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
"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前段時間,樊登講了一個笑話:以前說自己是央視主持人,別人覺得你比較牛逼,現在要說是從央視出來的主持人,別人才覺得你牛逼。

的確,在當代職場上,“各取所需”的自由職業,讓一大批“被格子間鎖住了四季”的職場人心馳神往、趨之如騖。但是,隨著自由職業者群體的不斷擴大,自由職業 “嚮往者眾,而實現職業自由者寡”的問題,也成了眾多職場人熱議的話題。

說到這兒了,就不得不提起從事自由職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專業能力+自控能力,前者是自由職業的准入門檻,後者則能夠保證選擇自由職業後,不會在“過度自由”中迷失自我。

也就是說,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強。

為什麼休假比工作一週還累

"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前段時間,樊登講了一個笑話:以前說自己是央視主持人,別人覺得你比較牛逼,現在要說是從央視出來的主持人,別人才覺得你牛逼。

的確,在當代職場上,“各取所需”的自由職業,讓一大批“被格子間鎖住了四季”的職場人心馳神往、趨之如騖。但是,隨著自由職業者群體的不斷擴大,自由職業 “嚮往者眾,而實現職業自由者寡”的問題,也成了眾多職場人熱議的話題。

說到這兒了,就不得不提起從事自由職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專業能力+自控能力,前者是自由職業的准入門檻,後者則能夠保證選擇自由職業後,不會在“過度自由”中迷失自我。

也就是說,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強。

為什麼休假比工作一週還累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有人說,想要看一個人適不適合從事自由職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過假期。

就拿我們公司那個95後同事來說,每週一他雷打不動地踩著遲到的死線走進辦公室,一邊哈欠連天,神情萎靡的回到工位,一邊哀嚎著:“為什麼休個假比工作了一週還累。”聽到這兒,周圍同事忍不住吐槽:“你這哪兒是放鬆,明明就是放縱。”

享受過了熬夜的快感,卻又不想承擔熬夜的代價。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抱有這樣的心態。在工作日為了保證正常出勤,還會稍有節制,可是一旦到了週末、小長假,放假就像放羊,不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就是下班後報復性熬夜,證明自己還是擁有自由的,還能安排和掌控自己下班後所剩不多的時間。

試想,一個放了假就忘乎所以,約朋友high到天亮,把工作和學習完全放到腦後的人,能在沒有領導監督、KPI約束的情況下,按時完成工作嗎?一個連日常工作都拖拖拉拉,不到死線不著急的人,能在高自由度的職業中生存下去嗎?

現如今,自由職業,雖說是職場的另一種形態,但與傳統職場仍然有不小的區別。比如說,在傳統職場中看似能力相當的兩個人,成為“自由職業者”後,發展境遇卻往往天差地別,有的人在充分享受時間自由的同時,還實現了職業自由,而有的人卻折戟沉沙,越來越像個“廢柴”。

說到底,想要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自控能力是基本素養。

放假≠放羊,自由職業≠躺家啃老

"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前段時間,樊登講了一個笑話:以前說自己是央視主持人,別人覺得你比較牛逼,現在要說是從央視出來的主持人,別人才覺得你牛逼。

的確,在當代職場上,“各取所需”的自由職業,讓一大批“被格子間鎖住了四季”的職場人心馳神往、趨之如騖。但是,隨著自由職業者群體的不斷擴大,自由職業 “嚮往者眾,而實現職業自由者寡”的問題,也成了眾多職場人熱議的話題。

說到這兒了,就不得不提起從事自由職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專業能力+自控能力,前者是自由職業的准入門檻,後者則能夠保證選擇自由職業後,不會在“過度自由”中迷失自我。

也就是說,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強。

為什麼休假比工作一週還累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有人說,想要看一個人適不適合從事自由職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過假期。

就拿我們公司那個95後同事來說,每週一他雷打不動地踩著遲到的死線走進辦公室,一邊哈欠連天,神情萎靡的回到工位,一邊哀嚎著:“為什麼休個假比工作了一週還累。”聽到這兒,周圍同事忍不住吐槽:“你這哪兒是放鬆,明明就是放縱。”

享受過了熬夜的快感,卻又不想承擔熬夜的代價。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抱有這樣的心態。在工作日為了保證正常出勤,還會稍有節制,可是一旦到了週末、小長假,放假就像放羊,不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就是下班後報復性熬夜,證明自己還是擁有自由的,還能安排和掌控自己下班後所剩不多的時間。

試想,一個放了假就忘乎所以,約朋友high到天亮,把工作和學習完全放到腦後的人,能在沒有領導監督、KPI約束的情況下,按時完成工作嗎?一個連日常工作都拖拖拉拉,不到死線不著急的人,能在高自由度的職業中生存下去嗎?

