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1

2018年底,“了緣文創”推出了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紫砂壺。買到了該壺的朋友們繼而問及“茶品雙絕”(紫砂壺和建盞)之一的建盞,特別要我推薦可品可藏的“曜變”建盞

2017年的某日,朋友送了我一件陸金喜先生製作的曜變小盞(口徑9cm)。陸氏曜變盞在2016年廈門保利的拍賣會上曾拍出當時的高價121.7萬元人民幣。陸氏仿製的曜變盞被認為是中國大陸仿製“曜變”建盞第一人,其作品被日本幾家博物館收藏,並被日本人認為其作品最接近日本靜嘉堂館藏的那件“曜變天目”。

由此可知,時下被日本評為國寶的號稱為“天下第一盞”“曜變天目”是陸氏以及大多數師傅們仿製“曜變盞”的標的物。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一般都認為,作為“曜變盞”需滿足以下幾項條件:鐵胎、厚釉、高溫、一次入窯一次成型。特別強調要有黑斑點,帶各種斑暈並聚集成群,很顯然這一條件是拿靜嘉堂的“曜變天目”盞說事。

我們知道,“曜變”的稱謂是日本的說法,中國自宋以來說到建盞的各種“顏色”都不用這種詞句。對“曜變天目”是不是“天下第一”姑且不論。現存的資料告訴我們,日本幕府的將軍們和上層社會的人們傳承有序地收藏著這件來自中國的建盞,並起名為“曜變天目”(也曾用過別名)。

我們還是要感謝他們,正因為他們的收藏,使我們得知自已的祖宗曾經輝煌並偉大過。但我們對“曜變天目”稱為“天下第一盞”不要輕易不加分析地附和,更不必去盲目崇拜。這件東西,雖然日本政府定為國寶,在我看來它只是一件普品。

日本三件“曜變天目”都只是民窯的東西,根本就沒有進過皇宮,都只是模仿皇宮的異毫色變的建盞而燒造的民品。從中國杭州出土的殘件的顏色就可知,殘件上的蘭色明顯比日本那三件更加湛深和協調。就是這件杭州出土的殘件也只是民窯仿皇宮的東西。從出土的那種帶“供御”款的殘器,可知當時宮裡是指定專人監督“供御”建盞的燒造的,有著極為嚴格的規章制度,稍有缺陷都打爛掩埋。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供御”款的建盞都有“供御”刻款和印款在盞底;都有修胎和修釉,不存在不修邊幅隨便敞釉的現象;黑色圓斑明顯是屬於次品,是還原焰並未燒透而形成的瑕疵。這就告訴我們,燒製建盞,鐵胎、厚釉、高溫、一次入窯一次成型是必備條件,黑色圓斑和色暈都是隨窯變而產生的非必備條件,其變化則看天意。

日本人認為現存的稱得上“曜變天目”的三件建盞都只在日本,而中國一件沒有(除了那件杭州出土的殘件)。世界上的事情不會絕對,我們沒有見過的東西,不一定不存在;已經見過的東西,不一定是精品、絕品和孤品。


2

日本人認為現世存留下來的頂級建盞都在日本,他們是很引以為傲的,也引得我們許許多多的工匠們去學習和朝拜。學習的態度和對本民族文化精品的崇拜是值得肯定的,但盲目崇拜,特別是別國根據當事國國情做出的結論就不一定要盲目不加分析地附和,甚至學錯了對象,就像王羲之的《蘭亭序》,如果有真跡,相信沒有人去學唐代模仿的東西。

那麼,頂級建盞就只留存在日本了嗎?當然不是,上天也不會那麼殘酷地對待曾經創造瞭如此輝煌文化的中華民族。在拿出實物印證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須建立在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覺之上,沒有文化上的自覺,就談不上文化的自信,就容易陷入不是文化上的盲目自大,就是文化上的妄自菲薄之中。更為值得我們當下中國人警醒和警覺的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自覺文化自信的同時,一定要有對本民族文化的自愛,一個不珍惜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個人,是不會得到別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個人的尊重的。近日,在日本展出的顏真卿真跡“祭侄文稿”是屬於中國書法國寶級的文物,然而……然而就借展了,這讓海峽兩岸的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中華兒女情何以堪。

中國文化是講究謙讓、內斂和隱忍的,但是,是有尺度和底線的。中國人有自己本民族對文化的追求,這種追求建立在中國文化儒、釋、道三家融合的基礎上。這種融合是整體完整的融合,這種整體融合體現在一切文化器物的靈動妙用上,比如品茶的茶盞。

