22歲,蔡邕入朝做郎中時,曹操正好20歲,被“舉孝廉為郎”。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友——喬玄。喬玄是漢末大將,有慧眼識珠之才,經他評價過的人,無不名滿天下、平步青雲。

在蔡邕的推薦下,曹操請喬玄評價自己,從而留下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評語。曹丕在《蔡伯喈女賦》的序中提到:“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命使者週近持玉璧與匈奴,贖其女還,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可見,曹操與蔡邕的交情確實很深。想必,那時兩人同朝為官,多有往來,曹操和少女蔡文姬也一定是相當熟悉了。

"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她14歲嫁入豪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22歲時,她被匈奴擄到北方,和胡人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她被當朝丞相贖回中原,兩人暗生情愫,卻最終下嫁給一位低級官員。

在皇皇鉅著《三國演義》中,她的出現不足200字,卻因奇特的身份和傳奇般的經歷,“攪動”了半個三國,更成為晉朝“開山國母”,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就是蔡文姬。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1

蔡文姬原名蔡琰。

在《三國演義》第71回,有一段175字的敘述——

劉備進攻漢中,曹操帶兵出征,兵出潼關,操在馬上望見一簇林木,極其茂盛,問近侍曰:“此何處也?”答曰:“此名藍田。林木之間,乃蔡邕莊也。今邕女蔡琰,與其夫董祀居此。”原來操素與蔡邕相善。先時其女蔡琰,乃衛仲道之妻;後被北方擄去,於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憐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贖之。左賢王懼操之勢,送蔡琰還漢。操乃以琰配與董祀為妻。

如此簡短的介紹,可以說連配角都不能算,充其量是個跑龍套的。並且,蔡琰還不是正面出場,只是通過別人的口進行交代。看來,連跑龍套都有些勉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三國演義》中無足輕重的女子,卻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在匈奴生活的12年,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藉兩首《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她的人生經歷,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蔡琰的父親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

蔡邕有兩個好友:其一是董卓,有“知遇之恩”。《三國演義》中,董卓飛揚跋扈、凶狠殘暴,但在《後漢書》裡,他卻能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蔡邕就在其中。董卓十分看重蔡邕的才學,不僅強召其為祭酒,還在三日之內連升幾級,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等職,封高陽鄉侯。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因此蔡邕也對董卓感恩戴德。

後來,司徒王允使用 “連環計”,把董卓誅殺。董卓被暴屍街頭點“天燈”,人人見而唾之。唯獨蔡邕念及舊情,悲憤莫名。一次,大家一起聊天時,不知不覺說起董卓,蔡邕不禁為之嘆息,臉色也變得悽然。王允見狀大怒,將其下獄。不久,蔡邕就死在牢裡。

蔡邕的另一個好友是曹操,為“管鮑之交”。曹操小蔡邕22歲,蔡邕入朝做郎中時,曹操正好20歲,被“舉孝廉為郎”。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友——喬玄。喬玄是漢末大將,有慧眼識珠之才,經他評價過的人,無不名滿天下、平步青雲。

在蔡邕的推薦下,曹操請喬玄評價自己,從而留下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評語。曹丕在《蔡伯喈女賦》的序中提到:“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命使者週近持玉璧與匈奴,贖其女還,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可見,曹操與蔡邕的交情確實很深。想必,那時兩人同朝為官,多有往來,曹操和少女蔡文姬也一定是相當熟悉了。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2

除了很有名望的老爹外,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衛仲道,也是出身名門望族。

衛仲道是東漢末年河東人,名將衛青之後。衛青曾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也因此平步青雲。可惜的是,蔡文姬剛嫁過去不久,衛仲道就死了。兩人沒有子嗣,加上遭到衛家的嫌棄,蔡文姬就孤身回到了孃家。

恰逢董卓、李傕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文姬被匈奴人擄走。她孤身異邦,飽嘗異鄉異俗生活之路,無奈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這是第二任丈夫。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12年,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故友蔡邕沒有子嗣,就用千兩黃金和一雙白壁贖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得知消息,激動不已。她把兩個孩子託付給管家照料,自己回到中原。隨後,在曹操的撮合下,她嫁給了屯田都慰董祀,並寫下了動人心脾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其中,《悲憤詩》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再後來,蔡文姬和董祀生下一兒一女,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是西晉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懿和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他年輕時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雄才大略,與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等齊名。掌權後,司馬師數次廢立魏帝,為西晉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蔡文姬的女兒則被追封為景獻皇后,蔡文姬也因此成為晉代的“開山國母”。

