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給人“三個沒想到”——三十六評《習近平在寧德》系列採訪實錄'

"

習近平給人“三個沒想到”

——三十六評《習近平在寧德》系列採訪實錄之《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就提出以辯證思維看待財政經濟問題》

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但究竟有多重要呢?美好的“第一印象”,能夠讓人在面試時過關斬將順利入職;可以極大提高交易雙方達成合作的可能性;可以讓男女雙方一見鍾情進而攜手一生……可見“第一印象”有著影響結局的神祕力量。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第一次見面時都盡力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就提出以辯證思維看待財政經濟問題》採訪實錄一文中,從受訪者張學清同志(時任寧德行署副專員)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習近平給人的“第一印象”。張學清回憶說:“習近平同志到寧德時正值夏天,天氣熱得很。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卻像一襲清風,讓人耳目一新。他給我的最初印象可以總結成三個‘沒想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究竟讓他沒想到什麼呢?

開場“不把鑼鼓敲”。張學清談到:“一是沒想到‘開場不把鑼鼓敲’。在一般人印象中,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習近平同志卻不然。他剛到寧德那天,我們班子成員集中到地委大院二樓的會議室,原本以為會是一次隆重的歡迎儀式,可沒想到習近平同志一點也不擺領導的架子,不僅著裝樸素,而且也沒有因為到一地主政就高談闊論或是立下‘豪言壯語’。相反,他只是言簡意賅地向大家表了個態,表示在寧德一定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個見面會很快就結束了,讓我們這些參會的同志感到有點意外。”從採訪稿中,我們看到了真抓實幹、務實為本的習近平。他開場“不把鑼鼓敲”,新官上任“不燒火”,初來不立“豪言壯語”,主政時不“高談闊論”,著裝樸素“不擺架子”,報到會上只“表個態”,如此務實質樸的作風,如一襲清風讓班子成員頗感意外,耳目一新。

人剛來就“失蹤”了。張學清回憶到:“二是沒想到人剛來就‘失蹤’了。習近平同志到任以後,我們都做好了他找我們談話瞭解工作的準備,但等了好久,我們發現他誰都沒找。”幹部們都感到很奇怪:新來的地委書記怎麼好像“失蹤”了?張學清解釋道:“後來大家才知道,他剛到寧德沒幾天,就立馬下鄉去調研,一走就是一個月,一走就走遍了寧德的9個縣,而且還去了相鄰的浙江省部分地區。”“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習近平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基層,摸清基本情況,開展調查研究,進行探索思考,隨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弱鳥先飛”、“閩東的振興在於林”等許多富有遠見的工作思路和發展之策,加快了閩東脫貧致富的步伐。習近平深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個道理,在寧德工作期間,他不搞文山會海,不興“花拳繡腿”,不行無用之功,而是親自用腳去“丈量”、用耳去“辨別”、用心去“感受”,廣泛地“聽民聲、察民情、問民意、匯民智”。他躬身踐行深入基層的點滴細節,給我們留下深刻啟示。

換種方式“衝一下”。張學清回憶到:“三是沒想到他要換種方式帶領寧德干部‘衝一下’。有一次他在和我談話時說起,他到寧德上任之前,福建省委主要領導曾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到寧德能夠好好地‘衝一下’。”習近平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裡。張學清聽後也感到很興奮。因為當時所有寧德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寧德能夠抱上“金娃娃”,改變落後面貌。當時,寧德經濟發展的擔子很重,從外部環境講,全國正處在治理整頓階段,通貨膨脹嚴重,各地發展都受到制約,都在“收”;從內部環境講,寧德作為“老、少、邊、島、窮”地區,欠賬太多,關鍵是窮。而且,寧德為了國家和地區戰略發展需要,做出了很多貢獻甚至犧牲。張學清舉例:“原來古田溪水電站是福建省裝機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但發出來的電主要供福州使用;寧德三都澳港是世界少有的良港,但為了國防需要,一直沒有開發。”當時他聽習近平說要“衝一下”,便心想:我們自己本身有港、有電,如果習近平同志再能拉來大項目,寧德一定能夠快速脫貧。可沒想到,習近平又對他說:“寧德經濟發展,慢不得,也急不得。”這讓張學清很是納悶,心想:這要怎麼“衝”呢?沒想到沒過幾個月,習近平就在地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滴水穿石”的觀念。習近平告訴大家:“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要受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地理因素等諸多方面的制約,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鉅變,只能是漸進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他提倡立足實際又胸懷長遠目標的實幹,而不是不甘寂寞、好高騖遠的空想;他提倡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不是“新官上任只燒三把火”的那種希圖僥倖成功的投機心理;他提倡鍥而不捨的韌勁,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散漫。這些要求對當今的幹部履職,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

這“三個沒想到”,讓我們看到了務實質樸、真抓實幹、敢於擔當、勤政為民的習近平。可以說,當年的習近平給寧德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並用這些新理念帶領寧德“衝”出新局面,得到了寧德人民的衷心擁戴。從貧困地區的地委書記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從關注一個地方人民的幸福,到心繫全國人民的福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一顆“始終為民”的初心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承諾。(文/學習大軍,2019年9月14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