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當老師說要採訪我時,我第一反應是震驚、羞愧,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或怎樣的人。但我找了一些解釋來自我安慰,也許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作為一個優秀或成功代表,而是一個可能性代表,就是學生們除了這樣,那樣也可以。這能讓我心裡好受點,不會特別地受寵若驚”。


週一至週五,早早起床做早餐,煲粥燉湯,蒸幾塊芋頭紅薯或玉米,色味俱佳。吃完去活體分析實驗室報到——“正兒八經搞科研打卡”。


週末,通常要用一天時間幫朋友當模特,拍過日雜膠片風,JK制服風,海邊文藝風……但其實泡沫綵球和粉嫩的濾鏡,張昊琳都不怎麼喜歡。她最愛的那套是在無人的小火車站拍的。遠處是群山,近處是碎石、鐵軌、靜默的列車。暗色調,靠光影的交錯勾勒情緒,髮絲被風吹起,她望向車窗裡自己的投影。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當老師說要採訪我時,我第一反應是震驚、羞愧,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或怎樣的人。但我找了一些解釋來自我安慰,也許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作為一個優秀或成功代表,而是一個可能性代表,就是學生們除了這樣,那樣也可以。這能讓我心裡好受點,不會特別地受寵若驚”。


週一至週五,早早起床做早餐,煲粥燉湯,蒸幾塊芋頭紅薯或玉米,色味俱佳。吃完去活體分析實驗室報到——“正兒八經搞科研打卡”。


週末,通常要用一天時間幫朋友當模特,拍過日雜膠片風,JK制服風,海邊文藝風……但其實泡沫綵球和粉嫩的濾鏡,張昊琳都不怎麼喜歡。她最愛的那套是在無人的小火車站拍的。遠處是群山,近處是碎石、鐵軌、靜默的列車。暗色調,靠光影的交錯勾勒情緒,髮絲被風吹起,她望向車窗裡自己的投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第二天,雷打不動地去清華蹭節心理學課,再去蛋糕坊學烘焙。晚上回來,路過豆瓣書店進去轉轉,繼王安憶、嚴歌苓後,張昊琳又迷上了陳冠中,她偏愛對細膩感受的描繪。


除此之外,公眾號和微博的粉絲催著她更新,公眾號更隨筆、更影評、更一切興之所至。微博每週更一段vlog,自拍自演自剪,vlog裡她可能分享一次出遊,可能教單眼皮圓臉妹子化妝,也可能演示如何把完美地不扯破皮地夾起來一隻蟹黃包,可能正在切一顆西紅柿,然後假裝西紅柿說“好痛”,還可能拿著尤克里裡和朋友自彈自唱。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當老師說要採訪我時,我第一反應是震驚、羞愧,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或怎樣的人。但我找了一些解釋來自我安慰,也許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作為一個優秀或成功代表,而是一個可能性代表,就是學生們除了這樣,那樣也可以。這能讓我心裡好受點,不會特別地受寵若驚”。


週一至週五,早早起床做早餐,煲粥燉湯,蒸幾塊芋頭紅薯或玉米,色味俱佳。吃完去活體分析實驗室報到——“正兒八經搞科研打卡”。


週末,通常要用一天時間幫朋友當模特,拍過日雜膠片風,JK制服風,海邊文藝風……但其實泡沫綵球和粉嫩的濾鏡,張昊琳都不怎麼喜歡。她最愛的那套是在無人的小火車站拍的。遠處是群山,近處是碎石、鐵軌、靜默的列車。暗色調,靠光影的交錯勾勒情緒,髮絲被風吹起,她望向車窗裡自己的投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第二天,雷打不動地去清華蹭節心理學課,再去蛋糕坊學烘焙。晚上回來,路過豆瓣書店進去轉轉,繼王安憶、嚴歌苓後,張昊琳又迷上了陳冠中,她偏愛對細膩感受的描繪。


