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公式》6:曾經功勞你給了誰'

"
"
《成功公式》6:曾經功勞你給了誰

天咱們繼續講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我們要說的是成功第四定律 ——

團隊的成功需要全體成員共同的、多樣化的努力,但是這個功勞會被其中一個人拿走。

你肯定覺得這非常不公平。但是別忘了成功定律是客觀規律。你喜歡不喜歡,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抱怨和感慨沒意義,你得琢磨怎麼讓這些規律為你所用。

我先給你講兩個剛編的故事。

1.兩個故事

小張是個學生物的博士生。他的導師是個明星教授,研究組是領域的名門。導師給小張安排了一個課題,研究組在這個方向上已經有大量積累,小張只要會用本組的看家本領就行。

但是小張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情況和導師設想的好像不一樣。導師認為這很好,越是意外的結果越有可能是重大發現,鼓勵小張繼續做。小張想了一個很巧妙的方法,做成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實驗,提出了一個新穎的結論。導師非常高興,他們就趕緊寫了篇論文,發表在頂級期刊上。

小張意氣風發,心想我一出手就揚名立萬!但是他慢慢發現,這份功勞好像並沒有被算在自己頭上。每次出去開會,雖然導師作報告也提小張的名字,而且有時候就是小張自己作報告,可是人們討論的時候都說這是導師的發現,媒體採訪也都是導師侃侃而談。

小張心想,這個發現要是得了諾貝爾獎,難道也是發給導師嗎?

*

胡總是一個大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裁。每當公司推出新產品,胡總就會到全國各個分公司去巡視,指導產品推廣。

小王是瀋陽分公司的銷售經理。胡總知道瀋陽的市場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而小王非常瞭解情況,就授權小王主導瀋陽的業務。小王使用了一些創造性的方法,搞定了瀋陽市場。

胡總在瀋陽這幾天幾乎都是看著小王在做事。臨別之時,胡總跟小王說,我對瀋陽是兩眼一抹黑,這次多虧了你!

年底,總公司論功行賞,胡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人們都說胡總是銷售天才,全國通吃!胡總在獲獎感言中感謝了小王……以及另外15個分公司的銷售經理。小王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被總公司注意到。

這兩個故事不能算虛構,只能算總結。因為這樣的故事時時刻刻都發生在各個領域之中。幹活的是一些人,拿走功勞的是另外一些人。這公平嗎?

2.諾貝爾獎預測法

巴拉巴西有個中國學生叫沈華偉 ,他也是巴拉巴西的《鏈接》這本書的中文譯者。沈華偉2013年加入巴拉巴西的實驗室之後,立即就做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項目。他發明了一個算法,能精準預測諾貝爾獎的得主。

我們知道諾貝爾獎都是發給重大發現的,只問結果,不管你是不是什麼德高望重勞苦功高。那好,比如說這個重大發現是這篇論文發表的,論文有好多人署名,那請問,諾貝爾獎應該發給其中的誰呢?

作者排名順序的價值不大。物理學的論文經常按照字母表的順序排名,生物學的習慣是把老闆的名字放在最後。那到底是誰在這項研究中做出了關鍵一步呢?

W和Z玻色子這個發現,獲得了198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論文一共有137個作者聯合署名,拿到諾貝爾獎的兩位作者,一個排在第105位,一個是排在第126位。但是沈華偉這個算法,就能精確地把這兩個人給挑出來,跟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判斷完全一致。

既然是算法,你肯定不能打電話去問當事人都幹了什麼。這個算法的訣竅在於,它考慮的是這篇論文的所有署名者,在各自的職業生涯中的論文引用規律。

如果是你做出了這麼重大的發現,那我們設想,你在之前肯定已經做出過相關的貢獻。

而且你既然做了如此重大的發現,那就好像發現了一個金礦,你肯定還會在這個領域中繼續深耕下去,不可能寫這一篇論文就結束了。

也就是說,這篇論文對你來說不應該是孤立的。你應該在之前、之後都在這個領域中發表過相關的論文。你不但擁有這篇論文,而且擁有這個課題!而那些合作者就不行了,他們臨時來幫忙,做完這個項目就去做別的了。

