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島人來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會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後和老闆買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個,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闆,會在自家酒牌上做記號,

這樣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還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島人來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會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後和老闆買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個,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闆,會在自家酒牌上做記號,

這樣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還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啤酒屋的由來,

可以追溯到德國佔領時期,

第一家啤酒屋,就開在了軍營旁。

隨著青島啤酒的大眾化,

它除了散落在居民區裡,

也聚集到了營口路啤酒街上。

有人做過統計,

在營口路上130多家啤酒屋裡,

人們每晚喝掉的青島啤酒,

有26輛小汽車那麼重,

每天喝完的扎啤桶,

堆起來有迪拜塔那麼高。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島人來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會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後和老闆買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個,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闆,會在自家酒牌上做記號,

這樣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還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啤酒屋的由來,

可以追溯到德國佔領時期,

第一家啤酒屋,就開在了軍營旁。

隨著青島啤酒的大眾化,

它除了散落在居民區裡,

也聚集到了營口路啤酒街上。

有人做過統計,

在營口路上130多家啤酒屋裡,

人們每晚喝掉的青島啤酒,

有26輛小汽車那麼重,

每天喝完的扎啤桶,

堆起來有迪拜塔那麼高。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張巖

這兒的服務不大好,

環境也有點亂糟糟,

但就是在這人來人往的喧囂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島人來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會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後和老闆買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個,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闆,會在自家酒牌上做記號,

這樣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還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啤酒屋的由來,

可以追溯到德國佔領時期,

第一家啤酒屋,就開在了軍營旁。

隨著青島啤酒的大眾化,

它除了散落在居民區裡,

也聚集到了營口路啤酒街上。

有人做過統計,

在營口路上130多家啤酒屋裡,

人們每晚喝掉的青島啤酒,

有26輛小汽車那麼重,

每天喝完的扎啤桶,

堆起來有迪拜塔那麼高。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張巖

這兒的服務不大好,

環境也有點亂糟糟,

但就是在這人來人往的喧囂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一天,青島土著們都不緊不慢的,

在街頭巷尾的啤酒屋,

享受著酒裡的快意江湖,

還有和氣泡一樣肆意奔放的平民精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島人來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會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後和老闆買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個,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闆,會在自家酒牌上做記號,

這樣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還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啤酒屋的由來,

可以追溯到德國佔領時期,

第一家啤酒屋,就開在了軍營旁。

隨著青島啤酒的大眾化,

它除了散落在居民區裡,

也聚集到了營口路啤酒街上。

有人做過統計,

在營口路上130多家啤酒屋裡,

人們每晚喝掉的青島啤酒,

有26輛小汽車那麼重,

每天喝完的扎啤桶,

堆起來有迪拜塔那麼高。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張巖

這兒的服務不大好,

環境也有點亂糟糟,

但就是在這人來人往的喧囂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一天,青島土著們都不緊不慢的,

在街頭巷尾的啤酒屋,

享受著酒裡的快意江湖,

還有和氣泡一樣肆意奔放的平民精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到夏天,

青島的男女老少,

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大街小巷,

手指頭總會掛著一袋袋漲鼓鼓、

頂著白沫的黃色液體。

外來的朋友遠看一臉狐疑,

近身走過,卻飄來沁涼的麥香,繚繞入鼻。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這就是青島土著,

對青島啤酒的日常打開方式。

就像功夫茶之於潮汕人,

酥油茶之於藏族同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人“喝”發音為“哈”,哈啤就是喝啤酒。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一百多年前,中國字典裡還沒有“啤酒”二字,

但德國人已經把啤酒帶到了中國。

因為《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

一批德國大兵被派到離家一萬公里的青島,

喝不到啤酒的他們,

就像吃煎餅沒有大蔥的山東人,

難受得紛紛給威廉二世寫信。

好在君主比較體恤軍情,

一聲令下,

把釀酒設備和釀酒師,

甚至啤酒花和大麥,

用輪船也運到了青島。

就這樣,中國首家啤酒廠——

日耳曼啤酒公司,也是青島啤酒一廠的前生,

就誕生在了登州路上。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耳曼啤酒公司。

最早接觸啤酒的青島人,

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

後來,因為喝起來有沁人心脾的感覺,

又變成了“脾酒”。

最後,因為是喝的東西,

在1922年的《青島概要》中,

乾脆出現了“啤酒”,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叫法。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了“啤”字的演變。

不過,在日耳曼啤酒公司變身青島啤酒廠之前,

它還曾是“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

一戰時期,德國戰敗,

日本人用50萬銀元買下了啤酒廠,

改用山東大麥和捷克酒花,

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青島啤酒,開始從軍營,

走進百姓的家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日本人運營期間,青島啤酒的海報也走起了中國風。

1945年日本戰敗,

啤酒廠才擁有了自己的中國姓名:

“青島啤酒廠”,

而青島人也終於能吐出那口悶氣,

爽爽地哈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已有116年曆史的啤酒廠,如今依然在登州路。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回到祖國懷抱的青島啤酒,

得到了親生的關懷,

90年代,年產量蹭蹭蹭翻了50倍,

從此,全國人民也加入了哈啤的行列。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啤酒的商標,用的是棧橋上的回瀾閣,是青島的城市標誌。

不過在計劃經濟年代,

想買瓶裝的啤酒,

必須憑介紹信和酒票才行。

那時候請客人吃飯,

一瓶青島啤酒上桌,

不亞於拿出一瓶茅臺。

那麼,平日酒癮來了怎麼辦?

