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據瞭解,達闥科技創建於 2015 年,創始人是前美國 UT 斯達康公司 CTO、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Bill Huang),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同時在深圳、成都、臺灣、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設有分支機構。核心業務是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致力於為設備與機器人提供雲端智能服務。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建立行動網絡。

達闥科技表示,其公司*下半年要向美國市場進行機器人的小規模銷售*,隨後在 2020 年進入日本市場。而 IPO 早知道分析稱,此番試水或意味著達闥要在服務機器人海外領域,與 iRobot、軟銀機器人這樣的老牌公司們一競高下。

當中國製造已經逐漸脫離 Made in China 的時候,達闥正在通過 IPO 手段,繼續向海外市場進軍,實現 Made by China。

初心,一個十年內達成的夢想

1982 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的黃曉慶決定出國深造,這一呆就是 23 年,黃曉慶先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UT 斯達康任職,他在 UT 斯達康最高的職位是該公司的 CTO。

2007 年,黃曉慶回國並加盟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對於回到中國,黃曉慶曾在接受網易採訪時這樣解釋,出國較早,對國家的情懷是很難改變的,“當時中國移動問我願不願意回國,幫中國移動也建一個‘貝爾實驗室’?對於這樣既有挑戰又特別有意思的機會,我覺得是無法拒絕的。”

直到 2015 年 3 月,黃曉慶決定離開中國移動,也告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職務,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即將上市的“達闥科技”。據黃曉慶描述,該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 2025 年之前,(達闥科技)能夠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而這個十年之夢,仍然展示在達闥科技官網的願景中。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據瞭解,達闥科技創建於 2015 年,創始人是前美國 UT 斯達康公司 CTO、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Bill Huang),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同時在深圳、成都、臺灣、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設有分支機構。核心業務是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致力於為設備與機器人提供雲端智能服務。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建立行動網絡。

達闥科技表示,其公司*下半年要向美國市場進行機器人的小規模銷售*,隨後在 2020 年進入日本市場。而 IPO 早知道分析稱,此番試水或意味著達闥要在服務機器人海外領域,與 iRobot、軟銀機器人這樣的老牌公司們一競高下。

當中國製造已經逐漸脫離 Made in China 的時候,達闥正在通過 IPO 手段,繼續向海外市場進軍,實現 Made by China。

初心,一個十年內達成的夢想

1982 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的黃曉慶決定出國深造,這一呆就是 23 年,黃曉慶先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UT 斯達康任職,他在 UT 斯達康最高的職位是該公司的 CTO。

2007 年,黃曉慶回國並加盟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對於回到中國,黃曉慶曾在接受網易採訪時這樣解釋,出國較早,對國家的情懷是很難改變的,“當時中國移動問我願不願意回國,幫中國移動也建一個‘貝爾實驗室’?對於這樣既有挑戰又特別有意思的機會,我覺得是無法拒絕的。”

直到 2015 年 3 月,黃曉慶決定離開中國移動,也告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職務,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即將上市的“達闥科技”。據黃曉慶描述,該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 2025 年之前,(達闥科技)能夠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而這個十年之夢,仍然展示在達闥科技官網的願景中。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實際上,黃曉慶經過了近四年的不斷摸索,已經構建並運營了一個開放的端到端雲機器人系統,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解釋,達闥科技其實是一家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採用雲、網、端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如何去理解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的概念呢?

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實現機器人在雲端智能運營。終端設計上採用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將安全環境與互聯環境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其正在創建的是一個全球的高速安全應用網絡。

黃曉慶曾這樣定位公司,他認為,達闥科技就是機器人時代的運營商。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前,需要以 “雲端智能機器人” 落地為主要基礎。

為了實現“雲端智能機器人”的設想,達闥科技推出了雲端智能機器人平臺 HARIX,為服務型機器人提供支持。“HARIX 平臺相當於各種機器人能力的'交換機',從機理上有點像大腦。”

目前,達闥旗下擁有人形機器人 XR-1、雲端 Pepper 機器人、雲端安保機器人、雲端智能清潔機器人、雲端零售機器人、虛擬智能機器人以及雲端拉曼檢測終端等智能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黃曉慶是通信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是在達闥科技內部,這些技術與成就都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背後有一個由多位經驗豐富的中國和美國工程師組成的精英團隊。團隊成員都來自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他們還與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聯合研究計劃,以推進雲機器人系統。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據瞭解,達闥科技創建於 2015 年,創始人是前美國 UT 斯達康公司 CTO、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Bill Huang),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同時在深圳、成都、臺灣、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設有分支機構。核心業務是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致力於為設備與機器人提供雲端智能服務。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建立行動網絡。

