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我們也就跳過元朝吧,直接進入明清。

中國的歷史上來說都號稱大一統王朝,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鐵桶江山,應該就是明清兩代。那麼集權政治下,哲學和自由思想的發展會得到什麼樣的進步?專制使人變成犬儒。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官方學者,當得上這個稱呼。

犬儒其實並不是罵人狗學者的意思。

犬儒是個外來詞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迪奧根尼的哲學流派。其實主旨就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忽視外界的環境。大概意思就是說,哪怕生活得像條狗,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但是犬儒在後期意義上產生了根本變化,雖然依舊蔑視世俗的觀念,但是卻喪失了道德原則。原意是無所謂高尚,貴賤,後來變成了既然高尚貴賤沒有區別,那就無所謂高尚 。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成了一種無賴的意思。

這種人在極權政治下特別多。因為無力改變,就看透一切,政治冷感。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

所以,犬儒不是狗知識分子。你我多多少少有些犬儒主義。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我們也就跳過元朝吧,直接進入明清。

中國的歷史上來說都號稱大一統王朝,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鐵桶江山,應該就是明清兩代。那麼集權政治下,哲學和自由思想的發展會得到什麼樣的進步?專制使人變成犬儒。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官方學者,當得上這個稱呼。

犬儒其實並不是罵人狗學者的意思。

犬儒是個外來詞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迪奧根尼的哲學流派。其實主旨就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忽視外界的環境。大概意思就是說,哪怕生活得像條狗,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但是犬儒在後期意義上產生了根本變化,雖然依舊蔑視世俗的觀念,但是卻喪失了道德原則。原意是無所謂高尚,貴賤,後來變成了既然高尚貴賤沒有區別,那就無所謂高尚 。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成了一種無賴的意思。

這種人在極權政治下特別多。因為無力改變,就看透一切,政治冷感。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

所以,犬儒不是狗知識分子。你我多多少少有些犬儒主義。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其實明朝的儒學,還是從宋朝一脈相承。主要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明朝比較有名的是東林黨啊,東廠這些,思想禁錮是比較嚴的。但還是產生了一個奇人,就是王守仁,即王陽明。當時明朝的官學是朱熹的程朱理學,大概是因為朱元璋也姓朱的緣故,朱熹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抬高。科舉考試不但要考儒家經典,朱熹的註解也要考。

我們上一節提到過,陸王心學,其實是把王陽明歸在主觀唯心主義這一流派的。由於朝政發展到後期,或者說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主導官學地位的理學,由於過於追求修身修心,借佛道說理,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談和思辨陷井。空談心性,不切實際,不識時務。朝政官場就更加腐敗,理學就是一個政治附庸,更凸顯無用和空洞。王陽明在這個時候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希望能夠取代理學,挽救儒學和朝廷的敗相。

王陽明這個人非常特殊,完全不同於其他學者。他是個思想家,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文官,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是一個軍官。“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就是他說的。就是說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理論上有高度,學術上有研究,實踐中有戰果,這簡直就是一個21世紀的全新複合型人才。在明朝的政治高壓下面,他還可以開辦書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我們也就跳過元朝吧,直接進入明清。

中國的歷史上來說都號稱大一統王朝,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鐵桶江山,應該就是明清兩代。那麼集權政治下,哲學和自由思想的發展會得到什麼樣的進步?專制使人變成犬儒。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官方學者,當得上這個稱呼。

犬儒其實並不是罵人狗學者的意思。

犬儒是個外來詞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迪奧根尼的哲學流派。其實主旨就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忽視外界的環境。大概意思就是說,哪怕生活得像條狗,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但是犬儒在後期意義上產生了根本變化,雖然依舊蔑視世俗的觀念,但是卻喪失了道德原則。原意是無所謂高尚,貴賤,後來變成了既然高尚貴賤沒有區別,那就無所謂高尚 。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成了一種無賴的意思。

這種人在極權政治下特別多。因為無力改變,就看透一切,政治冷感。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

