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註定成不了大國?歷史的解讀:可能這就是命吧

日本因明治維新而步入工業時代,國力得到大幅增長,進而開啟了軍事擴張的道路。

而日本軍事擴張的對象就是中國。

日本為什麼會選擇向中國動刀?

農耕時期,東亞大陸的地緣實力強大,孕育出強大的華夏文明。雖然因為工業文明的影響,東亞大陸的地緣實力沒有農耕時期那樣強大,其實力依舊是世界一流。

按照正常規律的發展,以日本的地緣實力,根本不敢覬覦東亞大陸。如果,中國和日本一起步入工業化,以中國的地緣實力和兩者的地緣關係,中國有非常大的可能吞併日本。

但是因各種原因,當日本開始工業化時,中國依舊處於農耕時代。

農耕時代與工業時代其文明水平差距異常巨大。這給日本帶來了一場千年難逢的機遇——即使地緣實力不如中國,但能依靠工業力量趕超中國,如果佔領、吞併華夏文明,日本的實力將會得到質的飛越,成為世界一流的國家、民族和文明!

日本為什麼註定成不了大國?歷史的解讀:可能這就是命吧


這樣的背景下,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就是不可避免的。在工業時代,中國沒有工業支撐,猶如赤手空拳與持槍匪徒搏鬥,如何能贏?這場戰爭的結果,不僅證明了在實力上工業是碾壓農業的,而且也證明了軍國主義對於軍事擴張是非常有效果的。

當然,中國的體量和日本的實力決定了,日本在此時無法吞併中國。但是《馬關條約》——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還有三千萬贖遼費)。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這使日本獲得了巨大利益,實力暴漲。

此消彼長,沒有轉型的中國自然無法匹敵日本。而此時俄羅斯成為阻礙日本吞併中國的強大敵人。

俄羅斯與中國的地緣關係緊密,加上俄羅斯因為國家特質的關係,對領土異常渴望。所以,日本與俄羅斯的衝突無法避免。

俄羅斯的地緣實力和國力均遠超日本,但是俄羅斯本部核心區遠在東歐。距離遙遠加上北亞地理環境特殊,以當時的工業化水平,這些因素不僅限制了遠東的地緣實力還阻礙東歐與遠東的地緣聯繫,這就給了日本可乘之機。

1904年,在東北亞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憑藉地緣關係上的優勢,以弱勝強打敗俄羅斯,取得了中國東北、黃海和朝鮮地區主導權。

不過,俄羅斯畢竟是一流強國,當西伯利亞鐵路建成,俄羅斯對遠東的地緣影響大大增強,俄羅斯給日本的壓力同樣增加。

但,此時的日本憑藉甲午、日俄戰爭的勝利,國力得到大幅提升,已具有二流強國的實力。

而國際形勢也在向有利於日本的方向變化。英國雖然實力大不如前,但仍是世界第一強國。英國與東亞的地緣關係較為疏離,為了限制俄國在遠東的發展,英國與日本於1902年結盟。

日本自身實力不算弱,再加上有英國的支持。兩股力量的疊加足以遏制俄羅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俄羅斯國力受損,新產生的蘇俄政權內憂外患(內受白俄之困,外遭列強封鎖),國家實力幾乎跌入谷底,無力東顧;英法等國也因戰爭損耗了大量元氣,其在東方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這給日本可乘之機——東亞成為日本一家獨大的局面。

日本為什麼註定成不了大國?歷史的解讀:可能這就是命吧


這對於日本來說真的是機遇。外無強敵,中國又深陷混戰,此時全面侵華,勝算很大。

但,日本家底較薄,能力依舊有所欠缺,加上美國這個阻礙。想要一舉滅華,能力上還是不夠。

一戰中,英法俄德等歐洲列強國力大損,但美國撈到了很多好處,美國藉此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英法因地緣關係和實力大損,其在東亞地區影響力的減弱,而美國與東亞的地緣關係相對緊密,在太平洋,美國佔據主導地位。這一系列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造成《英日同盟》的解體,《華盛頓條約》簽訂。

在雲石君看來,英國國力大傷,要維護自己對全球,特別是歐洲的主導權,其必然要在東亞板塊對美國讓步。那麼英日同盟也就解體了。而《華盛頓條約》的簽訂,意味著太平洋地區將由美日主導。