除此之外,公眾號和微博的粉絲催著她更新,公眾號更隨筆、更影評、更一切興之所至。微博每週更一段vlog,自拍自演自剪,vlog裡她可能分享一次出遊,可能教單眼皮圓臉妹子化妝,也可能演示如何把完美地不扯破皮地夾起來一隻蟹黃包,可能正在切一顆西紅柿,然後假裝西紅柿說“好痛”,還可能拿著尤克里裡和朋友自彈自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彈唱的背景通常是實驗室的一排櫃子,那是加完班後沒人時拍的。有一段vlog她沒怎麼笑,臉色沉重,“因為實驗沒做出來,拍完還得繼續‘過柱子’(柱層析分離,也稱柱色譜,一種化學實驗)”。


如果科研任務很重或添了其他的安排,就得把時間表壓得更密些。


“我想我能提供的是,你可以嘗試,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嘗試,你可以溫和地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最開始收到《加油!向未來》節目組的錄製通知時,張昊琳也有顧慮。當性格在電視上被扁平化後,會不會被罵被黑,會不會被一雙雙眼睛精準地瞄準瑕疵,甚至不得不承受與比賽無關的,外貌上的品頭論足。

好在這些她所擔心的都沒有發生。


她盡力讓自己處於一個“自然放鬆”的狀態。


“首先是節目組的善意,沒有劇本,沒有題庫,也沒有為吸引流量而故意設置的環節或衝突。其次我做了一些黑點的規避,比如不禮貌的行為,看起來太傲慢,犯一些弱智的錯誤,或者強行掩蓋自己的錯誤,等等,不過,原本這些我也不怎麼會發生。最後,就是幸運,一直以來。”


她坐在屏幕前,看著屏幕裡的張昊琳,她習慣稱屏幕裡的自己為“那個人”。


“那個人就站在那兒一本正經地說啊……”她試圖用手勢來幫助自己形容“那個人”的狀態,但她失敗了,形容不下去就笑了。


“即使照鏡子,人也很少能看到動態的各個角度的自己,所以如果從上帝視角審視一個綜合的立體的自己,就有點尷尬或羞恥。但我所呈現的還是一個真實比重相當高的自我”。


與自我對話


在張昊琳看來,“與自我的對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靈魂深處好像開著一場日夜不休的party。


“想成為作家或演員,既能表達個人情感,還能體驗不同的人生。”在公眾號裡,她寫《想要的生活怎麼有一百種》,寫《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她自認“感受思維傾瀉而出,比力量傾瀉而出,更徹底”。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當老師說要採訪我時,我第一反應是震驚、羞愧,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或怎樣的人。但我找了一些解釋來自我安慰,也許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作為一個優秀或成功代表,而是一個可能性代表,就是學生們除了這樣,那樣也可以。這能讓我心裡好受點,不會特別地受寵若驚”。


週一至週五,早早起床做早餐,煲粥燉湯,蒸幾塊芋頭紅薯或玉米,色味俱佳。吃完去活體分析實驗室報到——“正兒八經搞科研打卡”。


週末,通常要用一天時間幫朋友當模特,拍過日雜膠片風,JK制服風,海邊文藝風……但其實泡沫綵球和粉嫩的濾鏡,張昊琳都不怎麼喜歡。她最愛的那套是在無人的小火車站拍的。遠處是群山,近處是碎石、鐵軌、靜默的列車。暗色調,靠光影的交錯勾勒情緒,髮絲被風吹起,她望向車窗裡自己的投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第二天,雷打不動地去清華蹭節心理學課,再去蛋糕坊學烘焙。晚上回來,路過豆瓣書店進去轉轉,繼王安憶、嚴歌苓後,張昊琳又迷上了陳冠中,她偏愛對細膩感受的描繪。


除此之外,公眾號和微博的粉絲催著她更新,公眾號更隨筆、更影評、更一切興之所至。微博每週更一段vlog,自拍自演自剪,vlog裡她可能分享一次出遊,可能教單眼皮圓臉妹子化妝,也可能演示如何把完美地不扯破皮地夾起來一隻蟹黃包,可能正在切一顆西紅柿,然後假裝西紅柿說“好痛”,還可能拿著尤克里裡和朋友自彈自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彈唱的背景通常是實驗室的一排櫃子,那是加完班後沒人時拍的。有一段vlog她沒怎麼笑,臉色沉重,“因為實驗沒做出來,拍完還得繼續‘過柱子’(柱層析分離,也稱柱色譜,一種化學實驗)”。


