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許多朋友在聊二戰史的時候都會有小小的疑惑,這就是為何日本不去進攻遠東勢力稍顯薄弱的蘇聯,然而要跋涉萬里前往偷襲世界強國美國?

其實對於熟悉二戰史的朋友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

首先日本人不是認為美國比蘇聯好打,才去發動珍珠港戰役的。

而是日本和德國結盟之後,本身就規劃從歐亞大陸東西兩側夾擊蘇聯的宏偉計劃,打算首先消滅蘇聯。

結果這一計劃在諾門坎被蘇聯人迎頭痛擊,朱可夫用蘇式的機械化軍團作戰理念讓日本人徹底斷了西進的心思。

為何二戰時日本不打蘇聯反而攻擊美國?

其次,美國雖然當時的GDP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但是在傳統列強看來,美國依然是一個商業國家,雖然有錢,有裝備,但是不會打仗。

之前網文中經常描述希特勒知道日本突襲珍珠港後,不是暴跳如雷,就是大罵日本人沒有戰略眼光,把如此強大的國家拖入了戰爭。

但是以史為鑑查閱了許多二戰時期的戰史記載以及希特勒的回憶錄,都沒有看到類似的話語。倒是有記載希特勒的德軍參謀總長弗蘭茨哈兒德在知道珍珠港事件後曾經這樣說過:(根據我一戰的經驗)美國軍官只不過是穿著軍裝的商人,一開戰只會逃跑。

希特勒在珍珠港事件之後三天就開始把潛艇的攻擊對象對準了美軍船隻,並且說:美國雖然工業實力強大,但是美國的汽車在國際比賽中從未贏過。美國的飛機雖然樣子好看,但它們的發動機毫無價值。

而且美軍對盟軍的補給使得德國一直沒有辦法徹底擊敗英國和蘇聯。所以希特勒也希望日本人把美國人牽制在太平洋。

為何二戰時日本不打蘇聯反而攻擊美國?

可以說美軍在當時各大強國中口碑的確不佳,大家都把美國人看成是一個軟柿子。

但是正如一個段子所說:德軍如同一個蓋世高手,一出手就準確命中敵人要害;蘇軍如同一個防守高手,雖然前期被動挨打,但後期憑藉優秀的體力翻盤;而美軍雖然不是武功高手,但是他有蓋世無敵的鐵布衫和大鐵錘,敵人擊落我一架飛機,我就造一千架;敵人擊毀我一輛坦克,我就造一千輛……

在美國恐怖的製造力面前,無論是作為敵人的德國人、日本人,還是作為盟軍的英國人、蘇聯人,都深深感受到了美國人的恐怖,只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第三就是日本本身的原因了。

日本當時有西進和南下兩大戰略方向,西進計劃就是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然後瓜分歐亞大陸。這一方向很明顯是日本陸軍主導。

南下計劃就是日本戰略佔領菲律賓(美國殖民地)、中南半島、新加坡(英法殖民地),然後佔據馬六甲海峽,保證日本海上生命線。這一方向很明顯是日本海軍主導。

為何二戰時日本不打蘇聯反而攻擊美國?

在日本陸軍的西進計劃被朱可夫打回去後,日本內部南下政策佔據了上風。而美國和英法通過菲律賓、新加坡、澳大利亞等要地控制這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關鍵節點。

日本人奈以生存的礦山、石油、橡膠等幾乎都在美英手中,日本想要完成南下計劃,必須面臨和美國、英法的戰爭。

既然戰爭已經必不可免,那按照日本人賭國運的性格,自然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這才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日本人發起戰爭後發現,在東亞的美國人、英國人都特別好打,麥克阿瑟一開戰就從菲律賓跑到澳大利亞了。而英國人更是無能,東南亞戰場一潰千里,新加坡守方優勢兵力直接投降給進攻的日本人,要不是中國遠征軍拼命給英國人擦屁股,估計印度都難保不落入日本人之手。

至於美國人,在戰爭爆發後給全世界展示了一下什麼叫做工業生產力那就是後話了。

所以日本人之所以要打美國是由國際大環境,日本內部勢力爭鋒等多重原因決定的,並不是說單純的想打就打。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