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土地的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找到農業賺錢的永動機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土地的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找到農業賺錢的永動機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在中國的農業至少85%以上實現不了二次盈利。打個比方,農民種了100畝麥子,核心收入來自賣掉麥子。一旦遇到滯銷,就得賠錢。

我們是否思考過:跳出靠賣農產品賺錢的途徑出發,把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延找到可以盈利的點。

日本的稻田畫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

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

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遊客;秋冬後稻穀收穫後,又把稻杆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

日本的稻田畫激活了種植業,農民的的收入除了來自農產品銷售收入外,還可以發展創意農業增加收入。

3、物聯網的祕密

其實,物聯網在中國農業上的普及率還是很低。尤其是,種植、養殖生產端的運用。

物聯網給農業帶來2個作用:1)節約成本;2)降低病蟲害的損失。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同時,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12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雲技術運用率將達75%。另據報道,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4、發展機器人農業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土地的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找到農業賺錢的永動機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在中國的農業至少85%以上實現不了二次盈利。打個比方,農民種了100畝麥子,核心收入來自賣掉麥子。一旦遇到滯銷,就得賠錢。

我們是否思考過:跳出靠賣農產品賺錢的途徑出發,把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延找到可以盈利的點。

日本的稻田畫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

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

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遊客;秋冬後稻穀收穫後,又把稻杆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

日本的稻田畫激活了種植業,農民的的收入除了來自農產品銷售收入外,還可以發展創意農業增加收入。

3、物聯網的祕密

其實,物聯網在中國農業上的普及率還是很低。尤其是,種植、養殖生產端的運用。

物聯網給農業帶來2個作用:1)節約成本;2)降低病蟲害的損失。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同時,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12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雲技術運用率將達75%。另據報道,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4、發展機器人農業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單純的機械化;真是弱爆了。農業機器人才是農業的未來。

據《日本農業新聞》2016年10月10日報道,根據日本自民黨農林水產業基本方針制定研究小組發佈預估數據稱,2050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減半至100萬人,其中三成為85歲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農業人口會減少殆盡。不需要人手的農業已經近在眼前。

該研究小組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日本國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陷入危機。除了通過農業教育、研修,培養具有國內外市場視野的管理層以外,生產作業要充分利用外國人和機器人。

日本《東京新聞》7月3日報道,井關農機公司在茨城縣的試驗場公佈了“機器人拖拉機”的信息。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拖拉機可以與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機同時進行作業,效率是後者的1.5倍。”

據相關媒體報道,去年日本已啟動無人機監視水稻和松林的實驗,還可預測水稻收割的最佳時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第一大國。

日本使用機器人帶來的效果有3個:1)工作效率提高;2)減少成本與開支,從而提高產品的利潤;3)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止人為對農產品的汙染。

5、注重產品包裝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土地的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找到農業賺錢的永動機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在中國的農業至少85%以上實現不了二次盈利。打個比方,農民種了100畝麥子,核心收入來自賣掉麥子。一旦遇到滯銷,就得賠錢。

我們是否思考過:跳出靠賣農產品賺錢的途徑出發,把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延找到可以盈利的點。

日本的稻田畫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

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

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遊客;秋冬後稻穀收穫後,又把稻杆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

日本的稻田畫激活了種植業,農民的的收入除了來自農產品銷售收入外,還可以發展創意農業增加收入。

3、物聯網的祕密

其實,物聯網在中國農業上的普及率還是很低。尤其是,種植、養殖生產端的運用。

物聯網給農業帶來2個作用:1)節約成本;2)降低病蟲害的損失。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同時,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12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雲技術運用率將達75%。另據報道,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4、發展機器人農業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單純的機械化;真是弱爆了。農業機器人才是農業的未來。

據《日本農業新聞》2016年10月10日報道,根據日本自民黨農林水產業基本方針制定研究小組發佈預估數據稱,2050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減半至100萬人,其中三成為85歲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農業人口會減少殆盡。不需要人手的農業已經近在眼前。

該研究小組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日本國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陷入危機。除了通過農業教育、研修,培養具有國內外市場視野的管理層以外,生產作業要充分利用外國人和機器人。

日本《東京新聞》7月3日報道,井關農機公司在茨城縣的試驗場公佈了“機器人拖拉機”的信息。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拖拉機可以與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機同時進行作業,效率是後者的1.5倍。”