如果科研任務很重或添了其他的安排,就得把時間表壓得更密些。


“我想我能提供的是,你可以嘗試,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嘗試,你可以溫和地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最開始收到《加油!向未來》節目組的錄製通知時,張昊琳也有顧慮。當性格在電視上被扁平化後,會不會被罵被黑,會不會被一雙雙眼睛精準地瞄準瑕疵,甚至不得不承受與比賽無關的,外貌上的品頭論足。

好在這些她所擔心的都沒有發生。


她盡力讓自己處於一個“自然放鬆”的狀態。


“首先是節目組的善意,沒有劇本,沒有題庫,也沒有為吸引流量而故意設置的環節或衝突。其次我做了一些黑點的規避,比如不禮貌的行為,看起來太傲慢,犯一些弱智的錯誤,或者強行掩蓋自己的錯誤,等等,不過,原本這些我也不怎麼會發生。最後,就是幸運,一直以來。”


她坐在屏幕前,看著屏幕裡的張昊琳,她習慣稱屏幕裡的自己為“那個人”。


“那個人就站在那兒一本正經地說啊……”她試圖用手勢來幫助自己形容“那個人”的狀態,但她失敗了,形容不下去就笑了。


“即使照鏡子,人也很少能看到動態的各個角度的自己,所以如果從上帝視角審視一個綜合的立體的自己,就有點尷尬或羞恥。但我所呈現的還是一個真實比重相當高的自我”。


與自我對話


在張昊琳看來,“與自我的對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靈魂深處好像開著一場日夜不休的party。


“想成為作家或演員,既能表達個人情感,還能體驗不同的人生。”在公眾號裡,她寫《想要的生活怎麼有一百種》,寫《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她自認“感受思維傾瀉而出,比力量傾瀉而出,更徹底”。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因為想知道那些向下生長的根系都去了何處,張昊琳自學心理學。《親密關係:愛情婚姻與心理學》是她每週都在清華旁聽的課程。


“理性思考下親密關係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剝除錯覺後,驅動雙方互相吸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交流可溝通是她給出的答案。


敏感倔強、疏離堅定、脆弱獨立、鬆弛自尊、慣性照顧他人但絕不為取悅……種種特質旋成一個個奇異的角度,在她身上達成微妙的動態平衡。“如何消解情緒”是情緒充沛者遇到的永恆難題。


張昊琳有網絡交友的習慣。“因為網友是直接在思維、精神、價值觀上的對話,現實則通常始於長相、性格、生活方式……如果前面進行了漫長的持續性鋪墊工作,但最後發現無法溝通,我就覺得前面的時間是在浪費。”


追求被理解,有一點點想戀愛,但也知道靈魂的共鳴可遇不可求。


“不那麼契合的兩個人湊合,還不如自己自在。”自大學起,張昊琳獨自旅行過近20個省市。挑一個週末,避開人流說走就走,熱愛戶外運動,適度的挑戰意味著誘惑,點燃她有一點點想冒險的心。一定要去逛的是清晨的菜場,煙火氣使她安心。紅燒肉是她的拿手好菜,爐子上燉著湯煨著肉,咕嘟嘟冒著泡,在香氣裡乾點什麼都愜意。


但獨自走在陌生城市的小路上,晚風輕拂,她偶爾也覺得怕怕的。


“如果有人理解我,理解我的人裡面還有我很欣賞的,覺得很重要的人,那我會開心死。”她公眾號的簡介是“看懂的人,可以和我談戀愛”。


“公眾號是我所有社交平臺裡最接近我本人的,複雜度最高的展現。”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光打過來時,微博是她被照亮的那個側面,但公眾號則是一整圈側面,明暗兼有。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當老師說要採訪我時,我第一反應是震驚、羞愧,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或怎樣的人。但我找了一些解釋來自我安慰,也許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作為一個優秀或成功代表,而是一個可能性代表,就是學生們除了這樣,那樣也可以。這能讓我心裡好受點,不會特別地受寵若驚”。


