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

從去年開始,中日關係在僵持數年後出現了明顯回暖,尤其當前日韓關係極度惡化,更是反襯出中日關係(也包括中韓關係)的緩和。這種緩和對中國和日本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兩國都需要用心維護。

但相對而言,我們在推動互利共贏、努力擴大與日本共同利益的同時,需要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

從去年開始,中日關係在僵持數年後出現了明顯回暖,尤其當前日韓關係極度惡化,更是反襯出中日關係(也包括中韓關係)的緩和。這種緩和對中國和日本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兩國都需要用心維護。

但相對而言,我們在推動互利共贏、努力擴大與日本共同利益的同時,需要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日本推動對華關係緩和,更多是出於現實的需要。中日經濟的互補性,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與中國緩和關係,也有助於日本增加政治資源,擴大在國際舞臺上回旋的空間。但日本的真實心態是複雜的,日本社會的對華保守化趨勢已經形成,並且不斷加強。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隨時可能出現有損中日關係的事件。在歷史問題上、釣魚島爭端,以及經貿領域,有不少日本人是那不願讓“樹欲靜”的風。

這一方面使得日本政客囿於這種氛圍在對華政策上時有反覆,甚至刻意做出強硬之舉,以迎合國內保守派。日本已經很多年缺少有大局觀並能協調國內各利益主體,在對華政策上保持清醒冷靜長遠認知的政治家了。另一方面,那些支持中日友好的日本經濟界人士,以及學者知識分子等,受保守社會氛圍鉗制,不敢發聲,形成惡性循環。這些不可避免地對損害中日關係的良性發展。

說到底,還是日本人尚未做好準備接受中國崛起。上世紀80年代是中日關係的蜜月期,1980年,日本GDP是中國的5倍多。面對貧窮落後的中國,日本人有著優越感和自信心。當時日本有政治家領導人,對中國懷有贖罪意識,願意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實現東亞穩定。

"

從去年開始,中日關係在僵持數年後出現了明顯回暖,尤其當前日韓關係極度惡化,更是反襯出中日關係(也包括中韓關係)的緩和。這種緩和對中國和日本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兩國都需要用心維護。

但相對而言,我們在推動互利共贏、努力擴大與日本共同利益的同時,需要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日本推動對華關係緩和,更多是出於現實的需要。中日經濟的互補性,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與中國緩和關係,也有助於日本增加政治資源,擴大在國際舞臺上回旋的空間。但日本的真實心態是複雜的,日本社會的對華保守化趨勢已經形成,並且不斷加強。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隨時可能出現有損中日關係的事件。在歷史問題上、釣魚島爭端,以及經貿領域,有不少日本人是那不願讓“樹欲靜”的風。

這一方面使得日本政客囿於這種氛圍在對華政策上時有反覆,甚至刻意做出強硬之舉,以迎合國內保守派。日本已經很多年缺少有大局觀並能協調國內各利益主體,在對華政策上保持清醒冷靜長遠認知的政治家了。另一方面,那些支持中日友好的日本經濟界人士,以及學者知識分子等,受保守社會氛圍鉗制,不敢發聲,形成惡性循環。這些不可避免地對損害中日關係的良性發展。

說到底,還是日本人尚未做好準備接受中國崛起。上世紀80年代是中日關係的蜜月期,1980年,日本GDP是中國的5倍多。面對貧窮落後的中國,日本人有著優越感和自信心。當時日本有政治家領導人,對中國懷有贖罪意識,願意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實現東亞穩定。

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2018年,中國GDP是日本的兩倍多。國家實力對比的逆轉,讓日本民眾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日本人難以擺正自己的位置,變得敏感多疑糾結。中日關係也正在經歷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裡,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排斥抗拒心理將持續一段時間,而且還會有一些遏制舉動。直到中國崛起穩定下來,務實的日本人會最終接受這個現實,並做出相應的主動調整。

中日的互視心態也在發生逆轉。遭遇日本侵略的慘痛記憶尚未淡去,再加上日本在歷史問題的態度一直不夠誠懇,使得中國社會對日本有著深深的不信任和戒備心理,覺得日本是一條隨時會跳起來咬人的毒蛇。但實際上,時移世易,相信今天的日本,以及將來的日本,永遠沒有力量,也不會有這個膽量侵略中國了。那個受人欺凌的中國一去不復返了,且不說日本,今天中國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侵略的,不敢欺凌的。

"

從去年開始,中日關係在僵持數年後出現了明顯回暖,尤其當前日韓關係極度惡化,更是反襯出中日關係(也包括中韓關係)的緩和。這種緩和對中國和日本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兩國都需要用心維護。

但相對而言,我們在推動互利共贏、努力擴大與日本共同利益的同時,需要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日本推動對華關係緩和,更多是出於現實的需要。中日經濟的互補性,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與中國緩和關係,也有助於日本增加政治資源,擴大在國際舞臺上回旋的空間。但日本的真實心態是複雜的,日本社會的對華保守化趨勢已經形成,並且不斷加強。在這種社會氛圍之下,隨時可能出現有損中日關係的事件。在歷史問題上、釣魚島爭端,以及經貿領域,有不少日本人是那不願讓“樹欲靜”的風。

這一方面使得日本政客囿於這種氛圍在對華政策上時有反覆,甚至刻意做出強硬之舉,以迎合國內保守派。日本已經很多年缺少有大局觀並能協調國內各利益主體,在對華政策上保持清醒冷靜長遠認知的政治家了。另一方面,那些支持中日友好的日本經濟界人士,以及學者知識分子等,受保守社會氛圍鉗制,不敢發聲,形成惡性循環。這些不可避免地對損害中日關係的良性發展。

說到底,還是日本人尚未做好準備接受中國崛起。上世紀80年代是中日關係的蜜月期,1980年,日本GDP是中國的5倍多。面對貧窮落後的中國,日本人有著優越感和自信心。當時日本有政治家領導人,對中國懷有贖罪意識,願意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實現東亞穩定。

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2018年,中國GDP是日本的兩倍多。國家實力對比的逆轉,讓日本民眾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日本人難以擺正自己的位置,變得敏感多疑糾結。中日關係也正在經歷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裡,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排斥抗拒心理將持續一段時間,而且還會有一些遏制舉動。直到中國崛起穩定下來,務實的日本人會最終接受這個現實,並做出相應的主動調整。

中日的互視心態也在發生逆轉。遭遇日本侵略的慘痛記憶尚未淡去,再加上日本在歷史問題的態度一直不夠誠懇,使得中國社會對日本有著深深的不信任和戒備心理,覺得日本是一條隨時會跳起來咬人的毒蛇。但實際上,時移世易,相信今天的日本,以及將來的日本,永遠沒有力量,也不會有這個膽量侵略中國了。那個受人欺凌的中國一去不復返了,且不說日本,今天中國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侵略的,不敢欺凌的。

警惕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相對今天中國人對日本的戒備,今天日本人對中國的擔憂心理或許更重。首先當然因為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遠遠超過日本,又加上中日之間存在“新仇舊恨”,擔心中國將來會“報仇”的日本人為數很多,且他們的擔憂在中日國力此消彼長的趨勢繼續發展的情況下會日漸加重。這是日本對華保守思潮強化的社會背景。

對中國來說,需要對日本社會的保守趨勢,社會心態,以及對華政策的兩面性有清醒的認知,既有所準備,同時又避免過激反應。今天中國強大的國力,已經給了我們從容理性處理對日關係的底氣。在日本面前,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國,中國人也將展現出大國國民的風範。讓我們站在更高的格局,從容不迫地重塑一個全新的中日關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