達闥科技表示,其公司*下半年要向美國市場進行機器人的小規模銷售*,隨後在 2020 年進入日本市場。而 IPO 早知道分析稱,此番試水或意味著達闥要在服務機器人海外領域,與 iRobot、軟銀機器人這樣的老牌公司們一競高下。

當中國製造已經逐漸脫離 Made in China 的時候,達闥正在通過 IPO 手段,繼續向海外市場進軍,實現 Made by China。

初心,一個十年內達成的夢想

1982 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的黃曉慶決定出國深造,這一呆就是 23 年,黃曉慶先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UT 斯達康任職,他在 UT 斯達康最高的職位是該公司的 CTO。

2007 年,黃曉慶回國並加盟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對於回到中國,黃曉慶曾在接受網易採訪時這樣解釋,出國較早,對國家的情懷是很難改變的,“當時中國移動問我願不願意回國,幫中國移動也建一個‘貝爾實驗室’?對於這樣既有挑戰又特別有意思的機會,我覺得是無法拒絕的。”

直到 2015 年 3 月,黃曉慶決定離開中國移動,也告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職務,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即將上市的“達闥科技”。據黃曉慶描述,該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 2025 年之前,(達闥科技)能夠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而這個十年之夢,仍然展示在達闥科技官網的願景中。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實際上,黃曉慶經過了近四年的不斷摸索,已經構建並運營了一個開放的端到端雲機器人系統,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解釋,達闥科技其實是一家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採用雲、網、端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如何去理解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的概念呢?

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實現機器人在雲端智能運營。終端設計上採用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將安全環境與互聯環境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其正在創建的是一個全球的高速安全應用網絡。

黃曉慶曾這樣定位公司,他認為,達闥科技就是機器人時代的運營商。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前,需要以 “雲端智能機器人” 落地為主要基礎。

為了實現“雲端智能機器人”的設想,達闥科技推出了雲端智能機器人平臺 HARIX,為服務型機器人提供支持。“HARIX 平臺相當於各種機器人能力的'交換機',從機理上有點像大腦。”

目前,達闥旗下擁有人形機器人 XR-1、雲端 Pepper 機器人、雲端安保機器人、雲端智能清潔機器人、雲端零售機器人、虛擬智能機器人以及雲端拉曼檢測終端等智能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黃曉慶是通信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是在達闥科技內部,這些技術與成就都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背後有一個由多位經驗豐富的中國和美國工程師組成的精英團隊。團隊成員都來自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他們還與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聯合研究計劃,以推進雲機器人系統。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高管團隊(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而達闥科技 CFO 湯章亮(Richard),在加入達闥科技前,曾任 Paradigm Advisors 的創始合夥人,負責公司的整體管理,曾擔任華興資本控股(HKSE: 1911)董事、J.P. 摩根公司的執行董事。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軟銀持股比例已超創始人

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達闥科技公司多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數據。數據顯示,達闥科技在 2018 年的營收為 1.21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的 1920 萬美元。而營收成本方面為 1.14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同期的 1910 萬美元,增幅為 529.1%;毛利潤為 6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7240 萬美元。另外,達闥科技 2018 年的淨虧損數額為 1.57 億美元,上年淨虧損為 4770 萬美元,淨虧損較高。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 5010 萬美元。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據瞭解,達闥科技創建於 2015 年,創始人是前美國 UT 斯達康公司 CTO、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Bill Huang),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同時在深圳、成都、臺灣、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設有分支機構。核心業務是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致力於為設備與機器人提供雲端智能服務。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建立行動網絡。

達闥科技表示,其公司*下半年要向美國市場進行機器人的小規模銷售*,隨後在 2020 年進入日本市場。而 IPO 早知道分析稱,此番試水或意味著達闥要在服務機器人海外領域,與 iRobot、軟銀機器人這樣的老牌公司們一競高下。

當中國製造已經逐漸脫離 Made in China 的時候,達闥正在通過 IPO 手段,繼續向海外市場進軍,實現 Made by China。

初心,一個十年內達成的夢想

1982 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的黃曉慶決定出國深造,這一呆就是 23 年,黃曉慶先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UT 斯達康任職,他在 UT 斯達康最高的職位是該公司的 CTO。