週一至週五,早早起床做早餐,煲粥燉湯,蒸幾塊芋頭紅薯或玉米,色味俱佳。吃完去活體分析實驗室報到——“正兒八經搞科研打卡”。


週末,通常要用一天時間幫朋友當模特,拍過日雜膠片風,JK制服風,海邊文藝風……但其實泡沫綵球和粉嫩的濾鏡,張昊琳都不怎麼喜歡。她最愛的那套是在無人的小火車站拍的。遠處是群山,近處是碎石、鐵軌、靜默的列車。暗色調,靠光影的交錯勾勒情緒,髮絲被風吹起,她望向車窗裡自己的投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第二天,雷打不動地去清華蹭節心理學課,再去蛋糕坊學烘焙。晚上回來,路過豆瓣書店進去轉轉,繼王安憶、嚴歌苓後,張昊琳又迷上了陳冠中,她偏愛對細膩感受的描繪。


除此之外,公眾號和微博的粉絲催著她更新,公眾號更隨筆、更影評、更一切興之所至。微博每週更一段vlog,自拍自演自剪,vlog裡她可能分享一次出遊,可能教單眼皮圓臉妹子化妝,也可能演示如何把完美地不扯破皮地夾起來一隻蟹黃包,可能正在切一顆西紅柿,然後假裝西紅柿說“好痛”,還可能拿著尤克里裡和朋友自彈自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彈唱的背景通常是實驗室的一排櫃子,那是加完班後沒人時拍的。有一段vlog她沒怎麼笑,臉色沉重,“因為實驗沒做出來,拍完還得繼續‘過柱子’(柱層析分離,也稱柱色譜,一種化學實驗)”。


如果科研任務很重或添了其他的安排,就得把時間表壓得更密些。


“我想我能提供的是,你可以嘗試,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嘗試,你可以溫和地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最開始收到《加油!向未來》節目組的錄製通知時,張昊琳也有顧慮。當性格在電視上被扁平化後,會不會被罵被黑,會不會被一雙雙眼睛精準地瞄準瑕疵,甚至不得不承受與比賽無關的,外貌上的品頭論足。

好在這些她所擔心的都沒有發生。


她盡力讓自己處於一個“自然放鬆”的狀態。


“首先是節目組的善意,沒有劇本,沒有題庫,也沒有為吸引流量而故意設置的環節或衝突。其次我做了一些黑點的規避,比如不禮貌的行為,看起來太傲慢,犯一些弱智的錯誤,或者強行掩蓋自己的錯誤,等等,不過,原本這些我也不怎麼會發生。最後,就是幸運,一直以來。”


她坐在屏幕前,看著屏幕裡的張昊琳,她習慣稱屏幕裡的自己為“那個人”。


“那個人就站在那兒一本正經地說啊……”她試圖用手勢來幫助自己形容“那個人”的狀態,但她失敗了,形容不下去就笑了。


“即使照鏡子,人也很少能看到動態的各個角度的自己,所以如果從上帝視角審視一個綜合的立體的自己,就有點尷尬或羞恥。但我所呈現的還是一個真實比重相當高的自我”。


與自我對話


在張昊琳看來,“與自我的對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靈魂深處好像開著一場日夜不休的party。


“想成為作家或演員,既能表達個人情感,還能體驗不同的人生。”在公眾號裡,她寫《想要的生活怎麼有一百種》,寫《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她自認“感受思維傾瀉而出,比力量傾瀉而出,更徹底”。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因為想知道那些向下生長的根系都去了何處,張昊琳自學心理學。《親密關係:愛情婚姻與心理學》是她每週都在清華旁聽的課程。


“理性思考下親密關係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剝除錯覺後,驅動雙方互相吸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交流可溝通是她給出的答案。


敏感倔強、疏離堅定、脆弱獨立、鬆弛自尊、慣性照顧他人但絕不為取悅……種種特質旋成一個個奇異的角度,在她身上達成微妙的動態平衡。“如何消解情緒”是情緒充沛者遇到的永恆難題。


張昊琳有網絡交友的習慣。“因為網友是直接在思維、精神、價值觀上的對話,現實則通常始於長相、性格、生活方式……如果前面進行了漫長的持續性鋪墊工作,但最後發現無法溝通,我就覺得前面的時間是在浪費。”


