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肅州戈壁農業點“石”成金

農業 三農 種植業 農資 中國甘肅網 2017-06-01

通訊員 陳思俠

把荒灘戈壁與有機質栽培、設施種植、高效節水等先進技術組合起來,建成非耕地設施農業,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個革命性的創新,被稱作戈壁農業。與傳統耕地農業相比,戈壁農業投入少、成本低、質量優、效益高,通過儲運加工、品牌打造,實現點“石”成金,把寸草不生的戈壁灘打造成了西北乃至中亞、西亞的蔬菜生產供應基地。這個“神話”就發生在肅州區。

位於肅州區銀達鎮六分村北灘的銀達非耕地農業產業園,原本是一片戈壁灘。2011年至今,短短6年時間內,這片鹽鹼化嚴重的戈壁灘變成了高效設施農業科技示範區,也是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核心園區之一。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什麼因素,讓這片不毛之地上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呢?

答案是:科技!

肅州區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有效耕地面積只有60多萬畝,可利用戈壁荒灘卻有100多萬畝。“要把戈壁灘變良田,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有土壤。如果從現有的耕地上取土過來,會對土地造成新的破壞。”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國森這樣說。為解決非耕地上的缺土問題,他們研製出了以玉米秸稈、牛糞、廢舊的蘑菇菌棒為原料配製栽培基質的技術,沒有佔一塊耕地,就成功搭建了大片的戈壁日光溫室。

“戈壁灘上種蔬菜,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起初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第一年的收益就很好。”種植戶範立德在總寨非耕地農業產業園區建園時就開始發展日光溫室種植。目前,他經營的非耕地日光溫室達15座。

發展戈壁農業的同時,肅州區農業科技部門聯合科研院校和單位,在非耕地新型日光溫室示範、栽培基質配方、育苗基質配方、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病蟲無害化綠色防控、智能化自動控制等領域全方位開展了試驗研究。2010年開始,總寨鎮非耕地農業產業園區的溫室裡引入了先進智能管理系統,農戶通過手機就可以遠程管理。

目前,肅州區已在戈壁灘上建成了7700多座溫室、大棚。農戶不僅把蔬菜運往城區市場銷售,有的還註冊了自己的蔬菜瓜果品牌,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

“非耕地日光溫室不僅收入高於普通大棚,而且生產成本低,棚均生產成本僅為8860元,比傳統日光溫室低7%。”酒泉市隴塬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霞這樣說。

如今,肅州區在非耕地農業產業園日光溫室全部運用了膜下滴灌及微噴灌技術,用水量僅為大田用水量的一半,農藥、化肥的施用量也大幅減少,比普通大棚節肥30%、節約農藥67%以上。通過推廣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每座溫室可轉化利用秸稈、牛糞、雞糞、菌渣等40方,使該區農村大量存在的農廢資源得到循環利用,既減少了環境汙染,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提高了蔬菜品質,有利於“戈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肅州區已在戈壁灘上建成了7700多座溫室、大棚,全區非耕地日光溫室面積達1.18萬畝,農戶種植效益逐年提升,畝均收入達3.22萬元,真正實現了戈壁農業點“石”成金的“神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