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有三大難以實現的美好願望:醫生能治好所有的病,科學家能預測所有的地震,經濟學家能解釋所有的現象。

經濟學家眼中的數字貨幣:系列序

經濟學顯然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從亞當斯密算起,經濟學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既完整又成熟的科學體系和研究方法,可以對絕大多數經濟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但是,經濟學家的看法經常相互矛盾,經濟學家的預測準確率不高,其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所研究的的人類經濟活動本身具有高度複雜性、持續的非理性,以及不斷變化的動態均衡。

經濟學家對現象的合理解釋和成功預測,必須建立在完善的理論和完整的數據的基礎上。而理論和數據,都需要長期探索和積累。一套理論從提出到完善再到最後用於實踐,動輒數十年,因此,經濟學是一門“慢熱”的學科。這一點可以從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的年紀看出。

據統計,諾貝爾和平獎有17歲的獲獎者,諾貝爾物理學獎有25歲的人生贏家,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最“年輕”得主卻是51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超過67歲,在諾貝爾所有獎項中是最“老齡化”的一族。

後知後覺的經濟學家,如今碰上一件辣手的事:如何解釋瞬息萬變的全新物種——數字貨幣。

經濟學家眼中的數字貨幣:系列序

面對數字貨幣的全新挑戰,經濟學家分兩類,一類嗤之以鼻,認為數字貨幣曇花一現,屬於投機泡沫不值一提;另一類則謹慎接受,開始前沿的探索性研究。

第一類經濟學家有他們的理由。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在短短的10年間,從無到有。沒有任何底層資產依託的比特幣,價格從1美元到接近2萬美元,又迅速跌回3000美元。這樣價格巨幅快速波動的市場,確實充滿投機者,也存在巨大泡沫。然而,讓這類經濟學家失望的是,比特幣並沒有最終歸零。在2018年跌到3000美元后,近期又大漲1倍多回到7000美元,表現出其頑強的生命力。

有一個獨特的現象,越是在經濟學界和金融界有遠見的權威人物,越是不看好比特幣,一致認為其是一無是處的投機泡沫。其中代表人物有大家熟悉的金融名人,比如巴菲特,一直對比特幣持否定態度,認為比特幣是個笑話;另外還有金融界泰斗,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他認為比特幣是個巨大的泡沫,有可能徹底崩盤;還有金融監管高層,如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他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比特幣存在嚴重問題,不會成功。當然,最有影響力的評價來自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他稱比特幣“是個騙局”。

馬克吐溫說:“讓人恐慌的不是未知的事,而是以為正確卻是錯誤的判斷。” 面對比特幣這樣的異類,經濟學家確確實實感受到了恐慌。這種恐慌來自現有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全新的比特幣現象,經濟學家擔心以舊的理論做出以為是正確卻是錯誤的判斷。

經濟學家面臨最大的難以解釋的問題在於:既然所有經濟學理論都認定比特幣為虛無縹緲的泡沫,那麼為什麼這個泡沫這麼持久、這麼廣泛、這麼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讓人神魂顛倒,以至於全世界有200萬比特幣持有者,有2000萬人參會數字貨幣交易?

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預測泡沫破滅的時間是徒勞的,只能等市場最後迴歸理性。法國KEDGE商學院教授埃裡克·皮謝對此的評價堪稱經典。他說:“正如凱恩斯告訴我們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可以長到讓你破產’,因此只有一件事能做了——坐在河邊看,總有一天,比特幣的屍體會從你面前漂過。“

經濟學家眼中的數字貨幣:系列序

顯然,這樣的解釋幾近完美到無可辯駁,但卻顯示出傳統範式對這種異常現象的無奈。換句話說,埃裡克·皮謝教授等於說,我們無法解釋這樣的異象為什麼能持續這麼久,我們只能說它們是非理性的,只能“坐在河邊等”,讓時間來收拾比特幣。

然而,埃裡克·皮謝教授顯然忘記了,凱恩斯還說過:"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如果市場的非理性持久且廣泛,我們難道不應該反省一下傳統範疇中的理性假設?托馬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說,“新發現從觀察異象開始”,只有足夠的異象發生,才有範式轉移的可能。仔細研究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托馬斯·泰勒的非凡經歷,最大的啟發在於他對經濟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和非理性現象持之以恆的關注和研究,百折不撓,並最終發展出時下最前沿、卻曾經一度被傳統經濟學界不齒的行為經濟學。

與第一類對數字貨幣嗤之以鼻的經濟學家相反,第二類經濟學家卻把數字貨幣當成絕佳的研究對象。他們對數字貨幣保持開放的心態,探索數字貨幣這樣的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機理。

隨著數字貨幣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加入第二陣營,在比較前沿的期刊和學術論壇上,有關數字貨幣的論文和學術交流不斷湧現。而“經濟學家眼中的數字貨幣"系列的目的,就是歸納總結經濟學界對數字貨幣的前沿性研究,作為數字貨幣的經濟學研究上的梳理總結,為感興趣的研究者提供一個有用的參考和借鑑。

本系列在結構上分為6部分,分別涉及數字貨幣的分類、市場、交易所、價格、風險和監管。

  • 分類篇:靈魂無處安放的比特幣
  • 市場篇:幣圈將無韭菜
  • 交易所篇:王者的榮耀
  • 價格篇:在泡沫中沉浮
  • 風險篇:風起雲湧
  • 監管篇:與時俱進,共創未來

關於此係列的由來,還有一段小故事。

筆者去年離開數字貨幣交易所後,回到學校繼續讀金融博士學位,研究的方向定為數字貨幣。在數字貨幣方面,由於政策導向的原因,國內研究相對比較少,學術期刊上的文章多以國外為主,國際上沒有比較完整的數字貨幣文件綜述。我的博士生導師,康奈爾經濟系教授,兼任廈門大學亞南經濟學院院長洪永淼老師建議我,在博士論文選題階段,大量閱讀這方面的論文,同時寫一篇英文的文件綜述,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這樣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看文獻、寫綜述,對於我一個財經評論員而言能有多難?然而事實上,我遠遠低估了完成這項任務的難度。首先是關於數字貨幣的文獻在2018年下半年大量湧現,顯示出學術界有越來越多人感興趣,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卻苦了我這個寫文件綜述的,隔一兩個月重新搜索一次,就能多出數十篇新的有關論文發表。另外,回國6年,用英文寫作的能力退化嚴重,經常提筆忘詞。幸好康奈爾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生Yang對數字貨幣也非常感興趣,在他的協助下,在洪永淼和康奈爾應用經濟學教授Turvey的共同指導下,我們花了6個月時間,寫出一篇80多頁、3萬多字的英文版綜述草稿。

當然英文版是比較正統的文件綜述,也比較長,我於是萌發了把英文版的精華提煉出來,寫成相對精煉的中文文獻綜述版的想法,旨在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目前經濟學家在理論前沿對數字貨幣的看法,給中文讀者特別是要做嚴肅研究的同行,帶來不一樣的視角和看法,於是我又花了不少時間,翻譯精煉成本中文系列。當然也會附上英文原版,供大家參考。

本系列不管中文的精簡系列,或者英文的完整版,都是目前在數字貨幣方面最全的文獻綜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