追求被理解,有一點點想戀愛,但也知道靈魂的共鳴可遇不可求。


“不那麼契合的兩個人湊合,還不如自己自在。”自大學起,張昊琳獨自旅行過近20個省市。挑一個週末,避開人流說走就走,熱愛戶外運動,適度的挑戰意味著誘惑,點燃她有一點點想冒險的心。一定要去逛的是清晨的菜場,煙火氣使她安心。紅燒肉是她的拿手好菜,爐子上燉著湯煨著肉,咕嘟嘟冒著泡,在香氣裡乾點什麼都愜意。


但獨自走在陌生城市的小路上,晚風輕拂,她偶爾也覺得怕怕的。


“如果有人理解我,理解我的人裡面還有我很欣賞的,覺得很重要的人,那我會開心死。”她公眾號的簡介是“看懂的人,可以和我談戀愛”。


“公眾號是我所有社交平臺裡最接近我本人的,複雜度最高的展現。”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光打過來時,微博是她被照亮的那個側面,但公眾號則是一整圈側面,明暗兼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多年的理科學習在她身上打下了烙印,保持感性,但也相信邏輯。信息蒐集與自學能力是科研人員的標配,抗打擊能力是自然學科實驗經驗的附屬品,“就好像實驗不成功是常態。”


“當負面事情發生時,我會第一時間給自己做心理疏導,一則降低預期,把情緒限制在一定的可控的區間裡。另一則是尋找退路,我要永遠有一個退路,但退路也要能保留我的特點。”


“感謝《加油!向未來》這個節目,可以讓素未謀面的朋友認識我,可以讓我在另一個城市的家人見到我,可以記錄我23歲的樣子,可以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但它只是我生活中過去很久的一部分而已,沒有改變我的本心。”張昊琳說。


“我的人生會走向何處?我不知道。但直到現在,我只做我想做的。在大的事件上,我從沒有為了某些機會或利益,捏著鼻子做一些勉強自己的事,我沒有勉強過自己。”


她預感,作為2018年的延續,2019年也會是極其重要的一年。但不同於2018年的“變化、選擇、體驗”,2019年則是“變化、決策、體驗”。


張昊琳的冒險才剛剛開始



"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編者按



2018年11月,央視大型科普綜藝欄目《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落幕,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級分析化學專業碩博連讀生張昊琳獲得季軍。對於她來說,成為參賽選手的體驗可以算是個人生節點,小徑從此交叉,分化出無可計數的未來。


在“正兒八經搞科研”之外,她兼青年科普愛好者、兼Vlog博主、兼模特……她說“你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可以溫和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啟程



2018年3月,饒是承著很多人的期望,北京依舊無雪。


“叮”,張昊琳的手機彈出了一條“瀋陽大雪”的消息。“所以,那就去看看吧。”心念一動,一個人,一張票,去赴一場與大雪的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夜間火車,北京至瀋陽,600多公里路也不過9個小時的長夢,但張昊琳卻不太睡得著。臥鋪空間狹窄,又沒什麼風景可看,她刷起了社交軟件,國科大學生群裡不知是誰甩了條《加油!向未來》的報名鏈接。“那就試試吧”,她填好了報名信息,睡意也漸漸湧上來。


發亮的手機屏幕與黑暗融為一體,車輪與鐵軌規律地摩擦,落雪簌簌砸在車頂,在人們綿長的呼吸裡,列車一路向北。


追尋



“來北京是覺得會有一些機會,但具體是什麼,我當時也不知道。”


決定通常始於一瞬間,張昊琳享受那個瞬間


這個江蘇女孩並不是第一次往返北京與瀋陽,2016年暑假,她從東北大學來北京參加中科院化學所的暑期夏令營,“可以算‘即興的無差別攻擊’。”下了高鐵,張昊琳拖著行李箱直接“捅”到化學所內部,見人就“攔”。


“師姐您好,請問化學所生物相關的樓是哪一棟……”

“師兄您好,請問生物醫學相關方向的實驗室有哪些……”

“師姐您好,請問活體分析實驗室怎麼樣……課題組……老師……”