現如今,自由職業,雖說是職場的另一種形態,但與傳統職場仍然有不小的區別。比如說,在傳統職場中看似能力相當的兩個人,成為“自由職業者”後,發展境遇卻往往天差地別,有的人在充分享受時間自由的同時,還實現了職業自由,而有的人卻折戟沉沙,越來越像個“廢柴”。

說到底,想要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自控能力是基本素養。

放假≠放羊,自由職業≠躺家啃老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放假不等於放羊,同理,自由職業還真不是開個民宿、做個博主那麼簡單。

也許,在大多數人看來,自由職業簡直就是社畜們的天堂:不打卡不坐班不開會,日常溝通靠微信,重要事情打語音,工作場景從咖啡館,到餐廳,從機場,到書房,隨意切換;當社畜們還在為了不遲到而擠破頭的時候,自由職業者們甚至有時間給自己來一杯手磨咖啡……

這一點從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自由人夏季號白皮書》報告(下文稱報告)中,就可以窺見端倪。報告中提到,“如果有選擇的話,近一半的千禧一代(49%)將在未來兩年內辭掉現有的職位” ,成為自由職業者。

但是,報告中“各行業職業狀態滿意度排行榜”的數據,則顯示自由職業的職業狀態滿意度僅有6.21,位列倒數第二。

"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前段時間,樊登講了一個笑話:以前說自己是央視主持人,別人覺得你比較牛逼,現在要說是從央視出來的主持人,別人才覺得你牛逼。

的確,在當代職場上,“各取所需”的自由職業,讓一大批“被格子間鎖住了四季”的職場人心馳神往、趨之如騖。但是,隨著自由職業者群體的不斷擴大,自由職業 “嚮往者眾,而實現職業自由者寡”的問題,也成了眾多職場人熱議的話題。

說到這兒了,就不得不提起從事自由職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專業能力+自控能力,前者是自由職業的准入門檻,後者則能夠保證選擇自由職業後,不會在“過度自由”中迷失自我。

也就是說,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強。

為什麼休假比工作一週還累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有人說,想要看一個人適不適合從事自由職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過假期。

就拿我們公司那個95後同事來說,每週一他雷打不動地踩著遲到的死線走進辦公室,一邊哈欠連天,神情萎靡的回到工位,一邊哀嚎著:“為什麼休個假比工作了一週還累。”聽到這兒,周圍同事忍不住吐槽:“你這哪兒是放鬆,明明就是放縱。”

享受過了熬夜的快感,卻又不想承擔熬夜的代價。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抱有這樣的心態。在工作日為了保證正常出勤,還會稍有節制,可是一旦到了週末、小長假,放假就像放羊,不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就是下班後報復性熬夜,證明自己還是擁有自由的,還能安排和掌控自己下班後所剩不多的時間。

試想,一個放了假就忘乎所以,約朋友high到天亮,把工作和學習完全放到腦後的人,能在沒有領導監督、KPI約束的情況下,按時完成工作嗎?一個連日常工作都拖拖拉拉,不到死線不著急的人,能在高自由度的職業中生存下去嗎?

現如今,自由職業,雖說是職場的另一種形態,但與傳統職場仍然有不小的區別。比如說,在傳統職場中看似能力相當的兩個人,成為“自由職業者”後,發展境遇卻往往天差地別,有的人在充分享受時間自由的同時,還實現了職業自由,而有的人卻折戟沉沙,越來越像個“廢柴”。

說到底,想要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自控能力是基本素養。

放假≠放羊,自由職業≠躺家啃老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放假不等於放羊,同理,自由職業還真不是開個民宿、做個博主那麼簡單。

也許,在大多數人看來,自由職業簡直就是社畜們的天堂:不打卡不坐班不開會,日常溝通靠微信,重要事情打語音,工作場景從咖啡館,到餐廳,從機場,到書房,隨意切換;當社畜們還在為了不遲到而擠破頭的時候,自由職業者們甚至有時間給自己來一杯手磨咖啡……

這一點從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自由人夏季號白皮書》報告(下文稱報告)中,就可以窺見端倪。報告中提到,“如果有選擇的話,近一半的千禧一代(49%)將在未來兩年內辭掉現有的職位” ,成為自由職業者。

