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前幾天寫了一篇

本田真的看不起中國市場嗎?

對於本田在中國的操作做了一些分析,這個是我一家之言。

從留言區也看到一些不同的意見,我整理一下主要有這麼幾種。

1、國家保護,關稅太高,造成大貿車價格高。

對於這個觀點,我想以後都沒有必要再提了。首先,你要說國家保護汽車工業我信的,但是摩托車工業,各種政策圍剿往死裡整,何談保護?其次,真的不要把高價格和關稅掛鉤了,東盟進口零關稅,算上其它的通關等費用,對於最終價格的影響遠不足以導致最終的高價格,看看寶馬310 的降價,看看CB500X的降價,還有摩托古茲、寶馬R1200RS的大幅度降價,你還以為真是進口商頂著高關稅做慈善?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2、我在文章中談到本田之所以不引進更高技術的車型在國內生產,是怕被模仿。有人留言說:要模仿,直接去買進口車拆了模仿不就是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拿摩友口中的神車,日本國寶級的街車CB400來作為例子聊聊。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這個話題會比較大,扯得也比較遠,耐心看。

CB400為什麼會成為日本的國寶級神車?

在日本市場上,CB400的價格與CB650R差不多,但是CB400的銷量卻是後者的4倍以上。如果在咱們國內,兩者的價格差不多,我想選擇CB650R的可能會更多吧。在日本,之所以更多人選擇CB400,是因為日本的駕照政策。

(和CB400價格差不多的CB650R)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日本的駕照分級很嚴格,而且考試也相當嚴格,400(不含)以上屬於大型摩托車,要單獨考駕照,關鍵是一次通過率極低,大概是7%左右。所以400級別就成為了一個熱銷的級別,也是日本摩企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級別,也造就了日本400的黃金年代,盜匪、小賤人、ZRX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

cb400x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最近在國內降價的CB500X,在日本是沒有這個產品型號的,日本銷售的是CB400X,也是為了應對日本的駕照政策。1992年第一代CB400面市,到現在已經快30年了,這期間經歷了多次的升級換代,但是發動機缸徑、行程的主要參數和主體結構並沒有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電噴和VTEC技術的應用。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換個角度來說,摩托車發動機技術自90年代以來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摩托車的升級主要是電控系統和車架方面,不斷增加安全性和提高環保要求。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要說了,你看,咱們現在連日本90年代的發動機技術都達不到,真是太垃圾了...別急,後面會說這個。

本田是世界摩托車的老大,在日本本土市場也是大哥大,而CB400經過這麼多年的競爭和積累,也成為日本摩托車市場的常青樹,國寶級的神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CB400會一直存在到燃油摩托車消失的那一天。

CB400為什麼會成為國內摩友口中的神車?

有種摩友,言必稱CB400,似乎除了CB400,世界上再也沒有其它的摩托車了。CB400雖然從未在國內正式上市,但卻是很多車友都聽過、見過甚至騎過的車,因為有個神奇的地方叫做碣石。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日本四大廠都有400街車,為什麼CB400在國內名聲最響呢?

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銷量大,二是產品橫跨時間長,三是CB400的四缸聲音更具特色,也培養了很多四缸控,第四個就是水車價格從低到高都能覆蓋。最便宜的7、8000也能收到94的CB400,當然車況都比較糟糕了。不過混弄糊弄沒錢的新手,那個聲音還是很有殺傷力的。真正成色好的,年代近的CB400並不便宜。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有很多車友說,為什麼本田不引進CB400大貿?原因也很簡單,上面說到CB400和CB650F在日本本土的價格相差無幾。那麼如果大貿進入國內,CB400的價格一樣不會低,參照香港和臺灣,CB400在大陸也得8萬以上。真要是賣到這個價格,除了為情懷買單的土豪外,一般的車友即便是真心喜歡也狠不下心買。

毋庸置疑的是,CB400是一款經典的,難以取代的車型,也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只可遠觀,讓不少CB400車迷很難受,弄個水車也沒法正經上路。國內有廠家看到這個痛點,用舊的CB400發動機翻新後裝在跑車裡,套合格證上牌,也糊弄了不少小白鼠。

國內的皮尺廠家為什麼不仿製CB400呢?

