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

夏季的太行山,草木蔥蘢,溪流潺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位於昔陽縣孔氏鄉的洪川村,荒山種植的板栗樹上一串串毛絨絨的板栗果掛滿枝頭,這不起眼的板栗已成為昔陽縣孔氏鄉當地村民可持續收入的來源。

"

夏季的太行山,草木蔥蘢,溪流潺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位於昔陽縣孔氏鄉的洪川村,荒山種植的板栗樹上一串串毛絨絨的板栗果掛滿枝頭,這不起眼的板栗已成為昔陽縣孔氏鄉當地村民可持續收入的來源。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洪川村黨支部書記時雙印介紹,1991年,他從部隊回鄉,就被鄉黨委任命為洪川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窮攤子,他四處探索脫貧致富之路,鍥而不捨向荒山要效益、初心不改為百姓謀幸福,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累計開發荒山2000餘畝,栽植板栗樹10萬株,帶領全村老百姓走上了勞動致富之路。

"

夏季的太行山,草木蔥蘢,溪流潺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位於昔陽縣孔氏鄉的洪川村,荒山種植的板栗樹上一串串毛絨絨的板栗果掛滿枝頭,這不起眼的板栗已成為昔陽縣孔氏鄉當地村民可持續收入的來源。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洪川村黨支部書記時雙印介紹,1991年,他從部隊回鄉,就被鄉黨委任命為洪川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窮攤子,他四處探索脫貧致富之路,鍥而不捨向荒山要效益、初心不改為百姓謀幸福,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累計開發荒山2000餘畝,栽植板栗樹10萬株,帶領全村老百姓走上了勞動致富之路。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因地制宜向綠色要收益

回憶過去光景,時雙印深有感觸。洪川村位於昔陽縣城東部50公里,地處晉冀二省邊界,太行山中部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小山村。村子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共80戶260口人,土地面積5000畝,其中耕地160畝,過去是“峽谷耕種三分田,半年糠菜半年糧”,窮得要命。

“脫貧先治荒山。”圍繞荒山開發做文章,是洪川人的唯一選擇。他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山區經濟發展的途徑。時雙印說,板栗的栽培地域不與糧食、棉花和油菜爭地,也不與發展核桃、紅棗相沖突。板栗開花比較晚,可以有效避免晚霜凍害。因此,他們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引進板栗種植。經過20多年的努力,板栗種植產業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

夏季的太行山,草木蔥蘢,溪流潺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位於昔陽縣孔氏鄉的洪川村,荒山種植的板栗樹上一串串毛絨絨的板栗果掛滿枝頭,這不起眼的板栗已成為昔陽縣孔氏鄉當地村民可持續收入的來源。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洪川村黨支部書記時雙印介紹,1991年,他從部隊回鄉,就被鄉黨委任命為洪川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窮攤子,他四處探索脫貧致富之路,鍥而不捨向荒山要效益、初心不改為百姓謀幸福,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累計開發荒山2000餘畝,栽植板栗樹10萬株,帶領全村老百姓走上了勞動致富之路。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因地制宜向綠色要收益

回憶過去光景,時雙印深有感觸。洪川村位於昔陽縣城東部50公里,地處晉冀二省邊界,太行山中部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小山村。村子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共80戶260口人,土地面積5000畝,其中耕地160畝,過去是“峽谷耕種三分田,半年糠菜半年糧”,窮得要命。

“脫貧先治荒山。”圍繞荒山開發做文章,是洪川人的唯一選擇。他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山區經濟發展的途徑。時雙印說,板栗的栽培地域不與糧食、棉花和油菜爭地,也不與發展核桃、紅棗相沖突。板栗開花比較晚,可以有效避免晚霜凍害。因此,他們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引進板栗種植。經過20多年的努力,板栗種植產業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脫貧榜樣帶動板栗發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年來,昔陽縣著力打造“昔陽板栗”品牌,積極探索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引導群眾改變觀念,助推農民脫貧致富,加快了脫貧步伐,為產業扶貧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昔陽縣林業局總工程師劉文山說,孔氏鄉是貧困鄉,全鄉1.1萬人口,23個村,地域面積220平方公里,耕地只有8000畝,人均不足0.7畝,當村民看到昔日的荒山禿嶺、崎嶇溝壑能夠生出“金蛋蛋”,臉上樂開了花。在洪川村板栗產業的帶動下,目前,孔氏鄉十幾個農村都加入了發展板栗產業的隊伍,“開發荒山,板栗致富”成為當地的共識。2017年以來,昔陽縣在全面落實黨的脫貧攻堅戰略決策中,把孔氏鄉板栗經濟林建設列為縣財政專項扶持項目,發展板栗產業每畝補助400元。

