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在福建省尚屬首家,甘躍華有一句口頭語“不懂就學”。於是,他上網查資料,瞭解創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體工作要求,借鑑外省的成功經驗,同時,向縣內外文化專家拜師取經。經過近兩年全體參與創建人員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縣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為浦城添上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說,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方方面面的專家,但是,對於他負責的工作領域,必須成為行家。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在福建省尚屬首家,甘躍華有一句口頭語“不懂就學”。於是,他上網查資料,瞭解創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體工作要求,借鑑外省的成功經驗,同時,向縣內外文化專家拜師取經。經過近兩年全體參與創建人員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縣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為浦城添上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說,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方方面面的專家,但是,對於他負責的工作領域,必須成為行家。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2018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組織上又委派甘躍華到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兼任主任。傳承中心是一個有著60多年光榮歷史的專業演藝團體。面對傳承中心人員結構複雜、演出任務繁重、傳承工作艱鉅等實際困難,甘躍華上任後,便一頭鑽進工作中,瞭解情況、和演職員談心、摸排家底,就連春節三天過大年他也泡在單位裡,一天也沒休息。大家都笑說他是賣給劇團了,他說,“只要能把劇團辦好,就是賣給劇團我也心甘情願。”在他的帶領下,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編創演出的贛劇古裝兒童劇《李彪孝父》,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取得喜人成績。如今,這臺古裝兒童劇正以戲曲進校園的方式,與全縣中小學生見面。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在福建省尚屬首家,甘躍華有一句口頭語“不懂就學”。於是,他上網查資料,瞭解創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體工作要求,借鑑外省的成功經驗,同時,向縣內外文化專家拜師取經。經過近兩年全體參與創建人員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縣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為浦城添上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說,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方方面面的專家,但是,對於他負責的工作領域,必須成為行家。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2018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組織上又委派甘躍華到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兼任主任。傳承中心是一個有著60多年光榮歷史的專業演藝團體。面對傳承中心人員結構複雜、演出任務繁重、傳承工作艱鉅等實際困難,甘躍華上任後,便一頭鑽進工作中,瞭解情況、和演職員談心、摸排家底,就連春節三天過大年他也泡在單位裡,一天也沒休息。大家都笑說他是賣給劇團了,他說,“只要能把劇團辦好,就是賣給劇團我也心甘情願。”在他的帶領下,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編創演出的贛劇古裝兒童劇《李彪孝父》,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取得喜人成績。如今,這臺古裝兒童劇正以戲曲進校園的方式,與全縣中小學生見面。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他多次和大家談心時都說到,他一不為名,二不圖利,唯一的心願就是團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創劇團新輝煌。

“身為浦城人,能為浦城文化事業盡點心盡點力,此生足矣”。

這,就是甘躍華,

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柳志勇 邱春靜)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在福建省尚屬首家,甘躍華有一句口頭語“不懂就學”。於是,他上網查資料,瞭解創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體工作要求,借鑑外省的成功經驗,同時,向縣內外文化專家拜師取經。經過近兩年全體參與創建人員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縣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為浦城添上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說,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方方面面的專家,但是,對於他負責的工作領域,必須成為行家。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2018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組織上又委派甘躍華到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兼任主任。傳承中心是一個有著60多年光榮歷史的專業演藝團體。面對傳承中心人員結構複雜、演出任務繁重、傳承工作艱鉅等實際困難,甘躍華上任後,便一頭鑽進工作中,瞭解情況、和演職員談心、摸排家底,就連春節三天過大年他也泡在單位裡,一天也沒休息。大家都笑說他是賣給劇團了,他說,“只要能把劇團辦好,就是賣給劇團我也心甘情願。”在他的帶領下,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編創演出的贛劇古裝兒童劇《李彪孝父》,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取得喜人成績。如今,這臺古裝兒童劇正以戲曲進校園的方式,與全縣中小學生見面。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他多次和大家談心時都說到,他一不為名,二不圖利,唯一的心願就是團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創劇團新輝煌。

“身為浦城人,能為浦城文化事業盡點心盡點力,此生足矣”。

這,就是甘躍華,

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柳志勇 邱春靜)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今天,中央電視臺有個大型紀錄片在浦城開機!●好玩又燒腦!這樣的黨務知識競賽不能錯過,第一名是.....●祝賀!浦城縣醫院入選國家級名單!●浦城一分鐘 ▎民事法官●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浦城!●浦城宣傳片亮相南鐵動車,完整視頻來啦!●1分29秒,看浦城!●縣委書記周永和“代言”!《中國推介》讓浦城再火一把!●“浦城大米”正式亮相央視!!!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在福建省尚屬首家,甘躍華有一句口頭語“不懂就學”。於是,他上網查資料,瞭解創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體工作要求,借鑑外省的成功經驗,同時,向縣內外文化專家拜師取經。經過近兩年全體參與創建人員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縣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為浦城添上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說,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方方面面的專家,但是,對於他負責的工作領域,必須成為行家。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2018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組織上又委派甘躍華到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兼任主任。傳承中心是一個有著60多年光榮歷史的專業演藝團體。面對傳承中心人員結構複雜、演出任務繁重、傳承工作艱鉅等實際困難,甘躍華上任後,便一頭鑽進工作中,瞭解情況、和演職員談心、摸排家底,就連春節三天過大年他也泡在單位裡,一天也沒休息。大家都笑說他是賣給劇團了,他說,“只要能把劇團辦好,就是賣給劇團我也心甘情願。”在他的帶領下,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編創演出的贛劇古裝兒童劇《李彪孝父》,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取得喜人成績。如今,這臺古裝兒童劇正以戲曲進校園的方式,與全縣中小學生見面。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他多次和大家談心時都說到,他一不為名,二不圖利,唯一的心願就是團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創劇團新輝煌。