非不想也,實不能也。國內的摩托車廠家何嘗不想做出一款仿製的CB400,問題是做不了。黃龍這都多少年了,還是唯一的國產四缸機。據說奔達下半年會出一個700級別的四缸車,不知道真假。

有同學說,仿製有什麼難的,買幾臺車拆開,把部件量一下,按照尺寸做就是了。如果是這樣就可以做的話,咱們國家的大飛機、大推力發動機、高性能戰鬥機發動機老早就做出來,何至於還要買人家的?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摩托車發動機雖然沒有那麼複雜,但也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產品。就拿拆件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放在那裡,別說裝,就是拆都是有工藝的,先拆哪個後拆哪個,哪個部件用哪種工具,這些都是有嚴格工藝文件的。至於裝配,這個更是有很多門道,裝配順序、專用工具,這些都是通過多次工藝驗證的。

然後說零部件的生產製造,一個發動機有很多零部件,零部件的加工是有尺寸要求的,這就涉及到一個詞叫”公差“,同樣的機器加工出的零件,尺寸都會有差異,只要這個差異在公差範圍內都算合格產品。問題來了,你拆的零件,量出的尺寸,你能知道是在公差的哪個範圍內嗎?有可能是上公差,也有可能是下公差,那麼你怎麼來確定圖紙尺寸呢?如果你按照拆件的零件複製加工出來,加工本身又會帶來公差,很有可能最後裝不進去,或者有間隙。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再退一步說,你把尺寸圖紙都整對了,裝配工藝也沒有問題,裝上去是嚴絲合縫。但是,零部件的加工工藝和材料這個又是技術難題,比如發動機的曲軸,用什麼樣的材料,和處理工藝,直接影響曲軸的強度和壽命,還要缸體活塞,基本都要做表面處理,這些東西很難逆向。即便是做材料分析,也很難倒推出生產工藝。

再退一步說,你把零部件都跟原廠的CB400做的一模一樣,這時候就涉及到電控系統了。VTEC系統咱們弄不出來,不要緊,咱們不做可變氣門的,就做一般的配氣結構。這時候的電噴系統又是個難點了,為啥老是有人說黃龍是假四缸,就是因為它用兩個ECU,這麼多年還是兩個。現在國四,普及電噴了,也帶動了不少國內電噴企業。國內的這些電噴企業配個小排量單缸還差不多,想要配4缸的電噴,至少也得德爾福這樣的企業。

上面關於發動機仿製的難點,我只是籠統描述,不是很嚴謹,實際上難度比我說的大得多。比方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設計思路,你看著是這個的結構和設計,但是你不知道人家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個設計有哪些好處和弊端,你也不敢去改動,一改說不定弊端更大。所以我們現在的逆向研發基本都是1:1模仿,這樣比較穩妥。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所以,那些認為只要拆零件用皮尺量就能模仿的想法真是簡單幼稚,外觀很容易模仿,裡面的東西複雜的很。就像你學壓彎,你的動作可能比馬奎斯還帥還標準,人家降檔補油,你也是降檔補油,但是效果完全兩樣,這個就是技術。

既然仿製那麼難,本田為什麼還怕中國企業模仿呢?

從作坊到工廠,到社會化大生產,到工業文明的大發展,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分工協作,且不說摩托車,你就是造個電動車都不可能是一個公司完成的。電動車的結構相對簡單的多,電機、電池、輪胎、減震、剎車、車架、燈具、儀表、外觀件,基本就這多,像雅迪這樣年產500萬臺的巨頭,電池還是我原來的公司供應的,電機有自制也有外購,自制的也是買部件來組裝,你看這都是分工協作,通常說是配套。就連碣石這樣的水車工廠,烤漆、刻號、鈑金、機加工都是有專人來做的。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所以,如果本田CB400在中國生產,除非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日本發過來,國內只做總裝,這樣沒法抄,但是對於本田來說沒有意義,成本下降的空間並不大。如果要在中國生產,一定要進行本土化,即在本土生產或者採購。合資汽車的本土化率已經基本都在95%以上,這才保證了他們的競爭力。假如CB400,主要是發動機在中國生產,不可能所有部件都自制,肯定有一部分要外協加工,找中國配套商。而自制的那一部分,材料要從中國採購,有些金屬處理工序可能也要拿到配套廠去做。一旦鋪散開來,相關的技術文件、工藝資料、檢驗標準等等都會流出來,更重要的是會讓一些配套商得到提升。

我最早在汽車行業工作,從事過生產管理,當時是跟德爾福、電裝等做配套,有些東西我們沒有技術實力和設備能力,他們會幫助我們提升,因為像這樣的企業不會隨便就確定和更改供應商,成本和風險太大,有合適的或者有潛力的供應商,他們會培育,看上去很傻,其實長遠看,是很有利於企業的。

為什麼我們看到一些國產品牌在某些技術上得到了提升,就是因為像本田、鈴木這樣企業對於配套供應商的培養,讓供應商的技術實力提升了,國內的摩托車企業只要買過來就好了。這裡面往往設計到技術保密和專供的協議,對於善於變通的中國企業來說,都不是事兒。

那這麼多合資企業,為什麼沒有學到東西呢?

