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往往在這種時候,家長還會搭配幾句數落:

“看你笨的!吃得一地都是!”

“你不會,我來我來!”

“趕緊穿,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

這種貶損屬於“製造挫折”的範疇吧?那麼孩子會越挫越勇嗎?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隻會讓他大發脾氣,開始哭鬧。這時候,奉行挫折教育的家長就會接著說:

“你看吧,還說不得了。自己不行還不讓說。”

這樣的家長不會理解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你在給他使絆兒,你認為製造了困境,讓原本就不太如意的情況變得更糟,你卻不教給他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貶損。

貶損的結果是,他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笨、自己無能,那麼與其被貶損,不如做少錯少,一切由萬能的家長代勞即可。

這樣的挫折教育,成功嗎?

3

育兒並非簡答題

見仁見智各有招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往往在這種時候,家長還會搭配幾句數落:

“看你笨的!吃得一地都是!”

“你不會,我來我來!”

“趕緊穿,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

這種貶損屬於“製造挫折”的範疇吧?那麼孩子會越挫越勇嗎?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隻會讓他大發脾氣,開始哭鬧。這時候,奉行挫折教育的家長就會接著說:

“你看吧,還說不得了。自己不行還不讓說。”

這樣的家長不會理解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你在給他使絆兒,你認為製造了困境,讓原本就不太如意的情況變得更糟,你卻不教給他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貶損。

貶損的結果是,他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笨、自己無能,那麼與其被貶損,不如做少錯少,一切由萬能的家長代勞即可。

這樣的挫折教育,成功嗎?

3

育兒並非簡答題

見仁見智各有招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在後續的節目中詳細解釋了她想要表達的觀點,與其用“挫折教育”這個概念,不如說叫“真相教育”——

其實是孩子應該儘早接受真相教育,明白世上並非所有事都以他為中心,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並不存在百依百順這種可能性。

否則小時候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寵著,到了青春期才想起來要有管制,時間點不對,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甚至悲劇。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往往在這種時候,家長還會搭配幾句數落:

“看你笨的!吃得一地都是!”

“你不會,我來我來!”

“趕緊穿,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

這種貶損屬於“製造挫折”的範疇吧?那麼孩子會越挫越勇嗎?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隻會讓他大發脾氣,開始哭鬧。這時候,奉行挫折教育的家長就會接著說:

“你看吧,還說不得了。自己不行還不讓說。”

這樣的家長不會理解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你在給他使絆兒,你認為製造了困境,讓原本就不太如意的情況變得更糟,你卻不教給他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貶損。

貶損的結果是,他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笨、自己無能,那麼與其被貶損,不如做少錯少,一切由萬能的家長代勞即可。

這樣的挫折教育,成功嗎?

3

育兒並非簡答題

見仁見智各有招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在後續的節目中詳細解釋了她想要表達的觀點,與其用“挫折教育”這個概念,不如說叫“真相教育”——

其實是孩子應該儘早接受真相教育,明白世上並非所有事都以他為中心,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並不存在百依百順這種可能性。

否則小時候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寵著,到了青春期才想起來要有管制,時間點不對,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甚至悲劇。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也不贊同打罵孩子,認為這是沒有道理和以大欺小的做法。但是貶損和任何形式的言語打擊,其實是更有殺傷力的做法!

讓孩子接受真相,不必以惡言相向做支撐。例如孩子體重超重影響健康,你可以告訴他:

你需要加強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再告訴他體重超重對外在形象也有負面影響,家長也可以身體力行帶著孩子一起健身、減肥,或者為孩子創造鍛鍊身體的機會和場地,幫助他面對並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但如果你說,你胖得像豬,你除了吃還會幹什麼?你就那麼胖,別人叫你豬也不是沒根據。這就是典型的貶損。並且他不會因為你說了他像豬,而對外人也說他像豬的言論脫敏。

因為這樣的脫敏教育是傷害,不是幫助,孩子只會更加自卑,因為在他小小的世界裡,沒有人給他幫助,就連最親近的人也都和全世界一起無情地嘲笑他。

正因為我們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不會在社會上得到每個人的優待,作為家長才更需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受到傷害,家人都是可以依靠的港灣。帶著家人的鼓勵和接納,孩子才能充滿底氣迎接和對抗外來的各種挑戰甚至惡意。

有一類家長認為,“禁不起說”是因為孩子太脆弱:才多大點事就要上綱上線,一點抗壓能力都沒有!然而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大事什麼又是小事,大人和孩子評價的標準和體系完全不同。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往往在這種時候,家長還會搭配幾句數落:

“看你笨的!吃得一地都是!”

