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一鍵生成廣告、插畫、佈局、視覺稿,這樣的技術和產品在某種意義上幾乎已經在我們眼前了。

建立一個真正稱得上是擁有智能的系統,針對特定受眾的需求來生成素材,理解人類的情感和語義中的潛臺詞,明白行為的概念和美的意義,這仍然還太遠。

不過,建立一個專門的深度學習系統,自動化的設計流程,能夠讓設計師從一部分完全手動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這是完全可行的。

實際上已經有很多新興的設計素材和設計工具在做這個事情了。

比如下面這些以深度學習為驅動力的創新的、自動化設計工具:

Colormind.io

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Colormind 致力於讓色彩理論真正幫助設計師運用於實際設計。它是幫你測試和探索不同色彩的有效工具。

Google’s Autodraw

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這個工具同樣非常簡單有趣,它可以用來快速生成插畫,AutoDraw 會嘗試去理解在頁面上的塗鴉,並匹配已有的符號,而不是依賴於關鍵詞搜索。

Fontjoy

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選擇字體搭配可能是一件麻煩事兒。Fontjoy 利用深度學習來幫你挑選字體組合。不過這款工具在判斷美觀與否上,並沒有辦法做到很突出(這些事情通常很難「算」出來),所以意見也大多作為一種參考。

Brandmark.io

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Brandmark 是使用深度學習來創建LOGO,它可以幫你將公司的名稱和相應的屬性特徵組合到一起,來創建LOGO,也許它不會幫你創造一款永恆經典的設計,但是它可以幫你更好地構思,快速搭建基礎的LOGO設計。

Adobe Sensei

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這是 Adobe 旗下的產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驅動下,幫你省去以往需要手工來製作的一些環節,幫你更好的專注於創造。

上面視頻中的案例將會很好地向你說明,Adobe 的新工具是怎樣幫你在製作海報的過程中,完成不同變體的設計。

好消息是我們仍然需要設計師

絕大多數的深度學習工具的共同點,是它們確實可以幫我們移除設計過程中繁瑣的部分,從而加快原型設計和測試中不同組合的速度。這些工具雖然功能強大,但是卻無法判斷哪些設計是有效的,是正確的選擇,即使看起來都還挺不錯的。仍然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針對深度學習所輸出的結果,進行篩選。

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狀況,很像33年前出版行業,面對著快速發展的計算機和排印技術時候的情況,數字化的排印技術開始淘汰傳統的鉛字印刷技術。

即使這些工具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依然很清晰地看到了變革已經開始發生。

面對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設計師到底要如何自處?

單調繁瑣的平面設計方法和傳統的雜誌排版方式,在新技術和新工具的衝擊之下瀕臨滅絕,而願意採用數字排印技術的設計師,可以一秒更換字體,而無需來回搬運鉛字,調整佈局也不再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編輯和設計成了在電腦前就可以快速搞定的事情。

工具減少了設計過程中的時間消耗,甚至消除了一些原本存在的物理性的損耗。功能更為靈活的工具帶來更為自由的創作過程,不過大家仍需要遵循設計的原則和規範,來輸出對的結果,判斷設計是否可用。

對於深度學習,同樣如此。

案例研究:Netflix

Netflix 使用算法,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記錄來分析用戶的電影品位,並且隨後基於這些數據來推薦電影和電視節目,甚至生成相應的預覽圖。

比如你看了大量浪漫的愛情電影,那麼這一算法會在預覽圖中凸顯電影中浪漫的元素。又或者,算法檢測到你喜歡喜劇,那麼在推薦劇情片《心靈捕手》的時候,會將其中的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單獨提出來,突出呈現吸引你。在Netflix 的技術博客上,你會找到這些相關的個性化算法的內容。

另外一個案例,我們也很熟悉,來自阿里巴巴的鹿班系統。

案例研究:阿里巴巴人工智能設計系統鹿班

在今年的雙11活動期間,鹿班為廣大品牌設計了超過400萬 Banner 廣告。如果我們假設一個人類設計師需要花費20分鐘來設計一幅Banner,那麼想要達成這次雙11的要求,假設我們有100名設計師,那麼他們需要不間斷地工作150年來完成這一任務。

——Rexroth Xu,阿里巴巴高級用戶體驗設計師。

作為一個優秀的人工智能平臺,鹿班每秒能夠生成8000款不同的 Banner設計作品,鹿班是藉由機器學習來完成這些作品的,而為了做到今天這個樣子,鹿班是經過了數百萬套數據的洗禮和培訓之後才有的。當已經擁有現有的創意元素,且需要大量創意內容的時候,鹿班這樣的人工智能能夠節省相當程度的人工和時間。

案例研究:Airbnb

Airbnb 藉助深度學習製作了一套內部使用的工具,它能夠將粗略的草圖轉化成功能性的應用視圖,你可以戳這裡瞭解更多。

使用人工智能做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實際上這個話題已經被反覆提及了,藉助機器學習或者說人工智能來做設計,本身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挑戰1:隨著時間的推移,客戶的期待值會越來越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用戶的預期會有所變化,比如客戶會期待這項技術能不能更智能一點,能不能比之前更好更強更快一些。而諸如蘋果和谷歌這樣的企業,也已經在他們的移動端系統中,開始逐漸將 AI輔助植入到圖片、視頻的編輯功能當中。自動化和智能化正在成為許多消費者眼中產品應有的基本功能。

挑戰2:需要以逐漸進步、多樣化的方式來設計AI 的體驗,用來維持系統和用戶之間的基本信任。在某些情況下,AI系統的個性化是很重要的,在其他的情況下,我們則需要 AI 靜默地在後檯安靜地處理問題。這樣的不同情況,都是需要通過設計來實現的,同時,不論什麼時候都要讓用戶感到他們保持著足夠的控制權,這一點也相當重要。

挑戰3:產品和體驗將會變得更加動態。我們的設計、工作流程、工具也需要能夠逐漸跟上時代的變化。非響應式的設計已經是難以被接受的狀況,同時,設計師應該開始定義產品和設計的規則,根據真實而動態的數據來進行更優的設計,設計系統將會像複雜的生態系統一樣靈活而具備強大的兼容性。

應該讓設計師尋找新的工作方法麼?

更快,更智能的工具將會讓設計師更加專注於重要的事情:用戶和產品本身。

即使設計看起來已經越來越容易實現,但是想要控制好質量,並且能夠作出足夠優秀的創意,並讓所有的元素和功能自恰而順暢的運行,仍然是一件複雜而艱難的事情。

身為設計師,你需要了解技術,熟知設計,還要搞懂這些東西和人類本身的聯繫和運作原理。而這,才是未來設計師的立足之本,尋找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並且讓整個系統合理化,這才是目標。

因此,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或者說當下的深度學習基礎上的設計工具,能夠讓設計師逐漸將精力花費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

設計師會被人工智能替代嗎?這不是問題,設計師不需要尋找新的職業道路(除非你的工作只是簡單的複製和機械的勞作),相反,設計師應該開始在整個體系和規則當中更加深入,挖掘和思考,用好走向新世界的自動化系統和深度學習的技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