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基本上大家都會做錯題集,但基本都停留在當前的題目,並不會去考慮題型,更不會思考背後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這道題會做了,換個題型又不會了。

蔣俊博,2011年高考分數634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他在分享備考經驗時提到,很多人只習慣於刷題,覺得自己做了一天的題,特別充實,卻忘了去分析備考的知識點及所佔比例。

比如,高考英語的單選題才15分,佔卷面成績的1/10,但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單選題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分值所佔的比例,明顯的事倍功半。

學霸天資聰慧我們學不來,但學習方法的優勢不可不學,方法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基本上大家都會做錯題集,但基本都停留在當前的題目,並不會去考慮題型,更不會思考背後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這道題會做了,換個題型又不會了。

蔣俊博,2011年高考分數634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他在分享備考經驗時提到,很多人只習慣於刷題,覺得自己做了一天的題,特別充實,卻忘了去分析備考的知識點及所佔比例。

比如,高考英語的單選題才15分,佔卷面成績的1/10,但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單選題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分值所佔的比例,明顯的事倍功半。

學霸天資聰慧我們學不來,但學習方法的優勢不可不學,方法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3

多種興趣讓心靈更豐富

學霸只是學習好嗎?才不是。真正的學霸永遠都是愛好廣泛,精通其中。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基本上大家都會做錯題集,但基本都停留在當前的題目,並不會去考慮題型,更不會思考背後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這道題會做了,換個題型又不會了。

蔣俊博,2011年高考分數634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他在分享備考經驗時提到,很多人只習慣於刷題,覺得自己做了一天的題,特別充實,卻忘了去分析備考的知識點及所佔比例。

比如,高考英語的單選題才15分,佔卷面成績的1/10,但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單選題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分值所佔的比例,明顯的事倍功半。

學霸天資聰慧我們學不來,但學習方法的優勢不可不學,方法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3

多種興趣讓心靈更豐富

學霸只是學習好嗎?才不是。真正的學霸永遠都是愛好廣泛,精通其中。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讀詩就是武亦姝最大的興趣愛好,學習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武亦姝不僅是詩詞才女,對於演講、文學、音樂等都有廣泛的興趣,如今畢業了,她作詞又作曲,給母校寫了一首歌《紅牆邊》。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基本上大家都會做錯題集,但基本都停留在當前的題目,並不會去考慮題型,更不會思考背後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這道題會做了,換個題型又不會了。

蔣俊博,2011年高考分數634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他在分享備考經驗時提到,很多人只習慣於刷題,覺得自己做了一天的題,特別充實,卻忘了去分析備考的知識點及所佔比例。

比如,高考英語的單選題才15分,佔卷面成績的1/10,但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單選題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分值所佔的比例,明顯的事倍功半。

學霸天資聰慧我們學不來,但學習方法的優勢不可不學,方法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3

多種興趣讓心靈更豐富

學霸只是學習好嗎?才不是。真正的學霸永遠都是愛好廣泛,精通其中。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讀詩就是武亦姝最大的興趣愛好,學習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武亦姝不僅是詩詞才女,對於演講、文學、音樂等都有廣泛的興趣,如今畢業了,她作詞又作曲,給母校寫了一首歌《紅牆邊》。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同樣今年一考成名的廣西理科狀元也是在學習之餘有自己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年楊晨煜理科考了730分,英語、數學雙滿分。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基本上大家都會做錯題集,但基本都停留在當前的題目,並不會去考慮題型,更不會思考背後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這道題會做了,換個題型又不會了。

蔣俊博,2011年高考分數634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他在分享備考經驗時提到,很多人只習慣於刷題,覺得自己做了一天的題,特別充實,卻忘了去分析備考的知識點及所佔比例。

比如,高考英語的單選題才15分,佔卷面成績的1/10,但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單選題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分值所佔的比例,明顯的事倍功半。

學霸天資聰慧我們學不來,但學習方法的優勢不可不學,方法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3

多種興趣讓心靈更豐富

學霸只是學習好嗎?才不是。真正的學霸永遠都是愛好廣泛,精通其中。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讀詩就是武亦姝最大的興趣愛好,學習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武亦姝不僅是詩詞才女,對於演講、文學、音樂等都有廣泛的興趣,如今畢業了,她作詞又作曲,給母校寫了一首歌《紅牆邊》。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同樣今年一考成名的廣西理科狀元也是在學習之餘有自己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年楊晨煜理科考了730分,英語、數學雙滿分。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可他並不是書呆子,平時喜歡書法,羽毛球,足球,班級宣傳的文字也由他負責。

"


八月底九月初,各大高校馬上就要迎來2019級研究生新同學,據悉,今年清華新生年齡跨度40歲以上,最小的碩士年僅18歲,最小的博士年僅17歲。看了這個數據,網友紛紛評價:

這個年齡我才上大學,給00後丟臉了……我和別人的18歲不止差了一點,兩點。

同樣是00後,有些人只顧埋頭打遊戲,而有的人已經在清華讀研,更有在清華讀博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拉大的。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人,有的人成了學渣,而有的人就成了學霸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學霸們的3大學習祕訣,掌握了這3點,成為學霸不是夢。

01

內驅力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學霸從來都不是被逼出來的,他們和學渣最大區別在學習的自主性。

就像曾經的北大學霸苑子文說的最大的動力要來自自己,要自己想學才可以。

很多輔導作業的爸媽雖然很努力,只讓孩子形成了"要我學"消極態度,沒有培養孩子"我要學"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覺得我是為了爸媽、老師讀書,如果能有手機玩,電視看,我才不會坐在那裡抱著書看。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習變成一件很熱血的事?