“你不會,我來我來!”

“趕緊穿,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

這種貶損屬於“製造挫折”的範疇吧?那麼孩子會越挫越勇嗎?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隻會讓他大發脾氣,開始哭鬧。這時候,奉行挫折教育的家長就會接著說:

“你看吧,還說不得了。自己不行還不讓說。”

這樣的家長不會理解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你在給他使絆兒,你認為製造了困境,讓原本就不太如意的情況變得更糟,你卻不教給他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貶損。

貶損的結果是,他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笨、自己無能,那麼與其被貶損,不如做少錯少,一切由萬能的家長代勞即可。

這樣的挫折教育,成功嗎?

3

育兒並非簡答題

見仁見智各有招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在後續的節目中詳細解釋了她想要表達的觀點,與其用“挫折教育”這個概念,不如說叫“真相教育”——

其實是孩子應該儘早接受真相教育,明白世上並非所有事都以他為中心,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並不存在百依百順這種可能性。

否則小時候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寵著,到了青春期才想起來要有管制,時間點不對,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甚至悲劇。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也不贊同打罵孩子,認為這是沒有道理和以大欺小的做法。但是貶損和任何形式的言語打擊,其實是更有殺傷力的做法!

讓孩子接受真相,不必以惡言相向做支撐。例如孩子體重超重影響健康,你可以告訴他:

你需要加強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再告訴他體重超重對外在形象也有負面影響,家長也可以身體力行帶著孩子一起健身、減肥,或者為孩子創造鍛鍊身體的機會和場地,幫助他面對並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但如果你說,你胖得像豬,你除了吃還會幹什麼?你就那麼胖,別人叫你豬也不是沒根據。這就是典型的貶損。並且他不會因為你說了他像豬,而對外人也說他像豬的言論脫敏。

因為這樣的脫敏教育是傷害,不是幫助,孩子只會更加自卑,因為在他小小的世界裡,沒有人給他幫助,就連最親近的人也都和全世界一起無情地嘲笑他。

正因為我們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不會在社會上得到每個人的優待,作為家長才更需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受到傷害,家人都是可以依靠的港灣。帶著家人的鼓勵和接納,孩子才能充滿底氣迎接和對抗外來的各種挑戰甚至惡意。

有一類家長認為,“禁不起說”是因為孩子太脆弱:才多大點事就要上綱上線,一點抗壓能力都沒有!然而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大事什麼又是小事,大人和孩子評價的標準和體系完全不同。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往往在這種時候,家長還會搭配幾句數落:

“看你笨的!吃得一地都是!”

“你不會,我來我來!”

“趕緊穿,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

這種貶損屬於“製造挫折”的範疇吧?那麼孩子會越挫越勇嗎?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隻會讓他大發脾氣,開始哭鬧。這時候,奉行挫折教育的家長就會接著說:

“你看吧,還說不得了。自己不行還不讓說。”

這樣的家長不會理解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你在給他使絆兒,你認為製造了困境,讓原本就不太如意的情況變得更糟,你卻不教給他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貶損。

貶損的結果是,他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笨、自己無能,那麼與其被貶損,不如做少錯少,一切由萬能的家長代勞即可。

這樣的挫折教育,成功嗎?

3

育兒並非簡答題

見仁見智各有招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在後續的節目中詳細解釋了她想要表達的觀點,與其用“挫折教育”這個概念,不如說叫“真相教育”——

其實是孩子應該儘早接受真相教育,明白世上並非所有事都以他為中心,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並不存在百依百順這種可能性。

否則小時候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寵著,到了青春期才想起來要有管制,時間點不對,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甚至悲劇。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也不贊同打罵孩子,認為這是沒有道理和以大欺小的做法。但是貶損和任何形式的言語打擊,其實是更有殺傷力的做法!