據相關媒體報道,去年日本已啟動無人機監視水稻和松林的實驗,還可預測水稻收割的最佳時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第一大國。

日本使用機器人帶來的效果有3個:1)工作效率提高;2)減少成本與開支,從而提高產品的利潤;3)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止人為對農產品的汙染。

5、注重產品包裝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人靠衣裝,馬靠鞍!農產品想要賣出高價也離不開包裝與品牌。

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

白菜有賣整箱的、一顆的,也有切成半顆或四分之一顆的,全都用塑料紙密封包裝。切開的白菜如當天賣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個、也有5個一盒的,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蘿蔔、甜瓜、草莓、櫻桃、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建立信任營銷關係

信任是品牌忠誠度的條件。對於農業來說,信任度非常低!

日本農產品在流通方面,主要採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結合的辦法,即成立產銷聯合組織,其主要優勢在於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面對面的相互信賴”關係。

日本的農業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消費者來到基地體驗種植和生產,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樣種出來。經過不斷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7、體驗式農業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土地的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找到農業賺錢的永動機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在中國的農業至少85%以上實現不了二次盈利。打個比方,農民種了100畝麥子,核心收入來自賣掉麥子。一旦遇到滯銷,就得賠錢。

我們是否思考過:跳出靠賣農產品賺錢的途徑出發,把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延找到可以盈利的點。

日本的稻田畫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

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

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遊客;秋冬後稻穀收穫後,又把稻杆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

日本的稻田畫激活了種植業,農民的的收入除了來自農產品銷售收入外,還可以發展創意農業增加收入。

3、物聯網的祕密

其實,物聯網在中國農業上的普及率還是很低。尤其是,種植、養殖生產端的運用。

物聯網給農業帶來2個作用:1)節約成本;2)降低病蟲害的損失。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同時,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12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雲技術運用率將達75%。另據報道,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4、發展機器人農業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單純的機械化;真是弱爆了。農業機器人才是農業的未來。

據《日本農業新聞》2016年10月10日報道,根據日本自民黨農林水產業基本方針制定研究小組發佈預估數據稱,2050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減半至100萬人,其中三成為85歲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農業人口會減少殆盡。不需要人手的農業已經近在眼前。

該研究小組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日本國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陷入危機。除了通過農業教育、研修,培養具有國內外市場視野的管理層以外,生產作業要充分利用外國人和機器人。

日本《東京新聞》7月3日報道,井關農機公司在茨城縣的試驗場公佈了“機器人拖拉機”的信息。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拖拉機可以與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機同時進行作業,效率是後者的1.5倍。”

據相關媒體報道,去年日本已啟動無人機監視水稻和松林的實驗,還可預測水稻收割的最佳時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第一大國。

日本使用機器人帶來的效果有3個:1)工作效率提高;2)減少成本與開支,從而提高產品的利潤;3)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止人為對農產品的汙染。

5、注重產品包裝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人靠衣裝,馬靠鞍!農產品想要賣出高價也離不開包裝與品牌。

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

白菜有賣整箱的、一顆的,也有切成半顆或四分之一顆的,全都用塑料紙密封包裝。切開的白菜如當天賣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個、也有5個一盒的,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蘿蔔、甜瓜、草莓、櫻桃、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建立信任營銷關係

信任是品牌忠誠度的條件。對於農業來說,信任度非常低!

日本農產品在流通方面,主要採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結合的辦法,即成立產銷聯合組織,其主要優勢在於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面對面的相互信賴”關係。

日本的農業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消費者來到基地體驗種植和生產,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樣種出來。經過不斷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7、體驗式農業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體驗式農業體現在農業經營者與消費這之間的互動、交流。

但,中國的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出在真空。有多少個消費者認識農產品的種植者或養殖者?又多少個消費者親自到田地裡體驗過種植或養殖的樂趣?

