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到殺人犯,必有一個這樣的熊家長——“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跑步 法律 早期教育 親子成長 慧愛父母 2017-07-16

熊孩子到殺人犯,必有一個這樣的熊家長——“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熊孩子熊起來能要了人的命

前幾日,一則新聞在網上流傳讓人看著心痛:湖南一個2歲女孩的生命結束了,原因竟是一個5歲的熊孩子將她抱進電梯,男孩蹦跳著按下了18樓的按鈕,將女孩自己一人單獨放在電梯裡,女孩隨後從頂樓墜亡,這裡邊有太多的遺憾:如果兩個孩子的家長看管到位,如果物業管理更細緻,如果大孩子不那麼熊,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見過熊孩子,沒見過這麼熊的。原來熊孩子熊起來無底線,很可怕,能悄悄要了人的命,熊孩子到殺人犯,必有一個這樣的熊家長——他還只是個孩子呀。比這更可怕的是:這些熊家長在人群中還不少,他們一不反思,二不學習,還要生二胎。今天不談事件的原因和責任,只談熊孩子和背後的熊家長,歡迎對號入座,歡迎反思內省。

熊家長的神邏輯——“他還是個孩子,所以犯錯是很正常的,你是大人,你不能跟他計較的呀。”

一次坐高鐵去外地,車廂裡比較安靜,因為很多人在閉目養神,但是有一個起碼6歲的孩子在車廂裡來回奔跑喊叫,時不時踩到別人的腳,擾得大家心煩意亂,更可氣的是家長絲毫沒有覺得不妥,當乘務員提醒家長麻煩小聲點不能讓孩子奔跑時,這家長竟然還理直氣壯:“多大點事,他還是個孩子呢!你小時候不也是這樣的?”

熊孩子到殺人犯,必有一個這樣的熊家長——“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熊孩子就在身邊

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是在餐廳,車上,博物館都能見到這樣的熊孩子,隨意的大聲喧譁,隨意地打擾別人,而且每當你準備善意地提醒孩子時,一定有一個家長跳起來跟你理論:“他還是個孩子呢!你是大人,你怎麼那麼小心眼跟他計較呢?你應該大度一點啦。”他認為是你要跟孩子過不去,所以要跳起來保護他的孩子。這句話其實不僅僅是說給別人聽的,孩子也聽著呢,這句話告訴了孩子很多信息:“沒事,你還是個孩子,你想怎麼都可以,不用管別人的,也不用承擔後果和責任的。”

一個老家的家長打來電話傾訴,原來那孩子在青春期各種問題出現了,偷家裡的錢,在學校不學習,放學去網吧上網不回家,跟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抽菸喝酒,家長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攤上了一個這樣的孩子啊?她認為是老天不公,沒有發一個好孩子給她。

我不僅回想起幾年前飯桌上的一幕,她也帶著孩子去了,孩子那時還只有八九歲,在飯桌邊上奔跑、鬧騰、把我們的筷子拿走不給,把自己喜歡吃的菜全弄到自己一個人的碗裡,當時有人提出來,她卻說:“沒事,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

一句話把大家噎到了,不再多說。

熊家長一定不知道,熊孩子就是自己一手打造的。

當孩子搶了別人玩具,你說:沒事,孩子嘛。

當孩子打了別人,你說,沒事,孩子嘛。

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你依然說:沒事,孩子嘛

……

無數次的重複後,孩子知道了,做什麼都是可以的,因為不用承擔後果的,做什麼也是沒嚴重區別的,都是調皮嘛。這樣的孩子你怎麼還能指望他的行為有底線呢?什麼殺人放火,哪裡有怕的心呢?他以為殺人放火不過是成人版的“奔跑呼喊了。”總有一天要長大獨立走向社會,那時沒有人會覺得他是個孩子,你打算讓無拘無束的他將來如何適應一個處處充滿規則的社會呢?又如何獨自承擔自己的“惹是生非的後果呢”?如果你不能提前教育好,那就只能等著讓法律和社會來教育了。

熊家長的認知盲區:孩子首先要懂得的最起碼的規則是:不能影響傷害別人。這跟孩子幾歲沒關係。

很多家長宣揚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天性教育,基於自由和尊重。”因此,孩子吵,孩子鬧,天性;孩子打人,天性。

他認為:

自由 = 想幹嘛幹嘛

規則 = 不自由

尊重 = 為所欲為

尊重 = 取悅孩子

尊重 = 不讓孩子不高興

不好意思,你理解的天性教育和自由尊重全是錯的,而且錯的非常離譜。自由絕不是為所欲為,而應該是有邊界的自由,而應該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自由,沒有邊界的自由不存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這樣的自由。

尊重不僅僅是尊重孩子,更是尊重別人,尊重情景。可以儘可能地讓孩子伸展出天性,但是有一點絕對不能忘記,那就是:孩子,你所有的行為不能影響別人,更不能傷害別人。這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和道德,跟你幾歲沒關係,只要是個人就要遵守,而你作為家長,有義務和責任要教會孩子。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就把這些的規則教給他吧,規則並不是來約束我們的,相反,規則是用來保護我們的。

多一些智慧父母,就會少一些熊孩子。

熊孩子到殺人犯,必有一個這樣的熊家長——“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多一些智慧父母,少一些熊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