"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她14歲嫁入豪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22歲時,她被匈奴擄到北方,和胡人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她被當朝丞相贖回中原,兩人暗生情愫,卻最終下嫁給一位低級官員。

在皇皇鉅著《三國演義》中,她的出現不足200字,卻因奇特的身份和傳奇般的經歷,“攪動”了半個三國,更成為晉朝“開山國母”,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就是蔡文姬。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1

蔡文姬原名蔡琰。

在《三國演義》第71回,有一段175字的敘述——

劉備進攻漢中,曹操帶兵出征,兵出潼關,操在馬上望見一簇林木,極其茂盛,問近侍曰:“此何處也?”答曰:“此名藍田。林木之間,乃蔡邕莊也。今邕女蔡琰,與其夫董祀居此。”原來操素與蔡邕相善。先時其女蔡琰,乃衛仲道之妻;後被北方擄去,於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憐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贖之。左賢王懼操之勢,送蔡琰還漢。操乃以琰配與董祀為妻。

如此簡短的介紹,可以說連配角都不能算,充其量是個跑龍套的。並且,蔡琰還不是正面出場,只是通過別人的口進行交代。看來,連跑龍套都有些勉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三國演義》中無足輕重的女子,卻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在匈奴生活的12年,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藉兩首《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她的人生經歷,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蔡琰的父親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

蔡邕有兩個好友:其一是董卓,有“知遇之恩”。《三國演義》中,董卓飛揚跋扈、凶狠殘暴,但在《後漢書》裡,他卻能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蔡邕就在其中。董卓十分看重蔡邕的才學,不僅強召其為祭酒,還在三日之內連升幾級,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等職,封高陽鄉侯。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因此蔡邕也對董卓感恩戴德。

後來,司徒王允使用 “連環計”,把董卓誅殺。董卓被暴屍街頭點“天燈”,人人見而唾之。唯獨蔡邕念及舊情,悲憤莫名。一次,大家一起聊天時,不知不覺說起董卓,蔡邕不禁為之嘆息,臉色也變得悽然。王允見狀大怒,將其下獄。不久,蔡邕就死在牢裡。

蔡邕的另一個好友是曹操,為“管鮑之交”。曹操小蔡邕22歲,蔡邕入朝做郎中時,曹操正好20歲,被“舉孝廉為郎”。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友——喬玄。喬玄是漢末大將,有慧眼識珠之才,經他評價過的人,無不名滿天下、平步青雲。

在蔡邕的推薦下,曹操請喬玄評價自己,從而留下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評語。曹丕在《蔡伯喈女賦》的序中提到:“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命使者週近持玉璧與匈奴,贖其女還,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可見,曹操與蔡邕的交情確實很深。想必,那時兩人同朝為官,多有往來,曹操和少女蔡文姬也一定是相當熟悉了。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2

除了很有名望的老爹外,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衛仲道,也是出身名門望族。

衛仲道是東漢末年河東人,名將衛青之後。衛青曾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也因此平步青雲。可惜的是,蔡文姬剛嫁過去不久,衛仲道就死了。兩人沒有子嗣,加上遭到衛家的嫌棄,蔡文姬就孤身回到了孃家。

恰逢董卓、李傕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文姬被匈奴人擄走。她孤身異邦,飽嘗異鄉異俗生活之路,無奈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這是第二任丈夫。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12年,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故友蔡邕沒有子嗣,就用千兩黃金和一雙白壁贖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得知消息,激動不已。她把兩個孩子託付給管家照料,自己回到中原。隨後,在曹操的撮合下,她嫁給了屯田都慰董祀,並寫下了動人心脾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其中,《悲憤詩》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再後來,蔡文姬和董祀生下一兒一女,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是西晉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懿和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他年輕時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雄才大略,與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等齊名。掌權後,司馬師數次廢立魏帝,為西晉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蔡文姬的女兒則被追封為景獻皇后,蔡文姬也因此成為晉代的“開山國母”。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3

再來說蔡文姬與曹操的關係。

兩人最濃重的一筆,就是曹操不惜重金把蔡文姬贖回。對此,有人認為,兩人一定存在著難以割捨的情感,也有人稱這是曹操對故友蔡邕負責的行為,更有人提出這是曹操為了繁榮文化事業才贖回蔡文姬。