但,日本在體驗式農業上,做得很棒。

日本有個“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大分縣的“豐後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種,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耕牛越來越少了。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針對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並用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主人。

後來,這種活動發展為每年一度的“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每到秋天,農家邀請肉牛主人到牧場來,酒足飯飽之後,選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測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根據噪音大小等評選優勝者。不僅如此,凡聚會參與者,皆可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當然,獎品是當地特產。這樣的活動,受到了城鄉居民的歡迎,不僅振興了畜產業,也使閒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

8、多渠道銷售

中國很多農民的銷售渠道比較單一,菜市場、批發市場、菜販子等等。

雖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又多了一個電商平臺。

然而,日本的銷售渠道,是滿地開花、多元化。其中,日本人銷售農產品主要採取6種方式:

1)直銷:以產銷聯合體為主要銷售形式;

2)宅配:以專業流通配送到戶為主要銷售形式;

3)配送:以生協為運作主體,以配送為主要銷售形式;

4)專櫃:大賣場、超市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5)專賣店:以連鎖專賣店的形式進行銷售;

6)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9、標準化賺錢


"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作為離中國最近的一個國家——日本,中國一直在追趕!尤其,日本農業值得中國農業老闆學習的地方。

日本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然而,日本農產品出口逐年攀升!

其中,日本有10個農業區:北海道、東北、 北陸、關東、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一縣一品、一村一品開展了幾十年,所以雖然耕地面積小,但商品率奇高,達到95%以上,部分到100%;加上日本農產品善於把品質+品牌+營銷的效應疊加,在海外市場成為高端農產品代名詞。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2016年,因亞洲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旺盛,對對優質水果和牛肉需求上漲的支撐,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在2016年連續第四年上漲,達到7500億日元(66.8億美元)。

農產品出口大咖中還有日本大米,2016年1—11月份大米出口額達23億日元,已經超過了2015年的歷史紀錄。日本清酒2016年出口額也上漲了10%,達到155億日元(1.37億美元),連續第七年創下歷史新高。

據日本《朝日新聞》2017年7月5日報道,日本政府積極鼓勵農產品以及海鮮類產品的出口,並將進一步開拓大米在中國的銷售市場。

中國的農業實際情況跟日本更為接近,很多學習歐美的大型機械化現代化農業都更多屬於配合政府政策和指標而做的形式上工作,沒有太多實際可操作性。

日本的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其中,日本農業9大經營方向、讓中國每一位農業人思考!

1、專注力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專注力是日本工業化的基因。在,日本農業上體驗的更加完美。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農協與農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2、生態理念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土地的資源是農業的根本。一旦土地出現問題,農業的末日也即將到來。

因此,保護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經營者們首要考慮的方向。

日本對資源保護高度重視,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護方面更是這樣。在日本,耕地保護不僅體現在“量”的維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質”的保護上。在日本農村,人們可以看到,所有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土質細而均勻,像海綿一樣。

日本農民除了使用有機肥,也使用化肥,不過,使用的是專用複合肥。作物品種不同,複合肥的配方也不同。日本土質優良的另一個原因,要歸功於土地的配套設施,無論種花、種菜,絕大多數農田在田壟下都埋有水管,土地乾旱時打開水龍頭就可灌溉;而葉面灌溉和施藥則通過大棚頂端的管道噴霧。先進的生產設施對土壤的保護和土質的優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找到農業賺錢的永動機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在中國的農業至少85%以上實現不了二次盈利。打個比方,農民種了100畝麥子,核心收入來自賣掉麥子。一旦遇到滯銷,就得賠錢。

我們是否思考過:跳出靠賣農產品賺錢的途徑出發,把農業的每一個環節延找到可以盈利的點。

日本的稻田畫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方向。

田舍館村是日本稻田畫的鼻祖。受到麥田怪圈的啟發,為了振興當地經濟,開發觀光資源,1993年該村村民開始製作稻田畫。稻田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如今,每年去田舍館村的參觀旅遊人數已超過20多萬。這真是種田種出的“旅遊業”。甚至,還有一些大企業找上門,希望能利用農民們的稻田畫來為他們做“宣傳廣告”。

稻田成長期的稻田藝術吸引大批的遊客;秋冬後稻穀收穫後,又把稻杆變成藝術品,同樣實現了稻田的價值。

日本的稻田畫激活了種植業,農民的的收入除了來自農產品銷售收入外,還可以發展創意農業增加收入。

3、物聯網的祕密

其實,物聯網在中國農業上的普及率還是很低。尤其是,種植、養殖生產端的運用。

物聯網給農業帶來2個作用:1)節約成本;2)降低病蟲害的損失。

農業物聯網在2004年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出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目前,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同時,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農作物出口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2.12日元)。屆時,日本農業信息技術化規模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農業雲技術運用率將達75%。另據報道,日本政府還計劃在十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4、發展機器人農業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單純的機械化;真是弱爆了。農業機器人才是農業的未來。