“身為浦城人,能為浦城文化事業盡點心盡點力,此生足矣”。

這,就是甘躍華,

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柳志勇 邱春靜)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今天,中央電視臺有個大型紀錄片在浦城開機!●好玩又燒腦!這樣的黨務知識競賽不能錯過,第一名是.....●祝賀!浦城縣醫院入選國家級名單!●浦城一分鐘 ▎民事法官●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浦城!●浦城宣傳片亮相南鐵動車,完整視頻來啦!●1分29秒,看浦城!●縣委書記周永和“代言”!《中國推介》讓浦城再火一把!●“浦城大米”正式亮相央視!!!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主 管 : 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制 作 :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策 劃:王樹瑜

值班主任:吳勇君

編 輯:劉莉輝 邱春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甘躍華,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老共產黨員。幾十來,他與浦城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半輩子的時光都奉獻給了浦城的文化事業。

是為浦城文化事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也是新時代浦城文化的“守護者”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 1981年

從南平師專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臨江中學任教,教書育人的同時,和同仁們辦起了“清湖文學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愛好者。

● 1989年

調到老區楓溪鄉創辦楓溪中學,作為首任校長,他帶領全校師生精誠團結、難苦創業,把一所鄉鎮中學辦得風生水起,他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先進教育工作者。

● 1991年

調到縣委宣傳部工作後,甘躍華先後兩次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先進工作者”。在任《浦城報》常務副總編輯期間,他頂風冒雨採訪、加班加點寫稿,宣傳浦城經濟社會發展。在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期間,他主持編輯出版了《南浦賦》、《南浦潮》、《南浦風》等浦城系列文化叢書。

● 2009年

調到縣文體局任副局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縣200多個行政村建起了“農家書屋”,建設了10多個鄉鎮文化站……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

這位盡職盡責的“老黃牛”

都在奮力耕耘

然而,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

2014年,甘躍華被確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了安心養病,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不曾想,退居二線的甘躍華,並沒有由此輕鬆下來,在身體剛剛有所恢復之後,又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編輯浦城文化叢書的事業中。

在縣委宣傳部的領導下,他牽頭擬定了工作方案,組織縣內諸多文化專家學者,討論專題、商量大綱、制定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編纂工作。作為具體工作的牽頭者,甘躍華除了自己擔任具體編纂之外,對於每一部書稿他都要花大量時間去審閱、修訂、校正,同時,他還要聯繫出版社,商洽具體細緻的出版事宜。因為書稿是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為了一部書稿的出版發行,甘躍華有時一個月要往返浦城至福州數次,有時頭天晚上半夜到浦城,第二天一早他又得趕到辦公室校閱另外一部書稿。

在甘躍華和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紅色浦城》、《浦城民間文學》、《浦城民俗》、《浦城姓氏文化》、《浦城文物》、《浦城古今地名辭典》相繼出版發行。

2016年底,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創建“中華詩詞之鄉”活動,有關領導找到甘躍華商量,希望他能承擔一些具體的創建工作。面對新的工作挑戰,他沒有二話,“我是浦城人,只要是為了浦城的文化工作,我義不容辭!”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在福建省尚屬首家,甘躍華有一句口頭語“不懂就學”。於是,他上網查資料,瞭解創建工作到底有哪些具體工作要求,借鑑外省的成功經驗,同時,向縣內外文化專家拜師取經。經過近兩年全體參與創建人員的辛勤付出,2018年9日,浦城縣被中華詩詞學會命名為“中華詩詞之鄉”,為浦城添上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他常說,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方方面面的專家,但是,對於他負責的工作領域,必須成為行家。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2018年2月,由於工作需要,組織上又委派甘躍華到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兼任主任。傳承中心是一個有著60多年光榮歷史的專業演藝團體。面對傳承中心人員結構複雜、演出任務繁重、傳承工作艱鉅等實際困難,甘躍華上任後,便一頭鑽進工作中,瞭解情況、和演職員談心、摸排家底,就連春節三天過大年他也泡在單位裡,一天也沒休息。大家都笑說他是賣給劇團了,他說,“只要能把劇團辦好,就是賣給劇團我也心甘情願。”在他的帶領下,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編創演出的贛劇古裝兒童劇《李彪孝父》,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取得喜人成績。如今,這臺古裝兒童劇正以戲曲進校園的方式,與全縣中小學生見面。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他多次和大家談心時都說到,他一不為名,二不圖利,唯一的心願就是團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創劇團新輝煌。

“身為浦城人,能為浦城文化事業盡點心盡點力,此生足矣”。

這,就是甘躍華,

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柳志勇 邱春靜)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今天,中央電視臺有個大型紀錄片在浦城開機!●好玩又燒腦!這樣的黨務知識競賽不能錯過,第一名是.....●祝賀!浦城縣醫院入選國家級名單!●浦城一分鐘 ▎民事法官●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浦城!●浦城宣傳片亮相南鐵動車,完整視頻來啦!●1分29秒,看浦城!●縣委書記周永和“代言”!《中國推介》讓浦城再火一把!●“浦城大米”正式亮相央視!!!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主 管 : 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制 作 :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策 劃:王樹瑜

值班主任:吳勇君

編 輯:劉莉輝 邱春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甘躍華:耕耘在浦城文化事業裡的“老黃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