“因為選導師太重要了!線下問要比在網絡上逐個查找加好友更快、更直接、更準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裡,張昊琳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從大到小,層層縮小目標範圍。


在對工作安排、師生關係、實驗室氛圍以及要解剖哪些動物都“摸”個門兒清後,張昊琳成功地從樓群“摸”上了樓,“摸”進了現在的實驗室工位,成為馬會民研究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從事生物分子的光學探針與生化分析研究。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大多數時候我還是一個順其自然的人,我不是那種特別拼,要給自己定很多條條框框的人,但在某些節點上,我會做出來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也幾乎沒人拒絕這位小師妹的真誠求助,即使素不相識。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彎彎的眉毛,圓圓的亮晶晶的眼睛,飽滿的脣和脣邊的笑意,兩頰上自然浮現的櫻桃色,這是一張典型的屬於少女的臉,由若干柔和明潤的元素組成。想起她,你只能想到三月的春光


“其實選方向時對真正的科研並不瞭解,但很執拗地想選生物醫學,既是興趣所在,也希望能幫助受病痛折磨的人。”齊肩短髮,通常清清爽爽扎個丸子頭的張昊琳曾是個長髮姑娘,她把齊腰的長髮剪下來捐贈給中國癌症基金會,贈予因化療失去頭髮的患者。


即使學過癌症的發病原理,也在實驗室培育過癌細胞,但當她在腫瘤醫院直面癌症患者與陪同家屬臉上的種種神情時,“還是覺得難以理性面對,難以想象癌症給每個家庭帶來的苦痛與悲愴。”


“治癒癌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無數人都在默默努力著去跨越它,終會有那麼一天吧。”她惦記著捐贈出去的長髮,想象著收到的人會喜歡。


長髮又細又軟,容易飄,在陽光下是柔軟的黃棕色


享受


實驗室氣氛輕鬆融洽,“大小老闆”鼓勵學生們自由研究、快樂發展,指導但不干涉,總是做適時托起學生的大手。


想起在雁棲湖校區度過的碩博一年級,張昊琳想起“肆意灑脫”4個字。


“那可能是我從出生到現在,過得最開心、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年,不僅作為一個學生去學習,還發展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


選了很多有意思的課,比如話劇鑑賞、文物鑑賞、企業管理,在校廣播站播音,加入禮儀隊,開個人公眾號來萃取生活的點滴,參加各種好玩的活動,比如登山戶外、看話劇……“我這人是以體驗為主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想去試一試”。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也是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的咖啡廳裡和《加油!向未來》導演組見的面,做筆試題,參加面試,從參與選拔到最終敲定,歷時3個月。


競賽以科學知識問答為主,在這檔由央視推出的大型科普綜藝節目中,24位選手各自為戰展開挑擂賽,高手對決,步步驚心。


更有趣味的是,他們的所有即時反應與情緒表達都被攝像機實時捕捉:扶額、托腮、甩手還是揮舞著雙手想要一個擁抱,遺憾答錯的懊惱後悔,得知正確答案的恍然大悟,攻擂時暗暗憋著勁的一往無前,守擂成功時開懷大笑的意氣風發……觀眾們很難不被這些年輕人海浪般波湧的情緒感染。


但以上那些幾乎你都不能從張昊琳身上看到。


她的情緒似乎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偏差極低。她的語速不緊不慢,聲調平緩。不搶話,不打斷別人,她不會突然地高亢,更不會在該發言時無話可說,就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雲淡風輕,但你知道,水是活的。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她幾乎沒有任何幅度過大的動作和“失控”的表情,除笑之外的表情。


思考時是無意識的微笑;靈光乍現或搶答成功後是露出8顆潔白牙齒的笑,眼睛亮亮的,眯成了月牙;如果答錯了,眼睛亮一下,嘴脣微張地點點頭,還是揣著一個閃閃動人的笑。只要不笑,她就能把節目組對她的初印象——“冰山氣質”貫徹下去,但她沒法不笑,所以常常融化。她一笑,就好像什麼東西在眼前亮了一下,閃了一下。