所以,犬儒不是狗知識分子。你我多多少少有些犬儒主義。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其實明朝的儒學,還是從宋朝一脈相承。主要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明朝比較有名的是東林黨啊,東廠這些,思想禁錮是比較嚴的。但還是產生了一個奇人,就是王守仁,即王陽明。當時明朝的官學是朱熹的程朱理學,大概是因為朱元璋也姓朱的緣故,朱熹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抬高。科舉考試不但要考儒家經典,朱熹的註解也要考。

我們上一節提到過,陸王心學,其實是把王陽明歸在主觀唯心主義這一流派的。由於朝政發展到後期,或者說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主導官學地位的理學,由於過於追求修身修心,借佛道說理,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談和思辨陷井。空談心性,不切實際,不識時務。朝政官場就更加腐敗,理學就是一個政治附庸,更凸顯無用和空洞。王陽明在這個時候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希望能夠取代理學,挽救儒學和朝廷的敗相。

王陽明這個人非常特殊,完全不同於其他學者。他是個思想家,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文官,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是一個軍官。“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就是他說的。就是說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理論上有高度,學術上有研究,實踐中有戰果,這簡直就是一個21世紀的全新複合型人才。在明朝的政治高壓下面,他還可以開辦書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王陽明的思想底層是什麼呢?我去陽明洞的時候看到過他的幾個句子,印象很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噁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個理論很明顯是從道家發端。第一句就是道,第二句就是德。

《道德經》實際上,是“道,得之經”。這個講理論一時難講清。我們打個比方。你站在原地,那麼你可以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這就是“道”,也就是“有”,也就是“無”。能不能理解?所以“無善無噁心之體”,其實就是“道”。但是你現在朝一個方向邁了一步,那就是“得”了。你擁有了一個方向,但你同時丟失了其他所有方向,既“得”又“失”了。道德經其實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第二句“有善有噁心之動”?

其實王陽明的學說,算是兼融了廣義理學的所有流派。他的學說以孔孟的學說為主旨,又帶有明顯的道家佛家色彩,繼承了二程理學,又發揚了陸九淵的心學,也光大了朱熹的“心即是理”,另外由於他本人的戰功很高,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葉適的事功學,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理學心學事功學結合的產物。

但總的來說的王陽明的學說,以側重心學為主,“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這句話說得多好。雖然是對二程一陸,心學的繼承和發展,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稱為王學或者是陽明學。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我們也就跳過元朝吧,直接進入明清。

中國的歷史上來說都號稱大一統王朝,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鐵桶江山,應該就是明清兩代。那麼集權政治下,哲學和自由思想的發展會得到什麼樣的進步?專制使人變成犬儒。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官方學者,當得上這個稱呼。

犬儒其實並不是罵人狗學者的意思。

犬儒是個外來詞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迪奧根尼的哲學流派。其實主旨就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忽視外界的環境。大概意思就是說,哪怕生活得像條狗,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但是犬儒在後期意義上產生了根本變化,雖然依舊蔑視世俗的觀念,但是卻喪失了道德原則。原意是無所謂高尚,貴賤,後來變成了既然高尚貴賤沒有區別,那就無所謂高尚 。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成了一種無賴的意思。

這種人在極權政治下特別多。因為無力改變,就看透一切,政治冷感。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

所以,犬儒不是狗知識分子。你我多多少少有些犬儒主義。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其實明朝的儒學,還是從宋朝一脈相承。主要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明朝比較有名的是東林黨啊,東廠這些,思想禁錮是比較嚴的。但還是產生了一個奇人,就是王守仁,即王陽明。當時明朝的官學是朱熹的程朱理學,大概是因為朱元璋也姓朱的緣故,朱熹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抬高。科舉考試不但要考儒家經典,朱熹的註解也要考。

我們上一節提到過,陸王心學,其實是把王陽明歸在主觀唯心主義這一流派的。由於朝政發展到後期,或者說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主導官學地位的理學,由於過於追求修身修心,借佛道說理,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談和思辨陷井。空談心性,不切實際,不識時務。朝政官場就更加腐敗,理學就是一個政治附庸,更凸顯無用和空洞。王陽明在這個時候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希望能夠取代理學,挽救儒學和朝廷的敗相。

