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清朝的祕密立儲制始於清世宗雍正帝,而雍正帝之前有康熙、順治、皇太極、努爾哈赤四位皇帝,雍正是第五位皇帝,以入關時間來說,當時清朝已經入關70多年,為什麼到了雍正帝時期才確定了立儲制度呢?

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所謂祕密立儲制度是清朝對於漢文化的探索失敗,所以自身進行的一次昇華,這是怎麼個說法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何為祕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儲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一月之事,倉卒之間,一言而定。聖祖神聖,非朕所及。今朕親寫密封,緘置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諸卿其識之”。

大概意思就是以後不再立太子了,而是採取祕密立儲制度,想立哪個兒子就立哪個兒子,不管他是不是嫡子是不是庶子什麼的,只要皇帝喜歡就可以了,而且是將心中默定的繼承人寫在遺詔之上,放在錦匣之中,等到皇帝駕崩以後,由諸位王公大臣共同開啟見證,輔佐新君登基。

所謂祕密立儲制度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將繼承人公之於眾,使皇子們都報有希望,不至於使繼承人被立為太子,像太子胤礽那般被群起而攻之,避免了兄弟之間自相殘殺。同時還可以帶動皇子的積極性,使他們都認真表現,而且正因為這個制度不會沒有太子,所以皇子的教育資源都是合理分配,而不是傾斜於某位皇子。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這個制度可謂是一大創新,既不是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也不是蒙古的幼子守灶繼承製度。

那麼祕密立儲制度的背景又是什麼呢?

雍正帝是在雍正元年建立的祕密立儲制,一上位就急匆匆的立下這個制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可謂是慘烈至極,雖然並沒有赤裸裸的出現諸如玄武門之變那種事情,但是雍正繼位以後,除了老十三,還有早已被圈禁的廢太子胤礽和大阿哥以外,其他幾位兄弟或是被禁錮或是被奪爵,甚至老九很明顯就是雍正授意直隸總督李紱折磨而死的。

所以雍正有感於此,想要馬上改變這個弊端,避免下一代再出現這種兄弟自相殘殺的情況。

那麼康熙時期為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這種情況呢?

其根源問題還在於滿漢文化的衝突。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我們將視線拉回到清太祖努爾哈赤草創清朝之時,當時清朝還叫後金,努爾哈赤創建的八旗制,使後金(大清)成為一個旗制國家,主要在於八家分權,深戒於一家集權,所以八旗旗主的權力很大,正因為努爾哈赤有這個想法,所以死時都沒有立下繼承人,只是留下了包括皇太極在內的四貝勒當國制度,一年之後,皇太極憑著自己的政治手段被大家擁戴,所以才登上了汗位。

皇太極繼位以後,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主要是集權,比如說自己一人獨領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後交給兒子豪格),仿明制設立六部等,並且徵朝鮮,收服蒙古諸部。

雖然皇太極大力集權,但父親努爾哈赤留下的八家分權的政治模式,並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消除的,所以皇太極只能順勢而為的成立了議政王大臣會議,軍國大事必須要經過掌管八旗的諸王貝勒商議以後才可以最終決定,當然皇太極將很多不夠資格的貝子和大臣加進去,以稀釋這些王公大臣的權力。

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依舊是舉足輕重的,像皇太極猝死以後,順治帝福臨的繼位,就是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的。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由此可見清朝當時是一個很獨特的旗制國家,直到多爾袞操縱朝廷以後,開始進一步集權,那就是打壓諸王的權力,使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大幅度縮水,等到多爾袞猝死以後,這個集權行為反倒是便宜了順治帝福臨。

說完八旗對於清朝的巨大影響,宋安之再來說說雍正帝之前的皇位繼承制度。

其實在雍正帝之前,清朝壓根沒有明確的繼承製度,都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選擇,像清太宗皇太極是被推選出來的,清世祖福臨是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選出來的,康熙帝雖然是以父親順治帝的遺詔繼位,但他既不是嫡長子也不是庶長子,更多是因為他得過天花而不死,對天花有免疫力,所以才得以繼承皇位,而到了雍正帝時,更是莫名其妙,還被很多人認為雍正是屬於篡位,根本沒有制度和規律可言。

由此可見雍正帝之前,清朝屬於是一個獨特的旗制國家,八旗並非只是一個兵種,而是可以影響到這個國家方方面面。而繼承製度並沒有明確過,所以顯得是雜亂無章。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到了康熙時期,隨著漢化已深,所以康熙帝下定決心採用嫡長子繼承製,以避免後世因為繼承問題而自相殘殺,想以自己開始而樹立一個典範,所以立嫡次子胤礽(嫡長子早夭,胤礽是實際上的嫡長子)為皇太子。

但這時期清朝長期以來的八旗特色和自身的滿文化開始凸顯出來,雖然有滿大臣支持康熙的嫡長子制度,但更多的人是不認可這種漢文化制度。

因此康熙十四年,胤礽被立為皇太子,當時並沒有太多反對聲音。但當康熙三十七年,胤礽的六個兄弟被康熙授予爵位和八旗領民以後,這一切都變質了。

雖然八旗此時已經威脅不到皇權,但也屬於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加之清朝從開國到康熙年間這麼多年並沒有明確用過嫡長子繼承製,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各旗的旗人就認為自己的主子也是皇帝子嗣,一樣有繼承皇位的權力,所以就開始支持這些皇子奪取皇位,於是九子奪嫡的好戲便開始了。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可以說九子奪嫡的本質在於康熙接受漢文化,想採取嫡長子繼承製度,但與清朝自身的八旗制度等滿文化發生衝突,因此釀成了九子奪嫡,所以到胤礽被二廢以後,康熙找不到如何調節這種滿漢矛盾的辦法,乾脆是置之不理,再也沒有立過太子了。

正因為這種滿漢文化矛盾,所以雍正在繼位以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法,那便是我不用嫡長子繼承製,也不會放任不管,像之前那般車到山前必有路,也不引進蒙古的幼子守灶繼承製度,而是自己在滿文化的特色上更進一步,那便是不看皇子是否是嫡庶,人人都是有機會的,也不公開立太子,而是將心中的繼承人寫在遺詔之中,可謂是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時新受封的皇族與八旗領民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根據旗下人丁領取俸祿罷了,而八旗的實權都轉移到了各旗都統手中,這樣一來,皇子沒有八旗勢力為依仗,更不可能出現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情況了。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也清楚了雍正為什麼要建立祕密立儲制度了吧,古人的智慧還真是不能小瞧,正所謂讀史明志鑑往知來莫過於此。

為何清朝在入關70多年以後才建立了祕密立儲制度?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