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滿族人入關建立的,滿人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官員見皇帝自稱奴才,入關後雖然沿用了明朝時期的許多規章制度,但自稱奴才的習俗還是流行了很長時間,後來乾隆皇帝明確規定,滿漢官員上朝時一律稱臣。清朝皇帝稱手下人還有一個稱呼叫包衣奴才。

包衣奴才是滿語音譯,“家奴”。那麼包衣奴才是怎麼來的呢?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時抓到許多俘虜,有的是犯罪的家屬。此外對朝鮮,明朝及蒙古人的戰爭中也搶掠到大量人囗。這些人被分配給各王,貝勒為奴從事各種各樣的生產勞動。這就是包衣奴才的來源。

在一些影視劇中,清朝皇帝在制裁官員時常說:"充軍到寧古塔為奴!"有一些官員混不好也可能變成守邊將領的奴才。包衣奴才表面上沒有人身自由,子子孫孫也會成為奴才地位低下,實際上也有"發出包衣”的機會。比如女真人比較少,只得從漢人中抽壯丁作戰。

這些當兵的漢人在戰鬥中表現英勇,能夠率先攻上敵人城頭,他和親屬可以解除奴籍。清朝定鼎中原之後,大體上沿習了明朝宮中制度。但清統治者認為明朝太監專權對國家危害太大,把明朝太監管控的二十四個機構全部取締,設內務府。內務府人員就是包衣奴才。

包衣奴才常年賜候皇帝一家,有一定的感情,皇帝也熟悉,用起來比太監們放心。順治皇帝時把滿八旗分作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和下五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上三旗的包衣由內務府管理,下五旗的包衣由所屬的王公貝勒管理。

包衣們管理皇帝飲食,財物,田莊,服飾,庫貯,禮儀等事物,最多的有三千多人,每年流進流出的銀兩數百上千萬兩,其中的利潤是非常豐厚的。清朝的文學家曹雪芹是包衣出身,祖上做過江寧織造,掌管皇家服裝採購製作,富比王候。否則,曹雪芹拿什麼讀書學習。

清朝包衣奴才經濟條件較好,和皇帝相處時間較多,更容易受到賞識。"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宜為春。"因此,包衣奴才中也出現一批出類撥萃的人才,如雍正帝時的大將軍年羹堯,乾降皇帝時的和坤,晚清時的勝保等。清朝皇帝日常飲食由內務府包衣奴才管理。

食品採購由內務府管理,食物階格高的離譜。一枚雞蛋在市面上幾文錢,搬到皇帝餐桌上達十兩銀子。光緒皇帝每天早晨吃兩個雞蛋感到受用不起,當他得知某個大臣每餐四個雞蛋時感到無比震驚了。難怪"二皇帝”和坤擔任十多個官職之後,還終身擔任二品的內務府總管一職。

清朝的包衣奴才
清朝的包衣奴才
清朝的包衣奴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