2007 年,黃曉慶回國並加盟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對於回到中國,黃曉慶曾在接受網易採訪時這樣解釋,出國較早,對國家的情懷是很難改變的,“當時中國移動問我願不願意回國,幫中國移動也建一個‘貝爾實驗室’?對於這樣既有挑戰又特別有意思的機會,我覺得是無法拒絕的。”

直到 2015 年 3 月,黃曉慶決定離開中國移動,也告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職務,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即將上市的“達闥科技”。據黃曉慶描述,該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 2025 年之前,(達闥科技)能夠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而這個十年之夢,仍然展示在達闥科技官網的願景中。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實際上,黃曉慶經過了近四年的不斷摸索,已經構建並運營了一個開放的端到端雲機器人系統,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解釋,達闥科技其實是一家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採用雲、網、端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如何去理解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的概念呢?

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實現機器人在雲端智能運營。終端設計上採用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將安全環境與互聯環境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其正在創建的是一個全球的高速安全應用網絡。

黃曉慶曾這樣定位公司,他認為,達闥科技就是機器人時代的運營商。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前,需要以 “雲端智能機器人” 落地為主要基礎。

為了實現“雲端智能機器人”的設想,達闥科技推出了雲端智能機器人平臺 HARIX,為服務型機器人提供支持。“HARIX 平臺相當於各種機器人能力的'交換機',從機理上有點像大腦。”

目前,達闥旗下擁有人形機器人 XR-1、雲端 Pepper 機器人、雲端安保機器人、雲端智能清潔機器人、雲端零售機器人、虛擬智能機器人以及雲端拉曼檢測終端等智能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黃曉慶是通信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是在達闥科技內部,這些技術與成就都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背後有一個由多位經驗豐富的中國和美國工程師組成的精英團隊。團隊成員都來自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他們還與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聯合研究計劃,以推進雲機器人系統。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高管團隊(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而達闥科技 CFO 湯章亮(Richard),在加入達闥科技前,曾任 Paradigm Advisors 的創始合夥人,負責公司的整體管理,曾擔任華興資本控股(HKSE: 1911)董事、J.P. 摩根公司的執行董事。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軟銀持股比例已超創始人

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達闥科技公司多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數據。數據顯示,達闥科技在 2018 年的營收為 1.21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的 1920 萬美元。而營收成本方面為 1.14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同期的 1910 萬美元,增幅為 529.1%;毛利潤為 6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7240 萬美元。另外,達闥科技 2018 年的淨虧損數額為 1.57 億美元,上年淨虧損為 4770 萬美元,淨虧損較高。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 5010 萬美元。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而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達闥科技的營收為 1240 萬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 3270 萬美元。其中來自第三方的營收為 1230 萬美元,不及上年同期。不過,公司在 2019 年 4 月 1日至 5 月 31 日,實現收入 1.30 億美元。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達闥科技的毛利潤為 120 萬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 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970 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210 美元,即 1180 萬美元。

關於研發方面的投入資金,達闥科技 2018 年的研發費用為 5410 萬美元,相比 2017 年的 2270 萬美元,增加了 138.5%。但是到了 2019 年第一季度(截至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的研發費用為 370 萬美元,低於上一年同期,2018 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為 830 萬美元。該公司表示,其差異主要是由於原型材料和測試材料在成本上的降低,符合某種產品的開發週期。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據瞭解,達闥科技創建於 2015 年,創始人是前美國 UT 斯達康公司 CTO、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Bill Huang),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同時在深圳、成都、臺灣、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設有分支機構。核心業務是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致力於為設備與機器人提供雲端智能服務。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建立行動網絡。

達闥科技表示,其公司*下半年要向美國市場進行機器人的小規模銷售*,隨後在 2020 年進入日本市場。而 IPO 早知道分析稱,此番試水或意味著達闥要在服務機器人海外領域,與 iRobot、軟銀機器人這樣的老牌公司們一競高下。

當中國製造已經逐漸脫離 Made in China 的時候,達闥正在通過 IPO 手段,繼續向海外市場進軍,實現 Made by China。

初心,一個十年內達成的夢想

1982 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的黃曉慶決定出國深造,這一呆就是 23 年,黃曉慶先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UT 斯達康任職,他在 UT 斯達康最高的職位是該公司的 CTO。

