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節 拔河 文化 我們的天空 2017-04-0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今年的清明時間是2017年4月4日 ,農曆丁酉年 三月初八 星期二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與“節俗”的綜合節日,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後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基本主題。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節習俗知多少

掃墓祭祖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盪鞦韆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拔河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踏青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清明詩詞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節是重大的傳統祭祀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更是添加了濃濃的詩和遠方色彩。

文人墨客也隨意揮灑著筆尖,將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繪得淋淋盡致。其中不乏帶有濃濃的懷念親人哀思情感、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閒自在表達。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日

唐·李建勳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喜遷鶯·清明節

唐·薛昭蘊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

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

花色融,人竟賞,盡是繡鞍朱鞅。

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風入松

宋·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

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今日清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呈館中諸公

明·高啟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誇。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