有個高贊回答是:讓學習成為一件熱血的事情,就是能夠持續、穩定、高效的學習。答者認為主動學習和內驅力有很大關聯。學習的內驅力越大,學習的積極性就會顯現出來。

《少年說》中曾經有一個女孩,當著全校學生的面向學霸下戰書:雖然我現在離你還有一點距離,但我一定會打敗你,讓你破產的!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問起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想激勵自己,她已經從年級300多名到150多名了,她想讓自己走的更遠!

何江,第一個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人。他的學習內驅力就深受母親的影響。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何江的母親喜歡陪著他一起學習,因為不識字,母親總是要求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她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會和兒子討論,因此何江很喜歡給母親"上課"。

很多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都是作為監工的角色出現,不停指出錯誤,改正提高。殊不知這樣只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和挫敗感,對學習痛苦厭惡。

父母們可以學學何江的母親,讓孩子在"小老師"的成就感中複習所學知識,增加認識和反思,孩子開心,效果良好,何樂而不為呢?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2

高水平勤奮讓學習變輕鬆

看著別人家孩子的佳績,很多人紛紛留言,學習與學霸而言,永遠都是so easy 。


我高中認識的那個年級第一, 每天躲在桌子下面看龍族,可他就是老把第二名甩一大截,最後上了清華。我的一個同學,四川人。高中的時候一開始學是文科,隨隨便便考第一,覺得沒意思轉到了理科,依舊隨隨便便第一名,後來隨隨便便上了人大。我認識的學霸,貌似大都不上輔導班,而且不管題多難,他們永遠都是700+,偏科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能馬上超上來,文科理科都能考前幾,一般人考完試都會嗷嗷地吐槽題太難,但是它們真的是無法形容……


本來最後那個"它們"屬於筆誤,但網友看了紛紛表示這個它們用的精妙,因為他們真的不是人,是神。

學霸總是看起來各種輕鬆,他們就一點都不努力嗎?並不是。他們總是善用一些方法,避免低水平的勤奮。

還記得前年靠一張作息表爆紅的浙大學霸嗎?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浙大有一個雲集了所有優秀學生的竺可楨學院,裡面有一位學霸叫胡一捷。他每一天的時間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12點,時間精確到分,每一個時段都有明確的事情。

一個人一天有24個小時,學霸彷彿把它變成了48個。胡一捷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

從來才華都不是上天最好的獎勵,只有高效利用的才華才是。

學霸們總是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時間,而不是看起來很努力,實則做了很多無用功,學生時代班上總有一群愛挑燈夜戰,特別努力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成績卻與努力不成正比,有的反而越來越差。

原來很多學生陷入了思維的誤區,以為只要付出時間就會成果,實則不然,低質量的熬夜刷題,不如高質量的分析錯題。

今年成都市的高考學霸張家豪在採訪中說,他會製作錯題集,不僅要看錯題的形式,更要看背後的知識點。學習效率特別高,上課認真聽講,晚自習做完試題,晚上準時休息。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基本上大家都會做錯題集,但基本都停留在當前的題目,並不會去考慮題型,更不會思考背後的知識點,所以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這道題會做了,換個題型又不會了。

蔣俊博,2011年高考分數634分,被武漢大學錄取。他在分享備考經驗時提到,很多人只習慣於刷題,覺得自己做了一天的題,特別充實,卻忘了去分析備考的知識點及所佔比例。

比如,高考英語的單選題才15分,佔卷面成績的1/10,但很多老師和同學在單選題上花的功夫遠遠大於分值所佔的比例,明顯的事倍功半。

學霸天資聰慧我們學不來,但學習方法的優勢不可不學,方法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精力,讓學習事半功倍。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03

多種興趣讓心靈更豐富

學霸只是學習好嗎?才不是。真正的學霸永遠都是愛好廣泛,精通其中。

今年高考成績放榜,兩年前持續霸屏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再一次被推上熱搜。


武亦姝的高考成績是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被清華大學理科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2017年初,武亦姝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以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橫掃百人團,三戰三捷。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


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


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讀詩就是武亦姝最大的興趣愛好,學習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武亦姝不僅是詩詞才女,對於演講、文學、音樂等都有廣泛的興趣,如今畢業了,她作詞又作曲,給母校寫了一首歌《紅牆邊》。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同樣今年一考成名的廣西理科狀元也是在學習之餘有自己豐富的興趣愛好,今年楊晨煜理科考了730分,英語、數學雙滿分。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可他並不是書呆子,平時喜歡書法,羽毛球,足球,班級宣傳的文字也由他負責。

清華今年最小博士17歲:真正的學霸都有這3個好習慣

楊晨煜的書法

除此之外,他從小喜歡看紀錄片,對科研感興趣。希望得到大學教授的指點,今後從事探索的工作。

對於楊晨煜來說,興趣愛好開啟了工作的萌芽。在很多迷茫於大學選什麼專業的時候,他已經確定了以後要走的道路。

黑格爾說,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

人這輩子一定要有個興趣愛好,它可以讓你有廣泛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足夠的鑑賞力,讓生活變得有趣、豐富、靈動。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學霸真的是智商特別高還是學習方法和勤奮的問題?

有個高考在全省前0.1%的人是這樣回答的:智商是很重要的因素,智商高才能認識到方法的重要性,才能知道如何去構建自己的方法體系。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當學霸的天賦,但學霸的習慣卻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高效的學習方法,自娛自樂的興趣愛好,這些都可以為進入社會的成功打下基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