這完全符合前面說的成功第一定律,你的成功由我們的*感知*決定。這個活到底是怎麼幹的,誰先提出設想,誰完成了最關鍵的發現,誰付出了最多的汗水,我們看不到。我們能看到的是每個人的論文發表情況。誰的發表記錄最完整,誰就擁有這個課題,誰就擁有這篇論文。

功勞不是來自業務表現,而是來自社會的感知。

iPhone 是喬布斯發明的嗎?特斯拉電動汽車是馬斯克造的嗎?社會感知根本不在乎公平不公平,還可能充滿偏見。

有人統計了經濟學助理教授中拿到終身教授職位的情況,發現女性最終落選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你說這難道不是性別歧視嗎?

請注意,研究發現,這跟女性經濟學家的論文產出情況、論文的水平,是否表現出自信心,都沒關係。甚至就算女教授為了照顧家庭犧牲一些工作時間也沒有關係,生小孩只會推遲她拿到終身教授的時間,但是不會讓她拿不到終身教授。

問題出在跟人合作。如果是獨立寫論文,作為唯一作者署名,那就沒問題 —— 每篇獨立論文都能讓你獲得終身教授的可能性增加8%~9%,男女平等。

但是,如果女教授是和別人合作寫論文,人們就會把這篇論文的功勞記到別人的頭上。甚至有數據分析表明,女教授和別人合作發論文還不如不發 —— 合作論文不但沒有給她加分,反而可能給她扣分。

為啥會這樣?我們上一講剛說了女性善於溝通 —— 結果人們就認為女教授在研究中主要起溝通協調的作用,關鍵工作肯定是男性做的。這當然是偏見,但偏見也是感知的一部分。

當你在實驗室苦幹的時候,當你幫合作者做理論計算的時候,當你考慮要不要接受副總經理的職位的時候,我想讓你先想想這個成功第四定律。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那你能怎麼辦呢?難道不合作嗎?

3.怎樣拿回你的功勞

前面說的那個預測諾貝爾獎的算法,它的結果是可以隨時間改變的。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一個大反轉的故事。

獲獎論文發表於1985年,是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和導師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合作的研究。當時阿什金在領域內的聲望很高,如果在那時候用預測算法,阿什金應該拿走79%的功勞,而朱棣文還是新人,只能拿到5%的功勞。

但是朱棣文接下來在這個領域繼續研究,又發表了很多論文,而阿什金沒有再繼續做下去。結果才過了十幾年,業界已經只認朱棣文。

當年那個工作到底是誰主導的?是年輕的朱棣文還是老資格的阿什金?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們的感知:那個領域在1985年是阿什金的,到1997年則屬於朱棣文。

巴拉巴西自己的經歷也是這樣。他曾經有一位女學生,在他手下做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工作。巴拉巴西當時充分肯定了這個女學生的貢獻,但是他知道,只要他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那篇論文上,人們就都會認為這篇論文是他的。

後來這個女學生離開巴拉巴西,擁有了自己的研究組,又在這個領域接二連三地發表了論文,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方向的擁有者。那篇論文以前屬於巴拉巴西,現在則屬於這位女士。

我們經常說誰誰誰搶了誰誰誰的功勞。但功勞不是一次性的東西,而是一個“系統”。

明星開演唱會,她也許願意一個一個地把樂隊成員介紹給觀眾,但是有用嗎?觀眾只會記住歌手。哪怕導師和領導把你名字放報告前面,你也未必能拿得到那份功勞。這不是腐敗,這是人的感知限制。

當然有時候是真腐敗。我聽說有一位中國留學生,自己證明了一個數學猜想,可是導師說這個證明不嚴謹讓他修改,自己卻偷偷地寫了篇論文搶先發表了。學生為此跟導師打了好幾年的官司,最後也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

我特意去查看了這位導師的簡歷。他在那件事之後持續發表了很多篇論文,而且還是好幾個領域。而這位學生,早已經不在數學界了。

這非常不公平,這是一個悲劇!可是如果你瞭解成功的定律,能不能更冷靜地看這件事呢?