但是,報告中“各行業職業狀態滿意度排行榜”的數據,則顯示自由職業的職業狀態滿意度僅有6.21,位列倒數第二。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而不滿意的方面,則主要體現在收入水平方面。

"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前段時間,樊登講了一個笑話:以前說自己是央視主持人,別人覺得你比較牛逼,現在要說是從央視出來的主持人,別人才覺得你牛逼。

的確,在當代職場上,“各取所需”的自由職業,讓一大批“被格子間鎖住了四季”的職場人心馳神往、趨之如騖。但是,隨著自由職業者群體的不斷擴大,自由職業 “嚮往者眾,而實現職業自由者寡”的問題,也成了眾多職場人熱議的話題。

說到這兒了,就不得不提起從事自由職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專業能力+自控能力,前者是自由職業的准入門檻,後者則能夠保證選擇自由職業後,不會在“過度自由”中迷失自我。

也就是說,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強。

為什麼休假比工作一週還累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有人說,想要看一個人適不適合從事自由職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過假期。

就拿我們公司那個95後同事來說,每週一他雷打不動地踩著遲到的死線走進辦公室,一邊哈欠連天,神情萎靡的回到工位,一邊哀嚎著:“為什麼休個假比工作了一週還累。”聽到這兒,周圍同事忍不住吐槽:“你這哪兒是放鬆,明明就是放縱。”

享受過了熬夜的快感,卻又不想承擔熬夜的代價。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抱有這樣的心態。在工作日為了保證正常出勤,還會稍有節制,可是一旦到了週末、小長假,放假就像放羊,不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就是下班後報復性熬夜,證明自己還是擁有自由的,還能安排和掌控自己下班後所剩不多的時間。

試想,一個放了假就忘乎所以,約朋友high到天亮,把工作和學習完全放到腦後的人,能在沒有領導監督、KPI約束的情況下,按時完成工作嗎?一個連日常工作都拖拖拉拉,不到死線不著急的人,能在高自由度的職業中生存下去嗎?

現如今,自由職業,雖說是職場的另一種形態,但與傳統職場仍然有不小的區別。比如說,在傳統職場中看似能力相當的兩個人,成為“自由職業者”後,發展境遇卻往往天差地別,有的人在充分享受時間自由的同時,還實現了職業自由,而有的人卻折戟沉沙,越來越像個“廢柴”。

說到底,想要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自控能力是基本素養。

放假≠放羊,自由職業≠躺家啃老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放假不等於放羊,同理,自由職業還真不是開個民宿、做個博主那麼簡單。

也許,在大多數人看來,自由職業簡直就是社畜們的天堂:不打卡不坐班不開會,日常溝通靠微信,重要事情打語音,工作場景從咖啡館,到餐廳,從機場,到書房,隨意切換;當社畜們還在為了不遲到而擠破頭的時候,自由職業者們甚至有時間給自己來一杯手磨咖啡……

這一點從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自由人夏季號白皮書》報告(下文稱報告)中,就可以窺見端倪。報告中提到,“如果有選擇的話,近一半的千禧一代(49%)將在未來兩年內辭掉現有的職位” ,成為自由職業者。

但是,報告中“各行業職業狀態滿意度排行榜”的數據,則顯示自由職業的職業狀態滿意度僅有6.21,位列倒數第二。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而不滿意的方面,則主要體現在收入水平方面。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對於低自控能力的自由職業者來說,他們追求的不是自由,而是名正言順地“好吃懶做”;嚮往的也不是自由職業,而是不去上班,也有錢花有錢賺。

然而,“除了年齡和衰老,沒有什麼是不需要努力就能輕鬆得到的。”一個沒有自控能力的人,在自由職業這樣一個高自由度的行業內,只能勉強維生。

你對時間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前段時間,樊登講了一個笑話:以前說自己是央視主持人,別人覺得你比較牛逼,現在要說是從央視出來的主持人,別人才覺得你牛逼。

的確,在當代職場上,“各取所需”的自由職業,讓一大批“被格子間鎖住了四季”的職場人心馳神往、趨之如騖。但是,隨著自由職業者群體的不斷擴大,自由職業 “嚮往者眾,而實現職業自由者寡”的問題,也成了眾多職場人熱議的話題。

說到這兒了,就不得不提起從事自由職業最重要的兩個前提:專業能力+自控能力,前者是自由職業的准入門檻,後者則能夠保證選擇自由職業後,不會在“過度自由”中迷失自我。

也就是說,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走多遠,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自控能力有多強。

