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朝 成風 明朝 泰山 雕塑 沈度 言寺語言的修行 2019-06-25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代 錦邊天雞耳爐

【形制】此爐體型頗大。口沿外撇,束頸鼓腹,形制文雅,肩部錦邊雙鳳獸面為飾,雙鳳呈祥。錦邊刻畫線條捲曲有致,雙側天雞耳為飾,天雞耳鑄造雕塑精美。鼓腹部分素面無紋,圓潤光滑,圈足微外撇,飾漩渦紋,鏨刻精細,一絲不苟,可見匠心。置於殿堂之上,作為陳設或禮器,可謂首選佳器。

【皮色】其皮為慄殼色。深慄微紅,略沉深紫,墨暈其上,潤澤古意,厚重沉著,撫之綿膩,不盤自潤,甚得古樸之蘊。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字體端正,鑄後修刻,刀法精準,圓潤飄灑,極其規整。

【銅質】銀黃之銅,銅質緊密,壁薄壓手,輕音卓越,悠揚悅耳。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代 蚰龍耳爐

【形制】蚰龍多精品。其爐形飽滿,簡練素雅,腹圓得體,端莊沉穩,口薄而平實,爐口外撇微收,頸略收束,爐腹圓潤下垂,腹中左右雙耳,圓潤肥碩,比例和諧,圈足外撇厚拙,身足均衡,光素清雅,舒展優美,既雅亦貴,工精銅佳,精銅墜手,圓潤中不失端莊,歷來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各色人等所好形制,此爐乃明清宣爐之標準器也。

【皮色】臘茶本色,雪金滿地,沉實潤瑩,茶色微墨,臘茶其上,古韻風雅,微撫澤潤,賞用益佳,底蘊頗盛。乃宣爐本色原韻,絕妙色也。

【款識】“忠惠堂清玩”,五字柳葉篆書體,爐成後刻,刀法精準,刀筆合一,底平字峻,峻峭圓潤,拙雅有韻,此款之含義當可斟酌細查。忠惠,忠誠仁愛。《墨子•天志下》:“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無所不利,是謂天德。故凡從事此者,聖知也,仁義也,忠惠也,慈孝也。”《國語•吳語》:“ 越國 之中,吾寬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逸周書•官人》:“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君臣之間,觀其忠惠;鄉黨之間,觀其信誠。”蚰龍之爐,私款者為上品,端莊大氣,底款精絕,此爐絕非尋常之族所用之器。祈願後得者珍藏之。

【銅質】細膩滑亮,細密如水,黃中蘊白光,白中溢銀意,厚重回蕩,叩之音悅,回聲悠揚,壁薄壓手,比之同類型爐量重多矣,非十二煉精銅不能也。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早期 雪花金壓經爐

【形制】此爐為明清押經爐之標準器也。厚口平微敞,頸部略收,鼓腹豐腴,圓熟舒暢。乳足肥潤,收放諧佳,短而不矮,佈局精準,雙耳精對,圓潤而方正,與平口矮足,恰和諧美也。其座原配,寶相蓮形,線形優雅,如意頭三足。承爐其上,琴瑟和諧,其工之巧,其構之精,當為其時期官器也。【皮色】藏經紙色,推為宣爐首色,一則色近佛家經藏,取其聖潔,二則皇家崇佛,帝王所好,三是上行下效,久之沿襲成風。斯爐通體雪花金色,奇彩外溢,寶光內蘊,瑩潤如膚,細膩可掐,柔滑恬靜,其爐座同爐皮色,誠天物也,盡得宣爐之妙色也。

【款識】“宣德年制”,四字篆書款,為明至清中以前宣爐之標準款識。然其金絲鐵線之峻峭,圓潤刻工之勁道,其款規整居中,頗可稱道也。

【銅質】金黃赤亮,精密細緻,手感俱佳,叩之聲越,當為清早之官器,精煉銅也。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代 蚰龍耳爐

【形制】爐身重心下沉,形制扁寬,口薄碹堂,為典型明爐制式。腹圓得體,舒展優美,爐腹圓垂,端莊穩健。圈足外撇厚拙,雙耳古拙,龍之形簡也,淡定高潔,光素清雅。雙耳上平滑,下柔曲,圓潤中不失端莊。精巧沉穩,沉重墜手,蚰龍耳爐,素風之爐也,傳世稀少,品級高貴者亦難得,為歷來文人雅士所重!尤以工精銅佳,私款精雅者為尚,此爐為首選之佳器也。

【皮色】藏經紙色,雪花似金,瑩潤全體,光澤柔膩,其色為傳統宣爐之美色也。願得者常伴盤身旁,暇餘溫盤,此爐必出數百年之幻化皮色!