“凌然對決張昊琳、劉今時對戰張昊琳、張昊琳又得一分、張昊琳領先三分……”每期節目的文案都“火藥味十足”,但在張昊琳看來“輸贏沒那麼重要,更重視體驗感”。


當然,她的宣傳海報上印著“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搶答環節,當主持人僅提供了寥寥的線索時,張昊琳就按下了搶答器,沒別的原因,“第一次玩,想玩把大的”。


她個人最為激動的高光時刻卻是在對手獲得冠軍時。

“我是真的為他高興”。張昊琳說。


“也設想過自己是冠軍,但那讓我感覺很羞愧,或者忐忑不安,因為了解自己的科學素養,如果真的拿了冠軍一定是有很多機緣巧合的,陳鯤羽(《加油!向未來》第三季冠軍)則是名副其實,所以為他高興”。


繼續前行


《加油!向未來》為張昊琳帶來了一連串的鏈式反應


被朋友介紹著再去參加其他的活動,比如抖音抖知宣傳片的拍攝,預備成為抖音上的一名科普短視頻博主……


與此同時,大量的粉絲湧向張昊琳的微博。這些以初高中生為主的“小朋友”多是被綜藝裡的張昊琳小姐姐圈了粉,他們為她畫Q版頭像,還有粉絲在小紙條上寫下“中科院張昊琳 加油呀”的字樣,再貼在自己的課桌上。


這些善意讓張昊琳又感動又不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當老師說要採訪我時,我第一反應是震驚、羞愧,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個成功的或怎樣的人。但我找了一些解釋來自我安慰,也許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不作為一個優秀或成功代表,而是一個可能性代表,就是學生們除了這樣,那樣也可以。這能讓我心裡好受點,不會特別地受寵若驚”。


週一至週五,早早起床做早餐,煲粥燉湯,蒸幾塊芋頭紅薯或玉米,色味俱佳。吃完去活體分析實驗室報到——“正兒八經搞科研打卡”。


週末,通常要用一天時間幫朋友當模特,拍過日雜膠片風,JK制服風,海邊文藝風……但其實泡沫綵球和粉嫩的濾鏡,張昊琳都不怎麼喜歡。她最愛的那套是在無人的小火車站拍的。遠處是群山,近處是碎石、鐵軌、靜默的列車。暗色調,靠光影的交錯勾勒情緒,髮絲被風吹起,她望向車窗裡自己的投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第二天,雷打不動地去清華蹭節心理學課,再去蛋糕坊學烘焙。晚上回來,路過豆瓣書店進去轉轉,繼王安憶、嚴歌苓後,張昊琳又迷上了陳冠中,她偏愛對細膩感受的描繪。


除此之外,公眾號和微博的粉絲催著她更新,公眾號更隨筆、更影評、更一切興之所至。微博每週更一段vlog,自拍自演自剪,vlog裡她可能分享一次出遊,可能教單眼皮圓臉妹子化妝,也可能演示如何把完美地不扯破皮地夾起來一隻蟹黃包,可能正在切一顆西紅柿,然後假裝西紅柿說“好痛”,還可能拿著尤克里裡和朋友自彈自唱。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彈唱的背景通常是實驗室的一排櫃子,那是加完班後沒人時拍的。有一段vlog她沒怎麼笑,臉色沉重,“因為實驗沒做出來,拍完還得繼續‘過柱子’(柱層析分離,也稱柱色譜,一種化學實驗)”。


如果科研任務很重或添了其他的安排,就得把時間表壓得更密些。


“我想我能提供的是,你可以嘗試,可以不破釜沉舟地嘗試,你可以溫和地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最開始收到《加油!向未來》節目組的錄製通知時,張昊琳也有顧慮。當性格在電視上被扁平化後,會不會被罵被黑,會不會被一雙雙眼睛精準地瞄準瑕疵,甚至不得不承受與比賽無關的,外貌上的品頭論足。

好在這些她所擔心的都沒有發生。


她盡力讓自己處於一個“自然放鬆”的狀態。


“首先是節目組的善意,沒有劇本,沒有題庫,也沒有為吸引流量而故意設置的環節或衝突。其次我做了一些黑點的規避,比如不禮貌的行為,看起來太傲慢,犯一些弱智的錯誤,或者強行掩蓋自己的錯誤,等等,不過,原本這些我也不怎麼會發生。最後,就是幸運,一直以來。”