自然是去喝散啤!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以前春和樓裡,舉著青島啤酒乾杯的年輕人。

散啤,顧名思義,

就是散裝的啤酒。

喝散啤的場面,

非常的有武俠氣息。

供應散啤的飯店裡,

服務員掄起袖子,操起舀子,

從大缸舀起一大勺啤酒,

一溜掃過去,倒進了一排排大瓷碗裡。

排著長龍的青島人民,

則樂呵呵的端上一碗,

咕咚咕咚喝個盡興。

若想帶回家裡喝怎麼辦?

那就把暖壺、水壺、玻璃瓶,

一切可以盛得妥當的器皿,統統拿來裝。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時保溫瓶除了裝開水,也被用來打酒。

不過,自從有了塑料袋和扎啤桶,

青島人打散啤,就輕鬆許多了。

我們平日買的罐裝啤酒,

多是滅菌過濾,停止發酵的熟啤,

而深受青島人喜愛的啤酒,

是依然有活性酵母的生啤,

它更新鮮、更醇厚,泡沫也更豐富。

用青島人的話,

喝起來更拉嗓子,

更有“哇”的感覺。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好喝的生啤也更加的“傲嬌”。

它的保質期只有不到7天,

甚至打一杯出來,過了五分鐘,

口感都會開始打折扣,

是實打實的青島“特產”。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原漿也是生啤的一種,沒有經過過濾,啤酒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顆粒,喝起來味道會更純正。

不過,好在後來有了扎啤桶,

它是生啤最忠實的搬運工。

青島人民把生啤直接從生產線上,

注入密封的扎啤桶,

再運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要喝的時候,

只需把塑料袋往龍頭一掛,

就能打包帶走,

或插根吸管,就地吸溜起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它讓人們對青島的夏天,

多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期待。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青島酒客有的只認一廠的散啤,有的覺得順口比“出身”更重要,可分為一啤派和順口派。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到八月,

青島國際啤酒節,

是全世界酒徒們的狂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作為世界三大名牌啤酒之一,

青島啤酒自然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

30多個國家,200多個品牌,1300多種啤酒,

匯聚到金沙灘上,

把海風,都釀出了啤酒的芬芳。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一隻肥大鮮美的紅島蛤蜊,

灌一口“哇”的青島啤酒,

再切一塊呲啦呲啦的德國烤腸,

國際和本土食物的絕配混搭,

讓人昇華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感慨。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當外來的客人們在海灘上熱鬧舉杯,

青島土著們則汲著拖鞋,

拐進家樓下那有個點髒的小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在青島,酒彪子是指特能哈的人,五六瓶最多算打底,十幾瓶也跟玩似的。

青島的啤酒屋,遍佈大街小巷,

很多就藏在居民樓下。

幾方小桌子,幾個小馬紮,

擺上刷著“青島啤酒”的銀白色大桶,

一門小生意,就開始了。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來喝酒的,大多是街坊。

有的是吃完飯下樓遛彎,

有的是鄰里碰上了聊個家常,

還有的,過來喝一杯再去上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董引春

在這裡,你可以光著膀子,或素面朝天,

甚至大聲嚷嚷,

都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來啤酒屋,一點都不用見外。

你可以自己帶上海鮮,讓老闆加工,

或者買上愛吃的花生毛豆,作下酒菜。

當然,倘若你什麼都不帶,

只是一口一口的喝,

或許也會迎來四周崇拜的目光,

因為這樣喝的,才是真正的酒仙。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有李行遍天下

青島人來啤酒屋喝酒,

通常都會掂量下自己的酒量,

然後和老闆買酒牌。

喝完一杯,收走一個,

剩下的酒牌可以退。

每家店的老闆,會在自家酒牌上做記號,

這樣哪怕你喝到天昏地暗,

也還是可以和你算得明明白白。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啤酒屋的由來,

可以追溯到德國佔領時期,

第一家啤酒屋,就開在了軍營旁。

隨著青島啤酒的大眾化,

它除了散落在居民區裡,

也聚集到了營口路啤酒街上。

有人做過統計,

在營口路上130多家啤酒屋裡,

人們每晚喝掉的青島啤酒,

有26輛小汽車那麼重,

每天喝完的扎啤桶,

堆起來有迪拜塔那麼高。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圖 / 張巖

這兒的服務不大好,

環境也有點亂糟糟,

但就是在這人來人往的喧囂中,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每一天,青島土著們都不緊不慢的,

在街頭巷尾的啤酒屋,

享受著酒裡的快意江湖,

還有和氣泡一樣肆意奔放的平民精神。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青島 | 夏天,青島人的命,都是塑料袋裡的散啤給的

那一座城合作諮詢QQ:448444323/3256736117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