國家當初實行合資戰略,目的是用市場換技術。但是,並沒有換來什麼技術,我覺得不是換不了,而是不願去做這個事情。因為合資的都是幾乎都是國企,而且合資是中方控股51%,只要企業掙錢,中方就能一大部分,國企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哪個領導在任的時候都只盯著眼前,有誰會往遠處想,明明躺著就能掙錢了,何必穿上衣服去幹活?看看合資的這些國企,還有幾個有自己品牌的?

在合資的企業裡,也有例外,比如豪爵鈴木的合作,豪爵是實打實學了不少東西,咱們總關注大排量,其實像生產管理、供應鏈管控、品質控制這也是學習的重要內容,這是豪爵為什麼連續十幾年銷量第一的原因。

(我剛買的USR125)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不少自主品牌,雖然沒有跟國外品牌合作,也學了不少東西。舉個例子,力帆有一款挺不錯的發動機NBF200,就是KPM200用的那一款,這個發動機就學了不少本田的技術,力帆的消化吸收也做不相當不錯。至於力帆怎麼學的,這個就回到我上面提到的生產本土化了。

假如本田CB400引進到中國生產,你猜會有多少個廠家逐漸擁有四缸技術?

當初國家實行中外合資,一個重要的想法就是市場換技術,這是個戰略。但是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離初衷很遠。以工業中的工業,汽車行業來說,這麼多年的合資,我們技術上幾乎沒有什麼積累。真正促進汽車工業發展的,還是自主品牌自身的努力,吉利、長城、奇瑞、江淮、長安、比亞迪,這些企業在與國外品牌的競爭中也能守得一方。雖然他們經常被嘲笑,但回頭想想,如果不是這些企業,老普桑估計還得賣15萬。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中國的摩托車行業水平真的很差嗎?

中國是個焦慮感特別重的國家,焦慮很大程度源於對比,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孩子的學習要和最好的比,咱們的事業要和混的最好的同學比,咱們國家的各個行業都要和全世界最好的比,結果哪裡都是差距。

如果咱們在東南亞,肯定不會為”為什麼我們沒有好摩托車“而焦慮,因為他們就沒有自己的本土摩企。中國不一樣,中國人什麼都想做到世界最好。這樣就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奮起直追,一個就是妄自菲薄,甚至嘲諷謾罵。想想中國人也是真累。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咱們的摩托行業水平真的很差嗎?我不這麼認為。把全世界還存活的還能盈利的摩托車品牌集中在一起,近十年,近二十年成立的企業中,幾乎都是中國企業。我們的個性化市場才多少年,如果沒有記錯,第一款算得上大排量的現代摩托車應該是春風650,這才多少年?你看國內250、300、400、500、600、650、750都有了,今年公升也會有,這裡面有逆向研發,也有正向研發。這是什麼樣的速度,國內又是什麼樣的環境?不簡單了!

中國摩企為什麼造不出本田CB400?

肯定有人要說,人家日本80年代的技術都比我們先進。這個是事實,就摩托車發動機技術來說,80年代是快速發展,90年代到達頂峰,到現在發動機技術都沒有質的提升。回到80、90年代,那時候的世界摩托車市場是怎樣的繁榮昌盛,日本處於經濟最好的時候,歐美也一偏欣欣向榮,高端摩托車需求量巨大,廠家之家的競爭非常激烈,技術革新天翻地覆。

假如,現在國家全面放開摩托車,在巨大的需求面前,中國大排量摩托車技術的增長會非常驚人。有些技術買也會買回來,如果是那樣的環境,我想中國造出CB400來,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現實卻很殘酷,摩托車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禁摩這個東西,幾乎沒有改變的一夜改變的可能,有可能會逐漸變好,也有可能越來越差,抱怨大環境沒有。

按照現在的技術趨勢看,燃油動力遲早要被淘汰,或許到那一天,我們跟日本摩托車還有差距,但至少我們一直都在進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