2007 年,黃曉慶回國並加盟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對於回到中國,黃曉慶曾在接受網易採訪時這樣解釋,出國較早,對國家的情懷是很難改變的,“當時中國移動問我願不願意回國,幫中國移動也建一個‘貝爾實驗室’?對於這樣既有挑戰又特別有意思的機會,我覺得是無法拒絕的。”

直到 2015 年 3 月,黃曉慶決定離開中國移動,也告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職務,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即將上市的“達闥科技”。據黃曉慶描述,該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 2025 年之前,(達闥科技)能夠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而這個十年之夢,仍然展示在達闥科技官網的願景中。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實際上,黃曉慶經過了近四年的不斷摸索,已經構建並運營了一個開放的端到端雲機器人系統,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解釋,達闥科技其實是一家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採用雲、網、端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如何去理解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的概念呢?

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實現機器人在雲端智能運營。終端設計上採用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將安全環境與互聯環境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其正在創建的是一個全球的高速安全應用網絡。

黃曉慶曾這樣定位公司,他認為,達闥科技就是機器人時代的運營商。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前,需要以 “雲端智能機器人” 落地為主要基礎。

為了實現“雲端智能機器人”的設想,達闥科技推出了雲端智能機器人平臺 HARIX,為服務型機器人提供支持。“HARIX 平臺相當於各種機器人能力的'交換機',從機理上有點像大腦。”

目前,達闥旗下擁有人形機器人 XR-1、雲端 Pepper 機器人、雲端安保機器人、雲端智能清潔機器人、雲端零售機器人、虛擬智能機器人以及雲端拉曼檢測終端等智能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黃曉慶是通信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是在達闥科技內部,這些技術與成就都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背後有一個由多位經驗豐富的中國和美國工程師組成的精英團隊。團隊成員都來自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他們還與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聯合研究計劃,以推進雲機器人系統。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高管團隊(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而達闥科技 CFO 湯章亮(Richard),在加入達闥科技前,曾任 Paradigm Advisors 的創始合夥人,負責公司的整體管理,曾擔任華興資本控股(HKSE: 1911)董事、J.P. 摩根公司的執行董事。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軟銀持股比例已超創始人

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達闥科技公司多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數據。數據顯示,達闥科技在 2018 年的營收為 1.21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的 1920 萬美元。而營收成本方面為 1.14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同期的 1910 萬美元,增幅為 529.1%;毛利潤為 6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7240 萬美元。另外,達闥科技 2018 年的淨虧損數額為 1.57 億美元,上年淨虧損為 4770 萬美元,淨虧損較高。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 5010 萬美元。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而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達闥科技的營收為 1240 萬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 3270 萬美元。其中來自第三方的營收為 1230 萬美元,不及上年同期。不過,公司在 2019 年 4 月 1日至 5 月 31 日,實現收入 1.30 億美元。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達闥科技的毛利潤為 120 萬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 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970 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210 美元,即 1180 萬美元。

關於研發方面的投入資金,達闥科技 2018 年的研發費用為 5410 萬美元,相比 2017 年的 2270 萬美元,增加了 138.5%。但是到了 2019 年第一季度(截至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的研發費用為 370 萬美元,低於上一年同期,2018 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為 830 萬美元。該公司表示,其差異主要是由於原型材料和測試材料在成本上的降低,符合某種產品的開發週期。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與此同時,招股書披露了達闥科技的股權結構,軟銀願景基金為最大股東,持股比例 34.6%,甚至高於創始人的 17.4%。此外,達闥科技的幾大股東分別是 KIT Mobility Limited 持股為 7.6%;張哲持股為 2.1%。Keytone Ventures II, L.P 持股為 5.1%;Anji Boye Investment Partnership(Limited Partnership)持股為 9.5%。

另外,花旗,摩根大通和瑞銀投資銀行是這筆上市交易的聯合賬簿管理人。而達闥科技官方暫未披露該 IPO 的定價。按照正常的 IPO 流程,預計在路演之後會有一個價格區間。

為何新興經濟獨角獸扎堆兒赴美上市?