對第一種說法,2002年曾有一部電視劇《曹操與蔡文姬》可作為註解。

該電視劇由濮存晰和劇雪主演,講述了曹操與蔡文姬跨越多年的情感糾葛。按照該電視劇的說法,蔡邕父女早年流放南下,危難時刻正是被曹操所救。在漫長而又艱辛的返京途中,曹操和蔡文姬互生情感。曹操劫漢獻帝出宮,失敗後倉惶出逃,又是蔡文姬不顧安危,夜探實情,並與之依依淚別,生死相約。

後來,曹操為了征服蔡文姬,立下弘誓大願,要以文治武功征服天下,從此開始戎馬生涯。蔡文姬則在動亂之中被匈奴所擄走。直到12年後,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重金贖回,卻已物是人非。曹操再也不是當初的阿滿,而成為恃強傲物、順昌逆亡、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自己少女時代的夢幻就此隨風而逝。

無奈之下,蔡文姬嫁給了對自己痴心一片的董祀。

持此觀點的人還有一項證據,就是《後漢書·列女傳》中記載——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意思是說,一次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為了救夫只好去求曹操。曹操說,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判決文書我已經簽發了,怎麼辦呢?蔡文姬說,你養有萬匹駿馬,虎狼之師像森林一樣,何不叫人騎快馬,把文書追回來?曹操聽後,果然派人將文書追回。董祀就此撿回一命。

有人據此推測,曹操內心裡還是很喜歡蔡文姬的,不然為何對她這麼言聽計從?又或者,董祀本就沒犯什麼大罪,是曹操故意搞的鬼,目的就是讓蔡文姬感激自己一輩子。

但郭沫若不這樣認為。他在寫現代戲劇《蔡文姬》時稱,“從蔡文姬的一生可以看出曹操的偉大。她是曹操把她拯救了的。他之所以贖回文姬……並不是純粹出於私人感情。”

"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她14歲嫁入豪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22歲時,她被匈奴擄到北方,和胡人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她被當朝丞相贖回中原,兩人暗生情愫,卻最終下嫁給一位低級官員。

在皇皇鉅著《三國演義》中,她的出現不足200字,卻因奇特的身份和傳奇般的經歷,“攪動”了半個三國,更成為晉朝“開山國母”,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就是蔡文姬。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1

蔡文姬原名蔡琰。

在《三國演義》第71回,有一段175字的敘述——

劉備進攻漢中,曹操帶兵出征,兵出潼關,操在馬上望見一簇林木,極其茂盛,問近侍曰:“此何處也?”答曰:“此名藍田。林木之間,乃蔡邕莊也。今邕女蔡琰,與其夫董祀居此。”原來操素與蔡邕相善。先時其女蔡琰,乃衛仲道之妻;後被北方擄去,於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憐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贖之。左賢王懼操之勢,送蔡琰還漢。操乃以琰配與董祀為妻。

如此簡短的介紹,可以說連配角都不能算,充其量是個跑龍套的。並且,蔡琰還不是正面出場,只是通過別人的口進行交代。看來,連跑龍套都有些勉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三國演義》中無足輕重的女子,卻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在匈奴生活的12年,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藉兩首《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她的人生經歷,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蔡琰的父親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

蔡邕有兩個好友:其一是董卓,有“知遇之恩”。《三國演義》中,董卓飛揚跋扈、凶狠殘暴,但在《後漢書》裡,他卻能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蔡邕就在其中。董卓十分看重蔡邕的才學,不僅強召其為祭酒,還在三日之內連升幾級,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等職,封高陽鄉侯。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因此蔡邕也對董卓感恩戴德。

後來,司徒王允使用 “連環計”,把董卓誅殺。董卓被暴屍街頭點“天燈”,人人見而唾之。唯獨蔡邕念及舊情,悲憤莫名。一次,大家一起聊天時,不知不覺說起董卓,蔡邕不禁為之嘆息,臉色也變得悽然。王允見狀大怒,將其下獄。不久,蔡邕就死在牢裡。

蔡邕的另一個好友是曹操,為“管鮑之交”。曹操小蔡邕22歲,蔡邕入朝做郎中時,曹操正好20歲,被“舉孝廉為郎”。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友——喬玄。喬玄是漢末大將,有慧眼識珠之才,經他評價過的人,無不名滿天下、平步青雲。

在蔡邕的推薦下,曹操請喬玄評價自己,從而留下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評語。曹丕在《蔡伯喈女賦》的序中提到:“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命使者週近持玉璧與匈奴,贖其女還,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可見,曹操與蔡邕的交情確實很深。想必,那時兩人同朝為官,多有往來,曹操和少女蔡文姬也一定是相當熟悉了。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2

