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

文\\半島記者 張文豔  圖\\張成先提供

城市在變遷中,總會留下痕跡,一如歷史的車輪滾滾,深深雕刻在時光裡的車轍,不會輕易被抹去,被忘卻。四方機廠舊址,便是歲月留存的斑駁記憶。

凝視掩映在蒼翠中的舊機器、舊廠房,似乎聽到歷史深處傳來的轟鳴聲,當年這裡熱鬧異常,工人黝黑、通紅的面容上是對未來的期望,技術人員朝氣蓬勃,民族製造是他們的目標,也是他們的職責,當中國鐵路機車史上的多個“第一”從這裡走出的時候,整個廠子都沸騰起來,驕傲和自豪感迴盪在城市的上空。如今,四方機廠生產製造基地早已搬遷至城陽棘洪灘,這片舊址靜默了30載春秋,作為城市變遷的親歷者,它的一草一木,一車一軌,都見證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進程,關於它的過往要從頭說起。

1891年6月14日,光緒皇帝批准了李鴻章等人的奏摺,同意在膠州灣設防,原因是膠州灣“環山蔽海,形勢天成,實為旅順、威海以南一大要隘”,青島正式建置。之後,登州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進駐青島。而此時的膠州灣,早已被列強盯上。通過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和間諜弗朗裘斯的調查,對膠州灣覬覦已久的德國人經過周密計劃,於1897年11月14日,以藉口軍事操練為名,強行登上了青島的土地。

當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時候,煙臺棲霞有一名孩童正在茁壯成長,他出生於1890年,正在清末的教育體系中尋找人生的方向,他叫欒寶德,後來大名鼎鼎的四方機廠廠長。

"

文\\半島記者 張文豔  圖\\張成先提供

城市在變遷中,總會留下痕跡,一如歷史的車輪滾滾,深深雕刻在時光裡的車轍,不會輕易被抹去,被忘卻。四方機廠舊址,便是歲月留存的斑駁記憶。

凝視掩映在蒼翠中的舊機器、舊廠房,似乎聽到歷史深處傳來的轟鳴聲,當年這裡熱鬧異常,工人黝黑、通紅的面容上是對未來的期望,技術人員朝氣蓬勃,民族製造是他們的目標,也是他們的職責,當中國鐵路機車史上的多個“第一”從這裡走出的時候,整個廠子都沸騰起來,驕傲和自豪感迴盪在城市的上空。如今,四方機廠生產製造基地早已搬遷至城陽棘洪灘,這片舊址靜默了30載春秋,作為城市變遷的親歷者,它的一草一木,一車一軌,都見證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進程,關於它的過往要從頭說起。

1891年6月14日,光緒皇帝批准了李鴻章等人的奏摺,同意在膠州灣設防,原因是膠州灣“環山蔽海,形勢天成,實為旅順、威海以南一大要隘”,青島正式建置。之後,登州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進駐青島。而此時的膠州灣,早已被列強盯上。通過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和間諜弗朗裘斯的調查,對膠州灣覬覦已久的德國人經過周密計劃,於1897年11月14日,以藉口軍事操練為名,強行登上了青島的土地。

當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時候,煙臺棲霞有一名孩童正在茁壯成長,他出生於1890年,正在清末的教育體系中尋找人生的方向,他叫欒寶德,後來大名鼎鼎的四方機廠廠長。

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欒寶德。

言歸正傳。德國對於在山東修鐵路掠奪資源這方面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早在李希霍芬於1868年開啟在中國調查,併到濰縣金家港考察後,德國方面就有了在山東修築鐵路的設想。但時隔30年後的1898年,他們還是派出了蓋德茲和錫樂巴再次進行考察,最終修建鐵路的設想變為計劃表,正式落實。

1899年6月1日,德國首相霍亨洛熙公爵授予由14家銀行、貿易公司和出口企業組成的山東辛迪加以《山東鐵路公司建設和經營許可權》。《鐵路許可權》中明確規定,德國在山東建設鐵路所需的資料、設備儘量購於德國。半年後,“1899年12月,第一艘載著4300噸軌道材料的輪船從德國漢堡出發,航行三個月以後,於1900年3月到達青島。運送至青島的鐵軌鋪設在青島至膠州段時,1900年11月,8臺機車和226節車廂也經海運到了青島”(《欒寶德的身影:從德華大學到四方機廠》王帥作)。

與此同時,下四方村的膠濟鐵路四方工場已於1900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一年後,已組裝完成了13臺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1902年6月,第一批廠房竣工。

"

文\\半島記者 張文豔  圖\\張成先提供

城市在變遷中,總會留下痕跡,一如歷史的車輪滾滾,深深雕刻在時光裡的車轍,不會輕易被抹去,被忘卻。四方機廠舊址,便是歲月留存的斑駁記憶。

凝視掩映在蒼翠中的舊機器、舊廠房,似乎聽到歷史深處傳來的轟鳴聲,當年這裡熱鬧異常,工人黝黑、通紅的面容上是對未來的期望,技術人員朝氣蓬勃,民族製造是他們的目標,也是他們的職責,當中國鐵路機車史上的多個“第一”從這裡走出的時候,整個廠子都沸騰起來,驕傲和自豪感迴盪在城市的上空。如今,四方機廠生產製造基地早已搬遷至城陽棘洪灘,這片舊址靜默了30載春秋,作為城市變遷的親歷者,它的一草一木,一車一軌,都見證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進程,關於它的過往要從頭說起。

