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一種思想,還是一種狀態?儒釋道各家看法!

儒家 國學 莊子 孔子 一言片刻 2017-05-21

天人合一這一概念,最早由莊子提出,由董仲舒發展成一種哲學思想的體系,並由此構建了傳統文化的主體。

天人合一是一種思想,還是一種狀態?儒釋道各家看法!

天人合一

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莊子·達生》

其實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還是一種狀態。就像老子說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下面,我們來看看儒釋道是怎麼理解天人合一的。

天人合一是一種思想,還是一種狀態?儒釋道各家看法!

道家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天人本就是合一的。但由於人制定了種種典章、制度、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本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而這種行為的目的,便是“絕聖棄智”,打破這些強加於人的枷鎖,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禪宗

在禪宗來看,人性即是佛性,只緣沉迷於世俗的觀念、慾念而不自覺,一旦覺悟真如本性自然顯現,也就達到最後成佛的境界。因此,他們提出“煩惱即菩提,凡夫即佛”的理念。而真正達到覺悟後的境界是什麼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仍有點像道家的“一切順應自然之意”。故禪宗語錄有言:“悟得來,擔柴挑水,皆是妙道。”“禪便如這老牛,渴來喝水,飢來吃草。”

儒家

在儒家來看,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源,人的天賦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但由於人後天受制於各種名利、慾望的矇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慾望的矇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好了,說了這麼多大家有了解什麼是天人合一麼?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