王陽明這個人非常特殊,完全不同於其他學者。他是個思想家,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文官,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是一個軍官。“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就是他說的。就是說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理論上有高度,學術上有研究,實踐中有戰果,這簡直就是一個21世紀的全新複合型人才。在明朝的政治高壓下面,他還可以開辦書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王陽明的思想底層是什麼呢?我去陽明洞的時候看到過他的幾個句子,印象很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噁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個理論很明顯是從道家發端。第一句就是道,第二句就是德。

《道德經》實際上,是“道,得之經”。這個講理論一時難講清。我們打個比方。你站在原地,那麼你可以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這就是“道”,也就是“有”,也就是“無”。能不能理解?所以“無善無噁心之體”,其實就是“道”。但是你現在朝一個方向邁了一步,那就是“得”了。你擁有了一個方向,但你同時丟失了其他所有方向,既“得”又“失”了。道德經其實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第二句“有善有噁心之動”?

其實王陽明的學說,算是兼融了廣義理學的所有流派。他的學說以孔孟的學說為主旨,又帶有明顯的道家佛家色彩,繼承了二程理學,又發揚了陸九淵的心學,也光大了朱熹的“心即是理”,另外由於他本人的戰功很高,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葉適的事功學,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理學心學事功學結合的產物。

但總的來說的王陽明的學說,以側重心學為主,“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這句話說得多好。雖然是對二程一陸,心學的繼承和發展,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稱為王學或者是陽明學。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大明王朝的儒學高峰也就基本上在這裡了。而陽明學實際上是崛起於民間,並且逐漸成為被主流社會認可的一種思想意識。程朱理學到了明朝後期慢慢的開始被輕視,質疑,這也和有人說的朱熹本人的人品有關,不過雖然社會上普遍認可王學,官方還是以理學為主要的意識形態。

隨著王朝沒落,無論是理學還是王學,越發展越背離初衷,越發展其弊端就越暴露無遺。

經過明末清初的政治動盪,儒家也開始自身的批判和尋求復興,儒學的思路,大致分為兩條展開。一個是經世致用學,不再去空想,不再走道家佛家那些思辨方法,而是去研究具體的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如何在先期的儒家經典指導下運作。這個,學術範圍就突然一下開闊了。天文地理河流山川,風俗兵馬賦稅儀典,涵蓋了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另一條路線就是人文思想的啟蒙。這一期間,湧現了一大批思想家,顧炎武,王船山,黃宗羲。但是不管這些思想怎麼發展,這些儒學大師們各有側重,但實際上還是承著宋明的理學而來。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我們也就跳過元朝吧,直接進入明清。

中國的歷史上來說都號稱大一統王朝,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鐵桶江山,應該就是明清兩代。那麼集權政治下,哲學和自由思想的發展會得到什麼樣的進步?專制使人變成犬儒。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官方學者,當得上這個稱呼。

犬儒其實並不是罵人狗學者的意思。

犬儒是個外來詞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迪奧根尼的哲學流派。其實主旨就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忽視外界的環境。大概意思就是說,哪怕生活得像條狗,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但是犬儒在後期意義上產生了根本變化,雖然依舊蔑視世俗的觀念,但是卻喪失了道德原則。原意是無所謂高尚,貴賤,後來變成了既然高尚貴賤沒有區別,那就無所謂高尚 。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成了一種無賴的意思。

這種人在極權政治下特別多。因為無力改變,就看透一切,政治冷感。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

所以,犬儒不是狗知識分子。你我多多少少有些犬儒主義。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其實明朝的儒學,還是從宋朝一脈相承。主要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明朝比較有名的是東林黨啊,東廠這些,思想禁錮是比較嚴的。但還是產生了一個奇人,就是王守仁,即王陽明。當時明朝的官學是朱熹的程朱理學,大概是因為朱元璋也姓朱的緣故,朱熹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抬高。科舉考試不但要考儒家經典,朱熹的註解也要考。