"

夏季的太行山,草木蔥蘢,溪流潺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位於昔陽縣孔氏鄉的洪川村,荒山種植的板栗樹上一串串毛絨絨的板栗果掛滿枝頭,這不起眼的板栗已成為昔陽縣孔氏鄉當地村民可持續收入的來源。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洪川村黨支部書記時雙印介紹,1991年,他從部隊回鄉,就被鄉黨委任命為洪川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窮攤子,他四處探索脫貧致富之路,鍥而不捨向荒山要效益、初心不改為百姓謀幸福,艱苦奮鬥、攻堅克難,累計開發荒山2000餘畝,栽植板栗樹10萬株,帶領全村老百姓走上了勞動致富之路。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因地制宜向綠色要收益

回憶過去光景,時雙印深有感觸。洪川村位於昔陽縣城東部50公里,地處晉冀二省邊界,太行山中部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小山村。村子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共80戶260口人,土地面積5000畝,其中耕地160畝,過去是“峽谷耕種三分田,半年糠菜半年糧”,窮得要命。

“脫貧先治荒山。”圍繞荒山開發做文章,是洪川人的唯一選擇。他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山區經濟發展的途徑。時雙印說,板栗的栽培地域不與糧食、棉花和油菜爭地,也不與發展核桃、紅棗相沖突。板栗開花比較晚,可以有效避免晚霜凍害。因此,他們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引進板栗種植。經過20多年的努力,板栗種植產業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脫貧榜樣帶動板栗發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近年來,昔陽縣著力打造“昔陽板栗”品牌,積極探索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引導群眾改變觀念,助推農民脫貧致富,加快了脫貧步伐,為產業扶貧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昔陽縣林業局總工程師劉文山說,孔氏鄉是貧困鄉,全鄉1.1萬人口,23個村,地域面積220平方公里,耕地只有8000畝,人均不足0.7畝,當村民看到昔日的荒山禿嶺、崎嶇溝壑能夠生出“金蛋蛋”,臉上樂開了花。在洪川村板栗產業的帶動下,目前,孔氏鄉十幾個農村都加入了發展板栗產業的隊伍,“開發荒山,板栗致富”成為當地的共識。2017年以來,昔陽縣在全面落實黨的脫貧攻堅戰略決策中,把孔氏鄉板栗經濟林建設列為縣財政專項扶持項目,發展板栗產業每畝補助400元。

山西昔陽:小小板慄成為山區農民脫貧“金蛋蛋”

選準扶貧產業 發展專業合作社

選準扶貧產業,就要依託當地優勢。板栗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在品牌上做文章。2016年,山西省林學院下鄉扶貧工作隊在發現孔氏鄉的板栗種植產業後,通過認證,確定孔氏鄉為太行山中段優質板栗生產區,並在孔氏鄉建立了400畝優質板栗示範園。

近年來,昔陽縣堅持把板栗作為促農增收的“搖錢樹”。為做大做強太行山中段優質板栗品牌,發揮主產區示範帶頭作用,帶動更多山區農戶脫貧,昔陽縣林業局和孔氏鄉黨委、政府認真組織項目建設,克服山高、溝深、地險等困難,採取荒山下放與集體資源參股相結合,在全鄉組建了20餘個專業合作社。此外,為了讓該鄉貧困戶早日脫貧,林業局和鄉政府還讓部分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參與到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截至目前,孔氏鄉發展板栗經濟林將近2.4萬畝,已成為山西省最大的板栗生產基地。

“造林容易護林難,乾果林經濟林在漫長的發展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特別是貧瘠山區栽培板栗樹,更需要付出超長的管理成本。”劉文山表示,希望上級相關部門能給予幼樹管理的扶持政策,讓農民更有信心發展好這一特色產業,確保貧困戶有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本文來源:晉中晚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