讓孩子接受真相,不必以惡言相向做支撐。例如孩子體重超重影響健康,你可以告訴他:

你需要加強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再告訴他體重超重對外在形象也有負面影響,家長也可以身體力行帶著孩子一起健身、減肥,或者為孩子創造鍛鍊身體的機會和場地,幫助他面對並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但如果你說,你胖得像豬,你除了吃還會幹什麼?你就那麼胖,別人叫你豬也不是沒根據。這就是典型的貶損。並且他不會因為你說了他像豬,而對外人也說他像豬的言論脫敏。

因為這樣的脫敏教育是傷害,不是幫助,孩子只會更加自卑,因為在他小小的世界裡,沒有人給他幫助,就連最親近的人也都和全世界一起無情地嘲笑他。

正因為我們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不會在社會上得到每個人的優待,作為家長才更需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受到傷害,家人都是可以依靠的港灣。帶著家人的鼓勵和接納,孩子才能充滿底氣迎接和對抗外來的各種挑戰甚至惡意。

有一類家長認為,“禁不起說”是因為孩子太脆弱:才多大點事就要上綱上線,一點抗壓能力都沒有!然而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大事什麼又是小事,大人和孩子評價的標準和體系完全不同。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嘉賓蔣方舟在節目裡談到一件小事:小學她在學校擔任大隊長,其中一項工作就是早上值日站在校門口,檢查同學是否都佩戴了紅領巾,沒戴的扣兩分。結果是,她每天都會看到沒戴紅領巾的孩子跟家長大哭大鬧。

"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兒內容,歡迎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

在《圓桌派》第四季的一期節目中,李玫瑾教授的部分育兒觀點引發了一些爭議,每一次她的現身說法,似乎都能成為焦點。

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8年前,李玫瑾教授曾在央視參與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殺人案的案情分析和點評,引起輿論熱議。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她稱,藥之所以會在瞬間完成連扎6刀的動作,和他長期以來的鋼琴訓練有關:“他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裡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時候,卻被摁在鋼琴前彈琴的一個同樣的動作。”

李教授的說法被網友稱為“鋼琴強迫殺人法”,認為她是在為罪犯開脫。

李玫瑾從她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專業方向為出發點,想要表達的是心理學範疇的思考理性,心理分析與法律審判是全然不同的概念和領域。

而廣大網友表達的是民意,在這種情緒作用下,網友很容易把專家的推論和法律審判的結論混為一談。

因為長年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此後李教授經常出現在各大與青少年教育、教養相關的節目中,她的很多教養理念在這之前已經有過爭議。

比如在央視的某期節目中,話題是受欺負的孩子是否應該打回去,李教授給出瞭如下肯定的答案: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如今奉行溫和教養的大主流背景下,作為有影響力的專家在公開場合表示要以暴制暴,網友一片譁然。近日,在《圓桌派:偏激,和孩子溝通不簡單》這一集中,李教授關於挫折的言論又引起了網友熱議。

1

孩子有顆“玻璃心”

挫折教育來拯救?

在節目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現在大家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主持人竇文濤順勢提到一件舊聞,一個高二女生因為可能班主任發現她早戀說了重話(爭議點在於沒人能確認班主任究竟說了怎麼樣的話,什麼樣的重話)導致女孩跳樓自殺: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教授表示聰明的家長要在早年間對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什麼叫“脫敏”呢?在李教授看來,比如在家互相損幾句,甚至急了吼孩子幾句,等他以後習慣了就沒事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樣的脫敏訓練其實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挫折教育:因為擔心你無法接受未來可能有的打擊,所以作為親近的家人先打擊、刺激你。

但其實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糟心事和挫折,沒人能預知。生活本就是天然的挫折教育訓練場。從嬰孩時期就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但可能家長並不會及時迴應,也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哭鬧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但是還沒學會練習翻身,這是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但自己手眼口並不是每次都聽話,都配合得完美,尤其在餓的時候吃不進嘴裡,這是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卻很難把小腳丫準確鑽進襪子洞,這是挫折……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這些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經歷的挫折,這種時候孩子不需要你貶損他、懟他、打擊他,他只是需要家長的幫助: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鼓勵並且有耐心等待,給他成功的信心和失敗重來的勇氣,等待孩子進步和成功。

所以“挫折教育”是一個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帶著最親近的人的幫助和鼓勵,在無數次失敗嘗試之後最終克服困難,或者哪怕在嘗試千百遍後依然沒成功,但是不放棄不抱怨,這才是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的孩子才能陽光積極和強大起來。

2

天然挫折還不夠

人為挫折也來湊

那麼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搜索百度詞條得出以下結論: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百度詞條把挫折教育歸類成一種教育學方法。

重點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其實簡單理解就是製造挫折,從而達到脫敏抗壓的結果,實現成功。

如果按照這個概念去推演,也就是說,生活中一定會自然經歷到的那些挫折還不夠,還要人為製造挫折給孩子。那麼再套用之前的挫折舉例,把天然挫折變成人為挫折,會是什麼樣的呢?