她坐在屏幕前,看著屏幕裡的張昊琳,她習慣稱屏幕裡的自己為“那個人”。


“那個人就站在那兒一本正經地說啊……”她試圖用手勢來幫助自己形容“那個人”的狀態,但她失敗了,形容不下去就笑了。


“即使照鏡子,人也很少能看到動態的各個角度的自己,所以如果從上帝視角審視一個綜合的立體的自己,就有點尷尬或羞恥。但我所呈現的還是一個真實比重相當高的自我”。


與自我對話


在張昊琳看來,“與自我的對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靈魂深處好像開著一場日夜不休的party。


“想成為作家或演員,既能表達個人情感,還能體驗不同的人生。”在公眾號裡,她寫《想要的生活怎麼有一百種》,寫《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她自認“感受思維傾瀉而出,比力量傾瀉而出,更徹底”。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因為想知道那些向下生長的根系都去了何處,張昊琳自學心理學。《親密關係:愛情婚姻與心理學》是她每週都在清華旁聽的課程。


“理性思考下親密關係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剝除錯覺後,驅動雙方互相吸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交流可溝通是她給出的答案。


敏感倔強、疏離堅定、脆弱獨立、鬆弛自尊、慣性照顧他人但絕不為取悅……種種特質旋成一個個奇異的角度,在她身上達成微妙的動態平衡。“如何消解情緒”是情緒充沛者遇到的永恆難題。


張昊琳有網絡交友的習慣。“因為網友是直接在思維、精神、價值觀上的對話,現實則通常始於長相、性格、生活方式……如果前面進行了漫長的持續性鋪墊工作,但最後發現無法溝通,我就覺得前面的時間是在浪費。”


追求被理解,有一點點想戀愛,但也知道靈魂的共鳴可遇不可求。


“不那麼契合的兩個人湊合,還不如自己自在。”自大學起,張昊琳獨自旅行過近20個省市。挑一個週末,避開人流說走就走,熱愛戶外運動,適度的挑戰意味著誘惑,點燃她有一點點想冒險的心。一定要去逛的是清晨的菜場,煙火氣使她安心。紅燒肉是她的拿手好菜,爐子上燉著湯煨著肉,咕嘟嘟冒著泡,在香氣裡乾點什麼都愜意。


但獨自走在陌生城市的小路上,晚風輕拂,她偶爾也覺得怕怕的。


“如果有人理解我,理解我的人裡面還有我很欣賞的,覺得很重要的人,那我會開心死。”她公眾號的簡介是“看懂的人,可以和我談戀愛”。


“公眾號是我所有社交平臺裡最接近我本人的,複雜度最高的展現。”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光打過來時,微博是她被照亮的那個側面,但公眾號則是一整圈側面,明暗兼有。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多年的理科學習在她身上打下了烙印,保持感性,但也相信邏輯。信息蒐集與自學能力是科研人員的標配,抗打擊能力是自然學科實驗經驗的附屬品,“就好像實驗不成功是常態。”


“當負面事情發生時,我會第一時間給自己做心理疏導,一則降低預期,把情緒限制在一定的可控的區間裡。另一則是尋找退路,我要永遠有一個退路,但退路也要能保留我的特點。”


“感謝《加油!向未來》這個節目,可以讓素未謀面的朋友認識我,可以讓我在另一個城市的家人見到我,可以記錄我23歲的樣子,可以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但它只是我生活中過去很久的一部分而已,沒有改變我的本心。”張昊琳說。


“我的人生會走向何處?我不知道。但直到現在,我只做我想做的。在大的事件上,我從沒有為了某些機會或利益,捏著鼻子做一些勉強自己的事,我沒有勉強過自己。”


她預感,作為2018年的延續,2019年也會是極其重要的一年。但不同於2018年的“變化、選擇、體驗”,2019年則是“變化、決策、體驗”。


張昊琳的冒險才剛剛開始



《加油向未來》裡的博士小姐姐:不怕競爭也不怕輸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自《國科大》雜誌2019年第3期,原標題:《女博士大冒險》,文字∕徐競然,圖片∕塗植鵬、白澤,作者∕國科大記者團成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