我們上一節提到過,陸王心學,其實是把王陽明歸在主觀唯心主義這一流派的。由於朝政發展到後期,或者說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主導官學地位的理學,由於過於追求修身修心,借佛道說理,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談和思辨陷井。空談心性,不切實際,不識時務。朝政官場就更加腐敗,理學就是一個政治附庸,更凸顯無用和空洞。王陽明在這個時候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希望能夠取代理學,挽救儒學和朝廷的敗相。

王陽明這個人非常特殊,完全不同於其他學者。他是個思想家,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文官,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是一個軍官。“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就是他說的。就是說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理論上有高度,學術上有研究,實踐中有戰果,這簡直就是一個21世紀的全新複合型人才。在明朝的政治高壓下面,他還可以開辦書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王陽明的思想底層是什麼呢?我去陽明洞的時候看到過他的幾個句子,印象很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噁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個理論很明顯是從道家發端。第一句就是道,第二句就是德。

《道德經》實際上,是“道,得之經”。這個講理論一時難講清。我們打個比方。你站在原地,那麼你可以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這就是“道”,也就是“有”,也就是“無”。能不能理解?所以“無善無噁心之體”,其實就是“道”。但是你現在朝一個方向邁了一步,那就是“得”了。你擁有了一個方向,但你同時丟失了其他所有方向,既“得”又“失”了。道德經其實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第二句“有善有噁心之動”?

其實王陽明的學說,算是兼融了廣義理學的所有流派。他的學說以孔孟的學說為主旨,又帶有明顯的道家佛家色彩,繼承了二程理學,又發揚了陸九淵的心學,也光大了朱熹的“心即是理”,另外由於他本人的戰功很高,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葉適的事功學,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理學心學事功學結合的產物。

但總的來說的王陽明的學說,以側重心學為主,“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這句話說得多好。雖然是對二程一陸,心學的繼承和發展,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稱為王學或者是陽明學。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大明王朝的儒學高峰也就基本上在這裡了。而陽明學實際上是崛起於民間,並且逐漸成為被主流社會認可的一種思想意識。程朱理學到了明朝後期慢慢的開始被輕視,質疑,這也和有人說的朱熹本人的人品有關,不過雖然社會上普遍認可王學,官方還是以理學為主要的意識形態。

隨著王朝沒落,無論是理學還是王學,越發展越背離初衷,越發展其弊端就越暴露無遺。

經過明末清初的政治動盪,儒家也開始自身的批判和尋求復興,儒學的思路,大致分為兩條展開。一個是經世致用學,不再去空想,不再走道家佛家那些思辨方法,而是去研究具體的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如何在先期的儒家經典指導下運作。這個,學術範圍就突然一下開闊了。天文地理河流山川,風俗兵馬賦稅儀典,涵蓋了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另一條路線就是人文思想的啟蒙。這一期間,湧現了一大批思想家,顧炎武,王船山,黃宗羲。但是不管這些思想怎麼發展,這些儒學大師們各有側重,但實際上還是承著宋明的理學而來。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宋,元,明,清早期,儒學發展一直以理學為根本。這個時期的儒學稱為“宋學”。清儒脫於宋學卻批判宋學,清儒認為宋學過於重視義理的闡發,忽視甚至歪曲儒學經典。所以後來清儒提倡訓詁和考證,類似於我們講過的古今經文之爭。清儒提出考證古典的名為“漢學”,用來對抗“宋學”。簡單點說,漢學對應的是我注六經,而宋學是六經注我。

先秦孔孟儒學其實帶有強烈的政治主旨。自西漢董仲舒糅入了道家學說之後,儒家就開始走向了哲學化和世俗化的兩個方向,基本上在每個歷史時期都脫離了它的本質。我們說漢儒,宋儒,宋儒到底還是不是儒,其實是可以打個問號的。不過學術界都稱他們為儒家,不妨把他們都看作是儒家的分支,稱他們為新儒家都不過分。不過你真的要把孔孟學說和陽明學放在一起來比較的話,那就真的是天隔地遠了。