尿溼了、餓了不會說話表達,只能哭喊。家長即使明白用意,也讓你再多難受一會兒、再餓一會兒,這是製造挫折;

膩煩了躺著看天花板,想要翻身,家長怕你骨頭軟會變形,不讓你翻身,這是製造挫折;

再大一些,想要自己吃飯,想要自己控制每一口食物飯菜的搭配比例,家長偏不讓自己吃,怕弄得到處都是,這是製造挫折;

想要自己動手穿襪子,家長嫌你慢,甚至還要數落你幾句,這是製造挫折……

製造了這些挫折給孩子,他們會變強大嗎?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往往在這種時候,家長還會搭配幾句數落:

“看你笨的!吃得一地都是!”

“你不會,我來我來!”

“趕緊穿,這點事都做不好,以後能幹嘛?”

這種貶損屬於“製造挫折”的範疇吧?那麼孩子會越挫越勇嗎?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隻會讓他大發脾氣,開始哭鬧。這時候,奉行挫折教育的家長就會接著說:

“你看吧,還說不得了。自己不行還不讓說。”

這樣的家長不會理解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你在給他使絆兒,你認為製造了困境,讓原本就不太如意的情況變得更糟,你卻不教給他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一味的貶損。

貶損的結果是,他打心眼裡覺得自己笨、自己無能,那麼與其被貶損,不如做少錯少,一切由萬能的家長代勞即可。

這樣的挫折教育,成功嗎?

3

育兒並非簡答題

見仁見智各有招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在後續的節目中詳細解釋了她想要表達的觀點,與其用“挫折教育”這個概念,不如說叫“真相教育”——

其實是孩子應該儘早接受真相教育,明白世上並非所有事都以他為中心,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並不存在百依百順這種可能性。

否則小時候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寵著,到了青春期才想起來要有管制,時間點不對,容易造成逆反心理,甚至悲劇。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李玫瑾教授也不贊同打罵孩子,認為這是沒有道理和以大欺小的做法。但是貶損和任何形式的言語打擊,其實是更有殺傷力的做法!

讓孩子接受真相,不必以惡言相向做支撐。例如孩子體重超重影響健康,你可以告訴他:

你需要加強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再告訴他體重超重對外在形象也有負面影響,家長也可以身體力行帶著孩子一起健身、減肥,或者為孩子創造鍛鍊身體的機會和場地,幫助他面對並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但如果你說,你胖得像豬,你除了吃還會幹什麼?你就那麼胖,別人叫你豬也不是沒根據。這就是典型的貶損。並且他不會因為你說了他像豬,而對外人也說他像豬的言論脫敏。

因為這樣的脫敏教育是傷害,不是幫助,孩子只會更加自卑,因為在他小小的世界裡,沒有人給他幫助,就連最親近的人也都和全世界一起無情地嘲笑他。

正因為我們捧在手心裡的孩子不會在社會上得到每個人的優待,作為家長才更需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受到傷害,家人都是可以依靠的港灣。帶著家人的鼓勵和接納,孩子才能充滿底氣迎接和對抗外來的各種挑戰甚至惡意。

有一類家長認為,“禁不起說”是因為孩子太脆弱:才多大點事就要上綱上線,一點抗壓能力都沒有!然而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大事什麼又是小事,大人和孩子評價的標準和體系完全不同。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嘉賓蔣方舟在節目裡談到一件小事:小學她在學校擔任大隊長,其中一項工作就是早上值日站在校門口,檢查同學是否都佩戴了紅領巾,沒戴的扣兩分。結果是,她每天都會看到沒戴紅領巾的孩子跟家長大哭大鬧。

孩子玻璃心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把“挫折教育”理解錯了

在父母眼中一文不值的事可能是孩子的全世界,因為他們對世界的定義和認知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這裡不關乎孩子是否脆弱、是否脫敏、是否接受挫折教育,而在於父母是否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在於父母是否從內心認同孩子和尊重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境,是體諒和幫助他,還是跟眾人一起向他施壓,提升他所謂的“挫折免疫力”,完全是家長的個人選擇。

✎✎✎

育兒終究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工程,由無數細節組成,受養育人的經歷、所處社會環境影響。一個成年人對待孩子的種種決策,也和他的三觀直接相關。

當然最關鍵的,家長應該有基本的思辨能力,對待任何所謂的教育方法或者各種新奇的概念,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迷信權威,瞭解孩子並尊重自己的孩子才最重要。

【粉絲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麼,搜索關注公眾號“家長會了麼”,在對話框輸入“測試”,答案就在那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