想要拿回自己的功勞,你必須學會獨立工作。

以前我們講《巨人的工具》的時候說過,當學徒,要有給牛人鋪路的覺悟。你想要的是第一線的工作經驗,就算把功勞都給導師又能怎樣?事實上你想搶也搶不過來,導師給你你也接不住。

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就必須跳出來,去獨當一面。

巴拉巴西講了一個黑人女歌手的故事,她的名字叫達琳·洛芙(Darlene Love)。洛芙有個天生的好嗓音,可是因為是黑人,只是在幕後唱歌,別人用她的聲音來對口型!電臺裡播著她的歌曲,她卻只能當個清潔女工。

洛芙說我不能再待在幕後了。離開現有的唱片公司,獨立出來演出很難很難,但是她做到了。她建立了自己的名望。

| 由此得到

成功第四定律是團隊需要各種人才的合作,但是功勞往往歸於一人。他能拿走功勞不是因為他這一次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擁有這個領域。

接受了這個定律,每個人都應該大度一點。如果你是新手,別在乎眼前的得失,你想要的不是一兩個功勞,而是自己的系統!如果你是老闆和導師,千萬千萬把該給別人的功勞都給人家,到公開場合大聲說這是誰做出來的 —— 你心裡明白,其實還是你的。

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系統”的重要性。一直跟著一位牛人做事,你很難拿到自己的功勞。但是如果你跟不同的人合作過,做過很多事,你的人設就出來了。

最後,那個發明諾貝爾獎預測算法的中國人叫什麼名字來著?叫沈華偉!他現在已經獨立了,是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為了公平,你應該記住他的名字。

"
《成功公式》6:曾經功勞你給了誰

天咱們繼續講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我們要說的是成功第四定律 ——

團隊的成功需要全體成員共同的、多樣化的努力,但是這個功勞會被其中一個人拿走。

你肯定覺得這非常不公平。但是別忘了成功定律是客觀規律。你喜歡不喜歡,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抱怨和感慨沒意義,你得琢磨怎麼讓這些規律為你所用。

我先給你講兩個剛編的故事。

1.兩個故事

小張是個學生物的博士生。他的導師是個明星教授,研究組是領域的名門。導師給小張安排了一個課題,研究組在這個方向上已經有大量積累,小張只要會用本組的看家本領就行。

但是小張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情況和導師設想的好像不一樣。導師認為這很好,越是意外的結果越有可能是重大發現,鼓勵小張繼續做。小張想了一個很巧妙的方法,做成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實驗,提出了一個新穎的結論。導師非常高興,他們就趕緊寫了篇論文,發表在頂級期刊上。

小張意氣風發,心想我一出手就揚名立萬!但是他慢慢發現,這份功勞好像並沒有被算在自己頭上。每次出去開會,雖然導師作報告也提小張的名字,而且有時候就是小張自己作報告,可是人們討論的時候都說這是導師的發現,媒體採訪也都是導師侃侃而談。

小張心想,這個發現要是得了諾貝爾獎,難道也是發給導師嗎?

*

胡總是一個大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裁。每當公司推出新產品,胡總就會到全國各個分公司去巡視,指導產品推廣。

小王是瀋陽分公司的銷售經理。胡總知道瀋陽的市場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而小王非常瞭解情況,就授權小王主導瀋陽的業務。小王使用了一些創造性的方法,搞定了瀋陽市場。

胡總在瀋陽這幾天幾乎都是看著小王在做事。臨別之時,胡總跟小王說,我對瀋陽是兩眼一抹黑,這次多虧了你!