【款識】“寶晉新齋”,取小篆為款,加入柳葉意,爐成後刻,書寫意趣濃厚,線條古厚。晚明書風多媚俗,能成此格調者亦少。以刀代筆,刀法古拙。此爐款識,應為齋館名,想其主人當年定製此爐,必有一番思量在其中,絕非俗物。柳葉篆書款者,歷年來受國內外藏家追捧,拍賣入藏價值不菲。

【銅質】銅質精良,細密深黃,叩之音悅,壁薄壓手,此銅為明代銅爐專用銅也。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明末清初 戟耳爐

【形制】侈口淳厚,束頸圓暢,腹略鼓而體魄巨碩,柱式雙耳矗持兩側,爐勢雄偉似泰山巍峨,世人稱之為“天下第一戟耳爐”也。

【皮色】亮麗藏金,間或臘茶,微滲蟹青,相襯互滲,淡淡穆穆,漾溢貴氣於天地之間,張揚王道於四海五湖,實乃天地之正義高器焉。

【款識】鑄就閣體,研磨成式,體似沈度,韻又豐厚,當歸臺閣一類也。

【銅質】凡大器厚重者,多為黃熟銅骨,顯“良金在冶”之精華,然此爐之銅,似又多出許多精光銀輝,真上好精銅焉。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代 鬲式爐

【形制】鬲爐本為禮器,古有分襠鬲,索耳鬲,皆為宮觀寺院,禮神敬佛配置。後經改制,得此佳形,合襠為腹,去耳平口,雙弦為頸,鼓腹突碩,圓垂腹墜,三足壯偉,巍然似鼎,勢如泰山,居殿堂則永固社稷,列宗廟能禮承天道,器制至此,可謂極矣。此類體積較大鬲爐,為歷代官方所好形制。爐制貴重,精銅良工,妙形佳色,款識工整,重臣用器,可為珍藏。

【皮色】潤澤古意,光自內而出,沉沉紫慄底,漫漫臘茶意,相生融合五行裡,柔潤平嫩嬌色在,遠觀則亙古蒼茫,氣勢磅礴,近撫則綿膩凝脂,舒心悅目,乃宣爐本色原韻也。

【款識】底署“宣德年制”四字長方篆體款,鑄後修刻,底平字峻,極為工整,官氣十足。

【銅質】亮金燦光,閃耀銀光,黃愈金赤,銀泛潔青,密結如膏脂,沉實似墜金,如此精煉之銅,非官家不可得也。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明代 錯銀戟耳爐

【形制】戟耳成器者,十餘種類,多雄渾而豪威。自然就少了許多文雅。此爐之身甚為經典,其戟形方圓精巧靈動,清逸超然物像之神韻也。平口圓敞,漸下漸收,似收卻沉實,似窄卻蘊闊,簋足撇出,如飛簷承鑾狀。足底圓實,爐底平滑,凡圓頸處皆瑩潤,凡流線條處盡飄逸,真佳容也。通體鑲嵌,飾饕餮紋,紋飾採用嵌銀絲工藝,繁密流暢,極見精巧,古韻盎然,為銅爐之精品也。

【皮色】臘茶其上,蘊光其裡,恰初春之水光脈脈,似初戀少女嬌嫩含羞奇妙極也。皮色淡妙,臘茶本色,賞用益佳。

【款識】“養性居”,三字篆書,爐成後刻,刀法古拙,其款之含義,當可細查,祈願後得者可釋之。

【銅質】此類銅爐,追求形制外,亦追求重量,以求沉穩,以求手感,故銅質要求精良,其法有三:一為精料精煉,二為加厚爐底,三為制煉加鉛,以求重量,故凡加鉛之爐,其銅色發青,略近青銅,然其中有鋅,此銅製爐,多為明代銅爐之銅質,佳銅好爐,捧之沉實,銅質精絕,微撫即潤,淡雅之間嘗有奇光。此爐乃明代戟耳筒式爐之絕品也。

瑞氣長存——明清宣德爐賞玩

清代 橋耳乳足爐

【形制】爐型碩大,氣勢恢宏,爐氣旺極,乃殿堂之上官器也。斯爐形制標準,為《宣德鼎彝譜》中之標準器也。《乾隆賞古圖》之上,既有此款銅爐。爐耳渾圓,蹺起如拱,平口略收,頸短腹肥,圓率標準,對稱穩重,腹垂稍平,韻線舒暢,三足肥潤,收放得體,對稱均勻。和諧完美,實為宣爐之重器也。

【皮色】皮克紅慄,厚澤細膩,瑩潤如玉。其皮燒結,反覆塗之硃砂諸色,經久凝固,若非官器,焉能至此?微撫即亮,微溫即潤。淡雅之間嘗有奇光。

【款識】“瑞氣長存”,四字篆書,鑄後修磨,其字古拙,比劃圓熟,其款之含義,瑞應之氣。泛指吉祥之氣。《晉書•天文志中》:“瑞氣:一曰慶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亦曰景雲。此喜氣也,太平之應。二曰歸邪。如星非星,如雲非雲。或曰,星有兩赤彗上向,有蓋,下連星。見,必有歸國者。三曰昌光,赤,如龍狀;聖人起,帝受終,則見。” 宋 史浩 《瑞鶴仙•元日朝回》詞:“靄祥煙瑞氣,青蔥繚繞。” 明 王世貞 《鳴鳳記•鄒林遊學》:“文光瑞氣連天碧,樓閣功勳先世澤。” 陳毅 《楊家嶺集團祝壽》詩:“諸兄壽五十,瑞氣放光芒。”其爐款俱佳,非官器不得為之也。

【銅質】銅質精良,細密黃亮,沉重壓手,叩之聲傳悠遠。退而觀之,浩浩然,巍巍乎,乃器“大象”之器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