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本文由 娛志原創出品

轉載需申請授權

作者 | 審片四人組

編輯 | 梅子黎 葉雲

審片室是娛志全新推出的影評欄目,對於熱片、新片進行第一時間進行全方位點評,並且做出觀影推薦。首期審片室關注今日剛剛上映的《敦刻爾克》。由於諾蘭之名,未上之前,這部二戰題材片就吊足觀眾胃口。不過觀影之後,審片四人組認為,想要進行改變的諾蘭終究還是沿用了自己最拿手的敘事方式,通過多重時空交錯的處理,開創了文化工業對此類題材新的商業化路徑。

持續了近兩個月的國產電影保護期終於過去了,9月初,各式各樣的好萊塢電影又重新佔據了各大院線。其中最引人的矚目的還要屬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在很多觀眾心中,諾蘭的名字幾乎就等同於高質量和好觀感。他導演的每一部電影都能取得票房的巨大成功,並在IMDB和爛番茄等影評網站上收穫一致的好評。2008年他所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引發轟動,打破了商業和藝術的隔閡,成為了漫改電影里程碑。2010年他的科幻鉅作《盜夢空間》剛上映時就以9.5分的高分衝到了IMDB影史排行榜的的前三。而在豆瓣上,他所導演的十部電影,有七部評分在8分以上,其中三部在9分以上。僅憑這些數據,似乎當代的任何一位導演都難以與諾蘭匹敵。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觀眾心中地位頗高的諾蘭,在專業影評人的那裡卻得到了不對等的評價。2015年著名數據統計網站TSPDT根據全球各地上千張專業電影榜單統計出了電影誕生120年來最受業界、影評界、學界好評的導演和2500部作品。在導演排名中,諾蘭僅僅位列第239名,而他的幾個代表作排名也並不出色。其中排名最高的《記憶碎片》僅位列榜單的834位。

至於學院榮譽方面,諾蘭的成就更是少之又少,沒有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雖有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但也未能獲獎。顯然,諾蘭式的電影風格在業界並不討好,專業影評人認為真正的大師不僅要能塑造出一個全新光影世界,更要駕馭現實題材的技巧;不僅能用絢麗的技法講出一個故事,更要會返璞歸真,以最直白的語言講好一個故事。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針對這些學界的質疑,最近幾年,諾蘭的導演風格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諾蘭過去的電影有一個顯著標志——非線性複雜敘事。影片往往採用多條敘事線和時間倒錯的方式來組合故事,鋪設伏筆,前後呼應。比如《記憶碎片》先介紹結局和開頭,再從結局和開頭分出兩條時間主線講述故事,最終兩條主線交匯在電影的中部,全片結束。再如《盜夢空間》用多層敘事的嵌套的方式來展開故事,以“夢中之夢”組成了複雜精巧的結構。《盜夢空間》把諾蘭電影的個人特色發揮到了極致,但在《盜夢空間》之後,這種個人特色卻有所下降。

2014年的《星際穿越》,諾蘭的便簡化了其一貫的複雜敘事。除了以一本掉落的書為前後呼應,整個故事的在主線上完全照正常時間次序發展。觀眾對於該片晦澀難懂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中複雜的物理學原理,而非故事本身的結構。

可見雖然觀眾對諾蘭的敘事風格和電影結構讚口不絕,但諾蘭自己卻已經舉起了反諾蘭標籤化的旗幟,力圖以全新的方式來應對那些稱他的電影重理性結構而忽視人物感情的批評聲。今年這部《敦刻爾克》更是將“反諾蘭標籤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從題材看,《敦刻爾克》是諾蘭導演生涯中極具突破性的一步。自1998年首部個人故事片《追隨》至今,諾蘭一共拍攝了10部長篇電影。其中僅僅只有《敦刻爾克》一部是歷史現實題材的。撤退的大場面,戰爭的殘酷,這對喜歡採用實景拍攝,很少用CG特效,而被人廣泛詬病“無力支撐大場面”的諾蘭來說並不容易。就連諾蘭自己也坦言:“主觀的故事敘述與大場面間的這種張力”對他是最大的挑戰。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與此同時,現實題材和歷史的不可解構性也使得諾蘭最擅長的非線性敘事沒有施展的空間。最終電影弱化了傳統的諾蘭結構,除了採用海陸空三條平行時空線的敘事蒙太奇外,《敦刻爾克》的結構並不複雜。

