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的人才,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後人有詩讚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將門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後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後人尊稱“筆祖”。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的人才,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後人有詩讚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將門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後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後人尊稱“筆祖”。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雄才大略,殘存的六國貴族不是秦始皇的對手,他們此時在哪裡呢?或逃遁於大海,或藏匿於深山,或三三兩兩藏於百姓之中,個個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無人敢露頭。雖然我們不願意相信,但此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只是這千千萬萬個藏匿中的一員,他們國破家亡,心中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但是他們不敢直面這位縱橫天下的始皇帝。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的人才,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後人有詩讚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將門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後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後人尊稱“筆祖”。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雄才大略,殘存的六國貴族不是秦始皇的對手,他們此時在哪裡呢?或逃遁於大海,或藏匿於深山,或三三兩兩藏於百姓之中,個個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無人敢露頭。雖然我們不願意相信,但此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只是這千千萬萬個藏匿中的一員,他們國破家亡,心中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但是他們不敢直面這位縱橫天下的始皇帝。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至於我們的漢高祖,此時還是大秦的一個亭長,他現在還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更不會想到多年後,自己能取代秦始皇,成為天下的至尊。

秦國此時的實力如何呢?除了蒙恬的30萬大軍,還有南征百越的50萬軍隊。這些只是邊防軍,而項羽手中多少兵馬呢?三千江東子弟兵,劉邦呢?他還沒有兵馬。實力的巨大差距,讓項羽和劉邦根本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而且此時秦朝滅六國的大將大部分都在,正所謂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的人才,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後人有詩讚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將門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後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後人尊稱“筆祖”。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雄才大略,殘存的六國貴族不是秦始皇的對手,他們此時在哪裡呢?或逃遁於大海,或藏匿於深山,或三三兩兩藏於百姓之中,個個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無人敢露頭。雖然我們不願意相信,但此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只是這千千萬萬個藏匿中的一員,他們國破家亡,心中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但是他們不敢直面這位縱橫天下的始皇帝。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至於我們的漢高祖,此時還是大秦的一個亭長,他現在還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更不會想到多年後,自己能取代秦始皇,成為天下的至尊。

秦國此時的實力如何呢?除了蒙恬的30萬大軍,還有南征百越的50萬軍隊。這些只是邊防軍,而項羽手中多少兵馬呢?三千江東子弟兵,劉邦呢?他還沒有兵馬。實力的巨大差距,讓項羽和劉邦根本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而且此時秦朝滅六國的大將大部分都在,正所謂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肯定有人會提修長城,畢竟連司馬遷都說這是勞民傷財。但個人觀點,司馬遷的觀點有些偏頗,就如同秦始皇對扶蘇說的一樣,“天下人都在指責朕修長城,你也不理解朕,你自己親眼去邊疆看看,那裡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是啊,沒捱過餓的從來不知道捱餓是什麼滋味,沒捱過打的也不知道捱打有多疼,沒在邊疆待過,沒被匈奴傷害過,他如何能理解那些匈奴像惡魔一樣殺害自己的親人,搶走自己的糧食和女人。面對遊牧民族,不修長城,就要派大量兵力來駐守,大量糧草來支援。到時候是不是會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司馬遷是覺得這些人的性命不如那些修長城的人金貴嗎?事情總是有人要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希望後人不要在樹蔭下罵著栽樹的人。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的人才,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後人有詩讚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將門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後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後人尊稱“筆祖”。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雄才大略,殘存的六國貴族不是秦始皇的對手,他們此時在哪裡呢?或逃遁於大海,或藏匿於深山,或三三兩兩藏於百姓之中,個個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無人敢露頭。雖然我們不願意相信,但此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只是這千千萬萬個藏匿中的一員,他們國破家亡,心中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但是他們不敢直面這位縱橫天下的始皇帝。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至於我們的漢高祖,此時還是大秦的一個亭長,他現在還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更不會想到多年後,自己能取代秦始皇,成為天下的至尊。

秦國此時的實力如何呢?除了蒙恬的30萬大軍,還有南征百越的50萬軍隊。這些只是邊防軍,而項羽手中多少兵馬呢?三千江東子弟兵,劉邦呢?他還沒有兵馬。實力的巨大差距,讓項羽和劉邦根本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而且此時秦朝滅六國的大將大部分都在,正所謂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肯定有人會提修長城,畢竟連司馬遷都說這是勞民傷財。但個人觀點,司馬遷的觀點有些偏頗,就如同秦始皇對扶蘇說的一樣,“天下人都在指責朕修長城,你也不理解朕,你自己親眼去邊疆看看,那裡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是啊,沒捱過餓的從來不知道捱餓是什麼滋味,沒捱過打的也不知道捱打有多疼,沒在邊疆待過,沒被匈奴傷害過,他如何能理解那些匈奴像惡魔一樣殺害自己的親人,搶走自己的糧食和女人。面對遊牧民族,不修長城,就要派大量兵力來駐守,大量糧草來支援。到時候是不是會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司馬遷是覺得這些人的性命不如那些修長城的人金貴嗎?事情總是有人要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希望後人不要在樹蔭下罵著栽樹的人。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為什麼秦始皇死後,這些六國貴族才敢露頭造反呢?這要歸因於趙高,他成功的一手毀掉了整個秦國,從軍隊到朝堂,他一一除掉秦國的棟樑,很多秦滅六國時的大將或死或逃,軍心渙散。甚至章邯平亂都只能自己組兵,自己帶糧草,章邯的實力如何呢?在秦滅六國時他和王翦、王賁、蒙恬、李信、楊端和等人相比寂寂無名,但就是這樣一位將軍,帶著一些犯人臨時組成的軍隊,以及部分北防軍,就打敗了各路反叛,甚至殺掉了項羽的叔父項梁。