年底,總公司論功行賞,胡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人們都說胡總是銷售天才,全國通吃!胡總在獲獎感言中感謝了小王……以及另外15個分公司的銷售經理。小王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被總公司注意到。

這兩個故事不能算虛構,只能算總結。因為這樣的故事時時刻刻都發生在各個領域之中。幹活的是一些人,拿走功勞的是另外一些人。這公平嗎?

2.諾貝爾獎預測法

巴拉巴西有個中國學生叫沈華偉 ,他也是巴拉巴西的《鏈接》這本書的中文譯者。沈華偉2013年加入巴拉巴西的實驗室之後,立即就做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項目。他發明了一個算法,能精準預測諾貝爾獎的得主。

我們知道諾貝爾獎都是發給重大發現的,只問結果,不管你是不是什麼德高望重勞苦功高。那好,比如說這個重大發現是這篇論文發表的,論文有好多人署名,那請問,諾貝爾獎應該發給其中的誰呢?

作者排名順序的價值不大。物理學的論文經常按照字母表的順序排名,生物學的習慣是把老闆的名字放在最後。那到底是誰在這項研究中做出了關鍵一步呢?

W和Z玻色子這個發現,獲得了198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論文一共有137個作者聯合署名,拿到諾貝爾獎的兩位作者,一個排在第105位,一個是排在第126位。但是沈華偉這個算法,就能精確地把這兩個人給挑出來,跟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判斷完全一致。

既然是算法,你肯定不能打電話去問當事人都幹了什麼。這個算法的訣竅在於,它考慮的是這篇論文的所有署名者,在各自的職業生涯中的論文引用規律。

如果是你做出了這麼重大的發現,那我們設想,你在之前肯定已經做出過相關的貢獻。

而且你既然做了如此重大的發現,那就好像發現了一個金礦,你肯定還會在這個領域中繼續深耕下去,不可能寫這一篇論文就結束了。

也就是說,這篇論文對你來說不應該是孤立的。你應該在之前、之後都在這個領域中發表過相關的論文。你不但擁有這篇論文,而且擁有這個課題!而那些合作者就不行了,他們臨時來幫忙,做完這個項目就去做別的了。

這完全符合前面說的成功第一定律,你的成功由我們的*感知*決定。這個活到底是怎麼幹的,誰先提出設想,誰完成了最關鍵的發現,誰付出了最多的汗水,我們看不到。我們能看到的是每個人的論文發表情況。誰的發表記錄最完整,誰就擁有這個課題,誰就擁有這篇論文。

功勞不是來自業務表現,而是來自社會的感知。

iPhone 是喬布斯發明的嗎?特斯拉電動汽車是馬斯克造的嗎?社會感知根本不在乎公平不公平,還可能充滿偏見。

有人統計了經濟學助理教授中拿到終身教授職位的情況,發現女性最終落選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你說這難道不是性別歧視嗎?

請注意,研究發現,這跟女性經濟學家的論文產出情況、論文的水平,是否表現出自信心,都沒關係。甚至就算女教授為了照顧家庭犧牲一些工作時間也沒有關係,生小孩只會推遲她拿到終身教授的時間,但是不會讓她拿不到終身教授。

問題出在跟人合作。如果是獨立寫論文,作為唯一作者署名,那就沒問題 —— 每篇獨立論文都能讓你獲得終身教授的可能性增加8%~9%,男女平等。

但是,如果女教授是和別人合作寫論文,人們就會把這篇論文的功勞記到別人的頭上。甚至有數據分析表明,女教授和別人合作發論文還不如不發 —— 合作論文不但沒有給她加分,反而可能給她扣分。

為啥會這樣?我們上一講剛說了女性善於溝通 —— 結果人們就認為女教授在研究中主要起溝通協調的作用,關鍵工作肯定是男性做的。這當然是偏見,但偏見也是感知的一部分。

當你在實驗室苦幹的時候,當你幫合作者做理論計算的時候,當你考慮要不要接受副總經理的職位的時候,我想讓你先想想這個成功第四定律。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那你能怎麼辦呢?難道不合作嗎?