晚清民國時期也有大師,儒學由於帝制的崩潰跌入谷底。不過儒學已經浸透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骨血,所以不斷出現的國學大師們也在思考儒學的出路。陳獨秀,胡適,樑簌溟,熊十力,張君勱,賀麟,馮友蘭,都一直在尋找中國儒學的方向和出路。特別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他把中國哲學精神歸納為“極高明而道中庸”,吸收西方新實在論的理性主義哲學,使理學變成了新理學,儒學基本上就完成了中國哲學的蛻變。

"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前面講過了儒學巔峰時期的兩宋。

其實宋朝的老百姓過的還是可以的,因為政府比較弱勢,好像我們中國的零星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是從宋朝開始,所以老百姓的日子相對來說好過一些,然後知識文化各方面都是比較精進。

我們接著進入元朝。

元朝的鐵蹄征戰,管理方式我們就不細說了。前後也就九十八年。前期元朝南下是因為想用漢人之法來統治漢人,在北方的時候還是很尊敬儒學,開始也是奉為官學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入侵者,我們平時得到的印象好像他也對佛教和道教都很尊重。比如說射鵰英雄傳寫到的吧?丘處機被請到大漠去講道,還有藏傳佛教進入中原,就是神鵰裡的金輪法王了。當然了,這些是小說家言,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觀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長生天,也就是發源於原來最簡單古樸的薩滿教的信仰。元朝初期搞了一段儒學後發現不怎麼帶勁,可能和自己的信仰啊,以及佛教,道教比起來,儒家太弱勢。畢竟儒家在這這個時期已經不能夠作為一種宗教來凝聚人心。所以到後期元朝分人十等,儒生是排在第九位,最後一位是乞丐。也就是說比要飯的好一點,連妓女都不如了。這種情況下,你能指望學問有發展嗎?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我們也就跳過元朝吧,直接進入明清。

中國的歷史上來說都號稱大一統王朝,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鐵桶江山,應該就是明清兩代。那麼集權政治下,哲學和自由思想的發展會得到什麼樣的進步?專制使人變成犬儒。這個時期產生的大部分官方學者,當得上這個稱呼。

犬儒其實並不是罵人狗學者的意思。

犬儒是個外來詞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迪奧根尼的哲學流派。其實主旨就是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忽視外界的環境。大概意思就是說,哪怕生活得像條狗,我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標準。但是犬儒在後期意義上產生了根本變化,雖然依舊蔑視世俗的觀念,但是卻喪失了道德原則。原意是無所謂高尚,貴賤,後來變成了既然高尚貴賤沒有區別,那就無所謂高尚 。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了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成了一種無賴的意思。

這種人在極權政治下特別多。因為無力改變,就看透一切,政治冷感。犬儒主義把對現有秩序的不滿轉化為一種不拒絕的理解,一種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種不認同的接受。

所以,犬儒不是狗知識分子。你我多多少少有些犬儒主義。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其實明朝的儒學,還是從宋朝一脈相承。主要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明朝比較有名的是東林黨啊,東廠這些,思想禁錮是比較嚴的。但還是產生了一個奇人,就是王守仁,即王陽明。當時明朝的官學是朱熹的程朱理學,大概是因為朱元璋也姓朱的緣故,朱熹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抬高。科舉考試不但要考儒家經典,朱熹的註解也要考。

我們上一節提到過,陸王心學,其實是把王陽明歸在主觀唯心主義這一流派的。由於朝政發展到後期,或者說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主導官學地位的理學,由於過於追求修身修心,借佛道說理,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談和思辨陷井。空談心性,不切實際,不識時務。朝政官場就更加腐敗,理學就是一個政治附庸,更凸顯無用和空洞。王陽明在這個時候繼承了陸九淵的心學,希望能夠取代理學,挽救儒學和朝廷的敗相。

王陽明這個人非常特殊,完全不同於其他學者。他是個思想家,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文官,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是一個軍官。“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就是他說的。就是說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理論上有高度,學術上有研究,實踐中有戰果,這簡直就是一個21世紀的全新複合型人才。在明朝的政治高壓下面,他還可以開辦書院。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王陽明的思想底層是什麼呢?我去陽明洞的時候看到過他的幾個句子,印象很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噁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個理論很明顯是從道家發端。第一句就是道,第二句就是德。

《道德經》實際上,是“道,得之經”。這個講理論一時難講清。我們打個比方。你站在原地,那麼你可以往任何一個方向走。這就是“道”,也就是“有”,也就是“無”。能不能理解?所以“無善無噁心之體”,其實就是“道”。但是你現在朝一個方向邁了一步,那就是“得”了。你擁有了一個方向,但你同時丟失了其他所有方向,既“得”又“失”了。道德經其實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第二句“有善有噁心之動”?