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渠道越來越多,想要上市的公司愈加增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紛紛赴美上市,跟華爾街的投資者分享中國的創業故事,似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前有 To B 的企業級服務商亞信,後有醫美領域的獨角獸新氧,他們都在美國上市。在納斯達克感受中國科技公司的高光時刻,是不少中國創業者的夢想與追求。

"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不約而同要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DeepTech 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處獲悉,近日,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CloudMinds)正式向其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據悉,達闥科技上市代碼為“CMDS”,並且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用於研發、銷售渠道的開發和市場份額的擴大等。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 logo(來源:達闥科技)

與此同時,在今年 5 月,AI 機器人公司優必選已經在深圳證監局提交了輔導備案,並接受了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積極籌備 A 股 IPO 事宜。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鬆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在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創歷史新低下,幾家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都不約而同擬定在近日上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可見“寒冬之下”,資本對機器人行業追捧的“熱度”依舊不減。而通過公開市場尋找長效穩定的資金支持,也成為機器人企業選擇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發行的主要目的是為股東創造股票公開市場,通過提供股權激勵來留住有才能的員工,並獲得額外資本。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創始人黃曉慶(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據瞭解,達闥科技創建於 2015 年,創始人是前美國 UT 斯達康公司 CTO、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Bill Huang),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同時在深圳、成都、臺灣、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設有分支機構。核心業務是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致力於為設備與機器人提供雲端智能服務。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建立行動網絡。

達闥科技表示,其公司*下半年要向美國市場進行機器人的小規模銷售*,隨後在 2020 年進入日本市場。而 IPO 早知道分析稱,此番試水或意味著達闥要在服務機器人海外領域,與 iRobot、軟銀機器人這樣的老牌公司們一競高下。

當中國製造已經逐漸脫離 Made in China 的時候,達闥正在通過 IPO 手段,繼續向海外市場進軍,實現 Made by China。

初心,一個十年內達成的夢想

1982 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的黃曉慶決定出國深造,這一呆就是 23 年,黃曉慶先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UT 斯達康任職,他在 UT 斯達康最高的職位是該公司的 CTO。

2007 年,黃曉慶回國並加盟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擔任院長,開始了一段新的職業生涯。對於回到中國,黃曉慶曾在接受網易採訪時這樣解釋,出國較早,對國家的情懷是很難改變的,“當時中國移動問我願不願意回國,幫中國移動也建一個‘貝爾實驗室’?對於這樣既有挑戰又特別有意思的機會,我覺得是無法拒絕的。”

直到 2015 年 3 月,黃曉慶決定離開中國移動,也告別了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職務,成立了一家創業公司,這家公司就是即將上市的“達闥科技”。據黃曉慶描述,該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一個夢想:在 2025 年之前,(達闥科技)能夠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而這個十年之夢,仍然展示在達闥科技官網的願景中。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實際上,黃曉慶經過了近四年的不斷摸索,已經構建並運營了一個開放的端到端雲機器人系統,根據招股書提供的解釋,達闥科技其實是一家做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採用雲、網、端相結合的解決方案。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如何去理解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的概念呢?

簡單來說,達闥就是把機器人本體的“大腦”放在雲端,利用網絡與 AI 技術,實現機器人在雲端智能運營。終端設計上採用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將安全環境與互聯環境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其正在創建的是一個全球的高速安全應用網絡。

黃曉慶曾這樣定位公司,他認為,達闥科技就是機器人時代的運營商。當然,在實現這個目標前,需要以 “雲端智能機器人” 落地為主要基礎。

為了實現“雲端智能機器人”的設想,達闥科技推出了雲端智能機器人平臺 HARIX,為服務型機器人提供支持。“HARIX 平臺相當於各種機器人能力的'交換機',從機理上有點像大腦。”

目前,達闥旗下擁有人形機器人 XR-1、雲端 Pepper 機器人、雲端安保機器人、雲端智能清潔機器人、雲端零售機器人、虛擬智能機器人以及雲端拉曼檢測終端等智能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黃曉慶是通信行業的專業人士,但是在達闥科技內部,這些技術與成就都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背後有一個由多位經驗豐富的中國和美國工程師組成的精英團隊。團隊成員都來自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達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他們還與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聯合研究計劃,以推進雲機器人系統。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達闥科技的高管團隊(來源:達闥科技官網)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而達闥科技 CFO 湯章亮(Richard),在加入達闥科技前,曾任 Paradigm Advisors 的創始合夥人,負責公司的整體管理,曾擔任華興資本控股(HKSE: 1911)董事、J.P. 摩根公司的執行董事。

在眾多精英團隊和創新想法下,達闥科技在近四年中創業中獲得了多項雲端智能方面的相關專利。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在中國註冊了 62 項專利,在海外註冊了 7 項專利,在中國和海外分別有 579 項和 505 項待批專利申請,研發隊伍人均提交專利申請超過 5 件,遠高於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平均水平。