為什麼休假比工作一週還累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有人說,想要看一個人適不適合從事自由職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過假期。

就拿我們公司那個95後同事來說,每週一他雷打不動地踩著遲到的死線走進辦公室,一邊哈欠連天,神情萎靡的回到工位,一邊哀嚎著:“為什麼休個假比工作了一週還累。”聽到這兒,周圍同事忍不住吐槽:“你這哪兒是放鬆,明明就是放縱。”

享受過了熬夜的快感,卻又不想承擔熬夜的代價。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抱有這樣的心態。在工作日為了保證正常出勤,還會稍有節制,可是一旦到了週末、小長假,放假就像放羊,不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就是下班後報復性熬夜,證明自己還是擁有自由的,還能安排和掌控自己下班後所剩不多的時間。

試想,一個放了假就忘乎所以,約朋友high到天亮,把工作和學習完全放到腦後的人,能在沒有領導監督、KPI約束的情況下,按時完成工作嗎?一個連日常工作都拖拖拉拉,不到死線不著急的人,能在高自由度的職業中生存下去嗎?

現如今,自由職業,雖說是職場的另一種形態,但與傳統職場仍然有不小的區別。比如說,在傳統職場中看似能力相當的兩個人,成為“自由職業者”後,發展境遇卻往往天差地別,有的人在充分享受時間自由的同時,還實現了職業自由,而有的人卻折戟沉沙,越來越像個“廢柴”。

說到底,想要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自控能力是基本素養。

放假≠放羊,自由職業≠躺家啃老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放假不等於放羊,同理,自由職業還真不是開個民宿、做個博主那麼簡單。

也許,在大多數人看來,自由職業簡直就是社畜們的天堂:不打卡不坐班不開會,日常溝通靠微信,重要事情打語音,工作場景從咖啡館,到餐廳,從機場,到書房,隨意切換;當社畜們還在為了不遲到而擠破頭的時候,自由職業者們甚至有時間給自己來一杯手磨咖啡……

這一點從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自由人夏季號白皮書》報告(下文稱報告)中,就可以窺見端倪。報告中提到,“如果有選擇的話,近一半的千禧一代(49%)將在未來兩年內辭掉現有的職位” ,成為自由職業者。

但是,報告中“各行業職業狀態滿意度排行榜”的數據,則顯示自由職業的職業狀態滿意度僅有6.21,位列倒數第二。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而不滿意的方面,則主要體現在收入水平方面。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對於低自控能力的自由職業者來說,他們追求的不是自由,而是名正言順地“好吃懶做”;嚮往的也不是自由職業,而是不去上班,也有錢花有錢賺。

然而,“除了年齡和衰老,沒有什麼是不需要努力就能輕鬆得到的。”一個沒有自控能力的人,在自由職業這樣一個高自由度的行業內,只能勉強維生。

你對時間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自由職業的未來,就是走向“廢柴”?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對時間的慷慨,就等於慢性自殺。”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自控能力差的後果,就是你要長期被困在迷茫和焦慮的圈子裡,和溫飽作鬥爭,薪資微薄,前景堪憂。但是,在報告中,我們看到74%的職場人選擇自由職業的原因是“想去從事真正所愛的東西”。職場人紛紛為夢想而來,卻又因沒有自控能力而與之失之交臂,豈不哀哉?

自由是心底的渴望,現實往往是那一道逾越不過去的高牆,而自控能力就是鑿穿這道牆的巨斧。

在職場中,你也許遇到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詳細的規劃,對自己的這一年有清晰的階段目標,甚至每天的“To do list”,都是從清晨的鬧鐘響起的那一刻就開始了。比如,前華人首富李嘉誠的作息時間表就非常有名,無論幾點睡覺,他都會準時在清晨5點59分時起床;瞭解時事新聞,打一個小時高爾夫;隨後去辦公室,開始他一天的工作,數十年如一日。

你對時間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選擇自由職業的終點是陷入自由的幻想,在“過度自由”中迷失,還是完成從“自由職業”向職業自由真正的轉變,關鍵是對自我、對時間和對未來的“掌控力”。


《圍城》裡有這樣一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職業也罷,對婚姻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自由職業,同樣如此。

對於自控能力強的人來說,自由職業是跳脫出公司束縛,開啟全新職業篇章的高級進階,而對於毫無自控能力的人,自由職業就像是職場失敗、毫無建樹後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遇假就瘋,何以談職業自由?新時代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想要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除了優秀的職業技能,還需要強大的自控能力。

擁有自控能力,讓職業選擇更自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