就傳承而言,宋代的盞器並非從天而降,唐代的品茶品酒用具都已經用上了類似盞的器皿。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宮樂圖》(原作)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唐(618—907)佚名《宮樂圖》(復原圖),

絹本設色,23.9x77.2cm,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此仕女正從籌筒裡抽出一支酒籌

同處於宋代的用盞,也分為北盞和南盞,誠如少林寺也有北少林和南少林之分。

同為黑瓷,作為定窯的黑瓷也有品茶的妙品,在本人30多年的收藏實踐中,有幸得遇幾件宋徽宗和蘇東坡的品茶用器,其中就有一件定窯黑瓷,屬於北盞,而且是傳世品,該器到了我手裡,並沒有只供起來,而是一直在使用。

該盞讓把玩者悅目賞心而安魂,富含鐵質的黑盞,把茶湯和酒水的水質都極大的純化了,入口甘醇潤滑,喉感極佳,妙不可言。把該盞迎光輕輕晃動,即刻流光溢彩,星光燦爛並色彩斑斕。

把玩和品嚐此盞,真正感受到了養眼、養心、養魂的妙境,該盞屬於茶盞中的精品。

請欣賞幾張該盞手機拍攝的圖片,下次接著聊。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3、

上一節我們講到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應當建立在文化的自覺和自愛上,特別指出了中華民族對文化的追求是建立在儒、釋、道三家整體融合的基礎上。

中國人講究“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講究“器以載道”。儒家講“自如”、釋家講“自在”、道家講“自然”。無論是自如、自在還是自然,都求內心的平靜安然。茶,當然是適當的媒介,品茶之器的建盞具備了以上的功能,也就具有養心、養眼、養魂的功用。

回頭還說建盞的“曜變”,上一篇介紹了東坡曾用的定窯黑盞,其實黑盞亦如黑茶,黑茶涵蓋中國三大黑茶系列:湖南的黑茶,雲南的普洱以及廣西的六堡;黑盞除了定窯的黑盞,還有吉安的黑盞,最有名的無過於建陽的建盞。

通常都說“曜變”的產生存在於兔毫以及圓滴的“異毫變”,而圓滴裡又同 “鷓鴣斑”聯繫在一起。我們搜遍了對建盞鷓鴣斑的介紹,多數都語焉不詳。一般而言,都說:“顧名思義是因其器型上的釉面的花紋,像極了建陽當地鷓鴣鳥的羽毛,所以稱之為鷓鴣斑建盞。”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由於很少有人見過宋代鷓鴣斑紋的建盞,就極易把上圖的點狀鷓鴣斑當成了所有的鷓鴣斑,以偏概全。其實,鷓鴣鳥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古人所言的鷓鴣斑當然不僅僅是指鷓鴣圓點斑這一種斑紋。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我們上節說過,宋代建盞不是從天而降,唐代時就有類似建盞的器皿出現,從圖中唐代仕女的手下就可看出鷓鴣斑的釉面花紋。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看仕女手下的鷓鴣斑紋)

應當說鷓鴣斑更多是指鷓鴣鳥胸前的那一撮羽毛。從鷓鴣鳥這種羽毛的類似形狀,可見建盞“曜變”的身影。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看鷓鴣鳥羽毛紋色對曜變的啟示)


回溯上幾篇心得可知,“曜變”當產生於兔毫和鷓鴣斑在窯內高溫下產生的異變。


4、

有位看了前文的朋友,迫不及待地問:“為什麼說日本定為國寶的‘天下第一盞’你認為是普品?”

我認為是“普品”,和別人認為是“天下第一盞”,都是屬於見仁見智的各家之言。前文曾說過,只有建立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自愛之上,才能相對客觀平靜地對待一切文化產物。日本人認為他們收藏的“曜變天目”(專指靜嘉堂那隻)是“天下第一盞”,自有他們評定的道理,但我不會別人說是什麼就全盤接受什麼。

我們來看看他們具體是怎麼說的。

引用最多的日本古籍《君臺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

從上文可知,曜變是“神品”,罕見之物,價值“萬匹”。一句話,很值錢,這也是大多數引文所說的:按當時市值和現在比,大概值一千多棟別墅。

我們先略過它的價值連城,看看“神品”的具體描述:地黑,有小而薄星斑;有繞著星斑的“玉白色暈,美如織錦”