3.怎樣拿回你的功勞

前面說的那個預測諾貝爾獎的算法,它的結果是可以隨時間改變的。199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一個大反轉的故事。

獲獎論文發表於1985年,是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和導師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合作的研究。當時阿什金在領域內的聲望很高,如果在那時候用預測算法,阿什金應該拿走79%的功勞,而朱棣文還是新人,只能拿到5%的功勞。

但是朱棣文接下來在這個領域繼續研究,又發表了很多論文,而阿什金沒有再繼續做下去。結果才過了十幾年,業界已經只認朱棣文。

當年那個工作到底是誰主導的?是年輕的朱棣文還是老資格的阿什金?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們的感知:那個領域在1985年是阿什金的,到1997年則屬於朱棣文。

巴拉巴西自己的經歷也是這樣。他曾經有一位女學生,在他手下做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工作。巴拉巴西當時充分肯定了這個女學生的貢獻,但是他知道,只要他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那篇論文上,人們就都會認為這篇論文是他的。

後來這個女學生離開巴拉巴西,擁有了自己的研究組,又在這個領域接二連三地發表了論文,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方向的擁有者。那篇論文以前屬於巴拉巴西,現在則屬於這位女士。

我們經常說誰誰誰搶了誰誰誰的功勞。但功勞不是一次性的東西,而是一個“系統”。

明星開演唱會,她也許願意一個一個地把樂隊成員介紹給觀眾,但是有用嗎?觀眾只會記住歌手。哪怕導師和領導把你名字放報告前面,你也未必能拿得到那份功勞。這不是腐敗,這是人的感知限制。

當然有時候是真腐敗。我聽說有一位中國留學生,自己證明了一個數學猜想,可是導師說這個證明不嚴謹讓他修改,自己卻偷偷地寫了篇論文搶先發表了。學生為此跟導師打了好幾年的官司,最後也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

我特意去查看了這位導師的簡歷。他在那件事之後持續發表了很多篇論文,而且還是好幾個領域。而這位學生,早已經不在數學界了。

這非常不公平,這是一個悲劇!可是如果你瞭解成功的定律,能不能更冷靜地看這件事呢?

想要拿回自己的功勞,你必須學會獨立工作。

以前我們講《巨人的工具》的時候說過,當學徒,要有給牛人鋪路的覺悟。你想要的是第一線的工作經驗,就算把功勞都給導師又能怎樣?事實上你想搶也搶不過來,導師給你你也接不住。

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你就必須跳出來,去獨當一面。

巴拉巴西講了一個黑人女歌手的故事,她的名字叫達琳·洛芙(Darlene Love)。洛芙有個天生的好嗓音,可是因為是黑人,只是在幕後唱歌,別人用她的聲音來對口型!電臺裡播著她的歌曲,她卻只能當個清潔女工。

洛芙說我不能再待在幕後了。離開現有的唱片公司,獨立出來演出很難很難,但是她做到了。她建立了自己的名望。

| 由此得到

成功第四定律是團隊需要各種人才的合作,但是功勞往往歸於一人。他能拿走功勞不是因為他這一次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擁有這個領域。

接受了這個定律,每個人都應該大度一點。如果你是新手,別在乎眼前的得失,你想要的不是一兩個功勞,而是自己的系統!如果你是老闆和導師,千萬千萬把該給別人的功勞都給人家,到公開場合大聲說這是誰做出來的 —— 你心裡明白,其實還是你的。

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系統”的重要性。一直跟著一位牛人做事,你很難拿到自己的功勞。但是如果你跟不同的人合作過,做過很多事,你的人設就出來了。

最後,那個發明諾貝爾獎預測算法的中國人叫什麼名字來著?叫沈華偉!他現在已經獨立了,是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員。為了公平,你應該記住他的名字。

《成功公式》6:曾經功勞你給了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