除了很有名望的老爹外,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衛仲道,也是出身名門望族。

衛仲道是東漢末年河東人,名將衛青之後。衛青曾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也因此平步青雲。可惜的是,蔡文姬剛嫁過去不久,衛仲道就死了。兩人沒有子嗣,加上遭到衛家的嫌棄,蔡文姬就孤身回到了孃家。

恰逢董卓、李傕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文姬被匈奴人擄走。她孤身異邦,飽嘗異鄉異俗生活之路,無奈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這是第二任丈夫。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12年,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故友蔡邕沒有子嗣,就用千兩黃金和一雙白壁贖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得知消息,激動不已。她把兩個孩子託付給管家照料,自己回到中原。隨後,在曹操的撮合下,她嫁給了屯田都慰董祀,並寫下了動人心脾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其中,《悲憤詩》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再後來,蔡文姬和董祀生下一兒一女,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是西晉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懿和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他年輕時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雄才大略,與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等齊名。掌權後,司馬師數次廢立魏帝,為西晉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蔡文姬的女兒則被追封為景獻皇后,蔡文姬也因此成為晉代的“開山國母”。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3

再來說蔡文姬與曹操的關係。

兩人最濃重的一筆,就是曹操不惜重金把蔡文姬贖回。對此,有人認為,兩人一定存在著難以割捨的情感,也有人稱這是曹操對故友蔡邕負責的行為,更有人提出這是曹操為了繁榮文化事業才贖回蔡文姬。

對第一種說法,2002年曾有一部電視劇《曹操與蔡文姬》可作為註解。

該電視劇由濮存晰和劇雪主演,講述了曹操與蔡文姬跨越多年的情感糾葛。按照該電視劇的說法,蔡邕父女早年流放南下,危難時刻正是被曹操所救。在漫長而又艱辛的返京途中,曹操和蔡文姬互生情感。曹操劫漢獻帝出宮,失敗後倉惶出逃,又是蔡文姬不顧安危,夜探實情,並與之依依淚別,生死相約。

後來,曹操為了征服蔡文姬,立下弘誓大願,要以文治武功征服天下,從此開始戎馬生涯。蔡文姬則在動亂之中被匈奴所擄走。直到12年後,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重金贖回,卻已物是人非。曹操再也不是當初的阿滿,而成為恃強傲物、順昌逆亡、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自己少女時代的夢幻就此隨風而逝。

無奈之下,蔡文姬嫁給了對自己痴心一片的董祀。

持此觀點的人還有一項證據,就是《後漢書·列女傳》中記載——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意思是說,一次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為了救夫只好去求曹操。曹操說,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判決文書我已經簽發了,怎麼辦呢?蔡文姬說,你養有萬匹駿馬,虎狼之師像森林一樣,何不叫人騎快馬,把文書追回來?曹操聽後,果然派人將文書追回。董祀就此撿回一命。

有人據此推測,曹操內心裡還是很喜歡蔡文姬的,不然為何對她這麼言聽計從?又或者,董祀本就沒犯什麼大罪,是曹操故意搞的鬼,目的就是讓蔡文姬感激自己一輩子。

但郭沫若不這樣認為。他在寫現代戲劇《蔡文姬》時稱,“從蔡文姬的一生可以看出曹操的偉大。她是曹操把她拯救了的。他之所以贖回文姬……並不是純粹出於私人感情。”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4

那麼,曹操贖回蔡文姬,除了私人感情,還有什麼原因呢?

再來看《後漢書·列女傳》中的記載——

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

原來,曹操贖回蔡文姬,看重的是她父親生前留下的上萬卷書籍。我們知道,蔡邕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歷史學家。他對漢朝的歷史研究頗深,僅各類典籍就收藏了上萬卷。後來兵荒馬亂,他便將其中4000多卷贈給了“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沒想到,隨著董卓被誅殺,蔡邕也死於非命。他家中剩下的藏書則不知去向。

曹操贖回蔡文姬,正為此事。因此,他才問蔡文姬:“聽說你父親家藏很多書卷,還在不在?能記下來不?”蔡文姬回答:“父親曾贈給我4000多卷書,可惜在流浪中都丟失了,我至今能記下來的就只有400多篇。”曹操一聽大喜,忙說安排官吏幫忙記述下來。蔡文姬則說,“男女授受不親,你給我紙和筆,我自己下下來把。”於是,蔡文姬將自己記憶中的400多篇文稿寫出,竟然沒有遺漏和錯誤的地方。