"

華夏民族在秦朝時得到了統一,在此之前,無論是三皇五帝,還是夏商周,全部都是分封,諸侯王各管各的。定期到天子處報個到,後期諸侯王實力越來越強,天子的實力越來越弱,就出現了霸主,比如春秋時期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這些諸侯國相互征伐,最初大周分封下去幾百個諸侯國,到了戰國後期,打的只剩下七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即我們熟知的齊、楚、燕、趙、韓、魏、秦。春秋無義戰,如果沒有秦國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六國,吞併天下,我們今天可能和歐洲一樣,分散成無數個小國。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的功績毋庸置疑,雖然很多人認為秦始皇是暴君,但即便是詆譭秦始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對華夏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可以說,秦始皇為後世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統一,這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直至今天,任何一個有志君王,都以統一天下為畢生追求,割據一方的,即便實力再強,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同。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無論經歷多久的分裂,割據,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統一,真的是分久必合。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言歸正傳,秦始皇、漢高祖、楚霸王,都是英雄,任何一個人都是上千年才出現的人才,但自古亂世出英雄,他們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大將軍蒙恬帶兵30萬,北拒匈奴,後人有詩讚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蒙恬將門世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而且蒙恬文武雙全,後世記載,毛筆乃是蒙恬改良的,後人尊稱“筆祖”。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秦始皇雄才大略,殘存的六國貴族不是秦始皇的對手,他們此時在哪裡呢?或逃遁於大海,或藏匿於深山,或三三兩兩藏於百姓之中,個個如老鼠一般,躲躲藏藏,無人敢露頭。雖然我們不願意相信,但此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只是這千千萬萬個藏匿中的一員,他們國破家亡,心中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但是他們不敢直面這位縱橫天下的始皇帝。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至於我們的漢高祖,此時還是大秦的一個亭長,他現在還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更不會想到多年後,自己能取代秦始皇,成為天下的至尊。

秦國此時的實力如何呢?除了蒙恬的30萬大軍,還有南征百越的50萬軍隊。這些只是邊防軍,而項羽手中多少兵馬呢?三千江東子弟兵,劉邦呢?他還沒有兵馬。實力的巨大差距,讓項羽和劉邦根本生不起任何反抗的念頭。而且此時秦朝滅六國的大將大部分都在,正所謂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肯定有人會提修長城,畢竟連司馬遷都說這是勞民傷財。但個人觀點,司馬遷的觀點有些偏頗,就如同秦始皇對扶蘇說的一樣,“天下人都在指責朕修長城,你也不理解朕,你自己親眼去邊疆看看,那裡的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是啊,沒捱過餓的從來不知道捱餓是什麼滋味,沒捱過打的也不知道捱打有多疼,沒在邊疆待過,沒被匈奴傷害過,他如何能理解那些匈奴像惡魔一樣殺害自己的親人,搶走自己的糧食和女人。面對遊牧民族,不修長城,就要派大量兵力來駐守,大量糧草來支援。到時候是不是會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司馬遷是覺得這些人的性命不如那些修長城的人金貴嗎?事情總是有人要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希望後人不要在樹蔭下罵著栽樹的人。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為什麼秦始皇死後,這些六國貴族才敢露頭造反呢?這要歸因於趙高,他成功的一手毀掉了整個秦國,從軍隊到朝堂,他一一除掉秦國的棟樑,很多秦滅六國時的大將或死或逃,軍心渙散。甚至章邯平亂都只能自己組兵,自己帶糧草,章邯的實力如何呢?在秦滅六國時他和王翦、王賁、蒙恬、李信、楊端和等人相比寂寂無名,但就是這樣一位將軍,帶著一些犯人臨時組成的軍隊,以及部分北防軍,就打敗了各路反叛,甚至殺掉了項羽的叔父項梁。

秦始皇活著時,項羽劉邦為什麼不敢反?

倘若王氏父子,蒙氏兄弟有一人存活,項羽可以取勝嗎?也許有,也許沒有,也許有的可能是他們先除掉趙高,不然這個小人在後面捅刀子,早晚必敗。也許沒有就是趙高繼續活下去,他不只是豬隊友,更是第六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