儘管諾蘭已經在《敦刻爾克》中做出了“反標籤”化的嘗試,但就影片最終呈現的效果而言,這種嘗試既不徹底,也不成功。諾蘭終究還是諾蘭,他的導演風格缺陷並沒有因為“返璞歸真”就得到彌補,相反宏大的現實歷史選題卻讓這些缺點更加暴露無遺。

首先,《敦刻爾克》在人物塑造上單薄無力。一意孤行去運載撤退士兵的私人遊船船長,被救後因為恐懼而拒絕返回戰場的士兵,勇敢的飛行員……這些角色本來都有深度挖掘的空間。但電影平行時空的剪輯手段,卻讓這種空間在反覆的鏡頭切換中被壓縮到最小,全片出現了很多人物,但每一個都是寥寥帶過,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推動劇情的發展。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重視複雜、邏輯、理性的敘事,卻缺少人性的感動和情懷,這是諾蘭電影一直為人所詬病的。該缺點放在《盜夢空間》中尤可接受,畢竟在科幻懸疑電影中宇宙觀的塑造要大於人物本身的塑造,橫向的劇情發展要重於縱向的人性探討。但在《敦刻爾克》這樣一部歷史現實題材的電影中,感性的空缺卻也導致了電影的內容空洞。歷史的結局已定,真正打動人的卻是那種大事件下微觀人性的普世價值那些真正留名影史的戰爭片,無論是《野戰排》還是《拯救大兵瑞恩》,它們的成功也正源於此。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其次,電影后現代和碎片化敘事雖然適應了好萊塢商業片在觀感上的需求,但卻“矮化宏大的歷史題材。電影中,“敵人”的形象並沒有正面的表現。而是通過子彈,飛機等象徵化符號來代替,成了非存在而在場。在某種意義上諾蘭想通過這種後現代的表現,來突出這場勝利是“撤退”本身,而並非是與敵人正面的狹路相逢。此外,電影採用了碎片化的敘事,沒有前序交代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發生背景,而是直接截取了大事件中三個條線上不同人物的經歷展開故事。這兩種電影手法導致的最終結果是把敵軍和戰爭背景這些構成歷史大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給完全抹去了。事實上,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軍保留了實力,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征軍的企圖,為日後盟軍扭轉戰局打下了基礎。但當觀眾在看完整部電影時,對於這場撤退在整個戰爭中的意義仍是一無所知。於是一個宏大的主題,最終被演化為不同人生際遇的交匯,題材的深度被嚴重縮減。

終於在電影的結尾處,單薄的劇情和內容再也無法承載宏大的意義。導演不得不以人物念報紙的形式對影片進行再次詮釋。顯然諾蘭又一次違背了劇本創作的黃金箴言——“表現出來,不要講出來”。當整個電影都無法讓觀眾理解其內涵,直接的表訴在昇華意義上也無濟於事,相反還導致了電影結尾同全篇的割裂。沒有歷史鋪墊,沒有人物塑造,丘吉爾的講話敦刻爾克作為一場撤退,仍是種勝利著實讓人摸不到頭腦。

正如以上所言,《敦刻爾克》雖然還是得到了諾蘭粉絲的熱捧,雖然在爛番茄上享有93%的新鮮度,但它絕對算不上一部反映該題材的好電影。而《敦刻爾克》究竟該怎樣拍,1958年米高梅公司的同名電影已經作出了很好的示範。那部電影通過二條主線講述了營救行動。一條講述前方士兵會合和撤離時遇上的重重困難,一條講述的是後方,一位記者動員愛國人士,駕駛個人貨船、漁船、遊艇穿越英吉利海峽,從敦克爾克援救盟軍士兵們,而歷史背景,前方戰況全都被巧妙的穿插進了故事,看完電影觀眾立刻對敦刻爾克大撤退有了全面的瞭解。

雖然老版《敦刻爾克》拍得很出彩,但該電影如果在當下上映,恐怕在票房上也難敵諾蘭的新版。畢竟在當今的好萊塢文藝工業邏輯已經完成了對歷史題材的成功入侵。觀眾不想了解敦刻爾克,真正吸引他們的不是歷史,而是諾蘭的商業包裝。

電影綜合評分:

劇情: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剪輯: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配樂: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場面: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影片測評指數: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END--


主編 | 米迦勒

執行主編 | 子牙

編委 | 雞肋 葉雲 梅子黎

《敦刻爾克》:當敦刻爾克變成盜夢空間,是歷史的悲劇還是笑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