可別小看這400多篇文稿。後來的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就靠這些書稿,命人修訂了漢朝和魏晉的歷史典籍。

可以說,蔡文姬對魏晉歷史、文化的貢獻絕不僅於400多篇文稿。其兩首《悲憤詩》更是引領文壇風騷,成為魏晉名士爭相模仿的範文。首當其衝的就是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

先看蔡文姬的《悲憤詩》(摘錄)——

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再看阮籍的《詠懷詩》(摘錄)——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兩相比較,無論從題材、情感表達,還是從敘事方式、意象運用上,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她14歲嫁入豪門,一生有過三次婚姻。22歲時,她被匈奴擄到北方,和胡人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她被當朝丞相贖回中原,兩人暗生情愫,卻最終下嫁給一位低級官員。

在皇皇鉅著《三國演義》中,她的出現不足200字,卻因奇特的身份和傳奇般的經歷,“攪動”了半個三國,更成為晉朝“開山國母”,被尊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就是蔡文姬。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1

蔡文姬原名蔡琰。

在《三國演義》第71回,有一段175字的敘述——

劉備進攻漢中,曹操帶兵出征,兵出潼關,操在馬上望見一簇林木,極其茂盛,問近侍曰:“此何處也?”答曰:“此名藍田。林木之間,乃蔡邕莊也。今邕女蔡琰,與其夫董祀居此。”原來操素與蔡邕相善。先時其女蔡琰,乃衛仲道之妻;後被北方擄去,於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憐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贖之。左賢王懼操之勢,送蔡琰還漢。操乃以琰配與董祀為妻。

如此簡短的介紹,可以說連配角都不能算,充其量是個跑龍套的。並且,蔡琰還不是正面出場,只是通過別人的口進行交代。看來,連跑龍套都有些勉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三國演義》中無足輕重的女子,卻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在匈奴生活的12年,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藉兩首《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她的人生經歷,更是讓人歎為觀止。

蔡琰的父親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

蔡邕有兩個好友:其一是董卓,有“知遇之恩”。《三國演義》中,董卓飛揚跋扈、凶狠殘暴,但在《後漢書》裡,他卻能忍耐本性,積極選拔人才。蔡邕就在其中。董卓十分看重蔡邕的才學,不僅強召其為祭酒,還在三日之內連升幾級,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等職,封高陽鄉侯。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因此蔡邕也對董卓感恩戴德。

後來,司徒王允使用 “連環計”,把董卓誅殺。董卓被暴屍街頭點“天燈”,人人見而唾之。唯獨蔡邕念及舊情,悲憤莫名。一次,大家一起聊天時,不知不覺說起董卓,蔡邕不禁為之嘆息,臉色也變得悽然。王允見狀大怒,將其下獄。不久,蔡邕就死在牢裡。

蔡邕的另一個好友是曹操,為“管鮑之交”。曹操小蔡邕22歲,蔡邕入朝做郎中時,曹操正好20歲,被“舉孝廉為郎”。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好友——喬玄。喬玄是漢末大將,有慧眼識珠之才,經他評價過的人,無不名滿天下、平步青雲。

在蔡邕的推薦下,曹操請喬玄評價自己,從而留下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千古評語。曹丕在《蔡伯喈女賦》的序中提到:“家公與蔡伯喈有管鮑之好,乃命使者週近持玉璧與匈奴,贖其女還,以妻屯田郡都尉董祀。”可見,曹操與蔡邕的交情確實很深。想必,那時兩人同朝為官,多有往來,曹操和少女蔡文姬也一定是相當熟悉了。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2

除了很有名望的老爹外,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衛仲道,也是出身名門望族。

衛仲道是東漢末年河東人,名將衛青之後。衛青曾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也因此平步青雲。可惜的是,蔡文姬剛嫁過去不久,衛仲道就死了。兩人沒有子嗣,加上遭到衛家的嫌棄,蔡文姬就孤身回到了孃家。

恰逢董卓、李傕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文姬被匈奴人擄走。她孤身異邦,飽嘗異鄉異俗生活之路,無奈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這是第二任丈夫。