當然,日本與美國之間巨大的地緣實力差距,決定了太平洋地區的主導是美國。不過因地緣關係上的優勢,日本在東亞大陸的影響力遠大於美國。

不過,美國不會允許日本獨佔東亞大陸。這不僅是涉及美國在華的利益,更是關係美國對太平洋板塊的控制。

美國與東亞的地緣關係相對緊密,而東亞大陸又是不遜於北美的世界級地緣板塊。只要東亞大陸的地緣實力被釋放,必將終結美國對西太平洋的控制,甚至會威脅東太平洋和本土東海岸。

如果東亞大陸維持分裂落後的狀態,是不會對美國構成任何威脅。但,如果二流工業強國日本將東亞大陸佔領並進行整合,那時釋放出的能量,將會讓美國寢食難安。

基於這些因素,美國會逐漸加強對日本的制約,並扶持中國。

美國的制約,蘇聯的復甦,都阻礙著日本的東進。讓日本看到危機。

日本面對著來自美國和蘇聯的雙中壓力,脫困的方法通過內外兩部走:對內,進一步強化軍國主義,發覺自身戰爭潛力,在美蘇的壓力還未到達頂峰,將中國徹底吞併;對外,與德國結盟,利用納粹牽制美蘇。

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加速了侵華的步伐。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被佔,1937年開啟全面侵華。

日本為什麼註定成不了大國?歷史的解讀:可能這就是命吧


美國自然是反對日本的企圖,於是,開始對國民政府進行援助,並且在經濟上對日本進行封鎖。美國希望通過這些手段迫使日本收手。

不過,日本無法做到這一點。畢竟此時收手,無法獲得足夠的地緣實力。當美蘇成為世界級巨頭時,又對東亞有想法,自然會對日本下手,那時,日本將無法反抗。

可是,繼續消耗下去,對日本來說十分艱難:第一,中國體量巨大,且有美國的支持,日本與中國的對抗將是長期拉鋸。第二,日本資源並不豐富,而戰爭急劇消耗國內資源,加上美國的封鎖,日本沒有資源的支持,即使將軍國主義發揮到極限,也是枉然。

面對這樣的窘境,日本選擇對美開戰——偷襲珍珠港。這也是能讓大日本帝國繼續存在的唯一選擇。

如果日本不對美國開戰,無力繼續侵華的日本,最終會被美蘇打回原形。而通過開戰,特別是不宣而戰,日本或許有可能摧毀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如果美國喪失現有軍事力量,就不可能繼續壓制日本,或許美國會以中國為條件,換日本的止戈。

當然,美國可以選擇與日本持續對戰。但美國的軍事力量被摧毀,其恢復需要一段時期,日本可以藉機摧毀美國在西海岸核心區的工業基礎。

這樣勢必會引發美國的瘋狂報復,但失去西海岸工業基礎的美國,會在相當長的時間段內無力報復日本,這就給了日本一個空檔期。在這空檔期內日本奪取東亞大陸,然後迅速開始工業化整合。

而當美國實力恢復,開始對日本進行打擊報復時,美國面對的日本已非吳下阿蒙,而是東亞地緣板塊的世界級工業大國!此時,美國想打敗日本,其獲勝的機率並不一定大。

基於這些戰略考量,日本別無選擇,只能進行這場豪賭。

只是,日本的運氣並不太好,雖然獲得了偷襲珍珠港戰役的成功,但並未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軍事力量,美國的工業基礎完好無損。而日本獲得的結果就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為什麼註定成不了大國?歷史的解讀:可能這就是命吧

日本的地緣實力和國力都遠遠弱於美國,雖在初期獲得一定優勢。但當美國啟動戰爭機器,日本就毫無勝算。

雖然日本的軍國主義體制使得其軍事動員能力強於美國。但美日雙方的實力懸殊較大,日本無法匹敵美國。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最終只能是無條件投降。

投降後的日本,國力衰敗至低谷,整個國家由美國控制。

日本地緣實力有限,國力衰敗,且為世界公敵,沒有一蹶不振,就此沉淪,居然挺過艱難時期,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那麼,日本為什麼能實現這種逆襲?這裡面除了歷史的機緣,也與日本特殊的地緣環境密切相關。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在下節為大家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5——日本系列之第五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