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這個說法成立嗎?我們來看此石,它的形狀很特別,孤石凸起于山腳,猶如石樁,非常醒目,作為纜船之石可謂物盡其用。北宋末有思淨和尚將此石雕飾成一座半身佛像,由此建成了大石佛院。《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一記載南宋甄龍友見到這尊佛像時,說是“盡大地人,只見一橛”,此佛好比是一截橛頭。由“橛頭”到“槿頭”都是當地土名,最後演變為官方記名的“錢唐”。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錢唐縣治(官員辦公處)在哪裡?

從杭州高東低的地勢來看,不少人認為應在今天的靈隱山下一帶。南北朝劉宋時劉道真《錢唐記》曾說:“(錢塘)縣在靈隱山下,至今基址猶在。”還有一個理由是,靈隱山下多泉流,至今法雲弄一帶仍流淌著一條溪流,和三天竺下來的一澗清流,史上並稱為“錢源”(錢與泉兩字通假),至飛來峰前合澗橋下合二為一,然後一路東流入湖。錢源也是錢塘的淵源所在。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這個說法成立嗎?我們來看此石,它的形狀很特別,孤石凸起于山腳,猶如石樁,非常醒目,作為纜船之石可謂物盡其用。北宋末有思淨和尚將此石雕飾成一座半身佛像,由此建成了大石佛院。《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一記載南宋甄龍友見到這尊佛像時,說是“盡大地人,只見一橛”,此佛好比是一截橛頭。由“橛頭”到“槿頭”都是當地土名,最後演變為官方記名的“錢唐”。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錢唐縣治(官員辦公處)在哪裡?

從杭州高東低的地勢來看,不少人認為應在今天的靈隱山下一帶。南北朝劉宋時劉道真《錢唐記》曾說:“(錢塘)縣在靈隱山下,至今基址猶在。”還有一個理由是,靈隱山下多泉流,至今法雲弄一帶仍流淌著一條溪流,和三天竺下來的一澗清流,史上並稱為“錢源”(錢與泉兩字通假),至飛來峰前合澗橋下合二為一,然後一路東流入湖。錢源也是錢塘的淵源所在。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的由來至此還不能畫上句號,接下來還有故事。漢承秦制,西漢還叫錢唐,但王莽篡漢後即被改作“泉亭”(仍與“錢”相關),等到東漢時又改回來了。怎麼改回來的,這裡就有故事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用《錢塘記》說:“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符(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口(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說華信重金懸賞,忽悠一大幫人挑土築塘,雖言而無信,但防海大塘還是建成了。這個說法後來遭人質疑,說秦代已有錢唐縣名,“又何創立”?但我們細讀酈道元的引述,覺得華信築塘後縣名改成“錢塘”,這事應該沒毛病。因為“故改名錢塘焉”可以解釋為秦與西漢時的 “錢唐”被王莽改成“泉亭”後,現在因為華信出錢修建了這個海塘,又被改回來了(唐初為避諱國號,改“錢唐”為“錢塘”)。而《錢塘記》還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杭州在東漢之際修築海塘,杭城的起步,應該是由這一海塘工程開始的。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這個說法成立嗎?我們來看此石,它的形狀很特別,孤石凸起于山腳,猶如石樁,非常醒目,作為纜船之石可謂物盡其用。北宋末有思淨和尚將此石雕飾成一座半身佛像,由此建成了大石佛院。《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一記載南宋甄龍友見到這尊佛像時,說是“盡大地人,只見一橛”,此佛好比是一截橛頭。由“橛頭”到“槿頭”都是當地土名,最後演變為官方記名的“錢唐”。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錢唐縣治(官員辦公處)在哪裡?