據《日本農業新聞》2016年10月10日報道,根據日本自民黨農林水產業基本方針制定研究小組發佈預估數據稱,2050年日本農業人口將減半至100萬人,其中三成為85歲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農業人口會減少殆盡。不需要人手的農業已經近在眼前。

該研究小組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日本國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陷入危機。除了通過農業教育、研修,培養具有國內外市場視野的管理層以外,生產作業要充分利用外國人和機器人。

日本《東京新聞》7月3日報道,井關農機公司在茨城縣的試驗場公佈了“機器人拖拉機”的信息。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機器人拖拉機可以與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機同時進行作業,效率是後者的1.5倍。”

據相關媒體報道,去年日本已啟動無人機監視水稻和松林的實驗,還可預測水稻收割的最佳時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第一大國。

日本使用機器人帶來的效果有3個:1)工作效率提高;2)減少成本與開支,從而提高產品的利潤;3)提高農產品品質,防止人為對農產品的汙染。

5、注重產品包裝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人靠衣裝,馬靠鞍!農產品想要賣出高價也離不開包裝與品牌。

日本農副產品品質優良。無論是大路貨,還是新優品種,都是色澤亮麗,規格統一,令人賞心悅目。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

白菜有賣整箱的、一顆的,也有切成半顆或四分之一顆的,全都用塑料紙密封包裝。切開的白菜如當天賣不掉,晚上就扔掉。辣椒有10個、也有5個一盒的,全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蘿蔔、甜瓜、草莓、櫻桃、番茄的漂亮外觀和鮮美口味,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建立信任營銷關係

信任是品牌忠誠度的條件。對於農業來說,信任度非常低!

日本農產品在流通方面,主要採取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結合的辦法,即成立產銷聯合組織,其主要優勢在於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面對面的相互信賴”關係。

日本的農業經營者經常會邀請消費者來到基地體驗種植和生產,讓消費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樣種出來。經過不斷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7、體驗式農業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體驗式農業體現在農業經營者與消費這之間的互動、交流。

但,中國的農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出在真空。有多少個消費者認識農產品的種植者或養殖者?又多少個消費者親自到田地裡體驗過種植或養殖的樂趣?

但,日本在體驗式農業上,做得很棒。

日本有個“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大分縣的“豐後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種,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耕牛越來越少了。為了有效利用原來飼養耕牛留下來的大片草地,當地人以20萬日元為一個認養單位,針對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開展了認養肉牛的活動。並用當地的特色產品作為利息,每年寄給認養主人。

後來,這種活動發展為每年一度的“品嚐肥牛大喊大叫大會”。每到秋天,農家邀請肉牛主人到牧場來,酒足飯飽之後,選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測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根據噪音大小等評選優勝者。不僅如此,凡聚會參與者,皆可通過抽獎獲得獎品。當然,獎品是當地特產。這樣的活動,受到了城鄉居民的歡迎,不僅振興了畜產業,也使閒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

8、多渠道銷售

中國很多農民的銷售渠道比較單一,菜市場、批發市場、菜販子等等。

雖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又多了一個電商平臺。

然而,日本的銷售渠道,是滿地開花、多元化。其中,日本人銷售農產品主要採取6種方式:

1)直銷:以產銷聯合體為主要銷售形式;

2)宅配:以專業流通配送到戶為主要銷售形式;

3)配送:以生協為運作主體,以配送為主要銷售形式;

4)專櫃:大賣場、超市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5)專賣店:以連鎖專賣店的形式進行銷售;

6)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與有機農場進行訂單銷售。

9、標準化賺錢


日本農業的9大經營之道,值得中國農業學習


任何產品都應該有自己的底氣。比如:口感、甜度、水分等。這些有1項優勢凸顯,就有機會賣出高價。

高端、高價是日本農產品的特色。比如日本的天價西瓜,一個西瓜拍出3.1萬元。這種西瓜如何能賣出高價呢?標準化!高端的日本西瓜是北海道特產的“田助西瓜”。這種西瓜種植過程非常嚴格,先播種發芽,再送往溫室栽培,白天和夜晚的室溫都必須嚴格控管,100天后收成,西瓜甜度不足11度,就會被銷燬。

當然,除了了日本農業的經營之道之外,日本的補貼政策和土地政策也十分重要。但,關鍵的地方還是每一為農業經營者的思維和胸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