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讀過錢鍾書先生學術作品的人無不被他的旁徵博引所折服,“這樣的腦袋是怎麼做到的,能記住那麼多內容?”,類似的還有李敖,他的學術作品中也是引用無數。

的人讀書、聽課時都要做筆記,並且在回顧和複習的時候主要研究自己的筆記,甚至通過筆記能還原讀書、聽課時自己的想法、學習環境和老師的態度,這樣的人通過記筆記的過程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錢鍾書:

關於錢鍾書,撇開他的成就不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淵博的知識和超強的記憶力,據說,他看過的東西都是過目不忘,在進入小學讀書之前,錢鍾書已讀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七俠五義》以及《說唐》等名著。

錢鍾書讀書過目不忘,任人從書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無阻地背出來,甚至連書中好漢所使用兵器的斤兩都背得出來。

錢的記憶力被國外一些媒體譽為“照相機式記憶”,凡是他看過的東西就像照相一樣記在大腦中。

看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管錐編》,你也會發現先生旁徵博引,從先秦到現代,從詩詞到戲曲,隨手拈來,行雲流水,自然成文。所以他被譽為中國的“文化崑崙 ”。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讀過錢鍾書先生學術作品的人無不被他的旁徵博引所折服,“這樣的腦袋是怎麼做到的,能記住那麼多內容?”,類似的還有李敖,他的學術作品中也是引用無數。

的人讀書、聽課時都要做筆記,並且在回顧和複習的時候主要研究自己的筆記,甚至通過筆記能還原讀書、聽課時自己的想法、學習環境和老師的態度,這樣的人通過記筆記的過程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錢鍾書:

關於錢鍾書,撇開他的成就不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淵博的知識和超強的記憶力,據說,他看過的東西都是過目不忘,在進入小學讀書之前,錢鍾書已讀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七俠五義》以及《說唐》等名著。

錢鍾書讀書過目不忘,任人從書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無阻地背出來,甚至連書中好漢所使用兵器的斤兩都背得出來。

錢的記憶力被國外一些媒體譽為“照相機式記憶”,凡是他看過的東西就像照相一樣記在大腦中。

看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管錐編》,你也會發現先生旁徵博引,從先秦到現代,從詩詞到戲曲,隨手拈來,行雲流水,自然成文。所以他被譽為中國的“文化崑崙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在人們心目中,錢鍾書先生的“天才”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但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卻不這麼認為,她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工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楊絳先生還提到:

“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讀過錢鍾書先生學術作品的人無不被他的旁徵博引所折服,“這樣的腦袋是怎麼做到的,能記住那麼多內容?”,類似的還有李敖,他的學術作品中也是引用無數。

的人讀書、聽課時都要做筆記,並且在回顧和複習的時候主要研究自己的筆記,甚至通過筆記能還原讀書、聽課時自己的想法、學習環境和老師的態度,這樣的人通過記筆記的過程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錢鍾書:

關於錢鍾書,撇開他的成就不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淵博的知識和超強的記憶力,據說,他看過的東西都是過目不忘,在進入小學讀書之前,錢鍾書已讀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七俠五義》以及《說唐》等名著。

錢鍾書讀書過目不忘,任人從書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無阻地背出來,甚至連書中好漢所使用兵器的斤兩都背得出來。

錢的記憶力被國外一些媒體譽為“照相機式記憶”,凡是他看過的東西就像照相一樣記在大腦中。

看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管錐編》,你也會發現先生旁徵博引,從先秦到現代,從詩詞到戲曲,隨手拈來,行雲流水,自然成文。所以他被譽為中國的“文化崑崙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在人們心目中,錢鍾書先生的“天才”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但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卻不這麼認為,她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工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楊絳先生還提到:

“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但有的人讀書、聽課也做筆記,但他的筆記基本上自己不會再看。

在大學裡,這些人的筆記就成為某些不愛上課人的寶貝,相信你的同學中就有這樣的人。

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做筆記的目的不在於看筆記,而在於做的本身,他通過做筆記的過程增進理解、掌握知識,做筆記的過程其實就是掌握知識的過程,筆記做完了基本上他就掌握了這些知識;而看筆記的人則通過看別人的筆記去理解相關概念、工具和方法,通過閱讀掌握知識。

有的人從來不做筆記,而主要靠讀、聽、看來學習!