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12年,生下兩個孩子。12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故友蔡邕沒有子嗣,就用千兩黃金和一雙白壁贖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得知消息,激動不已。她把兩個孩子託付給管家照料,自己回到中原。隨後,在曹操的撮合下,她嫁給了屯田都慰董祀,並寫下了動人心脾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其中,《悲憤詩》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再後來,蔡文姬和董祀生下一兒一女,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師是西晉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懿和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他年輕時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雄才大略,與正始名士夏侯玄、何晏等齊名。掌權後,司馬師數次廢立魏帝,為西晉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後被追尊為景皇帝,廟號世宗。蔡文姬的女兒則被追封為景獻皇后,蔡文姬也因此成為晉代的“開山國母”。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3

再來說蔡文姬與曹操的關係。

兩人最濃重的一筆,就是曹操不惜重金把蔡文姬贖回。對此,有人認為,兩人一定存在著難以割捨的情感,也有人稱這是曹操對故友蔡邕負責的行為,更有人提出這是曹操為了繁榮文化事業才贖回蔡文姬。

對第一種說法,2002年曾有一部電視劇《曹操與蔡文姬》可作為註解。

該電視劇由濮存晰和劇雪主演,講述了曹操與蔡文姬跨越多年的情感糾葛。按照該電視劇的說法,蔡邕父女早年流放南下,危難時刻正是被曹操所救。在漫長而又艱辛的返京途中,曹操和蔡文姬互生情感。曹操劫漢獻帝出宮,失敗後倉惶出逃,又是蔡文姬不顧安危,夜探實情,並與之依依淚別,生死相約。

後來,曹操為了征服蔡文姬,立下弘誓大願,要以文治武功征服天下,從此開始戎馬生涯。蔡文姬則在動亂之中被匈奴所擄走。直到12年後,曹操得知蔡文姬下落,重金贖回,卻已物是人非。曹操再也不是當初的阿滿,而成為恃強傲物、順昌逆亡、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自己少女時代的夢幻就此隨風而逝。

無奈之下,蔡文姬嫁給了對自己痴心一片的董祀。

持此觀點的人還有一項證據,就是《後漢書·列女傳》中記載——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意思是說,一次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為了救夫只好去求曹操。曹操說,你說的有道理,可是判決文書我已經簽發了,怎麼辦呢?蔡文姬說,你養有萬匹駿馬,虎狼之師像森林一樣,何不叫人騎快馬,把文書追回來?曹操聽後,果然派人將文書追回。董祀就此撿回一命。

有人據此推測,曹操內心裡還是很喜歡蔡文姬的,不然為何對她這麼言聽計從?又或者,董祀本就沒犯什麼大罪,是曹操故意搞的鬼,目的就是讓蔡文姬感激自己一輩子。

但郭沫若不這樣認為。他在寫現代戲劇《蔡文姬》時稱,“從蔡文姬的一生可以看出曹操的偉大。她是曹操把她拯救了的。他之所以贖回文姬……並不是純粹出於私人感情。”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4

那麼,曹操贖回蔡文姬,除了私人感情,還有什麼原因呢?

再來看《後漢書·列女傳》中的記載——

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

原來,曹操贖回蔡文姬,看重的是她父親生前留下的上萬卷書籍。我們知道,蔡邕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歷史學家。他對漢朝的歷史研究頗深,僅各類典籍就收藏了上萬卷。後來兵荒馬亂,他便將其中4000多卷贈給了“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沒想到,隨著董卓被誅殺,蔡邕也死於非命。他家中剩下的藏書則不知去向。

曹操贖回蔡文姬,正為此事。因此,他才問蔡文姬:“聽說你父親家藏很多書卷,還在不在?能記下來不?”蔡文姬回答:“父親曾贈給我4000多卷書,可惜在流浪中都丟失了,我至今能記下來的就只有400多篇。”曹操一聽大喜,忙說安排官吏幫忙記述下來。蔡文姬則說,“男女授受不親,你給我紙和筆,我自己下下來把。”於是,蔡文姬將自己記憶中的400多篇文稿寫出,竟然沒有遺漏和錯誤的地方。

可別小看這400多篇文稿。後來的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就靠這些書稿,命人修訂了漢朝和魏晉的歷史典籍。

可以說,蔡文姬對魏晉歷史、文化的貢獻絕不僅於400多篇文稿。其兩首《悲憤詩》更是引領文壇風騷,成為魏晉名士爭相模仿的範文。首當其衝的就是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

先看蔡文姬的《悲憤詩》(摘錄)——

為復強視息,雖生何聊賴。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再看阮籍的《詠懷詩》(摘錄)——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兩相比較,無論從題材、情感表達,還是從敘事方式、意象運用上,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她在《三國演義》中出現不足200字,卻“攪動”了半個三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