“地黑”——顯然指的是背景色是黑色;

“有小而薄的星斑”—— 這是講的“薄的星斑”,並未像後人所描述的:斑內是黑色(也被稱為“斑核”),這顯然不是指靜嘉堂的那件“曜變天目”,而是與日本歷史相關的“本能寺之變”中織田信長所隨身攜帶的那隻曜變天目盞,相關資料大家可在網上搜到。需要指出的是,現存的三隻“曜變天目”無一與上面古籍記載的曜變天目特徵相符,多數是藍色色暈,斑內是黑核,而織田信長那件是“玉白色暈”。


看過“了緣建盞說曜變”之一到之三的朋友應當記得,我認為斑內黑核,實質上是還原焰燒造時,室內溫度達不到一定的高度所形成的瑕疵。當然,這不影響日本人把這種燒造瑕疵當作是美來欣賞。至於日本人為什麼能賞這種美,恐怕還得從他們的文化基因去尋找。

日本著名的中國古陶瓷學家小山富士夫(1900年—1975年)在《天目》一書中曾給出曜變的釋義:“建窯所燒,在掛有濃厚黑釉的盞面,浮現出大小不同的結晶,而其周圍帶有暈狀的光彩者為曜變……‘曜變’亦作‘耀變’,是因為它含有光輝照耀之意。”

可見,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裡是潛存著太陽神光輝燦爛的印記的,從日本國旗和日軍軍旗可看到這一深層思維的脈絡。從“斑核”到“太陽黑子”,再從“曜變天目”迎光呈現的七彩光芒,整個宇宙星空,盈盈在握的感覺,肯定是很爽的。

在“之一”裡有講到,一般而言,有供御刻款和印款的建盞是進貢給皇宮裡的,但並不是說沒有底款就不曾進貢皇宮,皇宮裡也有沒有底款的極品建盞,以後有機會,介紹給大家欣賞。

另外,很多有關建盞的資料都說,自南宋以後建盞的燒造就失傳了,這是不準確的,實際上自宋以後,建盞並沒有停止燒造,只是不再像宋代時興鬥茶那陣子那麼熱火,但仍有燒造,也有實物和傳世之物存世。


我之所以認為靜嘉堂那件“曜變天目”是普品,是把它同當時中國製作的頂極建盞實物相比較。這種日本人稱為曜變的東西,中國人叫做“異毫變”,這正是上幾節講“兔毫”和“圓滴”以及“鷓鴣斑”的原因。下一節我們結合宋徽宗、蘇東坡對建盞的文字描述和實物對比來說建盞的“曜變”。

稍稍平心靜氣當不難明白,在日本的幕府時代,僅憑一些僧人和留學生是不可能拿走藏在中國皇宮深院裡的極品建盞的,能帶走的大多數是普品的東西。


5、

不少人問,到底宋徽宗有沒有見過“曜變天目盞”這樣的東西?這種問題不好回答。如果專指靜嘉堂那件曜變天目,那回答是肯定的,沒有見過。因為,這件普品進不了皇宮。

如果說指“異毫變”的建盞,宋徽宗肯定見過,作為國家的一哥,也是宋代收藏界的最大玩家,怎麼可能沒見過?也許要被追問,那宋徽宗為什麼沒寫進他的《大觀茶論》裡?

宋徽宗當然不會聽我們指揮,他也不會什麼都寫進書裡。我們只就他對建盞的描述看看他說了什麼?《大觀茶論》這樣告訴我們:“盞色貴青黑,玉豪條達者為上。”

這裡明確告訴我們:1、色貴青黑;2、玉毫條達。古人往往把蘭色當青色講,實際上講的是黑中有蘭的底色。玉毫條達,這裡並沒有講兔毫、鷓鴣斑毫或者是其他毫,而只講“玉毫”,這裡先留下伏筆,以後用實物講宋徽宗“玉毫”是什麼意思。