臺灣著名的政論家南方朔據說從不做筆記,因為“讀通了,就全在腦袋裡了”。

查找數據,就直接站到書架前動手,他寧願在“沒有 Google的環境裡寫作”。如果你讀南方朔的政論文章,你也會被他廣博的知識所折服。許多學習很好的人也不做筆記,他們認為做筆記會分心,錯過對精彩內容的掌握。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讀過錢鍾書先生學術作品的人無不被他的旁徵博引所折服,“這樣的腦袋是怎麼做到的,能記住那麼多內容?”,類似的還有李敖,他的學術作品中也是引用無數。

的人讀書、聽課時都要做筆記,並且在回顧和複習的時候主要研究自己的筆記,甚至通過筆記能還原讀書、聽課時自己的想法、學習環境和老師的態度,這樣的人通過記筆記的過程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錢鍾書:

關於錢鍾書,撇開他的成就不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淵博的知識和超強的記憶力,據說,他看過的東西都是過目不忘,在進入小學讀書之前,錢鍾書已讀了《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七俠五義》以及《說唐》等名著。

錢鍾書讀書過目不忘,任人從書中隨便抽出一段來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暢無阻地背出來,甚至連書中好漢所使用兵器的斤兩都背得出來。

錢的記憶力被國外一些媒體譽為“照相機式記憶”,凡是他看過的東西就像照相一樣記在大腦中。

看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管錐編》,你也會發現先生旁徵博引,從先秦到現代,從詩詞到戲曲,隨手拈來,行雲流水,自然成文。所以他被譽為中國的“文化崑崙 ”。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在人們心目中,錢鍾書先生的“天才”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但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卻不這麼認為,她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工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楊絳先生還提到:

“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但有的人讀書、聽課也做筆記,但他的筆記基本上自己不會再看。

在大學裡,這些人的筆記就成為某些不愛上課人的寶貝,相信你的同學中就有這樣的人。

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做筆記的目的不在於看筆記,而在於做的本身,他通過做筆記的過程增進理解、掌握知識,做筆記的過程其實就是掌握知識的過程,筆記做完了基本上他就掌握了這些知識;而看筆記的人則通過看別人的筆記去理解相關概念、工具和方法,通過閱讀掌握知識。

有的人從來不做筆記,而主要靠讀、聽、看來學習!

臺灣著名的政論家南方朔據說從不做筆記,因為“讀通了,就全在腦袋裡了”。

查找數據,就直接站到書架前動手,他寧願在“沒有 Google的環境裡寫作”。如果你讀南方朔的政論文章,你也會被他廣博的知識所折服。許多學習很好的人也不做筆記,他們認為做筆記會分心,錯過對精彩內容的掌握。

如何擁有錢鍾書那樣“照相機式的記憶”?

認識一位成功的企業老總,他的學習方式就是說。

當他對某個方面的知識不清楚的時候,他就先讀基礎的資料。讀完後,當要與自己企業情況結合的時候,他就開會。開會的過程中他很少讓別人發言,而是通過自己滔滔不絕地說的過程整理自己的思路和知識。說的過程就是他對知識反思、提煉的過程,當自己能比較系統地說出來的時候,他就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這個領域的知識。

你的學習方式是什麼樣的?

也許你需要通過做筆記來學習,也許你需要通過讀和聽來學習,也許你通過說的方式學習效率更高。其實沒有哪一種方式是適合所有人的,你需要在學習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適合和擅長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是提升學習效率的主要方法。如果你覺得做筆記沒用那你就不用做筆記,只要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如果你享受做筆記的過程或者只有邊讀、邊聽、邊寫才能找到感覺,那你就尊重自己的習慣;如果你願意說你知道的知識,也許說的過程也就是你整理自己思路,將你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結合的過程,那你就多說吧!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