從杭州高東低的地勢來看,不少人認為應在今天的靈隱山下一帶。南北朝劉宋時劉道真《錢唐記》曾說:“(錢塘)縣在靈隱山下,至今基址猶在。”還有一個理由是,靈隱山下多泉流,至今法雲弄一帶仍流淌著一條溪流,和三天竺下來的一澗清流,史上並稱為“錢源”(錢與泉兩字通假),至飛來峰前合澗橋下合二為一,然後一路東流入湖。錢源也是錢塘的淵源所在。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的由來至此還不能畫上句號,接下來還有故事。漢承秦制,西漢還叫錢唐,但王莽篡漢後即被改作“泉亭”(仍與“錢”相關),等到東漢時又改回來了。怎麼改回來的,這裡就有故事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用《錢塘記》說:“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符(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口(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說華信重金懸賞,忽悠一大幫人挑土築塘,雖言而無信,但防海大塘還是建成了。這個說法後來遭人質疑,說秦代已有錢唐縣名,“又何創立”?但我們細讀酈道元的引述,覺得華信築塘後縣名改成“錢塘”,這事應該沒毛病。因為“故改名錢塘焉”可以解釋為秦與西漢時的 “錢唐”被王莽改成“泉亭”後,現在因為華信出錢修建了這個海塘,又被改回來了(唐初為避諱國號,改“錢唐”為“錢塘”)。而《錢塘記》還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杭州在東漢之際修築海塘,杭城的起步,應該是由這一海塘工程開始的。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隋開皇九年(589)史上首次出現杭州,之後錢塘就作為杭州的一個屬縣,它的範圍很大,東面一度包括了今天的海寧鹽官。而五代吳越國時,錢塘被一分為二,西半邊仍稱錢塘,東半邊叫錢江。宋初又改錢江為仁和,之後,錢塘、仁和兩縣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其間,明萬曆時第一次纂修了《錢塘志》。

錢塘與仁和的分界在哪裡?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這個說法成立嗎?我們來看此石,它的形狀很特別,孤石凸起于山腳,猶如石樁,非常醒目,作為纜船之石可謂物盡其用。北宋末有思淨和尚將此石雕飾成一座半身佛像,由此建成了大石佛院。《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一記載南宋甄龍友見到這尊佛像時,說是“盡大地人,只見一橛”,此佛好比是一截橛頭。由“橛頭”到“槿頭”都是當地土名,最後演變為官方記名的“錢唐”。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錢唐縣治(官員辦公處)在哪裡?

從杭州高東低的地勢來看,不少人認為應在今天的靈隱山下一帶。南北朝劉宋時劉道真《錢唐記》曾說:“(錢塘)縣在靈隱山下,至今基址猶在。”還有一個理由是,靈隱山下多泉流,至今法雲弄一帶仍流淌著一條溪流,和三天竺下來的一澗清流,史上並稱為“錢源”(錢與泉兩字通假),至飛來峰前合澗橋下合二為一,然後一路東流入湖。錢源也是錢塘的淵源所在。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的由來至此還不能畫上句號,接下來還有故事。漢承秦制,西漢還叫錢唐,但王莽篡漢後即被改作“泉亭”(仍與“錢”相關),等到東漢時又改回來了。怎麼改回來的,這裡就有故事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用《錢塘記》說:“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符(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口(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說華信重金懸賞,忽悠一大幫人挑土築塘,雖言而無信,但防海大塘還是建成了。這個說法後來遭人質疑,說秦代已有錢唐縣名,“又何創立”?但我們細讀酈道元的引述,覺得華信築塘後縣名改成“錢塘”,這事應該沒毛病。因為“故改名錢塘焉”可以解釋為秦與西漢時的 “錢唐”被王莽改成“泉亭”後,現在因為華信出錢修建了這個海塘,又被改回來了(唐初為避諱國號,改“錢唐”為“錢塘”)。而《錢塘記》還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杭州在東漢之際修築海塘,杭城的起步,應該是由這一海塘工程開始的。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隋開皇九年(589)史上首次出現杭州,之後錢塘就作為杭州的一個屬縣,它的範圍很大,東面一度包括了今天的海寧鹽官。而五代吳越國時,錢塘被一分為二,西半邊仍稱錢塘,東半邊叫錢江。宋初又改錢江為仁和,之後,錢塘、仁和兩縣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其間,明萬曆時第一次纂修了《錢塘志》。

錢塘與仁和的分界在哪裡?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它們的縣治(縣衙)又在哪裡呢?據南宋《鹹淳臨安志》記載,兩縣的分界就在杭州城裡,大致從今天武林路的體育場路口向南至慶春路,折而向東至中河西側中山路,再折而向南至錢塘江邊。錢塘縣衙設在錢塘門內,仁和縣設在今中山北路與體育場路交叉口西南角一帶。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這個說法成立嗎?我們來看此石,它的形狀很特別,孤石凸起于山腳,猶如石樁,非常醒目,作為纜船之石可謂物盡其用。北宋末有思淨和尚將此石雕飾成一座半身佛像,由此建成了大石佛院。《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一記載南宋甄龍友見到這尊佛像時,說是“盡大地人,只見一橛”,此佛好比是一截橛頭。由“橛頭”到“槿頭”都是當地土名,最後演變為官方記名的“錢唐”。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錢唐縣治(官員辦公處)在哪裡?