1891年6月14日,光緒皇帝批准了李鴻章等人的奏摺,同意在膠州灣設防,原因是膠州灣“環山蔽海,形勢天成,實為旅順、威海以南一大要隘”,青島正式建置。之後,登州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進駐青島。而此時的膠州灣,早已被列強盯上。通過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和間諜弗朗裘斯的調查,對膠州灣覬覦已久的德國人經過周密計劃,於1897年11月14日,以藉口軍事操練為名,強行登上了青島的土地。

當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時候,煙臺棲霞有一名孩童正在茁壯成長,他出生於1890年,正在清末的教育體系中尋找人生的方向,他叫欒寶德,後來大名鼎鼎的四方機廠廠長。

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欒寶德。

言歸正傳。德國對於在山東修鐵路掠奪資源這方面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早在李希霍芬於1868年開啟在中國調查,併到濰縣金家港考察後,德國方面就有了在山東修築鐵路的設想。但時隔30年後的1898年,他們還是派出了蓋德茲和錫樂巴再次進行考察,最終修建鐵路的設想變為計劃表,正式落實。

1899年6月1日,德國首相霍亨洛熙公爵授予由14家銀行、貿易公司和出口企業組成的山東辛迪加以《山東鐵路公司建設和經營許可權》。《鐵路許可權》中明確規定,德國在山東建設鐵路所需的資料、設備儘量購於德國。半年後,“1899年12月,第一艘載著4300噸軌道材料的輪船從德國漢堡出發,航行三個月以後,於1900年3月到達青島。運送至青島的鐵軌鋪設在青島至膠州段時,1900年11月,8臺機車和226節車廂也經海運到了青島”(《欒寶德的身影:從德華大學到四方機廠》王帥作)。

與此同時,下四方村的膠濟鐵路四方工場已於1900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一年後,已組裝完成了13臺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1902年6月,第一批廠房竣工。

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抗日戰爭時期,青島鐵路工廠大門。

簽訂了99年租借條約的德國野心勃勃,他們立志將青島打造成一個模範殖民地,而傳教士的出現就是他們殖民思想的執行者。1900年夏日的一天,27歲的德國傳教士衛禮賢接待了幾位少年客人,他們是因義和團運動,來青島避難的濰縣文華中學的學生譚玉峰、譚嶽峰兄弟和王真光,他們慕名而來,央求衛禮賢教他們德語,於是從起居室到膠州路民房,再到“建立講堂、宿舍各一所,春季落成”。1901年6月20日,青島禮賢書院正式成立。4年後,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據衛禮賢的妻子衛美懿回憶,“出現了第一位要求進行德語授課的中國女孩。一開始只是在家中進行私人授課,但是很快開辦一所女子學校的願望就變得十分迫切”。於是,“一所真正的、有5名學生的小型女子學校正式宣告成立”,取名美懿書院,衛美懿的妹妹欣德任校長,教導主任則是譚玉峰在文美女中請來的教師欒佩卿,跟她一起來的,還有她的丈夫張松溪(字子清),張松溪在禮賢中學和美懿書院任教。而欒佩卿就是欒寶德的大姐。也就是在1905年,15歲的欒寶德從文會館來到了青島,投奔大姐和姐夫,並就讀於姐夫所在的禮賢中學。

畢業後,欒寶德進入了德華大學,就讀於工藝科機器班。1913年,欒寶德留校任助教,曾親手接收德國各工廠企業捐助的各種機器約六十件,其中包括一個火車頭及有關鐵路機件,無疑,這為他與四方機廠的機緣埋下了伏筆。1914年,欒寶德赴德國留學。

這一年,美麗的海濱城市隨著日德戰爭的炮火而佈滿硝煙,日本取代德國強行侵佔青島,膠濟鐵路以及“四方工場”也淪為他們掠奪資源的工具。“五四運動”中“還我青島”的呼聲最終取得了勝利,1922年12月,青島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23年,膠濟鐵路正式回收。1925年7月,欒寶德由津浦鐵路濟南機廠調入膠濟鐵路,擔任四方機廠廠長。

"

文\\半島記者 張文豔  圖\\張成先提供

城市在變遷中,總會留下痕跡,一如歷史的車輪滾滾,深深雕刻在時光裡的車轍,不會輕易被抹去,被忘卻。四方機廠舊址,便是歲月留存的斑駁記憶。

凝視掩映在蒼翠中的舊機器、舊廠房,似乎聽到歷史深處傳來的轟鳴聲,當年這裡熱鬧異常,工人黝黑、通紅的面容上是對未來的期望,技術人員朝氣蓬勃,民族製造是他們的目標,也是他們的職責,當中國鐵路機車史上的多個“第一”從這裡走出的時候,整個廠子都沸騰起來,驕傲和自豪感迴盪在城市的上空。如今,四方機廠生產製造基地早已搬遷至城陽棘洪灘,這片舊址靜默了30載春秋,作為城市變遷的親歷者,它的一草一木,一車一軌,都見證了青島這座城市的歷史進程,關於它的過往要從頭說起。

