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主演只有10句臺詞

■IT時報記者 吳雨欣

《敦刻爾克》主演只有10句臺詞

沒有多餘的臺詞、沒有俗套的愛情故事,《敦刻爾克》只是平靜地向觀眾講述了一個不平靜的故事——當40萬人因為戰爭無法回家,家為你而來。

這也許是觀眾2017年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敦刻爾克》根據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以青年士兵視角講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軍隊面對德軍所經歷的殘酷戰鬥。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金字口碑讓這部電影未播先火,上映後的首個週末票房就已近2億元。

主演只有10句臺詞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導演通過海陸空三條線串聯起整個故事,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才有可能活著回家。英國士兵湯米(菲昂·懷特海德飾)在逃離海灘的過程中相繼結識吉布森與亞歷克斯,同時民用船主道森先生(馬克·裡朗斯飾)與兒子彼得、17歲少年喬治也離開英國,去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三人陸續搭救了一位海軍士兵(基裡安·墨菲飾)、飛行員柯林斯及湯米一行人,而戰鬥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則在被敵人雙面夾擊的艱難情形下頑強戰鬥。電影裡沒有絕對的主角,甚至臺詞很少, 戲份吃重的湯姆·哈迪不過寥寥10句臺詞。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解釋是,角色對話陳述故事不是他的本意,因為重點應該是他們能在有限時間內逃過一劫成功活下來,而不是他們是誰、想成為誰或者從哪裡來。

撤離、逃跑、戰敗不一定意味著恥辱。作家麥家說:“生命是最大的,在生命面前你可以理直氣壯地放下一切,別無選擇。”按照丘吉爾的預測,敦刻爾克大撤退只能撤回3萬人。當時,整支英軍40萬人被困在海灘上,背朝大海,家園僅僅在26英里外卻無法到達,敵人逐步逼近,是選擇被全滅還是投降,每個人都在努力,不惜用身體堵住被槍打穿的船體。沒想到的是,英國也在利用一切可能運輸的船隻,無數漁船穿過阻礙來到敦刻爾克,接年輕的軍人回家,老人拍著年輕人的肩膀不斷地說做得好,能活著回來就很好。

影片中,很多人對英國船主道森先生印象深刻,當得知大批英國軍人被困在敦刻爾克不能回家時,他和小兒子及其朋友,自告奮勇開著小船去接海對面的同胞。“我這個年紀的人發動戰爭,不能總讓年輕人去送死。” 道森說,雖然敦刻爾克這個地方意味著戰爭和死亡,他還是開著自家的漁船駛向那個無數人想逃離的地方。

這不是一部能迅速燃氣觀眾激情,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它更潤物細無聲,影片慢慢地放,你慢慢地看,一切都是淡淡的,卻又彷彿有一隻無形的手揪住你的心,一下又一下……

諾蘭的“封神之路”

這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的影片,也許你對他的名字陌生,但對他曾經執導的作品一定耳熟能詳。《盜夢空間》《蝙蝠俠三部曲》《星際穿越》《致命魔術》等經典電影都出自他手。也許是講究慢工出細活,克里斯托弗·諾蘭20年共拍攝了10部電影,被譽為“好萊塢的曠世奇才”。《敦刻爾克》上映後,2000名觀眾在IMDB為它刷出了9.7的高分。在豆瓣上,這部電影也有8.6的高分,好於92%的戰爭片、93%的歷史片。

很多觀眾希望這部電影能衝擊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當下,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克里斯托弗·諾蘭一樣,拿著大投資,拍出“獨立實驗”般的作品。比如《敦刻爾克》,沒有背景沒有鋪墊,第一個鏡頭就把觀眾拖到了戰場,一旦沒有背景音樂,觀眾很可能誤以為這是部默片。

這是一次極簡主義的感官體驗,拍攝手法需要勇氣。現在的電影市場,很少有導演能像克里斯托弗·諾蘭一樣對自己的電影有控制權,可以在拍攝手法和藝術完整上不做妥協和犧牲,要知道很多知名導演連選角的權利都沒有,投資人要塞個女演員進劇組,易如反掌,而克里斯托弗·諾蘭入行20年,沒有拍出一部票房或口碑糟糕的電影。2014年,他創下33億美元的全球總票房。其中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一週就打破北美多項票房紀錄,包括最大規模上映、最高零點首映票房、最高單日票房等,最終成為當年票房之最,全球第四部票房達到10億美元的電影。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的《盜夢空間》在IMDB擁有9.1的超高分數,直逼《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贖》。

美國影評人和影迷給他的評價是新千年的庫布裡克,自希區柯克之後最有著裝品位的導演,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看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意味著不LOW。

人們喜歡克里斯托弗·諾蘭,多是源於他給電影帶來一種新的敘事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諾蘭結構”。比如《敦刻爾克》分一週、一天、一小時來描繪戰場;《盜夢空間》是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的夢境,觀眾只能通過陀螺不斷提醒自己,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夢境。這樣的敘事方式不僅給瞭解讀愛好者們廣闊的空間,也給了男觀眾炫技的可能,約女生看電影時,可以好好炫耀一下什麼是“諾蘭敘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