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也要讓養老護理人員有尊嚴地工作

要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也要讓養老護理人員有尊嚴地工作要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也要讓養老護理人員有尊嚴地工作

“即便按照一般口徑的1∶3完全失能人口照護比來看,我國養老護理人才的缺口規模也已達到500萬人,其餘各類相關的專業化服務人才也同樣缺乏。”

要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也要讓養老護理人員有尊嚴地工作

這是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近日發佈的《中國大學生養老服務就業意願調查報告(2019)》得出的結論。這份報告是我國第一份專門針對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大學生進行的調查,反映出當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供給中的種種現狀。

每個人都會變老,自然期待能安享晚年。能否達到這一期待,或許將不同程度地取決於養老護理或服務人員的水平。

“人才問題是困擾養老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常委、“寸草春暉養老護理院”董事長王小龍之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強調。

王小龍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在他看來,與快速生長的養老市場和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相比,養老人才的緊缺直接關係到這一產業的發展。

以北京為例,全市養老服務隊伍基本以40後、50後的農村中老年婦女為主,存在“三低三高”問題,即從業人員待遇低工作強度高、學歷低年齡高、地位低流動率高。

據記者瞭解,由於勞動時間長、強度大、報酬低,許多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長期超負荷運轉,工作沒有晉升空間,頻繁跳槽改行,養老服務隊伍極不穩定。其次,雖然國家已經實施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制度,但全國登記在冊的執證上崗養老護理員數量不足萬人。養老領域規範化培訓尚未廣泛推開,養老機構中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比例少,很多人甚至沒有參加過正規的崗前培訓,往往是邊幹邊學。

養老人才的缺乏與大環境不無關係。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從學校招生層面來說,在生源問題上,資源的錯配是導致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普通高等院校擴招的趨勢,對職業教育的擠壓十分明顯。近年來普高擴招學生,但二本、三本的畢業生又面臨就業難,而高職院校又招不到學生,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又十分火爆,但他們又沒有指標。目前,全國開設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的院校只有約200所,僅佔高職院校總量的14.4%,總在校人數僅為6000人左右,佔高職院校學生總數的比例更低。

《中國大學生養老服務就業意願調查報告(2019)》還顯示,超七成受訪大學生願意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有不到三成的受訪大學生不願意從事。而越是大學高年級的學生,這個意願就越低。薪資過低、工作辛苦、與老年人溝通困難,是受訪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前三大原因。

未來15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總數相繼邁入3億人、4億人的門檻,如果僅憑目前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層次和規模,將難以滿足越來越龐大的老年人口,特別是高齡、失能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

國務院近日發佈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提出,創新培訓內容,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開展家政、養老服務、托幼等就業技能培訓。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按規定以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大範圍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擴大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這方面培養規模。

在養老行業內,經常與“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一起被提起的另一句話是“讓員工有尊嚴地工作”。如何實現呢?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王建業認為,要從人才培養、職業發展、薪酬待遇等方面構建醫養結合服務人才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在他看來,應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建立分級分類的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構建系統化和專業化人才教育培訓體系。規劃服務人員的職業發展和職業培訓體系、職業發展和晉升路徑以及相應的薪酬增長制度,從整體上提升從事養老護理人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緋緋則表示,提高大學生養老服務就業意願,需要進一步加大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大學生就業支持政策力度。比如放開政策准入,提高補貼水平和覆蓋面,減輕專業人才發展的後顧之憂;加緊在二線及以上城市建立各類創業激勵機制,推動年輕學生進入等。

記者:王慧峰

編輯:王麗鑫

審核:周佳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