今天著重介紹我一直在使用的蘇東坡當時收藏的建盞,我名之為“東坡御龍盞”。

先看宋代大玩家之一的蘇老先生在《遊惠山》裡是怎樣描述建盞的: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玩盞品茶者,當能對東坡的見地發自會心一笑。關鍵在後兩句,“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把手中盞輕輕傾斜對著窗外照進的陽光,七彩斑斕的色變即刻湧滿盞壁,波光匯聚,流光溢彩,妙不可言,這說的是色之變、之動; 茶湯進盞,含鐵奇高的建盞本具軟化水的功用,在適當的水溫下,醇化了的茶湯,讓喉感極佳,這正是蘇東坡老先生“色味兩奇絕”的本意所在。本人經常拿其它杯子泡同樣的茶酒比較,高下立判,東坡之盞總是絕勝。

我們具體從該盞形、質、色、紋、意來多說幾句。

取束口盞形,以配合鬥茶之需,使茶水不易溢出,符合儒家的道理,“隨心所欲,而不逾距”。

不用多說,其胎土、其釉皆取自建陽一帶富含鐵質的材料,用古法柴窯,高溫一次成型。底款“供御”,顯然入過內廷。

呈茶葉末色,由於施釉肥厚,鏡面效果明顯,與其紋相連而顯出千姿百態。

取兔毫和鷓鴣斑毫,釉肥厚,玻化性強,少許陽光即七彩斑斕。光隨壁轉,光耀喜人。

該鷓鴣斑與唐代仕女手下的撇口盞紋相似,取自鷓鴣胸前羽紋。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唐代仕女手下的撇口盞)

最為難得的是各種鷓鴣紋形成不同的圖案,極像抽象畫,得宋代另一玩家米芾在《研山銘》所說“極變化,合道門”之意。其中一幅畫就是本人為該盞起名“東坡御龍盞”的緣由。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東坡御龍盞)

從該盞,諸位可領略宋代人所講的“異毫變”,請欣賞幾張手機拍的該盞圖片。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6、

前文說到收藏在日本靜嘉堂的“曜變天目盞”只是普品,沒有半點貶低它的意思,只是把它放回到同時期的宋代,與宮廷御盞相比較而言。

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自有其優長,有不少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這種學習和借鑑應當建立在客觀而平等地對待我們鄰國的心態上。過往而言,我們對日本的態度經常趨於兩端,關係順暢,就一切都好,好得一塌糊塗;關係不順,就一切都不好,壞得一塌糊塗。

實際上兩國之間既有一衣帶水的關係,又有一衣帶血的關係。近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是客觀事實,不容忘記!我們在不忘過去的同時,更要注重未來兩國的互動和發展。

一個國家、民族和個人只有自強自立,自愛自尊才能樹立自覺的自信,才能平等地客觀對待其他的國家、民族和個人。所有的妄自菲薄和盲目自大都是實力和內心不強大、不平穩所致。

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是需要引起我們反思的。比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我的理解是:要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必須建立在具備“一戰能滅人之國”的實力基礎之上,否則就只是“吹著口哨過墳場---酒壯熊人膽”而已。

我們還接著說曜變,就我多次到日本的實地感受,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敬業精神。這種精神也延展在他們對三件(而不僅限於這三件)被評為國寶的“曜變天目盞”的收藏和保護上。他們這種對一切產自別國的優秀文化作品都充滿敬意,並加以保護和傳承的態度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收藏是以實物來說話的,讓我們來看看所留存日本的曜變天目和當年藏在宋代宮廷的御盞有什麼不一樣。下圖是我用手機拍攝的“御盞”。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密藏日本4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竟然被國人看做普品!


盞形仍取束口,有放有收,自然而寓變化,自在而安然,自如而奔放。無斑點瑕疵而有宇宙星空的格局,光波四溢而色彩斑斕。形不變而色變,茶不變而味變,色味之變令品賞者意變。變化無窮,無窮變化,其幻變重重疊疊而隨光玄化,光波趨妙境而歸寂靜。盞如是,茶如是,人生亦如是。異毫變亦罷,曜變亦罷,宮廷御盞亦罷,曜變神品亦罷,普品亦罷,高下優劣無需執著分別,只需領悟而已,法而如是。

在第一篇裡有朋友希望我推薦收藏當代師傅(特別是曜變類型)所製造的建盞。說實在,我不想向任何品茶者推薦現代任何人制作的建盞。因為,品茶用盞是極個性化的東西,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一位建盞師傅都有其長處。

只要你喜歡,就是至愛。

也給每位致力於建盞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師傅們說兩句:做你的盞,做屬於你自己的盞,心繫一境,心無掛礙,精益求精,靜待花開。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即將呈現,敬請關注!想了解更多,關注了緣品藏公眾號 +(LYT-Collectio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