從杭州高東低的地勢來看,不少人認為應在今天的靈隱山下一帶。南北朝劉宋時劉道真《錢唐記》曾說:“(錢塘)縣在靈隱山下,至今基址猶在。”還有一個理由是,靈隱山下多泉流,至今法雲弄一帶仍流淌著一條溪流,和三天竺下來的一澗清流,史上並稱為“錢源”(錢與泉兩字通假),至飛來峰前合澗橋下合二為一,然後一路東流入湖。錢源也是錢塘的淵源所在。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的由來至此還不能畫上句號,接下來還有故事。漢承秦制,西漢還叫錢唐,但王莽篡漢後即被改作“泉亭”(仍與“錢”相關),等到東漢時又改回來了。怎麼改回來的,這裡就有故事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用《錢塘記》說:“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符(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口(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說華信重金懸賞,忽悠一大幫人挑土築塘,雖言而無信,但防海大塘還是建成了。這個說法後來遭人質疑,說秦代已有錢唐縣名,“又何創立”?但我們細讀酈道元的引述,覺得華信築塘後縣名改成“錢塘”,這事應該沒毛病。因為“故改名錢塘焉”可以解釋為秦與西漢時的 “錢唐”被王莽改成“泉亭”後,現在因為華信出錢修建了這個海塘,又被改回來了(唐初為避諱國號,改“錢唐”為“錢塘”)。而《錢塘記》還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杭州在東漢之際修築海塘,杭城的起步,應該是由這一海塘工程開始的。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隋開皇九年(589)史上首次出現杭州,之後錢塘就作為杭州的一個屬縣,它的範圍很大,東面一度包括了今天的海寧鹽官。而五代吳越國時,錢塘被一分為二,西半邊仍稱錢塘,東半邊叫錢江。宋初又改錢江為仁和,之後,錢塘、仁和兩縣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其間,明萬曆時第一次纂修了《錢塘志》。

錢塘與仁和的分界在哪裡?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它們的縣治(縣衙)又在哪裡呢?據南宋《鹹淳臨安志》記載,兩縣的分界就在杭州城裡,大致從今天武林路的體育場路口向南至慶春路,折而向東至中河西側中山路,再折而向南至錢塘江邊。錢塘縣衙設在錢塘門內,仁和縣設在今中山北路與體育場路交叉口西南角一帶。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宋以後兩縣分界略有變更,但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兩個縣衙設在一座城內,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同城共治”。宋元時兩個縣衙還相距有段路,明代時,兩個縣衙都被遷到了府衙那裡,很有點一府兩縣“集中辦公”的味道。然而事實上,同城共治“治”出的卻是扯皮現象,其嚴重程度居然“生”出了一句著名杭諺:“錢塘不管,仁和不受”。這一格局一直延續到民國元年(1912),兩縣合併稱“杭縣”,錢塘就此成為歷史,而“舊仁和署”作為路名,在河坊街西頭仍可看見。

"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今日主角:錢塘歷史 全文1767個字/閱讀約6分鐘

今年杭州的一件大事,就是4月4日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成立了“錢塘新區”,規劃控制總面積531.7平方公里,空間範圍橫跨錢塘江兩岸,包括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最初作“錢唐”),作為一個縣級地名,在近代“中斷”了一百多年之後,重又登臺亮相,使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兩千歲”生涯。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距今2200年前的秦始皇十七年(前210年)十二月在今天的西湖北山下,出現了一支服飾、旌旗、儀仗一應俱為黑色的船隊,正待過江去會稽(今紹興)。但此時江水濁浪滾滾,水流湍急,使得船隊終究沒敢冒險渡江。其中一艘最大的船隻繫纜於臨江的一塊懸崖巨石下,停航不走了。船上下來了一位君主,他就是出巡東南、年屆五十的秦始皇嬴政,隨從中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以及贏政的小兒子胡亥。

錢唐縣是秦統一六國後設立的,隸屬會稽郡。它東南瀕臨錢塘江,從北山岬角寶石山連綿到西山,直到南面岬角吳山,呈“C”字形自然環成了錢塘江的一個水灣,這也是一個在潮湧肆虐的錢塘江上難得的一個港灣(今杭州主城區還在汪洋中)。但它第一次“接待”皇帝,就很不給面子,《史記》中說,秦始皇一行人一路往西繞行,跑了120里路,才得以成功過江。