軟銀持股比例已超創始人

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達闥科技公司多個比較重要的財務數據。數據顯示,達闥科技在 2018 年的營收為 1.21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的 1920 萬美元。而營收成本方面為 1.14 億美元,高於上一年同期的 1910 萬美元,增幅為 529.1%;毛利潤為 6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7240 萬美元。另外,達闥科技 2018 年的淨虧損數額為 1.57 億美元,上年淨虧損為 4770 萬美元,淨虧損較高。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總額 5010 萬美元。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而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達闥科技的營收為 1240 萬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 3270 萬美元。其中來自第三方的營收為 1230 萬美元,不及上年同期。不過,公司在 2019 年 4 月 1日至 5 月 31 日,實現收入 1.30 億美元。在 2019 年第一季度,達闥科技的毛利潤為 120 萬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 40 萬美元;運營虧損為 970 萬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 210 美元,即 1180 萬美元。

關於研發方面的投入資金,達闥科技 2018 年的研發費用為 5410 萬美元,相比 2017 年的 2270 萬美元,增加了 138.5%。但是到了 2019 年第一季度(截至 3 月 31 日),達闥科技的研發費用為 370 萬美元,低於上一年同期,2018 年一季度的研發費用為 830 萬美元。該公司表示,其差異主要是由於原型材料和測試材料在成本上的降低,符合某種產品的開發週期。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與此同時,招股書披露了達闥科技的股權結構,軟銀願景基金為最大股東,持股比例 34.6%,甚至高於創始人的 17.4%。此外,達闥科技的幾大股東分別是 KIT Mobility Limited 持股為 7.6%;張哲持股為 2.1%。Keytone Ventures II, L.P 持股為 5.1%;Anji Boye Investment Partnership(Limited Partnership)持股為 9.5%。

另外,花旗,摩根大通和瑞銀投資銀行是這筆上市交易的聯合賬簿管理人。而達闥科技官方暫未披露該 IPO 的定價。按照正常的 IPO 流程,預計在路演之後會有一個價格區間。

為何新興經濟獨角獸扎堆兒赴美上市?

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渠道越來越多,想要上市的公司愈加增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紛紛赴美上市,跟華爾街的投資者分享中國的創業故事,似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前有 To B 的企業級服務商亞信,後有醫美領域的獨角獸新氧,他們都在美國上市。在納斯達克感受中國科技公司的高光時刻,是不少中國創業者的夢想與追求。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圖片來源:Dissolve)

相比在國內的 A 股市場來說,美國擁有業內公認的全世界最發達的股權融資市場。證券發行實行註冊制,審核速度相比國內要提高很多。通過幾次的審閱與審核,就可以路演,融資,上市。總的來說,美國證監會的審核程序比較方便,可預期程度較高,是很多新興經濟獨角獸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種出海和融資方式。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百度來說最重要的發展節點,就是在 2005 年上市。上市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都是一次跨越。不僅意味著公司的品牌、募資方式發生質變,也是獨角獸獲得“船票”,避免依賴投資持續輸血的節點。因此即便眾多獨角獸折戟上市路,還有很多獨角獸依舊篤定要上市。

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越來越大,可能與市場大環境有關,也可能與投資門檻有關,今年美股、港股的整體表現並不如預期,比如說 Uber 上市首日破發,收盤跌 7.62%,小米上市一年,市值腰斬,這些都給後續想要上市的創業公司帶來了很多壓力,也是一個挑戰。

到美國上市的中國私有企業,絕大部分背後都有私募投資基金的身影。這些中國企業在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之前,常常都有一輪甚至好幾輪的上市前私募投資。有資本投行曾公開表示,之前投資標準,只要有一個小的 idea,有過硬的團隊、信任的人就可以了。但現在很多 VC 投資創業公司已變得非常謹慎,對於天使輪和 A 輪企業,除非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一切都不再當作可投資的範圍中。

新興產業的互聯網公司在今年扎堆上市,是一個重要的現象,也是一個重要的趨勢。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表示,2019 年是過去十年中最困難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中最美好的一年。

所以像達闥科技這樣,擁有完整的技術護城河與完整的盈利模式,此時去上市,更多的投資者認為,這將會提振整個華爾街市場對於中國創業公司的希望。

對於達闥來說,這次的 IPO,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