其實王陽明的學說,算是兼融了廣義理學的所有流派。他的學說以孔孟的學說為主旨,又帶有明顯的道家佛家色彩,繼承了二程理學,又發揚了陸九淵的心學,也光大了朱熹的“心即是理”,另外由於他本人的戰功很高,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葉適的事功學,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理學心學事功學結合的產物。

但總的來說的王陽明的學說,以側重心學為主,“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這句話說得多好。雖然是對二程一陸,心學的繼承和發展,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一般稱為王學或者是陽明學。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大明王朝的儒學高峰也就基本上在這裡了。而陽明學實際上是崛起於民間,並且逐漸成為被主流社會認可的一種思想意識。程朱理學到了明朝後期慢慢的開始被輕視,質疑,這也和有人說的朱熹本人的人品有關,不過雖然社會上普遍認可王學,官方還是以理學為主要的意識形態。

隨著王朝沒落,無論是理學還是王學,越發展越背離初衷,越發展其弊端就越暴露無遺。

經過明末清初的政治動盪,儒家也開始自身的批判和尋求復興,儒學的思路,大致分為兩條展開。一個是經世致用學,不再去空想,不再走道家佛家那些思辨方法,而是去研究具體的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如何在先期的儒家經典指導下運作。這個,學術範圍就突然一下開闊了。天文地理河流山川,風俗兵馬賦稅儀典,涵蓋了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另一條路線就是人文思想的啟蒙。這一期間,湧現了一大批思想家,顧炎武,王船山,黃宗羲。但是不管這些思想怎麼發展,這些儒學大師們各有側重,但實際上還是承著宋明的理學而來。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所以宋,元,明,清早期,儒學發展一直以理學為根本。這個時期的儒學稱為“宋學”。清儒脫於宋學卻批判宋學,清儒認為宋學過於重視義理的闡發,忽視甚至歪曲儒學經典。所以後來清儒提倡訓詁和考證,類似於我們講過的古今經文之爭。清儒提出考證古典的名為“漢學”,用來對抗“宋學”。簡單點說,漢學對應的是我注六經,而宋學是六經注我。

先秦孔孟儒學其實帶有強烈的政治主旨。自西漢董仲舒糅入了道家學說之後,儒家就開始走向了哲學化和世俗化的兩個方向,基本上在每個歷史時期都脫離了它的本質。我們說漢儒,宋儒,宋儒到底還是不是儒,其實是可以打個問號的。不過學術界都稱他們為儒家,不妨把他們都看作是儒家的分支,稱他們為新儒家都不過分。不過你真的要把孔孟學說和陽明學放在一起來比較的話,那就真的是天隔地遠了。

晚清民國時期也有大師,儒學由於帝制的崩潰跌入谷底。不過儒學已經浸透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骨血,所以不斷出現的國學大師們也在思考儒學的出路。陳獨秀,胡適,樑簌溟,熊十力,張君勱,賀麟,馮友蘭,都一直在尋找中國儒學的方向和出路。特別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他把中國哲學精神歸納為“極高明而道中庸”,吸收西方新實在論的理性主義哲學,使理學變成了新理學,儒學基本上就完成了中國哲學的蛻變。

白話儒家簡史(六):明,清,民國儒學走向

建國之後就不聊了。只有一個批林批孔,大家要搞清楚,當時批孔,實際上是批朱熹學說,孔老夫子不過是背鍋罷了。這也是由於社會大眾對儒學發展的無知和無視。

此為白話儒家簡史最後一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