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遺蹟——胡家院'

"
"
金杞遺蹟——胡家院

胡家院。位於古縣城西南部,南抵文化西街,北接義倉前街,西隔路與馬家院為鄰,東臨青龍北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1~1722年),為胡具體、胡具慶兄弟的舊宅,經不斷加修,到清末胡遠燦時,形成全盛時期。其主體建築為二進四合院及東角院、客廳、涼廳、門樓、曲徑、花園等,共有房屋200餘間。前部是客廳院,坐北向南高臺客廳1座,往東通大門,往西通花園和涼廳。後面有四合院,是樓院(2層)5間,有東西廂房。東北角有二四合院。西邊有月門,通廚房和後樓院。整個大院佈局嚴謹,風格典雅,為當時杞城內紳士府第之最。

胡氏,為杞邑望族之一,理學書香門第,原籍河北容城,故有"容城胡氏"之稱。康熙時,胡氏先人中有人在歸德(今商丘市)府學任教授,後遷居杞縣。其族人分住在杞縣城內、裴村店村、柿園鄉前營村。

最早遷居杞縣的是胡具體、胡具慶兄弟。胡具體,字季微,號立峰,舉人,曾任山西省壽陽縣知縣;胡具慶,舉人,乾隆時曾任陝西石泉縣知縣。此後,其子孫胡忠震、胡家輯、胡遠燦、胡詩昕先後在杞縣中舉入仕。其中名氣較大者為胡遠燦。遠燦,光緒十一年(1885年)巳酉科拔貢,其人學識淵博,精於書法,曾為杞縣春秋閣題名。赴京考試後得官,人稱小京官。胡為官清廉,雖居要職,但傢俬不厚,田產不多,家宅不華。

時兵部侍郎張鳳台(天津人)與胡遠燦結識,與燦結為兒女親家。張出任河南巡撫後,舉薦燦出任河南豫北道臺(時河南省分為豫北、豫南、豫東、豫西四道),不久又赴九江(今九江市)厘金局做官,主司稅政。從此,胡氏家道大發,於是斥巨資大興土木,改建杞縣舊宅,胡家大院達到全盛時期。

1938年,杞縣淪陷,日軍小京中隊住胡家院達7年之久,他們憑藉胡家院四面臨街不與民宅毗連的有利地形,以高大堅固的房屋為依託,構築成一個防禦陣地,戰壕縱橫,房房相通,明堡暗碉,胡家大院成了日本侵略者屠殺杞縣人民的魔窟。日本投降後,日偽武裝頭目張普恩接管了胡家院,仍為兵營。1945年10月,民國杞縣流亡政府從河西(新黃河)回到縣城,胡家院落入國民黨之手。

1948年11月,杞縣民主政府進駐杞城,接管了胡家大院。1950年5月,中共杞縣縣委入住胡家大院辦公。1958年秋,縣委為滿足辦公需要,大院面積擴大到14600平方米,並新建了一批房屋。此時,大院內仍有房屋200多間。1961年,縣委在大院南半部(今縣委辦公樓處)建設一座小型磚木結構的辦公樓,但剛完成基礎工程,就因經濟困難停建。1967年2月,在文化大革命的衝擊下,縣委解體,縣委大院成了"破四舊"的重點,古建築受到嚴重破壞。

1971年5月,縣委恢復。1984年11月,縣委在胡家院興建辦公大樓,1987年7月大樓竣工(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縣委遷回胡家大院,對大院進行了整修改建。1988年至1993年秋,又先後建了2幢小西樓,約800平方米,修繕舊房40多間,建了停車場,鋪設路面和排水工程,新建了縣委北大門。第一期改建工程結束後,大院內有樓房3幢,面積4300平方米,舊房40多間。這次改建工程,保留了原胡家院內的古建築。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拆除了小東院,拓寬青龍街,集資建房,兌現給個人;拆除小南院拓寬文化街,建體委樓;拆除後樓院,建沿街(金城大道)樓(共4層),1層除留縣委大門外,其餘兌現給個人營業,二、三層縣委辦公,負1層(地下室)作停車場(今閒置)。至此,胡家大院蕩然無存。縣委大院佔地面積由1958年的14600平方米減少到11260平方米,擴三街(金城大道、青龍街、文化街)佔去3340平方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