1891年6月14日,光緒皇帝批准了李鴻章等人的奏摺,同意在膠州灣設防,原因是膠州灣“環山蔽海,形勢天成,實為旅順、威海以南一大要隘”,青島正式建置。之後,登州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進駐青島。而此時的膠州灣,早已被列強盯上。通過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和間諜弗朗裘斯的調查,對膠州灣覬覦已久的德國人經過周密計劃,於1897年11月14日,以藉口軍事操練為名,強行登上了青島的土地。

當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時候,煙臺棲霞有一名孩童正在茁壯成長,他出生於1890年,正在清末的教育體系中尋找人生的方向,他叫欒寶德,後來大名鼎鼎的四方機廠廠長。

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欒寶德。

言歸正傳。德國對於在山東修鐵路掠奪資源這方面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早在李希霍芬於1868年開啟在中國調查,併到濰縣金家港考察後,德國方面就有了在山東修築鐵路的設想。但時隔30年後的1898年,他們還是派出了蓋德茲和錫樂巴再次進行考察,最終修建鐵路的設想變為計劃表,正式落實。

1899年6月1日,德國首相霍亨洛熙公爵授予由14家銀行、貿易公司和出口企業組成的山東辛迪加以《山東鐵路公司建設和經營許可權》。《鐵路許可權》中明確規定,德國在山東建設鐵路所需的資料、設備儘量購於德國。半年後,“1899年12月,第一艘載著4300噸軌道材料的輪船從德國漢堡出發,航行三個月以後,於1900年3月到達青島。運送至青島的鐵軌鋪設在青島至膠州段時,1900年11月,8臺機車和226節車廂也經海運到了青島”(《欒寶德的身影:從德華大學到四方機廠》王帥作)。

與此同時,下四方村的膠濟鐵路四方工場已於1900年10月20日開工建設,一年後,已組裝完成了13臺時速60公里的蒸汽機車,1902年6月,第一批廠房竣工。

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抗日戰爭時期,青島鐵路工廠大門。

簽訂了99年租借條約的德國野心勃勃,他們立志將青島打造成一個模範殖民地,而傳教士的出現就是他們殖民思想的執行者。1900年夏日的一天,27歲的德國傳教士衛禮賢接待了幾位少年客人,他們是因義和團運動,來青島避難的濰縣文華中學的學生譚玉峰、譚嶽峰兄弟和王真光,他們慕名而來,央求衛禮賢教他們德語,於是從起居室到膠州路民房,再到“建立講堂、宿舍各一所,春季落成”。1901年6月20日,青島禮賢書院正式成立。4年後,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據衛禮賢的妻子衛美懿回憶,“出現了第一位要求進行德語授課的中國女孩。一開始只是在家中進行私人授課,但是很快開辦一所女子學校的願望就變得十分迫切”。於是,“一所真正的、有5名學生的小型女子學校正式宣告成立”,取名美懿書院,衛美懿的妹妹欣德任校長,教導主任則是譚玉峰在文美女中請來的教師欒佩卿,跟她一起來的,還有她的丈夫張松溪(字子清),張松溪在禮賢中學和美懿書院任教。而欒佩卿就是欒寶德的大姐。也就是在1905年,15歲的欒寶德從文會館來到了青島,投奔大姐和姐夫,並就讀於姐夫所在的禮賢中學。

畢業後,欒寶德進入了德華大學,就讀於工藝科機器班。1913年,欒寶德留校任助教,曾親手接收德國各工廠企業捐助的各種機器約六十件,其中包括一個火車頭及有關鐵路機件,無疑,這為他與四方機廠的機緣埋下了伏筆。1914年,欒寶德赴德國留學。

這一年,美麗的海濱城市隨著日德戰爭的炮火而佈滿硝煙,日本取代德國強行侵佔青島,膠濟鐵路以及“四方工場”也淪為他們掠奪資源的工具。“五四運動”中“還我青島”的呼聲最終取得了勝利,1922年12月,青島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23年,膠濟鐵路正式回收。1925年7月,欒寶德由津浦鐵路濟南機廠調入膠濟鐵路,擔任四方機廠廠長。

一人、一廠、一城,一部滄桑史——欒寶德與四方機廠

德佔時期的四方機廠。

欒寶德人生中的榮光也出現於任職四方機廠廠長時期,1930年,他得知北魏石佛險些被日本人偷走,因民眾發現大佛滯留在淄河店車站,他當機立斷將石佛運至青島四方公園安放。即便後來因抗戰時期他不太支持遷廠而造成口碑影響,但他的護寶行動讓他留名至今,每當人們看到青島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丈八佛”,都會想起欒寶德,原四方機廠的廠長,一位曾和四方機廠一起發展壯大的帶領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