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貧血怎麼辦?補血還是補鐵?

什麼是孕期貧血?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當孕期血紅蛋白(Hb)濃度 <110g/L時,就可以診斷為孕期貧血。孕期貧血的常見類型有很多,包括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地貧)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在各種類型的孕期貧血中,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發病率約為19.1%),同時也是孕媽們比較關注的一個健康問題。因此,下面我們將重點針對孕期缺鐵性貧血進行介紹。

實際上,大多數孕媽在患有缺鐵性貧血時,自己往往是不能察覺的,因為一般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而對於少數嚴重貧血的孕媽,則可能出現一些較明顯的症狀,比如疲勞、乏力、臉色蒼白、心悸、頭暈、呼吸困難以及煩躁等。孕期缺鐵性貧血發病率高,大多數孕媽症狀又不明顯,因此,做好貧血相關的檢查和缺鐵的預防很重要,儘早發現,儘早防治,避免發展成嚴重的缺鐵性貧血。

總體而言,孕媽是一個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群體。因為孕媽除了要滿足自身對鐵元素的需求,還需要為胎兒的生長髮育提供大量的鐵元素,尤其是在懷孕的中晚期。需要注意的是,當孕媽伴有以下一種或幾種情況時,尤其需要注意缺鐵性貧血的風險,這些情況包括:

  • 曾經患過貧血的;
  • 已經歷過1次或多次懷孕的;
  • 在1年內連續懷孕的;
  • 飲食結構不合理,如素食為主
  • 攝入不足,如節食
孕婦貧血怎麼辦?補血還是補鐵?

我們之所以要如此重視孕期的缺鐵性貧血問題,是因為它給孕媽和胎兒都會帶來多種危害。

對孕媽的危害:

免疫力下降;增加孕期高血壓、胎膜早破、產後抑鬱的風險;對分娩、手術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減弱,感染的風險增加。

對胎兒或新生兒的危害:

可增加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缺氧、羊水減少、死胎、死產、早產等發病風險。

既然缺鐵的危害眾多且嚴重,那我們應該怎樣治療和預防孕期缺鐵性貧血呢?

下面我們主要從孕期的貧血篩查、治療的一般原則、口服鐵劑的補充及飲食的建議進行介紹。

01

孕期貧血篩查

建議所有孕媽們在首次產前檢查時(最好在孕期12周以內)檢查血常規,隨後每8-12周重複檢查血常規,有條件的可以檢測血清鐵蛋白。

注:貧血的嚴重程度劃分

孕婦貧血怎麼辦?補血還是補鐵?

02

治療的一般原則

輕、中度的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口服鐵劑治療,並調整飲食,多吃富含鐵的食物。重度貧血者,主要採用口服鐵劑或注射鐵劑治療,必要時也可以少量多次地輸注濃縮紅細胞。極重度貧血者,首選輸注濃縮紅細胞,等血紅蛋白達到70g/L,症狀改善後,可以改成口服鐵劑或注射鐵劑。待血紅蛋白恢復到正常後,需要繼續口服鐵劑3—6個月或直到產後3個月。

03

口服鐵劑的補充

口服補鐵有效、價廉且安全。對於診斷明確的缺鐵性貧血孕媽,應每天補充鐵元素100-200mg,治療2周後複查Hb評估療效。對於非貧血孕媽,如果血清鐵蛋白<30μg/L,需要每天補充元素鐵60mg,治療8周後評估療效。同時,在補充口服鐵劑時候,需要孕媽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 為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建議飯後服用鐵劑。

☆ 長期服用鐵劑,容易出現便祕,再加上孕期本身便祕風險就比較高,因此,服用鐵劑時應適當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適當鍛鍊,並堅持定時排便的習慣,以減少便祕的發生。

☆ 服用鐵劑後,大便顏色一般會變黑,如果排除胃腸道出血的問題,這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擔心。

☆ 與維生素C同時服用,可以促進鐵劑的吸收。

☆ 部分藥物或食物會抑制鐵的吸收,藥物如奧美拉唑等,若需與鐵劑合用,需要與補鐵劑間隔至少2小時,具體情況建議諮詢藥師;食物如牛奶、咖啡、濃茶、豆類等,會降低鐵劑的吸收,不宜同服。

孕婦貧血怎麼辦?補血還是補鐵?

表1 常用口服鐵劑的規格、元素鐵含量及補充元素鐵量

04

飲食的建議

孕期對鐵的生理需求量比非孕期要高,而且隨著孕期的進展不斷增加,尤其孕中晚期需要攝入更多的元素鐵。建議孕媽們一方面多補充富含鐵的的食物,如紅色肉類、魚蝦、禽類、動物肝臟以及動物血製品等,但要注意不可過量,預防高血脂;另一方面,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比如橙子、獼猴桃、蘋果、草莓、土豆、綠葉蔬菜、菜花、胡蘿蔔和白菜等。

孕婦貧血怎麼辦?補血還是補鐵?

(由“問藥師”團隊吳秋惠藥師供稿)


孕婦貧血怎麼辦?補血還是補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