錢唐縣可謂杭州城市的最早源頭。

為什麼叫“錢唐”?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解疑的一招就是繫纜秦始皇大船的那塊巨石。此石就在寶石山下,後人稱為“秦始皇纜船石”。學者闕維民稱,東漢《越絕書》卷八記載,秦始皇東巡會稽路過錢唐時“道度……餘杭、軻亭南,東奏槿頭,道度諸暨、大越。”這裡的“槿頭”即今西湖寶石山。學者陳根據《越絕書》中地名多為越語發音的特點,進一步研究稱,“槿頭”即“錢唐”,與“軻亭”即今天杭州的皋亭,都是一音之轉。那“槿頭”又是啥意思?陳琿認為當是“橛頭”的記音,“橛頭”即地上之樁。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這個說法成立嗎?我們來看此石,它的形狀很特別,孤石凸起于山腳,猶如石樁,非常醒目,作為纜船之石可謂物盡其用。北宋末有思淨和尚將此石雕飾成一座半身佛像,由此建成了大石佛院。《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一記載南宋甄龍友見到這尊佛像時,說是“盡大地人,只見一橛”,此佛好比是一截橛頭。由“橛頭”到“槿頭”都是當地土名,最後演變為官方記名的“錢唐”。這當然只是一種說法。

錢唐縣治(官員辦公處)在哪裡?

從杭州高東低的地勢來看,不少人認為應在今天的靈隱山下一帶。南北朝劉宋時劉道真《錢唐記》曾說:“(錢塘)縣在靈隱山下,至今基址猶在。”還有一個理由是,靈隱山下多泉流,至今法雲弄一帶仍流淌著一條溪流,和三天竺下來的一澗清流,史上並稱為“錢源”(錢與泉兩字通假),至飛來峰前合澗橋下合二為一,然後一路東流入湖。錢源也是錢塘的淵源所在。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錢塘”的由來至此還不能畫上句號,接下來還有故事。漢承秦制,西漢還叫錢唐,但王莽篡漢後即被改作“泉亭”(仍與“錢”相關),等到東漢時又改回來了。怎麼改回來的,這裡就有故事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用《錢塘記》說:“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符(許),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口(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焉。”說華信重金懸賞,忽悠一大幫人挑土築塘,雖言而無信,但防海大塘還是建成了。這個說法後來遭人質疑,說秦代已有錢唐縣名,“又何創立”?但我們細讀酈道元的引述,覺得華信築塘後縣名改成“錢塘”,這事應該沒毛病。因為“故改名錢塘焉”可以解釋為秦與西漢時的 “錢唐”被王莽改成“泉亭”後,現在因為華信出錢修建了這個海塘,又被改回來了(唐初為避諱國號,改“錢唐”為“錢塘”)。而《錢塘記》還透露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杭州在東漢之際修築海塘,杭城的起步,應該是由這一海塘工程開始的。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隋開皇九年(589)史上首次出現杭州,之後錢塘就作為杭州的一個屬縣,它的範圍很大,東面一度包括了今天的海寧鹽官。而五代吳越國時,錢塘被一分為二,西半邊仍稱錢塘,東半邊叫錢江。宋初又改錢江為仁和,之後,錢塘、仁和兩縣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其間,明萬曆時第一次纂修了《錢塘志》。

錢塘與仁和的分界在哪裡?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它們的縣治(縣衙)又在哪裡呢?據南宋《鹹淳臨安志》記載,兩縣的分界就在杭州城裡,大致從今天武林路的體育場路口向南至慶春路,折而向東至中河西側中山路,再折而向南至錢塘江邊。錢塘縣衙設在錢塘門內,仁和縣設在今中山北路與體育場路交叉口西南角一帶。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宋以後兩縣分界略有變更,但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兩個縣衙設在一座城內,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即“同城共治”。宋元時兩個縣衙還相距有段路,明代時,兩個縣衙都被遷到了府衙那裡,很有點一府兩縣“集中辦公”的味道。然而事實上,同城共治“治”出的卻是扯皮現象,其嚴重程度居然“生”出了一句著名杭諺:“錢塘不管,仁和不受”。這一格局一直延續到民國元年(1912),兩縣合併稱“杭縣”,錢塘就此成為歷史,而“舊仁和署”作為路名,在河坊街西頭仍可看見。

錢塘歷史 | 杭州在兩千多年前為啥稱作“錢唐”?

而今的錢塘新區是個全新的概念,時代寄予了它擁江發展,以及杭州灣“大灣區”發展的新格局,但無論如何,杭州來自於錢塘,錢塘是杭州的“根”,這點我們不應忘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